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渊明的思古意识及其文学书写
1
作者 牛志强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56-464,共9页
质性自然、性刚才拙、与物多忤的陶渊明,在晋宋之际五仕三隐的命运波折中,得出必贻俗患的自我认识。自我与俗世不谐的认知使他远离现世文明所在的朝堂,进入更近往古的田园山水。陶渊明泛览典籍,融古人古事以成己作,借鉴先贤的思古写作传... 质性自然、性刚才拙、与物多忤的陶渊明,在晋宋之际五仕三隐的命运波折中,得出必贻俗患的自我认识。自我与俗世不谐的认知使他远离现世文明所在的朝堂,进入更近往古的田园山水。陶渊明泛览典籍,融古人古事以成己作,借鉴先贤的思古写作传统,著文自娱以酣畅其志。往古先贤成为陶渊明思古意识的载体和对抗世俗的理论依据。其诗文崇古述志,虽引古甚多而不凝滞,非功利而带有历史的哲思与自然的灵巧。陶渊明以历史想象构建理想世界,标示其悠然自娱的人生乐境;他携往古之力以重构现世的道德秩序,给予后人以品格恪守的勇气和恬淡无为的桃源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思古意识 俗患 自然 乐境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绝学”之“小学”的时代价值
2
作者 朱国祥 蒙春利 麻红芬 《凯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9-76,共8页
中国“绝学”之“小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文字学“小学”(文字、训诂、音韵)的时代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与... 中国“绝学”之“小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文字学“小学”(文字、训诂、音韵)的时代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源”与“流”关系。“小学”及其工具书编撰与“小学”所负载的“大一统”思想,都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学”之“小学” 古代语言学 时代价值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冯纪忠先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思想与实践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滨谊 唐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6,共5页
从教育背景、规划设计实践、规划设计理念3个方面阐述探讨冯纪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思想。冯纪忠深受家学渊源、文学艺术、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以风景园林"感受"为核心,冯纪忠在现代建筑空间与风景园... 从教育背景、规划设计实践、规划设计理念3个方面阐述探讨冯纪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思想。冯纪忠深受家学渊源、文学艺术、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以风景园林"感受"为核心,冯纪忠在现代建筑空间与风景园林空间的逻辑完整性、建筑之内与风景园林之外的内外空间的流动性、风景园林的意动空间与时空转换、风景园林空间的感性与理性分析评价4个方面,倾注了50年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在时空转换与意动空间、因地制宜与因势利导、修旧如故和与古为新等方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冯纪忠 意动空间 时空转换 与古为新
下载PDF
时空意识的嬗变与中国小说的现代性转型 被引量:2
4
作者 耿传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90-99,共10页
现代性突出表现为一种历史意识的变化,它代表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时间意识的产生,一种新的感受和思考时间价值方式的确立。与追求超时间的永恒的中世纪不同,它将对现实的超越内置于时间链条之中,以人的时间——历史的"开端&qu... 现代性突出表现为一种历史意识的变化,它代表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时间意识的产生,一种新的感受和思考时间价值方式的确立。与追求超时间的永恒的中世纪不同,它将对现实的超越内置于时间链条之中,以人的时间——历史的"开端"取代了上帝的时间——宗教的"起源",通过对原属于上帝的"创世纪"权力的谋夺,人开始了自我主宰、自我创造的历史,由此开启了现代性的时间进程。在空间意识上的古今之变则突出表现为由虚趋实、由静趋动、由天人合一到主客对立三个方面,中西之别在现代以古今之变的方式得到了强化,西化成为普世主义的现代性要求。世界、作者、文本、读者是构成文学的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无一不与时空意识密切相关。所以从时空意识考察中国小说的古今之变,是一种因枝以振叶,沿波而讨源的研究方式,它力图从文化根底上来说明文化精神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到文学形态特别是小说形态的变化的:一个作家对生活的看法怎样,就决定了他的文体怎样,而这一切都与他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时空体的主体意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意识 现代性 中国小说 古今之变 时空体
下载PDF
晏几道的时间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玺吾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4-36,共3页
独特的人生经历与特殊的性格,使得晏几道的时间意识指向对往昔的留恋。这样一种滞后的或后向式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决定了小山词的发展方向。时间意识的滞后,使得晏几道于现实全然采取了逃避的策略;时间的后向,使得晏几道专注于内心世界... 独特的人生经历与特殊的性格,使得晏几道的时间意识指向对往昔的留恋。这样一种滞后的或后向式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决定了小山词的发展方向。时间意识的滞后,使得晏几道于现实全然采取了逃避的策略;时间的后向,使得晏几道专注于内心世界的冥想与开掘。小山词时空交错与逆挽式的表现手法、梦境的着力营构、凄迷感伤的抒情基调,莫不由此而奠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时间意识 往昔 留恋
下载PDF
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山水生命意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玲娟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有着深沉而厚重的山水意识。这种山水意识,首先在宗教意识中体现出来,再进而提升体现为哲学思想意识。追溯中国古代山水意识的根源,其实是先民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朴素感知和意识。中国古代山水艺术的出现、... 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有着深沉而厚重的山水意识。这种山水意识,首先在宗教意识中体现出来,再进而提升体现为哲学思想意识。追溯中国古代山水意识的根源,其实是先民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朴素感知和意识。中国古代山水艺术的出现、发展和繁荣,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山水生命意识高度艺术化表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意识 山水艺术 民族文化心理 中国古代
下载PDF
论《古船》的时间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春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2-53,共2页
《古船》是张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对小说外部时间架构和内部时间的剖析,来说明这部小说突破了我国传统长篇小说在时间上纵向延展的写作方法,是有意识地丰富作品的时空关系,使人物、事件、情节获得较强的立体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古船》是张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对小说外部时间架构和内部时间的剖析,来说明这部小说突破了我国传统长篇小说在时间上纵向延展的写作方法,是有意识地丰富作品的时空关系,使人物、事件、情节获得较强的立体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古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长篇小说写作技巧的一个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船 时间意识 创作方法 分析
下载PDF
试论从中国古代文学分析民族精神中的忧患意识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敏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7期75-76,共2页
在历史的长河里,忧患意识是一种高度成熟的智慧总结,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国家之所以存在于国际民族之林,就是因为它独特的文化和涵韵,其中忧患意识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动力和前提。在中国民族文化中忧患意识得... 在历史的长河里,忧患意识是一种高度成熟的智慧总结,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国家之所以存在于国际民族之林,就是因为它独特的文化和涵韵,其中忧患意识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动力和前提。在中国民族文化中忧患意识得以传承和发扬,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以及在对外交往中,逐渐创造形成的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伟大的精神支柱。本文将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民族精神的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忧患意识 重要作用 忧患意识的形成
下载PDF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抗拒——王安忆小说的时间意识解读
9
作者 柴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03-106,共4页
这里通过对王安忆小说时间意识的解读,剖析作家伤怀恋旧的文化心理,论述了王安忆在资本全球化时代与大众文化潮流对抗,抵制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揭示了她的繁荣精英文化的忧患意识和拯救当下出现的一种精神危机的理想。
关键词 王安忆 时间意识 怀旧心理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下载PDF
时间悖论的和解——有关“通变”的一种理解
10
作者 詹冬华 刘德旭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14-119,共6页
中古时期的通变论所关涉到的不只是文辞的常变问题,而且还具有更为高远的天人关系的一种时间性呈示。它虽然调和了复古与趋新两派之间的矛盾,但不是这二者的简单折衷。通变论的重心不在"变",而在"通"。这里的"... 中古时期的通变论所关涉到的不只是文辞的常变问题,而且还具有更为高远的天人关系的一种时间性呈示。它虽然调和了复古与趋新两派之间的矛盾,但不是这二者的简单折衷。通变论的重心不在"变",而在"通"。这里的"通",是古今之间的相互贯通,是时间三相的往来回旋。因此,通变论所显示的是绵延的新变性与时间的贯通性之间的矛盾与悖谬,或者说,是不断敞开的个体独创性与不可规避的历史整体性之间的对立统一。从一定程度上说,"通变"是时间悖论的暂时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通变 时间意识 悖论
下载PDF
追迁逝于■古 转意象于虚圆——从《古诗十九首》看东汉士人时空意识的扩展
11
作者 徐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13-120,共8页
《古诗十九首》主要是东汉中后期无名诗人所作 ,它寓远于近 ,寓神奇于平淡的特殊风格 ,可谓开一代诗歌新风。这种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东汉士人时空意识的扩展。东汉士人时空意识的扩展可说是魏晋时期发生的文的独立与人的自觉的... 《古诗十九首》主要是东汉中后期无名诗人所作 ,它寓远于近 ,寓神奇于平淡的特殊风格 ,可谓开一代诗歌新风。这种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东汉士人时空意识的扩展。东汉士人时空意识的扩展可说是魏晋时期发生的文的独立与人的自觉的早期表现和重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时空意识 扩展 独立 自觉
下载PDF
“我心素以闲,清川淡如此”——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天人之际
12
作者 卞良君 《红河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0-23,共4页
中国古代诗歌之于自然美,通常习惯于将其“人化”,在情景浑成、主客交融的基础上,让物为心服务,景为情服务,客体为主体服务,具体表现为以物比德、以象尽意和山水畅神。这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民族特色。这与中国人对自然美认识的逐... 中国古代诗歌之于自然美,通常习惯于将其“人化”,在情景浑成、主客交融的基础上,让物为心服务,景为情服务,客体为主体服务,具体表现为以物比德、以象尽意和山水畅神。这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民族特色。这与中国人对自然美认识的逐步加深和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天人之际 以物比德 以象尽意 山水畅神
下载PDF
历史故事的当代解读与诗性评析——雁翼散文艺术新探
13
作者 高瑞芳 赖雪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3-75,88,共4页
20世纪90年代,处于我国思想文化大解放的时代潮流中的雁翼也正处于其文学创作的成熟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下雁翼完成了他的散文集《雁翼说古》。在《雁翼说古》中作者用自己的现代观念去观照古代的故事,阐发了自己作为现代人对于女性追求... 20世纪90年代,处于我国思想文化大解放的时代潮流中的雁翼也正处于其文学创作的成熟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下雁翼完成了他的散文集《雁翼说古》。在《雁翼说古》中作者用自己的现代观念去观照古代的故事,阐发了自己作为现代人对于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和对社会不平等的地位的反抗精神的肯定,对人性价值的发掘和肯定。而这些在古代故事的重新解读的过程中对女性意识、人性和个人价值的思考,对我们当代社会的人文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翼 《雁翼说古》 女性意识 人性 个人价值
下载PDF
老子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存在形态之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昌奇 程玉悦 《文化艺术研究》 2015年第3期124-131,共8页
老子作为道家创始人,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具有本源性的意义,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存在形态。具体言之,在空间形态上,老子美学催生了中国画"虚实相生"的空间意识和"大象无形"的形态追求;在时... 老子作为道家创始人,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具有本源性的意义,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存在形态。具体言之,在空间形态上,老子美学催生了中国画"虚实相生"的空间意识和"大象无形"的形态追求;在时间形态上,老子美学孕育了中国画"以古为源"的时间观念和"蔽而新成"的艺术趣味;在情境塑造上,老子美学影响了中国画"以静为根,静中求动"的状态追求;在色彩呈现上,老子美学奠定了中国艺术"不贵五彩,以素为美"的色相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美学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形态 空间意识 时间意识
下载PDF
晏几道词中的雁意象研究
15
作者 孟祥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7-80,共4页
雁意象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可以用来寄托相思之情,喻指男女恋情,也可以用来表达人们的离别怀旧之情,还可以用来表现古人的时间意识,甚至是边塞风情等种种情思。叔原亦不例外,而喜用雁意象,来展现自己深层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 雁意象 小山词 相思 怀旧 时间意识
下载PDF
浅谈《古诗十九首》对《楚辞》的接受
16
作者 郑杰英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5-78,共4页
《楚辞》,作为中国文学的源流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诗十九首》的“风神”和《楚辞》相似,一方面表现在《古诗十九首》接受了《楚辞》以悲怨为美的审美倾向;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应用方面,继承并发展了《楚辞》的时... 《楚辞》,作为中国文学的源流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诗十九首》的“风神”和《楚辞》相似,一方面表现在《古诗十九首》接受了《楚辞》以悲怨为美的审美倾向;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应用方面,继承并发展了《楚辞》的时间生命意识,并将两者相互交织,抒发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古诗十九首 悲怨美 时间生命意识 意象
下载PDF
法国古今之争产生、过程及理论依据
17
作者 王淑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2-88,共7页
法国古今之争中,崇古派与厚今派阵线分明,相互论争,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厚今派展现出鲜明的现代时间意识,通过趣味、知识进步论为现代作辩护,肯定今人在时代序列上的优先性;崇古派虽然借用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古代文学辩护,但始... 法国古今之争中,崇古派与厚今派阵线分明,相互论争,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厚今派展现出鲜明的现代时间意识,通过趣味、知识进步论为现代作辩护,肯定今人在时代序列上的优先性;崇古派虽然借用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古代文学辩护,但始终处于争论的下风。两者争论本身正意味着古典主义的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之争 崇古 厚今 时代意识 理论依据
下载PDF
传统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玉兰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9-152,共4页
文化自觉是多元文化环境下文学创作者对于自身文化的自信及反省,只有具有相应的文化自觉才能使全球化环境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得到维系。早在古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便有了文化自觉意识,主要表现为对民族价值标准、审美理想的建构和... 文化自觉是多元文化环境下文学创作者对于自身文化的自信及反省,只有具有相应的文化自觉才能使全球化环境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得到维系。早在古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便有了文化自觉意识,主要表现为对民族价值标准、审美理想的建构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探索发展。其文化表达形式主要是在文学中体现鲜明的文化态度,清晰的文化观点,自觉的文化引导以及自发的文化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少数民族文学 文化自觉 文化表达
原文传递
中古语言文学观及审美意识发展的佛禅理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旭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105,共8页
中古作为语言文学观及审美意识发展的自觉时期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因此,从文学艺术现象及文论具体问题入手进行考察是其惯常方式。然而,作为中古时期哲学背景组成之一,佛教与文学及审美意识发展之关系却尚待发掘,佛教受容理应成为考察... 中古作为语言文学观及审美意识发展的自觉时期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因此,从文学艺术现象及文论具体问题入手进行考察是其惯常方式。然而,作为中古时期哲学背景组成之一,佛教与文学及审美意识发展之关系却尚待发掘,佛教受容理应成为考察中古语言文学观和审美意识发展的另一理路。佛经翻译和佛经受容是切入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按所依哲学资源不同,佛教的中古受容可分为"以经传理佛"、"格义佛教"以及"以玄释般若"三个阶段,其各自语言文学观的联系反映了三者间的相互发明。般若佛教作为新变因素对此期语言文学观念及审美意识发展的影响深远,它直接使得中古审美经验进入"顿悟、直观"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不可说 道不离言 中古语言文学观 中古审美意识 般若佛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