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儒道释思想的武术人文考察
被引量:
32
1
作者
乔凤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74,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 ,阐述了重建武术人文理想的必要性 ;从人文理想及其实现方式的角度 ,考察了儒道释思想及其交融 ;指出儒道释三教合流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武术
人文理想
“儒道释”思想
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佛教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帝内经》生命哲学与儒道佛思想的共性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璇
马玉侠
+1 位作者
韩兴军
张其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59-163,共5页
中医学理论有着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色彩,中华民族的“贵生”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其思想内涵有诸多相通之处。从“生生之道”“生生之气”“生生之具”“生生之效”四个层面比较分析《黄帝内经》与儒道佛思想对生...
中医学理论有着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色彩,中华民族的“贵生”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其思想内涵有诸多相通之处。从“生生之道”“生生之气”“生生之具”“生生之效”四个层面比较分析《黄帝内经》与儒道佛思想对生命哲学的认识,发现其思想内涵之间有着极大的相关性与统一性。四者都提出要尊重天地规律与秩序地“循生生之道”,以“气”为生命基础,“培生生之气”,并且以平衡观作为方法论,运用“生生之具”最后达到“收生生之效”,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理想追求。比较分析《黄帝内经》生命哲学与儒道佛思想共性,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生命哲学
儒道佛思想
气
和谐
共性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妈祖信仰与儒、释、道三教的交融
被引量:
14
3
作者
谢重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47-51,共5页
妈祖信仰是在宋元以降儒、释、道三教的交融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信仰充分揉合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妈祖信仰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释、道三教都竞相对妈祖信仰渗透和施加影响。三教与妈祖信仰这种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复...
妈祖信仰是在宋元以降儒、释、道三教的交融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信仰充分揉合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妈祖信仰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释、道三教都竞相对妈祖信仰渗透和施加影响。三教与妈祖信仰这种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复杂关系,体现了宋代以降三教与民间信仰的互相融合趋势;而妈祖信仰对于儒、释、道三教思想和宗教因素的兼收并蓄,又是三教合一潮流在民间信仰方面的具体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信仰
儒释道
充分揉合
互相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游记》中对人性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
4
4
作者
郭瑞林
欧阳任云
《云梦学刊》
2006年第4期98-101,共4页
明代中后期正处于思想新旧杂陈之时,《西游记》恰逢产生于此时。面对个性张扬、人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作者吴承恩对人性有其独特的体悟与思考。为了拯救浇薄的世风,使人心复归于正,他以宗教为救世良方,要合儒、释、道三家之力,让世人收心...
明代中后期正处于思想新旧杂陈之时,《西游记》恰逢产生于此时。面对个性张扬、人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作者吴承恩对人性有其独特的体悟与思考。为了拯救浇薄的世风,使人心复归于正,他以宗教为救世良方,要合儒、释、道三家之力,让世人收心养性,“合和四相复修身”,达于完美的人性修养境界。他所追求的完美人性是佛性、道性与儒性的相统一又高于这三性的无私无欲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人性
三教合一
佛性
道性
儒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陶渊明《形影神》思想的复杂性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小荣
侯艳
《钦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11-15,共5页
《形影神》是陶渊明思想中最复杂的作品,其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来源复杂;二是思想表现复杂。二者都与道家、道教甚至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陶渊明
《形影神》
儒家
道家
佛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陶渊明精神世界的三重性
被引量:
3
6
作者
宫为菊
《宜宾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81-83,共3页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思想丰富复杂。本文尝试从其诗作入手,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得出他的思想中儒道释兼而有之的事实。具体地说陶渊明是先儒后道、释,前期受儒家影响较多,后期道家和释家成分逐渐增强。
关键词
陶渊明
儒释道
三重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圣贤理想境界的共同特征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娓
《唐都学刊》
2001年第3期51-54,共4页
圣贤的不同理想境界 ,孕育着不同民族的理想、情操、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等 ,影响着各自民族的发展与前景。古代圣贤理想境界的共同特征有四 :一曰不可说 ,二曰无分别 ,三曰天人合一 ,四曰修无所得。
关键词
圣贤
理想境界
共同特征
佛
道
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渊明“达道”之历史解读及辨议
8
作者
刘中文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2-25,60,共15页
对陶渊明所达之"道"的具体内涵问题的学术争论已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之久,诸家各有洞见。苏轼、罗大经、陈寅恪等从道家哲学的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视角解读陶渊明的"道";黄彻、真德秀则深入儒家元典来论证陶渊...
对陶渊明所达之"道"的具体内涵问题的学术争论已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之久,诸家各有洞见。苏轼、罗大经、陈寅恪等从道家哲学的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视角解读陶渊明的"道";黄彻、真德秀则深入儒家元典来论证陶渊明的"道"为尧舜之道、儒家经术之道;葛立方的"第一达磨"之论虽惊世骇俗,然应者寥寥;谢薖、潘德舆、梁启超、朱光潜等人阐释陶公之"道"为儒、道、释之杂糅的观点。文章认为:明末高僧紫柏大师与清人钟秀都强调从"心性"入手、消除哲学与宗教各派别的畛域来解读陶渊明的"道"的方法尤为可取。以哲学史的视野审视,陶渊明是更伟大的玄学家,他的贡献是用生命践行了郭象"儒道会通"的独化论玄学,亦即用生命论证了郭象"儒道会通"理论的可操作性。在陶渊明身上,儒、道会通了,天、人合一了。陶渊明的时代及人脉,也决定了他难以回避佛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道
老庄之道
新自然说
尧舜之道
第一达摩
儒释道杂糅
心性
玄学家
儒道会通
辨析
评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替天行道"行何"道"——关于《水浒传》中"道"的辨析
9
作者
陈辽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25-27,共3页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打的虽是"道"的旗帜,行的却是儒家之道。尽管《水浒传》与道教的关系很密切,"替天行道"也很容易和道家、道教之道搅和在一起,但宋江实际上行的自始自终都是儒家的"道"。
关键词
“替天行道”
“道”
儒家思想
道教
道家
佛道
辨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
2
10
作者
谢煜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3-77,共5页
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不仅是诗人酒后的抒怀之作,更是他思想的真实反映。关于陶渊明思想的研究颇多,有人把他简单地归结为儒家或道家,也有人抽象地用儒学、玄学和佛学来诠释陶渊明的思想。本文试着从自然观、人生观和生死观分析这组...
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不仅是诗人酒后的抒怀之作,更是他思想的真实反映。关于陶渊明思想的研究颇多,有人把他简单地归结为儒家或道家,也有人抽象地用儒学、玄学和佛学来诠释陶渊明的思想。本文试着从自然观、人生观和生死观分析这组诗中的哲学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与他所受到的儒学、玄学和佛学文化的关系。通过分析论证,我们不仅可以窥见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更能体会到它对于陶诗独特艺术风格形成的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饮酒诗
哲学
儒释道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拓跋焘灭佛辩误及奉儒立国之策新探
11
作者
王怀成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1期158-166,共9页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不曾真正信仰佛教,他对佛教的理解和需求缘于部分高僧的"神通"和道术,故灭佛并不是其长期国策。因此,所谓佛、道冲突和儒、佛冲突,以及统治北魏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都不是拓跋焘灭佛的主因。盖吴造反及...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不曾真正信仰佛教,他对佛教的理解和需求缘于部分高僧的"神通"和道术,故灭佛并不是其长期国策。因此,所谓佛、道冲突和儒、佛冲突,以及统治北魏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都不是拓跋焘灭佛的主因。盖吴造反及拓跋焘在长安寺中的见闻,只是刺激了灭佛的念头和行动,但其灭佛的真正原因是北魏佛教的发展与拓跋焘以儒治国的路线不协调。早期《魏书·释老志》及《高僧传》等史料的误载,造成后人对拓跋焘灭佛过程及成因尚有诸多误解。其实,拓跋焘于真君五年正月庚戌所下的诏书,并非专门针对佛教而言,而是将一切阻碍儒教立国的因素包括阴阳、谶纬、方伎之书以及巫师、沙门、金银巧匠等皆在限制或废黜之列。而真君七年的灭佛诏书,才是在天师道被悄然冷落的背景下,拓跋焘实施的真正灭佛之举,为的是效仿汉武帝,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魏书》
拓跋焘
灭佛
奉儒立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渊明的佛学思辨与儒道内核
12
作者
陈方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45-249,共5页
陶渊明与佛教关系匪浅,在他的诗文中常见人生无常、世事空幻、无我无心等佛教思想。但细思其中内涵,便可发现陶渊明思想在形神观、报应观、人生观等方面与佛教思想相牾之处。在陶渊明诗文中,虽有佛学思辨的外衣,其内核却是顺应自然、追...
陶渊明与佛教关系匪浅,在他的诗文中常见人生无常、世事空幻、无我无心等佛教思想。但细思其中内涵,便可发现陶渊明思想在形神观、报应观、人生观等方面与佛教思想相牾之处。在陶渊明诗文中,虽有佛学思辨的外衣,其内核却是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的儒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佛教思想
儒道思想
精神实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居易在唐宋文化转型中的典型意义
被引量:
1
13
作者
宋淑芳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5期50-54,共5页
在中唐文化转型过程中,白居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学术意义上讲,他将儒家诗歌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重要作用的发挥体现在他思想特征、处世态度、平民人格和生活世俗化倾向、诗学观念等方面。白居易思想上的三教融合、处世态度的&qu...
在中唐文化转型过程中,白居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学术意义上讲,他将儒家诗歌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重要作用的发挥体现在他思想特征、处世态度、平民人格和生活世俗化倾向、诗学观念等方面。白居易思想上的三教融合、处世态度的"吏隐"、生活上世俗化的倾向、诗学观念上游走于雅与俗之间等,使白居易成为中唐从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儒
佛
道
三教融合
吏隐
雅与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佛会通与蕅益大师的艺术思想
14
作者
李瑛
《美育学刊》
2015年第4期75-83,共9页
学术界对作为晚明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大师研究甚多,但对其艺术思想的阐释却并不多见。蕅益大师的艺术思想既有护持佛教戒律传统、不赞成从事艺术活动的一面,又有推重艺术并力倡艺术可为"文字般若"乃至"究竟般若"的...
学术界对作为晚明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大师研究甚多,但对其艺术思想的阐释却并不多见。蕅益大师的艺术思想既有护持佛教戒律传统、不赞成从事艺术活动的一面,又有推重艺术并力倡艺术可为"文字般若"乃至"究竟般若"的一面。以后者为代表的蕅益大师艺术思想,体现了他儒佛会通、以佛统儒的立场和方法:一方面,其艺术思想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对明儒狂禅思潮的反拨;另一方面,对儒家"学道说"的援引,以及在儒家"道器说"基础上创立的"法器说",为其艺术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蕅益大师的艺术思想无疑是佛教的,但在其艺术思想的渊源上又随处可以见到儒佛会通的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蕅益大师
艺术思想
儒佛会通
文字般若
学道说
法器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论儒释道伦理学说与鸡足山文化的融汇贯通
被引量:
2
15
作者
王艳钧
《昆明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22-27,共6页
佛教圣地鸡足山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是与儒、释、道伦理学说交融乳合的经典之作,其三维一体的宏构缀满诸多神奇光环。鸡足山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本途径是“天人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然缘何历史上不得与泰岱衡华之秀颉...
佛教圣地鸡足山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是与儒、释、道伦理学说交融乳合的经典之作,其三维一体的宏构缀满诸多神奇光环。鸡足山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本途径是“天人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然缘何历史上不得与泰岱衡华之秀颉颃神州,未被纳入五大佛教名山之列?此为一大历史缺憾。溯本清源,还鸡足山一个历史本来面目,为前人之期,今人之愿,后人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释道伦理学说
天人合一
鸡足山历史源流
和谐共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境论”的儒道释思想表现
16
作者
梁颖颖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8-29,共2页
意境,这一传统诗学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即是"儒道释"思想共同作用的理论典范。"儒道释"三家思想为意境丰富审美形态的形成做了最基础的哲理准备,在它们既区别又融合的发展中丰富了意境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
意境
儒道释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自性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祖道一禅法解读
17
作者
李存周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马祖道一在继承南禅禅法基础上,提出"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及"平常心是道"等禅法思想,并首次运用棒喝之教化方式。其禅法思想本性无别,皆表佛法究竟不二之了义,但三者名目有别,只因随缘施教,对治度人之缘...
马祖道一在继承南禅禅法基础上,提出"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及"平常心是道"等禅法思想,并首次运用棒喝之教化方式。其禅法思想本性无别,皆表佛法究竟不二之了义,但三者名目有别,只因随缘施教,对治度人之缘故。此三者质同而表异,彰表佛法之自在灵动与道者之无边大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祖道一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平常心是道
棒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东美人格超升论探析
18
作者
贾紫薇
《保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16,共6页
方东美在论述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时,认为儒、释、道三派会通之处便是中国哲学的特点。他另辟视角,由三家均肯定"人性可使之完美性"出发,提出了"人格超升论",并且认为,儒、释、道三家的"旁通统贯论"和...
方东美在论述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时,认为儒、释、道三派会通之处便是中国哲学的特点。他另辟视角,由三家均肯定"人性可使之完美性"出发,提出了"人格超升论",并且认为,儒、释、道三家的"旁通统贯论"和"道论"最终目的是由现实世界提升到理想世界,与此相对应,人的品格也应该上升到"理想化与圆满无缺的人格"。在方东美看来,中国哲学是以人类生命精神价值为中心追求内在人格超越,这样来把握中国哲学的人格精神是极为深刻的。方东美提出的"人格超升论"为我们了解中国哲学的共相,更好地把握儒、释、道三家哲学特质,弘扬和传播中国哲学智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人格超升论
儒、释、道会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儒道释思想的武术人文考察
被引量:
32
1
作者
乔凤杰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74,共6页
文摘
采用文献资料法 ,阐述了重建武术人文理想的必要性 ;从人文理想及其实现方式的角度 ,考察了儒道释思想及其交融 ;指出儒道释三教合流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武术
人文理想
“儒道释”思想
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佛教思想
Keywords
humanistic ideal
of
wushu
the
idea
of
confucianism
tao and buddhism
investigation
realization
of
its nature in practice
being located in an opposite position naturally
transcend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帝内经》生命哲学与儒道佛思想的共性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璇
马玉侠
韩兴军
张其成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6ZDA234)。
文摘
中医学理论有着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色彩,中华民族的“贵生”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其思想内涵有诸多相通之处。从“生生之道”“生生之气”“生生之具”“生生之效”四个层面比较分析《黄帝内经》与儒道佛思想对生命哲学的认识,发现其思想内涵之间有着极大的相关性与统一性。四者都提出要尊重天地规律与秩序地“循生生之道”,以“气”为生命基础,“培生生之气”,并且以平衡观作为方法论,运用“生生之具”最后达到“收生生之效”,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理想追求。比较分析《黄帝内经》生命哲学与儒道佛思想共性,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生命哲学
儒道佛思想
气
和谐
共性分析
Keywords
Inner Canon
of
Huangdi
life philosophy
confucianism
,
tao
ism
and
buddhism
qi
harmony
common
analysis
分类号
R2-05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妈祖信仰与儒、释、道三教的交融
被引量:
14
3
作者
谢重光
机构
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47-51,共5页
文摘
妈祖信仰是在宋元以降儒、释、道三教的交融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信仰充分揉合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妈祖信仰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释、道三教都竞相对妈祖信仰渗透和施加影响。三教与妈祖信仰这种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复杂关系,体现了宋代以降三教与民间信仰的互相融合趋势;而妈祖信仰对于儒、释、道三教思想和宗教因素的兼收并蓄,又是三教合一潮流在民间信仰方面的具体反映。
关键词
妈祖信仰
儒释道
充分揉合
互相融合
Keywords
the
belief in Sea Goddess(Goddess Ma Zu)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and
tao
- ism well mixed up mingled with one ano
the
r
分类号
B9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游记》中对人性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
4
4
作者
郭瑞林
欧阳任云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广东江门电信分公司
出处
《云梦学刊》
2006年第4期98-101,共4页
文摘
明代中后期正处于思想新旧杂陈之时,《西游记》恰逢产生于此时。面对个性张扬、人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作者吴承恩对人性有其独特的体悟与思考。为了拯救浇薄的世风,使人心复归于正,他以宗教为救世良方,要合儒、释、道三家之力,让世人收心养性,“合和四相复修身”,达于完美的人性修养境界。他所追求的完美人性是佛性、道性与儒性的相统一又高于这三性的无私无欲的境界。
关键词
《西游记》
人性
三教合一
佛性
道性
儒学
Keywords
Monkey
human nature
syncretism
of
buddhism
tao
ism
and
confucianism
Buddha-nature
tao
-nature
Confucian learning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陶渊明《形影神》思想的复杂性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小荣
侯艳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钦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钦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11-15,共5页
基金
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佛道并兴与陶渊明诗文创作(2010B108)
文摘
《形影神》是陶渊明思想中最复杂的作品,其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来源复杂;二是思想表现复杂。二者都与道家、道教甚至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陶渊明
《形影神》
儒家
道家
佛教
Keywords
tao
Yuan-ming
Image
and
Spirit
Confucian
tao
ist
buddhism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陶渊明精神世界的三重性
被引量:
3
6
作者
宫为菊
机构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81-83,共3页
文摘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思想丰富复杂。本文尝试从其诗作入手,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得出他的思想中儒道释兼而有之的事实。具体地说陶渊明是先儒后道、释,前期受儒家影响较多,后期道家和释家成分逐渐增强。
关键词
陶渊明
儒释道
三重性
Keywords
tao
Yuanming
confucianism
,
tao
ism
and
buddhism
Triplet Aspect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圣贤理想境界的共同特征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娓
机构
西安联合大学中文系
出处
《唐都学刊》
2001年第3期51-54,共4页
文摘
圣贤的不同理想境界 ,孕育着不同民族的理想、情操、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等 ,影响着各自民族的发展与前景。古代圣贤理想境界的共同特征有四 :一曰不可说 ,二曰无分别 ,三曰天人合一 ,四曰修无所得。
关键词
圣贤
理想境界
共同特征
佛
道
儒
Keywords
sages
ideal
common
feature
buddhism
tao
ism
confucianism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渊明“达道”之历史解读及辨议
8
作者
刘中文
机构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术期刊中心
出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2-25,60,共15页
文摘
对陶渊明所达之"道"的具体内涵问题的学术争论已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之久,诸家各有洞见。苏轼、罗大经、陈寅恪等从道家哲学的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视角解读陶渊明的"道";黄彻、真德秀则深入儒家元典来论证陶渊明的"道"为尧舜之道、儒家经术之道;葛立方的"第一达磨"之论虽惊世骇俗,然应者寥寥;谢薖、潘德舆、梁启超、朱光潜等人阐释陶公之"道"为儒、道、释之杂糅的观点。文章认为:明末高僧紫柏大师与清人钟秀都强调从"心性"入手、消除哲学与宗教各派别的畛域来解读陶渊明的"道"的方法尤为可取。以哲学史的视野审视,陶渊明是更伟大的玄学家,他的贡献是用生命践行了郭象"儒道会通"的独化论玄学,亦即用生命论证了郭象"儒道会通"理论的可操作性。在陶渊明身上,儒、道会通了,天、人合一了。陶渊明的时代及人脉,也决定了他难以回避佛教的影响。
关键词
陶渊明
道
老庄之道
新自然说
尧舜之道
第一达摩
儒释道杂糅
心性
玄学家
儒道会通
辨析
评议
Keywords
tao
Yuanming
tao
tao
ism
new thoughts
of
nature
spirit
of
Yao
and
Shun
the
first Dharma
mixture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
ism
state
of
mind
metaphysician
cohesion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tao
ism
analysis
comment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替天行道"行何"道"——关于《水浒传》中"道"的辨析
9
作者
陈辽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25-27,共3页
文摘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打的虽是"道"的旗帜,行的却是儒家之道。尽管《水浒传》与道教的关系很密切,"替天行道"也很容易和道家、道教之道搅和在一起,但宋江实际上行的自始自终都是儒家的"道"。
关键词
“替天行道”
“道”
儒家思想
道教
道家
佛道
辨析
Keywords
“Acting Charitably
and
Rightfully for God”
“
tao
”
confucianism
tao
ism
tao
ist school
buddhism
analysis
分类号
I207.41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
2
10
作者
谢煜
机构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出处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3-77,共5页
文摘
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不仅是诗人酒后的抒怀之作,更是他思想的真实反映。关于陶渊明思想的研究颇多,有人把他简单地归结为儒家或道家,也有人抽象地用儒学、玄学和佛学来诠释陶渊明的思想。本文试着从自然观、人生观和生死观分析这组诗中的哲学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与他所受到的儒学、玄学和佛学文化的关系。通过分析论证,我们不仅可以窥见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更能体会到它对于陶诗独特艺术风格形成的特殊贡献。
关键词
陶渊明
饮酒诗
哲学
儒释道思想
Keywords
tao
Yuanming
poetry about drink alcohol
philosophy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and
tao
ism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拓跋焘灭佛辩误及奉儒立国之策新探
11
作者
王怀成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1期158-16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夏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264).
文摘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不曾真正信仰佛教,他对佛教的理解和需求缘于部分高僧的"神通"和道术,故灭佛并不是其长期国策。因此,所谓佛、道冲突和儒、佛冲突,以及统治北魏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都不是拓跋焘灭佛的主因。盖吴造反及拓跋焘在长安寺中的见闻,只是刺激了灭佛的念头和行动,但其灭佛的真正原因是北魏佛教的发展与拓跋焘以儒治国的路线不协调。早期《魏书·释老志》及《高僧传》等史料的误载,造成后人对拓跋焘灭佛过程及成因尚有诸多误解。其实,拓跋焘于真君五年正月庚戌所下的诏书,并非专门针对佛教而言,而是将一切阻碍儒教立国的因素包括阴阳、谶纬、方伎之书以及巫师、沙门、金银巧匠等皆在限制或废黜之列。而真君七年的灭佛诏书,才是在天师道被悄然冷落的背景下,拓跋焘实施的真正灭佛之举,为的是效仿汉武帝,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关键词
北魏
《魏书》
拓跋焘
灭佛
奉儒立国
Keywords
Nor
the
rn Wei Dynasty
Wei Shu
Tuoba
tao
extermination
of
buddhism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ntry based on
confucianism
分类号
K239.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渊明的佛学思辨与儒道内核
12
作者
陈方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出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45-249,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晋唐佛教文学史"(11BZW074)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项目"慧远教团与东晋庐山佛教文学研究"(JAS150806)
文摘
陶渊明与佛教关系匪浅,在他的诗文中常见人生无常、世事空幻、无我无心等佛教思想。但细思其中内涵,便可发现陶渊明思想在形神观、报应观、人生观等方面与佛教思想相牾之处。在陶渊明诗文中,虽有佛学思辨的外衣,其内核却是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的儒道精神。
关键词
陶渊明
佛教思想
儒道思想
精神实质
Keywords
tao
Yuanming
buddhism
thought
Confucian
and
tao
istic thought
essenc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居易在唐宋文化转型中的典型意义
被引量:
1
13
作者
宋淑芳
机构
<河南社会科学>杂志社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5期50-54,共5页
文摘
在中唐文化转型过程中,白居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学术意义上讲,他将儒家诗歌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其重要作用的发挥体现在他思想特征、处世态度、平民人格和生活世俗化倾向、诗学观念等方面。白居易思想上的三教融合、处世态度的"吏隐"、生活上世俗化的倾向、诗学观念上游走于雅与俗之间等,使白居易成为中唐从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关键词
文化转型
儒
佛
道
三教融合
吏隐
雅与俗
Keywords
cultural transition
confucianism
,
buddhism
,
and
tao
ism
combining three religions
of
ficial seclusion
elegant
and
comm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佛会通与蕅益大师的艺术思想
14
作者
李瑛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美育学刊》
2015年第4期75-83,共9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民国四大高僧法艺初诠>(15NDJC046YB)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佛教教理观照下的民国四大高僧艺术活动研究>(2013N22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学术界对作为晚明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大师研究甚多,但对其艺术思想的阐释却并不多见。蕅益大师的艺术思想既有护持佛教戒律传统、不赞成从事艺术活动的一面,又有推重艺术并力倡艺术可为"文字般若"乃至"究竟般若"的一面。以后者为代表的蕅益大师艺术思想,体现了他儒佛会通、以佛统儒的立场和方法:一方面,其艺术思想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对明儒狂禅思潮的反拨;另一方面,对儒家"学道说"的援引,以及在儒家"道器说"基础上创立的"法器说",为其艺术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蕅益大师的艺术思想无疑是佛教的,但在其艺术思想的渊源上又随处可以见到儒佛会通的踪影。
关键词
蕅益大师
艺术思想
儒佛会通
文字般若
学道说
法器说
Keywords
Master Ouyi
artistic thoughts
unison
of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text Prajna
the
ory
of
the
relation
of
tao
and
learning
the
ory
of
Dharma instruments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论儒释道伦理学说与鸡足山文化的融汇贯通
被引量:
2
15
作者
王艳钧
机构
大理玉水金都传媒公司
出处
《昆明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22-27,共6页
文摘
佛教圣地鸡足山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是与儒、释、道伦理学说交融乳合的经典之作,其三维一体的宏构缀满诸多神奇光环。鸡足山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本途径是“天人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然缘何历史上不得与泰岱衡华之秀颉颃神州,未被纳入五大佛教名山之列?此为一大历史缺憾。溯本清源,还鸡足山一个历史本来面目,为前人之期,今人之愿,后人之本。
关键词
儒释道伦理学说
天人合一
鸡足山历史源流
和谐共荣
Keywords
confucianism
,
buddhism
,
tao
ism
Man
and
Nature
Jizu Mountain historical orign
harmonious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境论”的儒道释思想表现
16
作者
梁颖颖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
出处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8-29,共2页
文摘
意境,这一传统诗学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即是"儒道释"思想共同作用的理论典范。"儒道释"三家思想为意境丰富审美形态的形成做了最基础的哲理准备,在它们既区别又融合的发展中丰富了意境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
意境
儒道释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自性论
Keywords
Artistic Conception
confucianism
,
tao
ism
and
buddhism
Ideology
the
ory that 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
the
tao
way follows nature
Self
the
ory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祖道一禅法解读
17
作者
李存周
机构
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文摘
马祖道一在继承南禅禅法基础上,提出"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及"平常心是道"等禅法思想,并首次运用棒喝之教化方式。其禅法思想本性无别,皆表佛法究竟不二之了义,但三者名目有别,只因随缘施教,对治度人之缘故。此三者质同而表异,彰表佛法之自在灵动与道者之无边大悲。
关键词
马祖道一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平常心是道
棒喝
Keywords
Mazu Daoyi
heart is Buddhist
no heart
no
buddhism
common
heart is
tao
Buddhist bang
and
bawl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东美人格超升论探析
18
作者
贾紫薇
机构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保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16,共6页
文摘
方东美在论述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时,认为儒、释、道三派会通之处便是中国哲学的特点。他另辟视角,由三家均肯定"人性可使之完美性"出发,提出了"人格超升论",并且认为,儒、释、道三家的"旁通统贯论"和"道论"最终目的是由现实世界提升到理想世界,与此相对应,人的品格也应该上升到"理想化与圆满无缺的人格"。在方东美看来,中国哲学是以人类生命精神价值为中心追求内在人格超越,这样来把握中国哲学的人格精神是极为深刻的。方东美提出的"人格超升论"为我们了解中国哲学的共相,更好地把握儒、释、道三家哲学特质,弘扬和传播中国哲学智慧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方东美
人格超升论
儒、释、道会通
Keywords
Fang Dongmei
personality super-promotion
the
ory
the common of confucianism
,
tao and buddhism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儒道释思想的武术人文考察
乔凤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帝内经》生命哲学与儒道佛思想的共性分析
王璇
马玉侠
韩兴军
张其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妈祖信仰与儒、释、道三教的交融
谢重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西游记》中对人性的思考与探索
郭瑞林
欧阳任云
《云梦学刊》
200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陶渊明《形影神》思想的复杂性
李小荣
侯艳
《钦州学院学报》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陶渊明精神世界的三重性
宫为菊
《宜宾学院学报》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圣贤理想境界的共同特征
李娓
《唐都学刊》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陶渊明“达道”之历史解读及辨议
刘中文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替天行道"行何"道"——关于《水浒传》中"道"的辨析
陈辽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哲学意蕴
谢煜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拓跋焘灭佛辩误及奉儒立国之策新探
王怀成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陶渊明的佛学思辨与儒道内核
陈方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白居易在唐宋文化转型中的典型意义
宋淑芳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儒佛会通与蕅益大师的艺术思想
李瑛
《美育学刊》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浅论儒释道伦理学说与鸡足山文化的融汇贯通
王艳钧
《昆明大学学报》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意境论”的儒道释思想表现
梁颖颖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马祖道一禅法解读
李存周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方东美人格超升论探析
贾紫薇
《保定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