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视野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转向和实施路径
1
作者 肖蓓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41-144,共4页
当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的缺失成为乡村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就要重申刚性要求和柔性关怀的双重结合。文章从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理念的转向:教师公共身份的“失落异乡人”到“返场新乡... 当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的缺失成为乡村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就要重申刚性要求和柔性关怀的双重结合。文章从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理念的转向:教师公共身份的“失落异乡人”到“返场新乡贤”、教师个人价值的“无私奉献”到“回归主体”、政策运行价值取向的“效率”到“公平”、稳定机制的“静态稳定”到“动态平衡”,以及从乡村社会、学校管理、媒体宣传三方面进行的文化实施路径,试图在新时代给“乡村教师一个留下来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野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理念转向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基于“文化+”理念的高校开展文化帮扶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研究
2
作者 高阳 辛子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8期173-178,共6页
帮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该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帮扶为主要内容,着重梳理近年来高校文化帮扶的具体工作,总结当下文化帮扶的现状、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充分发... 帮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该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帮扶为主要内容,着重梳理近年来高校文化帮扶的具体工作,总结当下文化帮扶的现状、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充分发挥文化的浸润作用,创新性提出高校文化帮扶“文化+”理念,构建“文化+教育”“文化+人才”“文化+产业”“文化+生态”的高校文化帮扶工作体系,创新文化帮扶模式,拓展文化帮扶空间,实现各项帮扶工作互通互融。最后从加强组织领导、聚焦特色文化、拓展帮扶空间、完善政策制度三个方面阐述高校文化帮扶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校 文化帮扶 “文化+”理念 体系构建 路径研究
下载PDF
毛泽东廉洁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3
作者 崔发展 袁欢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9-86,共8页
毛泽东廉洁文化观发源于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始终倡导立身行道的修身理念、廉洁奉公的家风文化以及公正廉明的政风党纪等。在新时代,赓续毛泽... 毛泽东廉洁文化观发源于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始终倡导立身行道的修身理念、廉洁奉公的家风文化以及公正廉明的政风党纪等。在新时代,赓续毛泽东的廉洁文化观,亟需将毛泽东廉洁文化观融入个人发展、家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之中,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涵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坚持以严的基调树新风正风纪,为全社会树立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廉洁文化观 廉洁文化建设
下载PDF
中医文化与新时代人类文明观:何谓、为何、何为?
4
作者 江凤艳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128-1133,共6页
中医文化与新时代人类文明观构建有着本质的内在关联。“医乃仁术”的中医文化价值追求体现着“文明多样性、倡导文明共存”的文明存在观;“整体思维”和“辨证论治”的中医文化理念价值基础体现着“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的文明平等观... 中医文化与新时代人类文明观构建有着本质的内在关联。“医乃仁术”的中医文化价值追求体现着“文明多样性、倡导文明共存”的文明存在观;“整体思维”和“辨证论治”的中医文化理念价值基础体现着“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的文明平等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中医文化价值立场体现着“相互融合、和谐共生”的文明发展观。用新时代人类文明观指导中医文化发展必须实现前提、关键、保障三者的统一。在全社会充分认识到中医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用新时代人类文明观指导中医文化发展的前提;夯实中医文化自信,这是用新时代人类文明观指导中医文化发展的关键;把中医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这是用新时代人类文明观指导中医文化发展的教育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文化 新时代文明观 构建
下载PDF
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现代园林景观意境营造与审美表达
5
作者 罗晓华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213-215,共3页
园林景观不仅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艺术审美,更是体现城市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这也是城市吸引外省市人来体验本城市风貌的重要举措。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园林景观不仅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艺术审美,更是体现城市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这也是城市吸引外省市人来体验本城市风貌的重要举措。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府和谐,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了现代景观园林能够更好地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且提升现代园林景观所体现的人文价值,本文以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园林的作用及具体应用,进而探索古典园林意境创作艺术手法和古代园林优秀表现形式,以此创造更多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园林景观 意境营造 审美表达
下载PDF
永安贡川会清桥构造与功能解析
6
作者 涂烨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5-39,共5页
采用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永安贡川会清桥的桥梁构造与桥梁功能的角度出发,逐一分析桥梁构造的总体构成、结构布置、细部造型,以及桥梁功能的属性内容,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传统营造理念与地域民俗文化。研究表明:永安... 采用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永安贡川会清桥的桥梁构造与桥梁功能的角度出发,逐一分析桥梁构造的总体构成、结构布置、细部造型,以及桥梁功能的属性内容,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传统营造理念与地域民俗文化。研究表明:永安贡川会清桥不仅彰显出古代桥梁建造技术的精湛,而且反映出福建廊桥文化内涵的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因此建议在石拱廊桥的保护过程中应加强日常巡视检查与定期结构监测,形成以预防为主的保护管理模式,进而实现石拱廊桥价值的保存与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拱廊桥 桥梁构造 传统营造理念 地域民俗文化 永安贡川会清桥
下载PDF
建党百年中共红色文化德汉双语语料库的构建
7
作者 何思蓉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4-87,共4页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对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共红色文化交流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语料库的视角出发,将中共红色文化交流百年按阶段进行研究,采集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与中共红色文化相关的德汉双语语料(即...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对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共红色文化交流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语料库的视角出发,将中共红色文化交流百年按阶段进行研究,采集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与中共红色文化相关的德汉双语语料(即词语、短语、语句、语篇和语段),探讨中共红色文化德汉双语语料库的建设构想,为中共红色文化语料库数字化整理与研究迈上新台阶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红色文化 德汉双语语料库 建设构想 应用
下载PDF
护理文化概念及建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红 贾琦 姚荷英 《护理管理杂志》 2010年第9期646-648,共3页
通过阐述目前国内对护理文化的定义,从护理文化的特性、内容、功能3个方面对护理文化的特征性概念进行详细的分析,围绕护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次探讨护理文化建设,使全员达成共识,引导和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阐述目前国内对护理文化的定义,从护理文化的特性、内容、功能3个方面对护理文化的特征性概念进行详细的分析,围绕护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次探讨护理文化建设,使全员达成共识,引导和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理念,创造一个和谐、舒适、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护理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文化 概念 建设
下载PDF
论体育与体育文化 被引量:72
9
作者 郝勤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共4页
从当前中国体育文化建设角度出发,阐述体育与体育文化的概念及其关系。分析学术界使用的体育文化概念与体育实践中体育文化概念的差别,并重点论述当前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内涵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体育 体育文化 概念 体育文化建设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体育文化的内涵、价值与建设 被引量:60
10
作者 陈晓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4,共4页
体育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理解体育文化,要从其本质属性和本真关照入手。从哲学、科学和艺术的多维视角,阐述体育文化的定义;在现代化的视野下,揭示体育文化的多维价值;从观念、制度等方面,提出体育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概念 价值 建设 制度 策略
下载PDF
论增强人文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强文哲 傅智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8,共6页
人文环境建设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性条件,重视人文环境建设是我国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在目前颇为热烈的人文环境建设的讨论中存在着两个根本性缺陷:一是过于狭窄的文化观,因而不能观照人文环境建设的客观实践的整体;二是公式化、概念... 人文环境建设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性条件,重视人文环境建设是我国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在目前颇为热烈的人文环境建设的讨论中存在着两个根本性缺陷:一是过于狭窄的文化观,因而不能观照人文环境建设的客观实践的整体;二是公式化、概念化、标签化、简单化问题,因而不能体现人文环境建设的人文本质。认为要实现人文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在党的理论创新过程中的里程碑意义,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大人文环境观;必须加强人文环境建设人学理论和方法论依据的研究,着眼建设和谐社会,确立科学的构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人文环境建设 科学性 有效性
下载PDF
文化建筑综合体叙事空间营造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扬 窦建奇 +1 位作者 陈幸夫 叶子藤 《新建筑》 201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文化建筑综合体是近年来涌现的一个建筑类型,营造具有叙事感的场所与空间,是这类建筑最为重要的设计倾向之一。作为城市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它需要很好地凝练城市地域文化、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展现城市人文精神,成为表达城市文化地域特... 文化建筑综合体是近年来涌现的一个建筑类型,营造具有叙事感的场所与空间,是这类建筑最为重要的设计倾向之一。作为城市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它需要很好地凝练城市地域文化、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展现城市人文精神,成为表达城市文化地域特征的空间叙事载体。结合烟台市文化中心和牟平区文化中心两个建成案例,从建筑空间的叙事表达视角出发,探索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中关于人、空间、功能使用之间互动感知的理念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筑综合体 设计策略 叙事主题 场所建构
下载PDF
论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及其现实建构 被引量:15
13
作者 于兰 陈仁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9,共6页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个体自主追求的行为,也需要形成"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群体效应。在关注"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将教师纳入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自组织",是对传统教师专业发展"个体依...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个体自主追求的行为,也需要形成"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群体效应。在关注"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将教师纳入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自组织",是对传统教师专业发展"个体依赖"的突破。在媒介化社会中,以网络为依托的"教师共同体"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实践空间,应当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促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共同体 观念文化塑造 现实路径探索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景观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33,共11页
新媒体时代不可改变的到来了,周遭已经不是简单的传统现实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在侵入我们的生活而日渐形成非虚拟的社会,我们的发展不能无视必须正对。网络新媒体改变了文化生态环境,集中表现为以下四点:审美传统淡漠、道统灌输的疏... 新媒体时代不可改变的到来了,周遭已经不是简单的传统现实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在侵入我们的生活而日渐形成非虚拟的社会,我们的发展不能无视必须正对。网络新媒体改变了文化生态环境,集中表现为以下四点:审美传统淡漠、道统灌输的疏离、反叛规则的风行、众语喧哗的兴盛。网络新媒体时代有若干症候,但它之所以被称之为新媒体并不是因为它对传统媒体形态进行了彻底革命和颠覆,而是它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结合起来,延续着旧媒体的部分特征。新媒体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文化的发展,因而我们需要在文化应对上因势利导:因势利导的网络时代认知观念,重在顺应;疏导为要的新媒体应对,重在指导;草根时代的大众文化亲近,重在影响;市场需要引导的政策认知;捍卫主流艺术价值观的底线。总之,我们不能忽略时代传媒的变化,我们也应在新传播环境下进行新的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新媒体 文化景观 文化生态环境 文化性状 文化认知 文化观念 应对策 传统 文化建设
下载PDF
由异术到拳术:沧州回族八极拳文化建构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红雨 张绰庵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29,共4页
采用历史人类学视角,对沧州回族八极拳的文化建构进行了分析,得出:基于社会生活空间的张力,八极拳通过对"癞"、"癖"文化符码的借用,取得了源流上的正统;通过对话上中下社会阶层,实现了拳种的社会认同;通过"八... 采用历史人类学视角,对沧州回族八极拳的文化建构进行了分析,得出:基于社会生活空间的张力,八极拳通过对"癞"、"癖"文化符码的借用,取得了源流上的正统;通过对话上中下社会阶层,实现了拳种的社会认同;通过"八极参劈挂"的文化交融,推进了武艺的文化进程;通过"武有八极定乾坤"的身体叙事,强化了国家意识。八极拳的文化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纹刻着民族交融的历史经验和社会心态,承载着深厚的集体伦理和民族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州回族 八极拳 文化建构
下载PDF
STEAM教育理念落地:数学文化项目学习模式构建及案例开发 被引量:35
16
作者 张辉蓉 冉彦桃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7-103,共7页
STEAM教育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于一体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正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潮流。STEAM教育理念是以数学为基础,通过科学和技术去解读艺术与工程,所以,基于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推广和发展STEAM教育理念尤为重... STEAM教育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于一体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正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潮流。STEAM教育理念是以数学为基础,通过科学和技术去解读艺术与工程,所以,基于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推广和发展STEAM教育理念尤为重要。该研究分析了目前STEAM教育理念落地数学教育的现实困境,将数学文化作为STEAM教育理念落地数学教育的突破口,首次尝试将项目学习引入数学文化教学中,构建了数学文化项目学习模式,以促进STEAM教育理念与数学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对STEAM教育实践范式的一次新探索;开发设计了“从测影计时到铜壶滴漏”数学文化项目学习典型案例,充分体现出项目学习模式在数学文化教育中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及实践创新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教育理念 数学文化项目学习 模式建构 案例开发
下载PDF
“天下观”与“文化中国”的历史建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永吉 徐长安 《河北学刊》 2002年第6期140-144,共5页
自中华文明产生之初 ,它就逐步形成了一种融宇宙观、政治观和文化观于一体的“天下思想”。“天”与“礼”是中国古代“天下观”中的两个核心理念。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 ,“天”被构建成为王朝政权合法性的来源 ,“礼”则成为“夷夏”... 自中华文明产生之初 ,它就逐步形成了一种融宇宙观、政治观和文化观于一体的“天下思想”。“天”与“礼”是中国古代“天下观”中的两个核心理念。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 ,“天”被构建成为王朝政权合法性的来源 ,“礼”则成为“夷夏”之间相分相融的主要标准。正是对“天”的推崇和对“礼”的主动认同 ,使中原之“中国”和周边之“四夷”都以正统的中华自居 ,从而共同构建了一个“文化中国”。在近代以前 ,“文化中国”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 ,最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文化中国 历史建构
下载PDF
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志强 李想姣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2-114,共3页
可持续发展牵涉到的不仅是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更是牵涉到资源配置的代际公平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文化问题。与此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单单依靠与经济利益相关的价格机制和产权制度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与道德价... 可持续发展牵涉到的不仅是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更是牵涉到资源配置的代际公平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文化问题。与此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单单依靠与经济利益相关的价格机制和产权制度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与道德价值观相关的文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文化建设 社会发展 文化观念 以人为本 绿色文化 生态文化
下载PDF
论族群的原生性文化 被引量:20
19
作者 傅安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在世界范围内,先有族群的原生性文化,然后有地区的国家的甚至全世界的共享文化。族群的原生性文化孕育着世界的共享文化。族群的原生性文化是指族群最初创造的文化事项经过了漫长历史演进仍然能够保持其本质特征和基本状态的文化现象。... 在世界范围内,先有族群的原生性文化,然后有地区的国家的甚至全世界的共享文化。族群的原生性文化孕育着世界的共享文化。族群的原生性文化是指族群最初创造的文化事项经过了漫长历史演进仍然能够保持其本质特征和基本状态的文化现象。它具备原创时的本真意义,保留着诞生时的基本状态,在历史长河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自成体系而独立,又被世界所接纳。"本真"是族群的原生性文化的显著特征。对它进行研究,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地方性知识。"族群的原生性文化"的理论构建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原生性文化
下载PDF
绿色发展理念下旅游扶贫的新进路——以广东清远连阳地区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翁毅 范冬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49,共5页
关于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准则及适用情境,即旅游扶贫社会效应的研究较为缺乏。以广东清远连阳地区为例,重新审视旅游扶贫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发现因受益主体不同,旅游扶贫有着与新农村建设迥异的政策指向。从美学意义、路径选择... 关于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准则及适用情境,即旅游扶贫社会效应的研究较为缺乏。以广东清远连阳地区为例,重新审视旅游扶贫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发现因受益主体不同,旅游扶贫有着与新农村建设迥异的政策指向。从美学意义、路径选择和社会功能层面,探讨旅游扶贫"内容与形式之争""从规模到结构之变"及"从外在到内生的诠释"的现实困境及成因,可见旅游扶贫是新农村建设的高级阶段,属于高阶活力系统,旅游扶贫与新农村建设在政策续接上呈递补关系。旅游扶贫的绿色发展之路在于通过让最少受惠者最大受益、实现自我调适的社会功能和形成"在地化"旅游的城乡协同治理结构,最终建立人与自然的良性关系、实现社会共同进步的总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 绿色发展理念 新农村建设 问题意识 文化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