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storical Rol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during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1
作者 姜安 Huang Deyu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6年第3期24-40,共17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and the world anti- fascist war constitutes a major historical theme of our times. As a positive force for democracy and peace, the international corners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and the world anti- fascist war constitutes a major historical theme of our times. As a positive force for democracy and peace, the international cornerstone of the anti-fascist war. Its Communist movement became a solid political enormous sacrifices and contributions made it one of the final forces terminating the fascist political order, and its humanity provided mankind with a just direction in the struggle against war terrorism and for peace idealism. It thus became a major force in effectively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and peace. Based on the logic of condemnation, the critical reflections upon fascism made by the Communist movement have provided a value dimension for the building of today'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the logic of construction, the international peace ethics follow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offer an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building of the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based on the logic of development, the new paradigm of world civilization pursu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has become a political exemplar for the current pursuit of international peace. The political for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s China's political backbone and advance guard, cannot be overlooked: it influenced the anti-fascist war, the postwar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and the democratization of world order. Of course, both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Comintern also offered many historical lessons during the anti-fascist war, lessons that merit profound reflection and consid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anti-fascist war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viet union Comintern
原文传递
苏联远东中国高级列宁学校的建立及其影响
2
作者 宁艳红 赵慧青 《八桂侨刊》 2024年第1期3-12,94,共11页
联共(布)为加速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壮大,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末在苏联海参崴建立了中国高级列宁学校。该校是联系联共(布)与中共关系的重要平台,其历史使命是为中国革命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政治立场坚定、经得起考验的党员、团员和... 联共(布)为加速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壮大,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末在苏联海参崴建立了中国高级列宁学校。该校是联系联共(布)与中共关系的重要平台,其历史使命是为中国革命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政治立场坚定、经得起考验的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其目标还包括提高远东地区华侨华人的文化素质,加强对华工的管理,进而促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边疆区 海参崴 联共(布) 中国高级列宁学校
下载PDF
意识形态话语权视域下苏联解体的动因及启示
3
作者 张传泉 唐靖文 邓伊婕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7-33,共7页
苏联解体是历史合力的必然结果,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与新思维”,主动放弃意识形态话语权,影响尤为直接。脱离实际的民主化、毫无原则的公开性、放任自流的多元化、拥抱西方的国际化,成为苏联意识形态变异的温床。背离马克思主义,话语... 苏联解体是历史合力的必然结果,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与新思维”,主动放弃意识形态话语权,影响尤为直接。脱离实际的民主化、毫无原则的公开性、放任自流的多元化、拥抱西方的国际化,成为苏联意识形态变异的温床。背离马克思主义,话语内核失重;苏共执政地位边缘化,话语主体失位;新闻舆论自由化,话语内容失控;西方“和平演变”大行其道,国际话语失衡。苏联解体是前车之鉴,倘若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放松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放任新闻舆论,放纵西方“和平演变”,就会亡党亡国。中国要吸取苏联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并重,坚持扩大社会主义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话语权 苏联共产党 苏联解体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中的党代会:从苏共二十大看中共二十大的历史转折
4
作者 王成功 王振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作为重要转折点,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都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苏共二十大是苏联迷失社会主义方向的开端,那么中共二十大则是中华民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作为重要转折点,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都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苏共二十大是苏联迷失社会主义方向的开端,那么中共二十大则是中华民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里程碑,因而重温苏共二十大可以成为理解中共二十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二十大 苏共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 苏联
下载PDF
苏共党内历史虚无主义与苏联解体
5
作者 胡中月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厘清苏共党内历史虚无主义逆流的来龙去脉,有利于深入剖析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之因。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自身的内在矛盾。苏共党内历史虚无主义腐化“主心骨”、攻陷“主阵地”、唱衰“主旋律”,对苏共执政... 厘清苏共党内历史虚无主义逆流的来龙去脉,有利于深入剖析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之因。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自身的内在矛盾。苏共党内历史虚无主义腐化“主心骨”、攻陷“主阵地”、唱衰“主旋律”,对苏共执政合法性及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致命性打击。新时代,我们要汲取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沉痛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 历史虚无主义 苏联解体
下载PDF
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失败教训与现实启示
6
作者 黄红平 巢华 《廉政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84-96,共13页
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历史悲剧,与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失败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在列宁时期打下坚实基础,在斯大林时期埋下严重隐患,不过总体情况是好的。但自赫鲁晓夫时期开始,直至戈尔巴乔夫时期,苏... 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历史悲剧,与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失败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在列宁时期打下坚实基础,在斯大林时期埋下严重隐患,不过总体情况是好的。但自赫鲁晓夫时期开始,直至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就呈现一代不如一代的递减趋势。历史虚无主义削弱了思想引领力、特权腐败现象削弱了执政公信力、民族矛盾激化削弱了群众凝聚力、基层党组织瘫痪削弱了政治动员力,这些是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重要失败教训。其对当下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现实启示主要有:必须务实有效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守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必须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政治领导力建设
下载PDF
共产国际、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被引量:8
7
作者 李颖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5-101,共7页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本文主要根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俄文馆藏档案、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以及其它相关材料 ,详细解析了共产国际、陈独...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本文主要根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俄文馆藏档案、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以及其它相关材料 ,详细解析了共产国际、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联共(布)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 创建
下载PDF
抗战期间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共援助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匡胜 陈胜华 孙伟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1-76,共6页
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抗战期间对于国共两党都给予了相当大的援助,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基于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共产国际、联共(布)更倚重国民党的抗战实力,因而把武器和贷款等基本上都给了国民党。对中共的援助是多方位的,除了军事之... 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抗战期间对于国共两党都给予了相当大的援助,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基于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共产国际、联共(布)更倚重国民党的抗战实力,因而把武器和贷款等基本上都给了国民党。对中共的援助是多方位的,除了军事之外,对中共在经费、医疗、书籍资料及其他方面提出的要求都尽量满足,有时还主动帮助解决中共面临的一些困难。抗战后期,中共主要是通过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来解决自身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共产国际 联共(布) 中国共产党 援助
下载PDF
苏共执政体制的弊端与后果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尚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3-9,共7页
苏联共产党是苏联这个联盟大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是这个大国唯一的执政党、领导党。党领导着国家、政府、军队各种力量,领导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构成"党国"体制,这是一党制国家最显著的特征。因此,在苏联,党、国家与意识形... 苏联共产党是苏联这个联盟大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是这个大国唯一的执政党、领导党。党领导着国家、政府、军队各种力量,领导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构成"党国"体制,这是一党制国家最显著的特征。因此,在苏联,党、国家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就拴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关键性因素。科学地剖析苏共执政体制的弊端和后果,有助于加深认识和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维护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 执政体制 苏联模式 弊端与后果
下载PDF
建国以来我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三次改革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晓伟 陈答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建国以来,我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进行了三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第一次是 19561958 年的直接体制内改革尝试,第二次是 19781992 年的体制外改革,第三次是 1992年至今的体制内改革。通过这三次改... 建国以来,我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进行了三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第一次是 19561958 年的直接体制内改革尝试,第二次是 19781992 年的体制外改革,第三次是 1992年至今的体制内改革。通过这三次改革,我党最终冲破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束缚,开辟出了一条中国式的渐进改革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体制外改革 体制内改革
下载PDF
苏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败本因探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永鹏 陈欢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49,共4页
苏共表面虽然高度重视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其言行不一,理论政策与实际作为完全悖缪,思想政治教育徒具形式,没有实际效果,最后只能归于彻底失败。
关键词 苏联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政策 实际作为
下载PDF
论英国共产党1956年危机的形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初庆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4,169-170,共8页
1956年危机是英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所面临最严重和最危急的时刻,这一危机的形成与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及"秘密报告"的出台、匈牙利革命等事件密切相关。随着英共党内对"秘密报告"了解的增加,以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 1956年危机是英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所面临最严重和最危急的时刻,这一危机的形成与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及"秘密报告"的出台、匈牙利革命等事件密切相关。随着英共党内对"秘密报告"了解的增加,以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为核心的英共知识分子最先要求进行党内改革,但是,英共领导层为了国际共产主义与党内的"团结",压制党内公开自由地讨论苏共二十大揭露出来的问题,这引起了英共知识分子的不满与"造反"。加之苏联进军匈牙利,英共领导层支持苏联的行动,而英共知识分子却要求英共划清与苏联的界限。在英共领导层与知识分子党员的激烈对抗中,有相当数量的党员和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脱党,英共遭遇自建党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共产党 1956年危机 苏共二十大 “秘密报告” 匈牙利事件
下载PDF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良明 黄雅丽 《甘肃理论学刊》 2010年第4期23-27,共5页
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重视中国农民问题,并在指导中国大革命中付诸实施了这一思想,推动了中国农民运动的发展。由于共产国际、联共(布)把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最后导致了农民运动的失败。究其原... 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重视中国农民问题,并在指导中国大革命中付诸实施了这一思想,推动了中国农民运动的发展。由于共产国际、联共(布)把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最后导致了农民运动的失败。究其原因,在于共产国际、联共(布)过高估计了国民党,轻视了共产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革命 共产国际 联共(布) 中国农民问题
下载PDF
“胜利式话语”与苏共意识形态的发展困境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小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61,共8页
政治话语体系作为政党意识形态的语言表征,包含了语言、思维、情感、道德和符号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是政党维系内部团结、凝聚共识的重要工具。苏联共产党的政治话语体系突出地表现为"胜利式话语",其强烈的社会鼓动性、情绪的... 政治话语体系作为政党意识形态的语言表征,包含了语言、思维、情感、道德和符号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是政党维系内部团结、凝聚共识的重要工具。苏联共产党的政治话语体系突出地表现为"胜利式话语",其强烈的社会鼓动性、情绪的群体渲染性和发展的肯定式判断,为苏联一跃而成为超级大国提供了强大思想动力。但在苏联社会内部矛盾不断累积的情况下,苏共意识形态面临三个"难以应对"的发展困境:意识形态发展的不断僵化难以应对开放社会多元意见的挑战;意识形态发展的不断虚夸难以应对苏联社会心理挫折的挑战;意识形态"犬儒化"发展难以应对从革命到治理转型的挑战。在戈尔巴乔夫启动改革使苏联从封闭社会走向开放社会的转型时期,"胜利式话语"反而为苏共消亡、苏联解体准备了社会思想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共产党 胜利式话语 意识形态 发展困境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对苏东剧变原因的解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甘路有 杨艳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二十世纪世界历史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献,它对于我们今天再次解析苏东剧变产生的原因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我国当前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二十世纪世界历史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献,它对于我们今天再次解析苏东剧变产生的原因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我国当前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苏东剧变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政党
下载PDF
俄共(布)代表维经斯基初次使华对中共建党的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云霞 李绍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7-92,共6页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共产国际为推进世界革命,派维经斯基前往中国开展工作。作为第一位代表俄共(布)奉命赴华的俄共(布)代表,维经斯基的重要使命是了解中国国内的情况,与中国的进步力量建立联系,帮助中共做好建党的思想准备、组织准...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共产国际为推进世界革命,派维经斯基前往中国开展工作。作为第一位代表俄共(布)奉命赴华的俄共(布)代表,维经斯基的重要使命是了解中国国内的情况,与中国的进步力量建立联系,帮助中共做好建党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与干部准备。为此,他在1920年4月到1921年2月在华期间,积极帮助早期的中国革命者在各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俄华通讯社对十月革命进行报道,印刷出版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书籍,指导各进步刊物宣传革命,创办外国语学社对进步青年进行理论教育,并从中选拔优秀者赴苏学习,等等,从而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经斯基 俄共(布) 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陈独秀 李大钊 俄华通讯社 外国语学社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政治合法性的丧失与探求——中苏两党对比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司永海 古小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3-67,共5页
苏联共产党因政治合法性资源的枯竭而丧失了执政地位。“三个代表、“三个文明思想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合法性问题上做出了新的探求。作者主要从政治合法性的角度,对中苏两党加以对比解析。
关键词 中共 苏共 政治合法性 “三个代表” “三个文明”
下载PDF
人民利益代表的蜕变——苏联共产党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的教训与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立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9,22,共6页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在于曾经作人民利益代表的苏共蜕变成由少数人组成权贵集团,他们谋取私利,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利益实现的全过程看,共产党要真正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建立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利益表达制度...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在于曾经作人民利益代表的苏共蜕变成由少数人组成权贵集团,他们谋取私利,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利益实现的全过程看,共产党要真正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建立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利益表达制度、政治参与制度、监督制约制度。从根本说,只有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改变党的领导高度集权的现象,才能始终保证党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利益 苏联共产党 利益表达制度 政治参与制度 监督制约制度 政治体制
下载PDF
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人对国共合作的态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蓉研 胡云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25-129,共5页
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人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并不重视。之所以愿意和中共合作,与其对社会主义理论、苏俄的认识密切相关。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并受到普遍重视,许多国民党人也积极进行了研究和宣传。虽然他们对社... 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人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并不重视。之所以愿意和中共合作,与其对社会主义理论、苏俄的认识密切相关。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并受到普遍重视,许多国民党人也积极进行了研究和宣传。虽然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认同各异、对联俄容共的政策有怀疑、对中共也有疑惧,但苏俄革命的成功与对华宣言的发表使国民党人普遍对苏俄抱有好感;希望以俄为师及苏俄对国民党的巨大援助坚定了孙中山与苏俄结盟的决心;而与苏俄结盟的意愿及对具有革命积极性的中共党员的欣赏更促进了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 孙中山 中国共产党 苏俄 社会主义思潮
下载PDF
评联共(布)若干领袖对列宁主义的阐释 被引量:1
20
作者 俞良早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9-65,共7页
列宁逝世以后,联共(布)领袖斯大林、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向国外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党的学说、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政治遗嘱",有正确的理解和阐释,但夸大了列... 列宁逝世以后,联共(布)领袖斯大林、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向国外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党的学说、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政治遗嘱",有正确的理解和阐释,但夸大了列宁主义的国际性质和国际意义,在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说了过头话,曲解了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容易发生革命的思想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共(布) 列宁主义 斯大林 布哈林 季诺维也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