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翁显良先生翻译观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包家仁 梁栋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110-114,共5页
翁显良先生认为绘画贵在气韵生动;文学翻译要求意足神完。原文作者的“意态”不仅可译,而且非译出不可。积译时,译者需要“神遇”,领悟作者之意,忘却有形的一切,进行再创作。整个翻译过程要“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形似之效”。译文... 翁显良先生认为绘画贵在气韵生动;文学翻译要求意足神完。原文作者的“意态”不仅可译,而且非译出不可。积译时,译者需要“神遇”,领悟作者之意,忘却有形的一切,进行再创作。整个翻译过程要“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形似之效”。译文必须达到与原文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显良 翻译观 古诗英译 文学翻译
下载PDF
从“表达思想”到“表现个性”——中国现代文体观演变与现代文学的阶段性诉求 被引量:1
2
作者 姚爱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88,共19页
原指“文章整体存在”的古代汉语“文体”概念,在日本17世纪至近代的文化语境中,先后发生了两次由表示文章本体(“体”)到表示语言形式符号(“用”)的语义转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语言形式”为实质内涵的日本近代文体观被引入中国... 原指“文章整体存在”的古代汉语“文体”概念,在日本17世纪至近代的文化语境中,先后发生了两次由表示文章本体(“体”)到表示语言形式符号(“用”)的语义转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语言形式”为实质内涵的日本近代文体观被引入中国,契合了同样以语言变革为主要目标的中国现代文学改良运动的整体文化情势。受日本近代文体观与西方文类学(Genology)、语体学(Stylistics)的双重影响,中国现代学界一方面将传统文类之“体”理解为文学作品的一般形式,同时又继续以“文体”译Style,表示文章中与思想情感相对的具体语言形式。就对应于西方Style的“文体”概念(具有不同特征的语言形式)而言,其内涵的分阶段呈现集中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诉求。在白话文学草创阶段,人们更关心文体表达思想情感的基本功能,因此突出其“语言形式”这层内涵。当现代文学渐臻成熟,便进而要求文体在表情达意的基础上还应表现作家的个性特征,因此“文体”概念的另一层内涵,即通过“语言形式”所表现的“作者个性特征”,得到作家和批评家的自觉关注。认识中国现代文体观的这一内在转变,可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开启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观 日本近代文体观 中国现代文体观 西方文类学 语体学 语言形式 个性特征 梁启超
下载PDF
论西部高校古代文学课程中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构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海涛 赵欣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2-66,共5页
多民族文学史观在西部高校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关系到西部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面对西部地区高校独特的教学环境与培养目标,我们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全程,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地域背景与民族心理进行有针对性... 多民族文学史观在西部高校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关系到西部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面对西部地区高校独特的教学环境与培养目标,我们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全程,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地域背景与民族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兼容并包的学习态度和理论方法,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比较教学法,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方能将多民族文学史观在当前文学教育中的贯彻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高校 古代文学课程 多民族文学史观 实践
下载PDF
《文心雕龙》“物”范畴的多层次内涵
4
作者 吴建民 夏新秀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2-55,共4页
"物"是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在古代文论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心雕龙》是古代最重视"物"范畴的文论著作,全书有二十篇文章运用"物"范畴阐释其理论观点。《文心雕龙》的"物"范畴涉及创... "物"是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在古代文论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心雕龙》是古代最重视"物"范畴的文论著作,全书有二十篇文章运用"物"范畴阐释其理论观点。《文心雕龙》的"物"范畴涉及创作发生论、艺术想象论、艺术表现论等多方面理论,对其展开研究是把握古代文论"物"范畴丰富内涵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物”范畴 古代文论
下载PDF
试探中国古代文论对社会古今观念的回应——以汉魏六朝时期文论为例
5
作者 李波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9-22,51,共5页
根植于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古代文论受到社会古今观念的影响,但它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中国古代文论在呈现古今观念的具体方式上体现出它的主动性,而且文论古今观与时代古今观念保持基本一致,本身也离不开文论的积极回应。在呈现古今问... 根植于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古代文论受到社会古今观念的影响,但它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中国古代文论在呈现古今观念的具体方式上体现出它的主动性,而且文论古今观与时代古今观念保持基本一致,本身也离不开文论的积极回应。在呈现古今问题的隐显程度上,不同时期的文论与同时期的不同文论都有着各自的不同。并不局限于文学领域的中国古代文论,还承担着社会文化批判的角色,它对时代古今观念的批判正是其主动建构社会文化的有力体现。然而,无论是古今观对文论的影响还是后者对前者的积极回应,两者在文化精神实质上又是根本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古今观念 回应 汉魏六朝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方法论刍议
6
作者 王慧娟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44-46,共3页
中国古代文论方法论的运用、建设与继承革新问题是相关领域研究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实现这一目标,大致要从四个方面着力。首先是树立大学科观念,建立多维立体的理论研究系统,达到跨学科交流的目的。这又关乎专业研究中的跨学科之间的沟... 中国古代文论方法论的运用、建设与继承革新问题是相关领域研究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实现这一目标,大致要从四个方面着力。首先是树立大学科观念,建立多维立体的理论研究系统,达到跨学科交流的目的。这又关乎专业研究中的跨学科之间的沟通、学科整合和理论想象力、学术共同体与学术发展的问题。其次是采用理论原则与具体的文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再次要注意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具体方法论自身的继承与革新问题。最后应关注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中需要实际运用与具体注意的事项,即保持"文化科学"研究的"价值无涉"和"客观性"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 大学科观念 中国古代文论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论骈文的文体意识——骈文文体结构哲学札记之二
7
作者 刘绍卫 《柳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骈文是最具东方色彩的文体之一 ,其文体意识的产生有其民族文化心理的背景 ,对偶是骈文最显著的文体意识 ,也是骈文“丽”
关键词 骈文 文体意识 古文 四六 审美趣味 体式
下载PDF
试论叶燮正变观念的现代意义
8
作者 杨晖 陈佳佳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1-64,83,共5页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学思想是当前面对的现实问题。清初叶燮的《原诗》是中国诗学史上最具有体系的理论著作之一,它对传统正变思想的阐释、发挥与引申,挖掘其中潜藏各种理论内涵的原创性精神,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学思想是当前面对的现实问题。清初叶燮的《原诗》是中国诗学史上最具有体系的理论著作之一,它对传统正变思想的阐释、发挥与引申,挖掘其中潜藏各种理论内涵的原创性精神,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文艺学中,如何处理好"古今"、"中外"关系,如何面对传统的文艺思想提供了借鉴,赋有了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精神资源 正变思想 当代意义
下载PDF
接受美学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
9
作者 李程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年第2期13-16,共4页
接受美学开始于西方学术界对文学史编写与研究的反思,接受美学文学史观对于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接受美学传入中国以后,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接受美学文学史观强调读者的重要地位,提出建立文学... 接受美学开始于西方学术界对文学史编写与研究的反思,接受美学文学史观对于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接受美学传入中国以后,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接受美学文学史观强调读者的重要地位,提出建立文学史、接受史、批评史"三合一"的总体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编写,历来重视作家作品史与批评史的编写,文学接受史的编写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接受美学的文学史观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编写以及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学史观 文学史编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