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川易传》中程颐的史学思想
1
作者 颜孟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2期80-85,共6页
史学思想是程颐易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易学思想是程颐史学思想的基础。程颐在解易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史实,范围涉及先秦至汉唐,打破前人“以经解经”的范畴。同时,他的“融经于史、经史互动”思想对浙东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学思想是程颐易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易学思想是程颐史学思想的基础。程颐在解易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史实,范围涉及先秦至汉唐,打破前人“以经解经”的范畴。同时,他的“融经于史、经史互动”思想对浙东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历史认识方面,他认为盛衰变化处于循环之中,在此循环之中,人占据重要地位,而君子又处于独特地位,进而指出人君的作为对于历史盛衰的影响。在历史评价方面,程颐重名教,将道德仁义作为评价人物的标准,同时重视长幼、父子、君臣尊卑之序,坚持“男女有常序”,宣扬女主得权的弊端。对于《伊川易传》中程颐史学思想的探讨本质上是对宋代经史关系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川易传》 程颐 史学 易学 历史盛衰 名教
下载PDF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逻辑层次探析
2
作者 吴恺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9-52,共4页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借助天的至上性和权威性,来印证道德的合理性,使儒学易于被当时的统治者和百姓所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有着严密的逻辑层次,它包含三个层面,即“天人感应”思想的逻辑起点——“天”具备人格内涵,“天...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借助天的至上性和权威性,来印证道德的合理性,使儒学易于被当时的统治者和百姓所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有着严密的逻辑层次,它包含三个层面,即“天人感应”思想的逻辑起点——“天”具备人格内涵,“天人感应”思想的逻辑内涵——人要顺应“天”的秩序行事,“天人感应”思想的逻辑要求——人应按照“天”的精神提升修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逻辑
下载PDF
是人吃人还是礼教吃人?——论鲁迅《狂人日记》的主题 被引量:11
3
作者 汤晨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狂人日记》长期以来被定论为揭露礼教吃人,但从鲁迅的一贯思想和小说发表时鲁迅的自述可以断定,其原初的核心的动机是表现人吃人,是揭露存在于中国的食人蛮性,它通过对被吃的恐惧感传达出鲁迅对民族摆脱野蛮状态的热望以及对人的肌体... 《狂人日记》长期以来被定论为揭露礼教吃人,但从鲁迅的一贯思想和小说发表时鲁迅的自述可以断定,其原初的核心的动机是表现人吃人,是揭露存在于中国的食人蛮性,它通过对被吃的恐惧感传达出鲁迅对民族摆脱野蛮状态的热望以及对人的肌体和生命的强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人 礼教 鲁迅 狂人日记
下载PDF
儒家饮食观与中医养生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沛沛 项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儒家饮食观中的“中庸”和“守礼”的思想,曾对古代中医食疗理论的形成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食疗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人人都享有健康保健的今天,儒家“中庸”、“守礼”思想表达的“无过”、“适度”、“节制”的饮食养生观,... 儒家饮食观中的“中庸”和“守礼”的思想,曾对古代中医食疗理论的形成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食疗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人人都享有健康保健的今天,儒家“中庸”、“守礼”思想表达的“无过”、“适度”、“节制”的饮食养生观,不仅与中医养生一脉相承,也与现代食疗科学的研究成果相符合。适应了现代人们要“吃出健康”、“吃出长寿”的需求,顺应了人们探索饮食文化、提高生活质量的精神追求。因此,继承学习和深入研究古代儒家的饮食思想,对于促进现代中医食疗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学说 中庸 礼制 中医食疗 饮食文化
下载PDF
兴起与废止:科举考试的制度特征及其批判性反思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会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112,共6页
科举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其千年存续源自该制度对封建统治困境的巧妙化解。科举制度的废止是历史的必然。科举考试对中国造成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千年科举积淀下来的考试文化根深蒂固。对科举制度尤其是官本位的... 科举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其千年存续源自该制度对封建统治困境的巧妙化解。科举制度的废止是历史的必然。科举考试对中国造成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千年科举积淀下来的考试文化根深蒂固。对科举制度尤其是官本位的考试思想、考试技术手段、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伦理观念、不分门第的"公平"理念的批判性反思,可为现实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供历史借鉴,进而探寻制度密钥,通过考试制度及其他制度的优化组合促进中国教育和社会的长足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儒家伦理 专制统治 应试文化 考试公平
下载PDF
陶渊明“神辨自然”生命哲学再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钱志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陶渊明的《形影神》组诗是其生命哲学的表述,包含着丰富的思辨性。陈寅恪、逯钦立两家分别从名教与自然及形神观这两种思想背景中寻求解释,标志现代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高度。唯以往研究,注重形影神三范畴内涵的分析,对组诗小序所示的&qu... 陶渊明的《形影神》组诗是其生命哲学的表述,包含着丰富的思辨性。陈寅恪、逯钦立两家分别从名教与自然及形神观这两种思想背景中寻求解释,标志现代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高度。唯以往研究,注重形影神三范畴内涵的分析,对组诗小序所示的"神辨自然"四字之真义,未有透彻的分析。其中包含多重思辨层次:首先,陶渊明将传统的形神相对的生命学说结构改造为"形""影""神"三个范畴,在此将魏晋流行的形神说与名教自然说两个思想脉络结合起来,并且将"神"从传统的生理、生命元素的概念,提升到一个包含着主体精神、最高理性内涵的哲学范畴;其次,陶渊明通过对形所代表的旧自然观的辨析,提出《神释》的新自然观,这一新自然观同时是针对东晋门阀名教与自然合一的主流的思想,显示出陶渊明对玄学自然观原旨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生命哲学 形神观 名教与自然 神辨自然
下载PDF
永远的地狱——论祥林嫂之死 被引量:4
7
作者 缪军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67-72,共6页
对祥林嫂悲剧的内涵作出重新的解释 ,指出祥林嫂之死的原因 :其一是礼教各条律之间的内在矛盾 ,是族权与夫权之间的相悖 ;其二是愚昧大众们“看客”的凶眼 ,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祥林嫂产生犯罪感 ,自我心灵折磨以致跨入地狱之门。... 对祥林嫂悲剧的内涵作出重新的解释 ,指出祥林嫂之死的原因 :其一是礼教各条律之间的内在矛盾 ,是族权与夫权之间的相悖 ;其二是愚昧大众们“看客”的凶眼 ,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祥林嫂产生犯罪感 ,自我心灵折磨以致跨入地狱之门。“五四”时期控诉“吃人礼教”的作品汗牛充栋 ,鲁迅控诉的深刻性在于不是浮面地指出礼教吃人 ,而是尖锐地指出遵从了礼教的条律规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林嫂 礼教 看客 《祝福》 鲁迅 白话小说
下载PDF
论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格理想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美玲 廖君湘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5,共4页
阮籍从崇儒转向拜道,以放荡不羁、不拘礼法的思想言行抗争司马集团势力。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人格理想的形成是客观现实与独特个性相碰撞的产物,也是外在思想影响与内心冲突相结合的结果;理性分析其人格理想对我国当前构建... 阮籍从崇儒转向拜道,以放荡不羁、不拘礼法的思想言行抗争司马集团势力。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人格理想的形成是客观现实与独特个性相碰撞的产物,也是外在思想影响与内心冲突相结合的结果;理性分析其人格理想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名教 自然 人格理想
下载PDF
鲁迅小说《祝福》内涵新探 被引量:3
9
作者 邱诗越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0-153,共4页
仪式作为传达观念意识的一种方式,对人们的意识行为和思维方式有强烈召唤和规约作用。仪式意象书写作为鲁迅小说《祝福》里的一种重要叙事手段和叙事策略,是文本意义赋予和内涵阐发的途径。小说《祝福》以祥林嫂的现实存在和可以预见的... 仪式作为传达观念意识的一种方式,对人们的意识行为和思维方式有强烈召唤和规约作用。仪式意象书写作为鲁迅小说《祝福》里的一种重要叙事手段和叙事策略,是文本意义赋予和内涵阐发的途径。小说《祝福》以祥林嫂的现实存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存在为视角,以仪式意象为载体,通过仪式描写来审视祥林嫂的存在现实,直抵当时女性存在的生命伦理与现实遭际。《祝福》的仪式意象书写反映了封建礼教吃人、社会历史吃人、人吃人的普遍社会现象,揭穿了作为被"吃"者的虚幻自我存在感和自我维护方式,表达了对人的二律背反存在和"圆满存在"的探寻和追问。鲁迅通过仪式意象书写表达了对旧社会中国妇女命运的关切与忧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祝福》 仪式书写 封建礼教 妇女命运
下载PDF
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光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73,共7页
竹林玄学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阶段。竹林七贤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基本倾向,但在对名教与自然关系的体任上又有所差别。他们通过各自的玄学实践,将庄子的人生哲学演绎为更具有人间性和示范性的生活模式和人格模式,也由此确立了自己... 竹林玄学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阶段。竹林七贤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基本倾向,但在对名教与自然关系的体任上又有所差别。他们通过各自的玄学实践,将庄子的人生哲学演绎为更具有人间性和示范性的生活模式和人格模式,也由此确立了自己在文化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七贤 玄学 名教 自然
下载PDF
试论干戚之舞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贵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50,共6页
干、戚作为礼器,由实用兵器演变分化而成。干戚之舞源远流长,文化内蕴深厚。干戚之舞滥觞于龙山文化时期,形成发展于夏商时代,规范定型于西周。干戚之舞初为军事巫舞,后演绎成为重大祭礼必备武舞,具有严格的乐舞程序和礼教功能。晚周后... 干、戚作为礼器,由实用兵器演变分化而成。干戚之舞源远流长,文化内蕴深厚。干戚之舞滥觞于龙山文化时期,形成发展于夏商时代,规范定型于西周。干戚之舞初为军事巫舞,后演绎成为重大祭礼必备武舞,具有严格的乐舞程序和礼教功能。晚周后干戚之舞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戚 礼器 巫术祭祀 武舞 礼教
下载PDF
论朱熹对儒家法制原则的改造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维新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6,共5页
"明刑弼教"学说直接凸显刑罚功能,远不如"德主刑辅"粉饰统治阶级"仁政"的效果,故而在宋代以前难以获得统治阶级的青睐。为强化封建国家的政治职能,朱熹密切关注古代法制体系的具体结构,对儒家传统的"... "明刑弼教"学说直接凸显刑罚功能,远不如"德主刑辅"粉饰统治阶级"仁政"的效果,故而在宋代以前难以获得统治阶级的青睐。为强化封建国家的政治职能,朱熹密切关注古代法制体系的具体结构,对儒家传统的"德主刑辅"概念作了新的注解,对"明刑弼教"法制原则作了进一步阐发,添加了诸多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儒家自然法 德主刑辅 明刑弼教
下载PDF
内儒外道:郭象玄学的思想归属及价值取向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彩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4,共7页
郭象儒道会通的思想体系是以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为外在框架,以儒家经世治国的思想为主要内核,其根本目的在于重建一套合乎自然的名教秩序,以此安顿社会与个人。郭象用道家的"自然"来论证儒家"名教"存在的合理性,并... 郭象儒道会通的思想体系是以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为外在框架,以儒家经世治国的思想为主要内核,其根本目的在于重建一套合乎自然的名教秩序,以此安顿社会与个人。郭象用道家的"自然"来论证儒家"名教"存在的合理性,并为儒家的"名教"找到了形上依据,这是儒家内部对其名教走向穷途末路所作的一种自我挽救。郭象通过视三纲五常为人之自然本性、为圣王正名、树素王为道德榜样的主张实现了道家之消极"无为"向儒家之积极"有为"的转变,展现了其玄学"内儒外道"的思想归属及儒家化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名教 自然 内儒外道
下载PDF
儒家行政伦理思想基本内涵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春芳 刘爱莲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9-93,共5页
行政伦理思想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儒家以内圣外王为理想诉求 ,以以民为本为核心 ,以修身正己为关键 ,以礼法并用为保证 ,构成自己的行政伦理思想体系。认真梳理和全面解读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对于当前中国行政伦理... 行政伦理思想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儒家以内圣外王为理想诉求 ,以以民为本为核心 ,以修身正己为关键 ,以礼法并用为保证 ,构成自己的行政伦理思想体系。认真梳理和全面解读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对于当前中国行政伦理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行政伦理思想 以民为本 伦理道德 道德素质 富民政策 教民政策 民主思想
下载PDF
陈独秀妇女解放思想论要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阳 刘佳 《鄂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20-23,共4页
陈独秀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批判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残害;提出必须恢复妇女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妇女解放。上述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陈独秀 妇女解放思想 封建伦理道德 马克思主义 封建礼教 人格精神
下载PDF
蔡尚思先生的学术思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傅德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60,共6页
蔡尚思提倡学术争鸣 ,主张争鸣是创新的基础。只讲唯民 ,不讲唯传统。一生对传统文化持批判态度 ,尤其对旧礼教的批判是其思想的特色。他一生反封建 ,把思想寓于学术研究之中 ,道德文章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蔡尚思 争鸣 唯民 批孔 批礼教
下载PDF
郭象“足性逍遥”的伦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立波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0-545,共6页
"足性逍遥"说是郭象伦理思想的核心。郭象关注"足性逍遥"的真正内驱力是为了从根本上消融自然与名教的对立和紧张,从而为名教的合理性寻找一种内在的依据和支撑。同时,郭象阐述了一种"自然有为"的思想,为... "足性逍遥"说是郭象伦理思想的核心。郭象关注"足性逍遥"的真正内驱力是为了从根本上消融自然与名教的对立和紧张,从而为名教的合理性寻找一种内在的依据和支撑。同时,郭象阐述了一种"自然有为"的思想,为"足性逍遥"提供某种可能性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足性逍遥” 自然 名教
下载PDF
礼教的社会功用与现代复兴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礼教曾被严重误解。通过对礼教进行正本清源,可知礼教是文明进化之征,具有圆满人生、陶养性情、治国理民、维系道德伦理等社会功用。礼教中的"乐教"通过乐陶冶、教化人民。近代从政治视角批判礼教,全盘否定,没有看到礼教在历... 礼教曾被严重误解。通过对礼教进行正本清源,可知礼教是文明进化之征,具有圆满人生、陶养性情、治国理民、维系道德伦理等社会功用。礼教中的"乐教"通过乐陶冶、教化人民。近代从政治视角批判礼教,全盘否定,没有看到礼教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和正面价值。今天需要重新认识礼教,呼唤礼教回归,重塑道德伦理,共创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教 社会功用 现代复兴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忠孝论的转变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艳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忠"、"孝"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不仅是史学家编著史传的一个重要内容,还涉及到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占据统治地位,故而这一时期史家在有关"忠"、"孝"的评论上,一... "忠"、"孝"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不仅是史学家编著史传的一个重要内容,还涉及到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占据统治地位,故而这一时期史家在有关"忠"、"孝"的评论上,一方面继承并淡化汉代"忠"的观念,另一方面极力提倡家族间的"孝",逐渐形成以孝为首的名教观念。这些史论中所包含的史家忠孝观虽未超出儒家之范围,却反映出浓厚的门阀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名教 门阀意识
下载PDF
从“无夫奸”罪存废理由管窥清末刑律改革的认同困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世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104,共11页
晚清刑律改革过程一波三折,其中尤以"无夫奸"罪争议最大,礼教派与法理派关于这一罪名的争论与逻辑缠绕,实则是"争取现代认同"与"捍卫礼法体系"两种立法理由的博弈。《钦定大清刑律》中"无夫奸"... 晚清刑律改革过程一波三折,其中尤以"无夫奸"罪争议最大,礼教派与法理派关于这一罪名的争论与逻辑缠绕,实则是"争取现代认同"与"捍卫礼法体系"两种立法理由的博弈。《钦定大清刑律》中"无夫奸"罪名的反复修改大致经历督抚签注,劳乃宣、沈家本集中辩论,议场表决以及宪政編查馆推翻资政院决议等环节。"无夫奸"罪存废理由之争凸显出刑律改革的认同困境,清帝国政权合法性在两种观念的博弈中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夫奸 模范列强 本乎礼教 认同困境 立法理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