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and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Man in China
1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9年第3期77-79,190,共4页
关键词 MAN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and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Man in China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基于“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
2
作者 李梦琰 王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路径。即回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端的源头——古今中西之争,然后“还原”这一文明现代发展的历史内在逻辑,从而站在人类“世界历史”的高度评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这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也是当前亟待推进的。其一,从历史逻辑的起点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起点并非文明内在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在“古今中西之争”双重辩证逻辑中展开的。即一方面要从民族历史走进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要走出“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这就是“第二个结合”发生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其二,从普遍性“世界历史”的辩证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中巩固了其自身主体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三,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作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三大文明形态之一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辩证发展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之后,最终也将在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上展现典范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历史哲学 古今中西 从后思索法
下载PDF
中西哲学互镜下的人性论探赜
3
作者 徐瑾 朱颖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10期15-21,共7页
相对于中国哲学对人性或善或恶的笼统界定,西方哲学首先对人的灵魂进行理性、欲望、情感的划分,然后对善恶进行辨析。中国哲学敏锐地觉察到道德对于人性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如西方哲学那样将道德与理性的关系予以厘清。道德与理性成为中... 相对于中国哲学对人性或善或恶的笼统界定,西方哲学首先对人的灵魂进行理性、欲望、情感的划分,然后对善恶进行辨析。中国哲学敏锐地觉察到道德对于人性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如西方哲学那样将道德与理性的关系予以厘清。道德与理性成为中西人性论的根本区别。就人性本身而言,人的本质是理性,而道德是理性的彰显,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对中西人性论的比较有助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西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道德 理性 中西哲学比较
下载PDF
中国管理哲学与现代管理实践 被引量:8
4
作者 成中英 张金隆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3-1417,1528,共6页
现代管理实践需要整合知识和理论、价值观以及个人的行为方式,并进行整体的规划,而且要不断地、及时地去进行一种更新、发展和推进,这是管理成功之源。C理论有强烈的儒家成分,其尤其强调个人的一种诚心诚意的努力,以及不断地求知。宇宙... 现代管理实践需要整合知识和理论、价值观以及个人的行为方式,并进行整体的规划,而且要不断地、及时地去进行一种更新、发展和推进,这是管理成功之源。C理论有强烈的儒家成分,其尤其强调个人的一种诚心诚意的努力,以及不断地求知。宇宙论的生命哲学、创造力哲学,实际上就是中国哲学的根本,也是管理哲学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管理哲学 中国管理哲学 现代管理实践 C理论
下载PDF
环境审美:科学认知还是情感参与?——从两种环境审美观看中西哲学自然观的整合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清平 王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87,共4页
当前西方环境美学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和阿诺德.伯林特的“参与式美学”——从一个角度折射出了中西传统哲学在自然观方面存在的一些内在差异,由此启示我们应该通过批判地汲取中西传统哲学中的有关... 当前西方环境美学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和阿诺德.伯林特的“参与式美学”——从一个角度折射出了中西传统哲学在自然观方面存在的一些内在差异,由此启示我们应该通过批判地汲取中西传统哲学中的有关合理因素,对它们展开有机的整合,以解决当代环境美学面临的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科学认知主义 参与式美学 中西哲学比较
下载PDF
体验与思辨——中西哲学思维方式之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芳 张将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30-35,共6页
思维方式是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它是民族文化中最深层次的一部分。中西哲学,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演化成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哲学讲求实用,"重了悟... 思维方式是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它是民族文化中最深层次的一部分。中西哲学,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演化成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哲学讲求实用,"重了悟而不重实证",以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西方哲学追求对自然知识的认识,强调物我二分,讲求实证和注重思辨,以达到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中西哲学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走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文章试图通过对中西哲学不同思维方式的比较,探求整合中西哲学两种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思辨 中西哲学 思维方式
下载PDF
中西传统哲学的形成和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世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6-35,共10页
 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中西哲学不同的理论传统。就其主要宗旨而言,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乃在于在一种超时间的无限中重现自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在于在时间之内的无限绵延中实现自我;同时,这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决定了中西文化在伦...  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中西哲学不同的理论传统。就其主要宗旨而言,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乃在于在一种超时间的无限中重现自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在于在时间之内的无限绵延中实现自我;同时,这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决定了中西文化在伦理观、科学观及审美观上趣旨之迥异;而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建设的任务不是在西学与中学之间扬此而抑彼,而是应走向二者的结合与会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中西哲学的比较 中西哲学的会通
下载PDF
比较与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姚纪纲 董丽 《晋阳学刊》 CSSCI 2009年第3期63-66,共4页
与各种形式的哲学观点展开直接的对话交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境遇和路径选择。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出发,着眼于世界历史变革和未来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思维为工具,分析比... 与各种形式的哲学观点展开直接的对话交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境遇和路径选择。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出发,着眼于世界历史变革和未来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思维为工具,分析比较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产生的不同文化背景、致思特点和理论旨趣,大胆地吸收借鉴其中所蕴藏的合理因素和思想营养,必将丰富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比较 融合
下载PDF
审视与思考:中西方乒乓球技术发展理念之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欢 费加明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18-120,共3页
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的核心内容和直接表达形式,是主导一项体育项目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技术发展理念作为运动技术发展的核心元素,贯穿整个运动发展的始终。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逻辑分析法对几十年来中西方乒乓球技术发展理念进行比较,揭示了... 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的核心内容和直接表达形式,是主导一项体育项目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技术发展理念作为运动技术发展的核心元素,贯穿整个运动发展的始终。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逻辑分析法对几十年来中西方乒乓球技术发展理念进行比较,揭示了中西方乒乓球技术发展理念存在的差异性,指出了当今世界乒坛格局形成的关键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为未来乒乓球技术发展理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球 中西方 技术理念 对比
下载PDF
从哲学美学看中西方传统园林美的差异 被引量:6
10
作者 沈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85,共6页
通过对中西文化中"摹仿自然"与"心师造化","典型"与"意境"2组概念的比较,从哲学美学的视角对中西方园林美的差异缘由进行了探究。中西方文化中对于自然(nature)含义的不同解读、"摹仿&qu... 通过对中西文化中"摹仿自然"与"心师造化","典型"与"意境"2组概念的比较,从哲学美学的视角对中西方园林美的差异缘由进行了探究。中西方文化中对于自然(nature)含义的不同解读、"摹仿"与"心师"自然方式的差异以及对于审美对象向内或向外地探索,是造成中西方传统园林美差异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中国园林还是西方园林,它们都是在向自然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园林形态只是对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不同人群关于自然概念的不同认知的侧面反映,并无谓"自然"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西方传统园林 比较 哲学美学
下载PDF
中西历史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发展横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辉 陶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70,共9页
历史哲学作为西方近代以来逐渐建立的学科有其特定含义和意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历史哲学为名对古今中外历史中所具有的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同西方历史哲学相比,中国传统思想中蕴藏着具有浓郁醇厚的自身特色的历史哲学... 历史哲学作为西方近代以来逐渐建立的学科有其特定含义和意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历史哲学为名对古今中外历史中所具有的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同西方历史哲学相比,中国传统思想中蕴藏着具有浓郁醇厚的自身特色的历史哲学思想。通过对中西历史哲学思想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由于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导致他们各自对哲学与历史的理解存在着根本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历史哲学思想展现出迥异的价值取向,从而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中西比较 中西历史哲学的特点及其发展
下载PDF
比较研究与中国哲学学科基础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尚文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126,共9页
"中国哲学"这一提法自出现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有关如何进行中西比较研究的讨论更是不绝于耳。从存在(或天命)与概念-逻辑这一双重结构出发,我们可以"界定"一种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这一界定呈现了经典文本与现代解... "中国哲学"这一提法自出现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有关如何进行中西比较研究的讨论更是不绝于耳。从存在(或天命)与概念-逻辑这一双重结构出发,我们可以"界定"一种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这一界定呈现了经典文本与现代解释之间的张力,及其所打开的比较空间。中西哲学解释体系的不同,导致出现"盲点-纠正式"和"自身-扩充式"两种比较研究的策略,对比这两种策略可知,中国哲学研究和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是在概念-逻辑基础上的对发生性和超越性的存在或天命的重新经历和言说,而重新经历和言说的基础则是自身最内在、最原初的生存经验或生存倾向,这正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法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西哲学比较 存在 天命 生存经验
下载PDF
创建中国哲学学科新范式需要实现三大突破 被引量:7
13
作者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20,共9页
在当今中西方哲学逐渐会通与融合为世界哲学的大趋势下,创建中国哲学学科新范式需要实现哲学观、比较方法和回归路径三大突破。一是必须走出传统哲学观的藩篱,确立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的哲学理念,以主体、语言和存在关系问题为哲学的本... 在当今中西方哲学逐渐会通与融合为世界哲学的大趋势下,创建中国哲学学科新范式需要实现哲学观、比较方法和回归路径三大突破。一是必须走出传统哲学观的藩篱,确立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的哲学理念,以主体、语言和存在关系问题为哲学的本质性的内在问题,为从根本上超越“合法性”质疑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二是必须摆脱“西方中心论”的羁绊,走出“中国中心论”的“自话自说”的思想误区,树立世界哲学的哲学理念,以哲学的本质性的内在问题为尺度,更加理性的重新审视中西哲学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为创建中国哲学学科新范式与新形态提供可资比较的理论背景;三是必须回归中国哲学原创性建构的学术语境,从哲学范式的整体上深刻揭示中国哲学原创性建构的主体、语言和存在关系问题上“言意之辨”的同一性理论和方法,为创建中国哲学新范式新形态开辟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学科 哲学观 比较方法 回归路径
下载PDF
明末以降中外学者“以中化西”之努力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耀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95,共7页
"以中化西"是明末"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四大批评格式之一。"五四"前后,"以西化中"格式获得单独发展、一家独大之机会;庚辰(2000)前后,"中西并尊"与"普世哲学"格式又渐获发... "以中化西"是明末"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四大批评格式之一。"五四"前后,"以西化中"格式获得单独发展、一家独大之机会;庚辰(2000)前后,"中西并尊"与"普世哲学"格式又渐获发展;唯独"以中化西"格式却没有得以发展。故当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之首要任务,就是壮大此格式,发展此格式,最终达成以中国哲学之格式系统消化西方哲学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中化西 援西入中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下载PDF
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德国古典哲学历来被看做哲学研究的模板,然而,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看法有其历史的和时代的原因。中国传统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在精神风格上的契合以及历史的原因,使得中国哲学更容易把德国古典哲学接受为这样的模板。西方哲学的近代发展以... 德国古典哲学历来被看做哲学研究的模板,然而,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看法有其历史的和时代的原因。中国传统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在精神风格上的契合以及历史的原因,使得中国哲学更容易把德国古典哲学接受为这样的模板。西方哲学的近代发展以及当代哲学的演变又使得德国古典哲学逐渐变成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或特殊哲学形态。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西方哲学的近现代发展,由此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下载PDF
中国哲学史的总检讨与现代化、世界化背景上的新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仁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1-11,共11页
中国的学术性质,与西方互有差异。数千年来,也未使用"哲学"二字。中西交会之后,开始探究中国哲学的内容,而后才有中国哲学史的撰著出版。本文专对中国哲学的基本认识、哲学史的分期、教学与研究以及中国哲学通史与断代专题之... 中国的学术性质,与西方互有差异。数千年来,也未使用"哲学"二字。中西交会之后,开始探究中国哲学的内容,而后才有中国哲学史的撰著出版。本文专对中国哲学的基本认识、哲学史的分期、教学与研究以及中国哲学通史与断代专题之成果,进行了全面性的公正无私之总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总检讨 新展望
下载PDF
中西哲学内在结构之比较研究——以结构主义为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德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27-33,共7页
以结构主义的整体性思维为基础,以中国儒学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为例,对构成二者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研究,发现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结构的整体性相对中国儒学较弱,即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缺乏有机的内部贯通,仅仅是形式上的... 以结构主义的整体性思维为基础,以中国儒学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为例,对构成二者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研究,发现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结构的整体性相对中国儒学较弱,即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缺乏有机的内部贯通,仅仅是形式上的松散联合体。而且维系二者各自结构得以存在的自调和转换机制所依赖的原动力也不同,中国儒学是为使其理论体系社会化而建立了相应的结构;而形而上学以超验世界为研究对象,一定程度上有为了结构而建造结构的倾向。通过比较研究,映衬出中西哲学具有各自鲜明特征的结构方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儒学 西方哲学 形而上学 结构主义
下载PDF
语言哲学视阈中的中西哲学之比较——以道家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德君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2-36,共5页
中西哲学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复杂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对其进行全面的比较是非常困难的,20世纪的语言哲学突破了传统哲学的语言工具论,把语言当做存在的建构性力量,因此,通过对西方语言哲学的代表之一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和在某... 中西哲学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复杂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对其进行全面的比较是非常困难的,20世纪的语言哲学突破了传统哲学的语言工具论,把语言当做存在的建构性力量,因此,通过对西方语言哲学的代表之一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和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具有相似性的道家哲学思想进行深刻分析,可以为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认识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语言哲学 海德格尔 道家哲学 比较
下载PDF
哲学一词的中文定型与中国现代哲学地图的形成——中国现代哲学的理论缘起和定型研究之一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9-104,共6页
西方的philosophy在西学东渐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演进,最后以现代汉语的"哲学"一词定型,这个定型史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不但体现了中国、西方、日本三方复杂的互动,而且突显了中国现代性演进中的哲学追求方式。"哲学&q... 西方的philosophy在西学东渐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演进,最后以现代汉语的"哲学"一词定型,这个定型史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不但体现了中国、西方、日本三方复杂的互动,而且突显了中国现代性演进中的哲学追求方式。"哲学"一词定型之后,由中西交融而生的中国现代哲学,表现为三方面:新儒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三方面又体现为三种功用,即西方哲学的学术追求、新儒学的生命境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汉译 中西日互动 中国现代哲学地图 三方三用
下载PDF
中西比较哲学史上“并置派”的重要尝试——张东荪用知识社会学“重写”中华哲学史的一个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耀南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7,共8页
中西比较哲学之格式,不外三款:西化、并置、化西。晚清以降,谢无量、胡适、冯友兰所撰三部《中国哲学史》,虽不能说完全"抹煞"了中华哲学之特殊性,但至少对此种特殊性凸显不够。只有张东荪是一个典型例外。他旗帜鲜明地以金... 中西比较哲学之格式,不外三款:西化、并置、化西。晚清以降,谢无量、胡适、冯友兰所撰三部《中国哲学史》,虽不能说完全"抹煞"了中华哲学之特殊性,但至少对此种特殊性凸显不够。只有张东荪是一个典型例外。他旗帜鲜明地以金岳霖所谓"第二种态度"从事"中华哲学史"研究,始终不移地把"中华哲学"当作"中华特有的哲学",把"中华哲学史"当作"中华哲学的史"。其《中国哲学史讲义》等著述,是一项专门凸显中华哲学特殊性的"中华哲学史书写"。此种书写之哲学基础,就是当时流行欧西的"知识社会学",以及他本人"接着"欧西所创发的"知识文化学"。他用知识社会学"重写"中华哲学史,乃是中西比较哲学史上"并置派"的重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哲学 并置派 中华哲学史 知识社会学 张东荪 冯友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