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ssemination and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Folklore in the Context of Multiple Interactions-Take the Liangshan Water Margin as an Example
1
作者 JIANG Ting-t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5期538-543,共6页
Folklor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show local culture and express people’s emotions in the way of oral transmission.Tradition holds that folklore loses its vitality without oral narration.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 Folklor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show local culture and express people’s emotions in the way of oral transmission.Tradition holds that folklore loses its vitality without oral narration.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traditional context of telling and disseminating folklore only by word of mouth.More often,under the impetus of multiple contexts and different forces,folklore in multiple media is widely spread through mutual reference and integration.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ater Margin theory circulating in Liangshan area is enough to illustrate this point.Water Margin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of inheritance,from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ordinary people,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edia,dissemination and inheritance,become a rich local cultural capital.In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context,the spread of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is no longer a simple word of mouth.The emergence of high-tech means such as Television and the Internet,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tourism,has reconstructed the legend of the contemporary water Margin figures.In the proces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local legend of the water margin in Liangshan,the joint efforts of national forces and market factors have promoted the blending and exchange of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literature,such as elite literature dominated by the legend of the water margin,popular literature represented by folk quyi and folk literature spread orally by the general public,forming a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of mutual learning,mutual tolerance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elegance and cus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ngshan water margin theory transmission elegant and vulgar interaction state and market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下载PDF
从符号双轴看杂技雅俗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2
2
作者 董迎春 张艳秋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1期149-162,共14页
杂技在当代的发展一直没有厘清的一个问题是“就雅”还是“就俗”。双轴关系是任何符号文本所固有的品质,杂技作为身体表意的符号美学,其聚合轴与组合轴的选择与组合造就了其在不同时期的雅俗品质。当代杂技艺术在聚合轴的丰富性上不断... 杂技在当代的发展一直没有厘清的一个问题是“就雅”还是“就俗”。双轴关系是任何符号文本所固有的品质,杂技作为身体表意的符号美学,其聚合轴与组合轴的选择与组合造就了其在不同时期的雅俗品质。当代杂技艺术在聚合轴的丰富性上不断做出各种尝试,从身体表意、服装、化妆、道具的配合到叙事内容的意义阐释,有了多样聚合,才有多元文本,聚合轴上的多样选择使得当代杂技呈现出“双轴共现”文本增生现象。解释的力量决定了符号发出者和符号文本的结构方向,解释意义在符号过程中的重要性决定了群众“聚合参与”的可能性,杂技艺术产业是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表现之一,时代主旋律因素赋能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双轴 当代杂技 雅俗 泛艺术化 当代阐释
下载PDF
理想的文学鉴赏何以可能?
3
作者 周凹凸 薛富兴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08-116,共9页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一个关于理想性文学鉴赏的理论模型,此模型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首先是理想鉴赏者的两项必备要素--一是大量文学鉴赏感性经验之积累,二是对作品的客观、理性态度;其次是由“六观”组成的完善鉴赏视野系...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一个关于理想性文学鉴赏的理论模型,此模型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首先是理想鉴赏者的两项必备要素--一是大量文学鉴赏感性经验之积累,二是对作品的客观、理性态度;其次是由“六观”组成的完善鉴赏视野系统,此“六观”实由前四观--位体、置辞、通变与奇正构成,后两观属于“置辞”,且以文学作品自身之要素、体裁与存在语境为根本依据;最后,以对文学创作--“情动而辞发”之心理回溯构成的文学鉴赏论--“披文以入情”。刘勰自信的文学鉴赏观实基于儒家对人类语言符号的自信。刘勰的文学鉴赏理论模型实质上是文学鉴赏的专业化、精英化模型,是魏晋时期中国古代文学在创作环节进入专业化和精英化的产物。刘勰持精英立场将此模型视为关于文学鉴赏的唯一恰当模式,然而雅俗共存,而非以雅代俗才是更为合理的文学鉴赏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观 六观 披文入情 自信的鉴赏 雅俗共存
下载PDF
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儒风素语”建筑设计概念 被引量:1
4
作者 路林海 孙捷城 +3 位作者 张晋毅 周立民 刘伟 武朝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文化属性和建筑景观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建筑设计对城市社会发展和地域文化展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创新提出了“儒风素语”建筑设计概念,并贯穿全线建... [目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文化属性和建筑景观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建筑设计对城市社会发展和地域文化展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创新提出了“儒风素语”建筑设计概念,并贯穿全线建筑、结构、装修等方面;创建了结构侧立面外倾10°的高架车站鱼腹岛式造型,提升路中高架车站景观效果。[结果及结论]高架车站建筑景观采用“一站一景,和而不同”的设计方法,在地面幕墙、室内文化墙、屋顶天窗等装饰装修中结合站点周边环境及文化属性进行特色设计;高架区间桥梁采用圆型墩柱+宝石型盖梁+预制U型梁结构造型,与高架车站建筑景观融合呼应,浑然天成;地下车站装修设计采用“融合文化,传承经典”的设计方法,融合站点周边地域文化打造主题车站;车站结构施工运用清水混凝土建造技术,实现了现代建造工艺与建筑结构、装饰美学、文化艺术的融合统一,塑造素雅朴质、自然稳重的建筑韵味,彰显儒家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研究成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设计创新及发展提供了借鉴思路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建筑设计概念 儒风素语 清水混凝土
下载PDF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锋作家对明清世情传统的承续与转换 被引量:1
5
作者 毛金灿 《写作》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先锋作家集体向古典文学传统汲取叙事经验,以完成审美风格的转变。这首先是源于“通俗文学热”和先锋文学“接受遇冷”带来的创作焦虑。大众化想象与精英化现实的二元对峙,倒逼先锋作家的创作观念向中国通俗文学传统急剧... 20世纪90年代,先锋作家集体向古典文学传统汲取叙事经验,以完成审美风格的转变。这首先是源于“通俗文学热”和先锋文学“接受遇冷”带来的创作焦虑。大众化想象与精英化现实的二元对峙,倒逼先锋作家的创作观念向中国通俗文学传统急剧倾斜。先锋作家试图重新承续明清世情小说的叙事资源,其文本的审美特征既有通俗文学传奇故事的基本要素,又蕴含严肃文学观照人性命运的叙述逻辑,以“外严肃,内通俗”的文学面貌,理性地汲取“雅俗融汇”的文学经验,扬弃明清小说说教劝讽的社会功效,超脱了“新写实小说”黯淡萎靡的时代情绪,进而完成对世情传统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文学 明清小说 世情传统 雅俗融合
下载PDF
雅俗之间:苏轼饮食赋的经典构建
6
作者 王祖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4,共9页
苏轼的饮食赋写作祖述《诗》《骚》,导源于俳辞,将《楚辞》的高洁旨趣与俳辞的幽默诙谐寓于一身,体现了有意变革的文学主张,使赋体完成了由娱神,到娱人,再到娱己的功用。苏轼以全部生命体验投入,在审美取向与情志追求上打破雅与俗的边界... 苏轼的饮食赋写作祖述《诗》《骚》,导源于俳辞,将《楚辞》的高洁旨趣与俳辞的幽默诙谐寓于一身,体现了有意变革的文学主张,使赋体完成了由娱神,到娱人,再到娱己的功用。苏轼以全部生命体验投入,在审美取向与情志追求上打破雅与俗的边界,克服内在情志的对立冲突,不再刻意强调赋体书写对象的雅俗性质,而是以平和的心态,以审美的态度书写日常生活。可以说,苏轼对雅俗关系的思考递嬗过程也是逐渐实现自我的人格养成过程。苏轼的饮食赋不是简单的“游戏文字”,而是奠定了一种经典范式,对后世有开创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饮食赋 雅俗 辞赋史
下载PDF
清人词论中的雅俗之辨诠论
7
作者 彭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86-93,共8页
词之雅俗是词学长久以来热衷论争的重要话题。清人处于千年古代词史的收束期,对词之雅俗进行了持续性探讨。清初,论词者尝试矫正明中后期以来的近俗风气,并借助于辨析关涉雅俗的各类范畴,推动了崇雅之风的崛起与近俗习气的日益式微。清... 词之雅俗是词学长久以来热衷论争的重要话题。清人处于千年古代词史的收束期,对词之雅俗进行了持续性探讨。清初,论词者尝试矫正明中后期以来的近俗风气,并借助于辨析关涉雅俗的各类范畴,推动了崇雅之风的崛起与近俗习气的日益式微。清中叶,接续前贤对词之雅俗的阐述,论词者分从语言运用、音律表现、体制特征、情感呈现等方面考量雅正在词体中发挥的作用,促使去俗崇雅成为衡量词体的重要标准。清末,围绕词之雅正展开了更具广度、深度的探讨,其中尤以陈廷焯的系列论述最为深刻全面。经过清朝两百多年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论词以雅正为宗尚的目标,是为古代词学批评史中关涉雅俗问题的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词论 雅俗之辨 去俗崇雅
下载PDF
雅俗共赏:手工艺遗产存续形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兴帜 王稳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33,共8页
手工艺遗产作为地方人群共同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折射着人们对自然、社会与宇宙的基本认知,是一种以实用性为主的文化形态。随着文化旅游和消费社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产品逐渐从生活品走向工艺品,出现了“我者”的生活品与“他者”的艺... 手工艺遗产作为地方人群共同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折射着人们对自然、社会与宇宙的基本认知,是一种以实用性为主的文化形态。随着文化旅游和消费社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产品逐渐从生活品走向工艺品,出现了“我者”的生活品与“他者”的艺术品形态并置,引发了手工艺遗产如何保护与传承的迷思。文章以云南大理周城白族扎染为研究对象,从“主客位”角度分析不同行为体对手工艺遗产价值认知的差异性而出现的手工艺遗产的不同形态,认为当代手工艺遗产价值是“我者”价值与“他者”价值互构的综合体,须从手工艺遗产层级一体化价值体系认知出发,理解手工艺遗产生活品与工艺品并存的意义,从而促进手工艺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的活态存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艺 价值分层 俗文化 雅文化
下载PDF
雅俗视域下的宋人贬杜论平议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昊宸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2期13-29,42,共18页
在“以俗为雅”观念的影响下,宋人对杜甫诗中善用俚语、即俗为雅者推尊颇多。然而,杨亿、欧阳修、苏轼、吕本中等人尝有杜诗“不免村夫子”“有俗气”“真村陋”“颇近质野”之论,洪迈、严有翼等亦尝围绕着“友于”一词的使用,斥杜“未... 在“以俗为雅”观念的影响下,宋人对杜甫诗中善用俚语、即俗为雅者推尊颇多。然而,杨亿、欧阳修、苏轼、吕本中等人尝有杜诗“不免村夫子”“有俗气”“真村陋”“颇近质野”之论,洪迈、严有翼等亦尝围绕着“友于”一词的使用,斥杜“未能免俗”“徇俗太过”。诸家贬杜由单纯指摘杜诗之俚俗,到客观评价其“俗不害雅”,再到针对具体俗词,与尊杜者观点相击撞,充分挖掘杜诗中的“俗中之雅”,这些对杜诗用俗不同程度的认识与批判,体现着宋人“俗”概念的不断深化,也折射出时人雅俗观的渐次演变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雅俗 宋代诗学 贬杜论
下载PDF
论柳永词对《诗经》的接受与化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琼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9-32,共4页
《诗经》和柳永词在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存在雅俗分野,学界较少注意后者对前者的接受与化用。有宋一代,随着“诗话”这种文学形式的崛起,士人对《诗经》推崇有加,产生了向文学性回归和主体色彩介入的新变。柳永亦深受此风浸... 《诗经》和柳永词在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存在雅俗分野,学界较少注意后者对前者的接受与化用。有宋一代,随着“诗话”这种文学形式的崛起,士人对《诗经》推崇有加,产生了向文学性回归和主体色彩介入的新变。柳永亦深受此风浸染,其词在意象、主题、用典、表现手法等方面,或直接、或间接因袭《诗经》章句、结构,体现了宋代文学在世俗性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诗经》 雅俗
下载PDF
北宋乐论中的雅俗之辨
11
作者 陈音璇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25-32,共8页
雅与俗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重要范畴之一,在历代乐论中表现为关于雅郑、古今、华夷的三种讨论。北宋时期,由于儒家思想的复兴与雅乐制度的改革,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乐论资料,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雅俗之辨。为了修正雅乐、厘清雅俗... 雅与俗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重要范畴之一,在历代乐论中表现为关于雅郑、古今、华夷的三种讨论。北宋时期,由于儒家思想的复兴与雅乐制度的改革,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乐论资料,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雅俗之辨。为了修正雅乐、厘清雅俗,宋人分别从“崇雅斥郑”“是古非今”“尊华攘夷”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既是对先秦以来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也带有宋代儒学复兴的发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雅俗 雅郑 古今 华夷
下载PDF
枕上诗与诗中枕:宋金瓷枕的文学阅读及诗化策略
12
作者 蒲柏林 《励耘学刊》 2023年第2期126-142,306,307,共19页
宋金时期磁州窑系生产的诗文瓷枕因山西河津窑址的发现得到补充。瓷枕上书写之诗不仅具有校勘、辑佚价值,也使迥异于传统文学史的民间诗歌旨趣浮出水面。消暑功能、枕面规制、供需关系共同决定了瓷枕题诗偏好清幽自然风物、篇幅短小、... 宋金时期磁州窑系生产的诗文瓷枕因山西河津窑址的发现得到补充。瓷枕上书写之诗不仅具有校勘、辑佚价值,也使迥异于传统文学史的民间诗歌旨趣浮出水面。消暑功能、枕面规制、供需关系共同决定了瓷枕题诗偏好清幽自然风物、篇幅短小、语意浅近的特点,卖家采取文字装饰的策略以迎合市场需求,实现了普通商品的诗化。瓷枕在与文人的互动中,通过结合传奇故事、调动诗人知觉感官等方式,由日常生活用品化作催生诗思的意向性媒介,构建起立体的诗意空间,物与诗、俗与雅之间形成多层次关联。“阅读”宋金瓷枕,展开物质文化考察,有助于读者重返创作原境,从而以意逆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州窑系瓷枕 物质载体 物质文化 雅俗互动
下载PDF
《云谣集》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13
作者 何芬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9,共4页
唐人写本《云谣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词学史上。从“词的起源”角度出发,《云谣集》处在词体从产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从“词的性质”来看,它是对“词为艳科”观念的冲击;从“雅俗共赏”的文学特征着手,它为后... 唐人写本《云谣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词学史上。从“词的起源”角度出发,《云谣集》处在词体从产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从“词的性质”来看,它是对“词为艳科”观念的冲击;从“雅俗共赏”的文学特征着手,它为后世词学的雅俗化提供了先例;从“戏曲形成的过程”而言,《云谣集》中对唱和代言体式则是戏曲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谣集》 雅俗 戏曲雏形
下载PDF
俗化与雅化:唐寅与仇英绘画艺术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明震 曹正伟 《东南文化》 2003年第9期87-90,共4页
唐寅“俗化”和仇英“雅化”之相对转化的动态过程,随着明清市民文化的普遍认同和传播,中国绘画出现了文人画与院体画交融发展的现象。
关键词 俗化 雅化 风格
下载PDF
梅尧臣诗中的审丑意识——兼论宋诗以俗为雅风格的形成 被引量:7
15
作者 邱志诚 冯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41-848,共8页
梅尧臣诗是我国文学审丑之先声,是宋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条件和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梅诗审丑对宋诗"力避陈熟""以俗为雅"风格的创立起了奠基性质的作用,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宋诗 梅尧臣 审丑 雅俗 复古 创新
下载PDF
子弟书对《红楼梦》语言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嘉伟 丛国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167-170,共4页
曾流行于京津、沈阳地区的满族曲艺子弟书继承了《红楼梦》雅俗相谐的语言艺术。雅致之处,妙化诗词,"如乐中琴瑟";同时,俗语、比喻陈字见新、朴语生色,富于生活气息。子弟书满汉合璧,延续了《红楼梦》的艺术生命,可称是对《... 曾流行于京津、沈阳地区的满族曲艺子弟书继承了《红楼梦》雅俗相谐的语言艺术。雅致之处,妙化诗词,"如乐中琴瑟";同时,俗语、比喻陈字见新、朴语生色,富于生活气息。子弟书满汉合璧,延续了《红楼梦》的艺术生命,可称是对《红楼梦》光辉地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弟书 《红楼梦》 语言 雅俗
下载PDF
明代乐户禁弛与雅俗文化的互动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淑梅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65-169,共5页
乐户是自北魏立乐籍以来从事各种官方及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特殊社会群体。明代是乐籍制度急遽变迁的重要时期。乐户向民间的流播 ,使其名籍隶属、生存境遇以及职业所长发生了很大变化 ;同时 ,奏雅乐歌舞、操百戏俗艺的乐户成为官方权力... 乐户是自北魏立乐籍以来从事各种官方及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特殊社会群体。明代是乐籍制度急遽变迁的重要时期。乐户向民间的流播 ,使其名籍隶属、生存境遇以及职业所长发生了很大变化 ;同时 ,奏雅乐歌舞、操百戏俗艺的乐户成为官方权力话语和民间意识互动的重要中介 ,并由此带来了雅俗文化观念的对峙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户 管理 禁弛 雅俗文化
下载PDF
论反庸俗的学校文化取向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7-93,共7页
受社会庸俗文化的影响,学校文化庸俗现象愈加严重。学校文化价值"功利化",重工具轻价值,缺乏正确的目的感;学校文化内容"低俗化",重低级轻品位,缺乏高雅的境界感;学校文化过程"形式化",重形式轻本质,缺... 受社会庸俗文化的影响,学校文化庸俗现象愈加严重。学校文化价值"功利化",重工具轻价值,缺乏正确的目的感;学校文化内容"低俗化",重低级轻品位,缺乏高雅的境界感;学校文化过程"形式化",重形式轻本质,缺乏深沉的历史感;学校文化结果"媚俗化",重鄙俗轻高尚,缺乏崇高的道德感。反庸俗的学校文化就是要构建高雅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形塑学校文化新常态,使学校文化回归到思想启蒙、价值引领与教育引导等本真意涵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文化 庸俗文化 反庸俗 高雅文化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玄言诗的世俗底蕴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国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在对玄言诗人界简要探讨的基础上,把前人的材料摆出来进行充分分析,可以看出玄言诗时代存在的可疑性。实际上,东晋文人们的诗歌趣尚不是玄言诗,而仍是汉魏体制的诗歌。从玄言诗主体的创作心态可以看出,玄言诗其实是一种“雅化的世... 在对玄言诗人界简要探讨的基础上,把前人的材料摆出来进行充分分析,可以看出玄言诗时代存在的可疑性。实际上,东晋文人们的诗歌趣尚不是玄言诗,而仍是汉魏体制的诗歌。从玄言诗主体的创作心态可以看出,玄言诗其实是一种“雅化的世俗”,而山水诗则只是对玄言诗误人歧途时的无意间的一种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雅化 《世说新语》 文学研究 世俗化 山水诗 诗歌
下载PDF
盛唐集贤学士之文学地位与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旭 李芸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唐开元中期崇儒重文,以张说、张九龄等为中心的集贤学士地位崇高,文学活动十分频繁。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京城文坛,成为文学创作的核心。然而到了开元后期及天宝年间,随着意识形态上的慕道用法,文学之士风光不再,集贤院也不再是文学... 唐开元中期崇儒重文,以张说、张九龄等为中心的集贤学士地位崇高,文学活动十分频繁。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京城文坛,成为文学创作的核心。然而到了开元后期及天宝年间,随着意识形态上的慕道用法,文学之士风光不再,集贤院也不再是文学中心,京城的文学队伍因之而变得松散。集贤学士显赫之时,上与帝王显贵游宴雅集,下与聚集于京师的各地才俊往还酬唱,促进了雅俗诗风的交融,使文学创作向更高的层次推进,于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特质的形成,意义重大。集贤学士在为文方面普遍崇雅黜浮,强调气益雄浑,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影响非常深刻。而且,一些位居中枢的集贤学士,培养、选拔了一批文学新人,为中唐文体文风的变革奠定了基础。盛唐文学的内容、风格及成因,与集贤学士的创作和影响皆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贤学士 文学中心 雅俗诗风 唐文三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