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研究——以京津冀运河段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群芳 杨雨昕 《供应链管理》 2024年第3期79-96,共18页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京津冀运河段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文旅融合 流通供应链
下载PDF
基于声景偏好的运河文化带声景质量优化研究——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例
2
作者 张一 崔建周 《旅游导刊》 2024年第1期82-103,共22页
声景观对遗产地、生态环境、公共游憩空间均有重要作用,运河文化带是涉及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游憩利用的多重复合空间,因此研究运河文化带的声景观实属必要。本文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案例进行问卷调查,探索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模式... 声景观对遗产地、生态环境、公共游憩空间均有重要作用,运河文化带是涉及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游憩利用的多重复合空间,因此研究运河文化带的声景观实属必要。本文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案例进行问卷调查,探索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模式,并结合P-F模型分析,提出声景质量改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呈现出特殊模式,最喜爱运河特征声,其次是运河生活声,最厌恶扰民声;对体现运河文化、具体河段地方特色的特征性声音的偏好程度高于对非特征性声音的偏好;对反映历史怀旧声音的偏好程度高于对反映当下生活声音的偏好;特殊偏好模式的形成源于人们对情感需求的满足和对运河记忆的建构;年龄、是否当地居民、游览频率也会对运河声景观的偏好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因此,相关管理者应深挖和再现运河特征声,改善运河生活声,并对具体声音元素进行正向或负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带 声景偏好 声景质量 声景质量测评模型
下载PDF
认同理论视域下新时代大运河水文化传播研究
3
作者 张杰 王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构建积极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动力。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当前复杂传播环境下,水文化传播也面临困境。本研究基于认同理论... 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构建积极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动力。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当前复杂传播环境下,水文化传播也面临困境。本研究基于认同理论,从传播学视阈考察大运河文化传播实践,对现阶段水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其在传播话语权、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存在现实困境。为打破这三个方面的现实困境,应以人民为中心,优化话语权结构;构建积极认同,优化传播内容;顺应融合趋势,优化传播渠道。本文可为大运河保护与传承、水文化有效传播提供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水文化 认同理论 认同建构 传播困境
下载PDF
文化主体性视域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系统性建设:原则、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路璐 张锦龙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系统性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工作是打造中华文明重要标志的重大文化工程。文章从文化主体性的视角着眼,明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主要原则、建设逻辑和可行路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应坚持凸显大运河的深厚文化特... 系统性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工作是打造中华文明重要标志的重大文化工程。文章从文化主体性的视角着眼,明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主要原则、建设逻辑和可行路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应坚持凸显大运河的深厚文化特质、树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导向、聚焦人居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升等原则;依照推动大运河文化深入发掘、强化中国主体的话语建构以及实现建设实践向人的聚集三层逻辑;推动大运河文化符号提炼、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实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系统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系统性建设
下载PDF
新文创下历史文化名人IP助推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路径研究
5
作者 陈国锋 王小平 朱洪娣 《丝网印刷》 2024年第20期80-83,共4页
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这一重要的文化区域中,苏东坡IP无疑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潜力。研究历史文化名人苏东坡IP对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必要性,提取其文化符号,开发IP文创产品,塑造IP品牌,以期为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 新文创 历史文化名人 常州大运河文化带 苏东坡IP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古代名碑名刻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焦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0-18,共9页
选取大运河文化带上的684项古代名碑名刻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规模度指数、基尼系数、拟合度分析等探究大运河文化带古代名碑名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古代名碑名刻整体为集聚分布,总体北多南少。在空间上呈“■”形,并... 选取大运河文化带上的684项古代名碑名刻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规模度指数、基尼系数、拟合度分析等探究大运河文化带古代名碑名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古代名碑名刻整体为集聚分布,总体北多南少。在空间上呈“■”形,并形成三个集聚带;(2)除碑碣、墓志外,不同类型名碑名刻空间集聚差异显著,形态不一。自战国以后,各历史时期的碑刻空间分布形态基本紧扣“■”形作自由变换;(3)人文地理环境因素影响碑刻的传播及演变,历史文化因素则形塑碑刻的文化内涵,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碑刻的产生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名碑名刻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大运河文化带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错位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厉建梅 赵苗祎 李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传统村落与非遗是大运河重要的文化资源,判别二者的空间关系及影响因素,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是生动展示、活态传承千年运河文化底蕴的重要条件。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36个地级市及以上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利用核密度、重...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传统村落与非遗是大运河重要的文化资源,判别二者的空间关系及影响因素,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是生动展示、活态传承千年运河文化底蕴的重要条件。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36个地级市及以上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利用核密度、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村落与非遗的空间错位问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与非遗虽均呈现集聚的分布态势,但集聚分布的空间重叠度在北方较低。2)传统村落与非遗存在明显的重心偏离,且重心偏离程度较大,地区之间差异显著。3)传统村落与非遗的空间错位以低错位类型为主,中高错位类型为辅,呈橄榄型分布模式。4)传统村落与非遗的空间错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府主导、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是主要影响因素,因子间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大于单独作用时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运河文化带 空间错位
下载PDF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构建策略研究
8
作者 胡梦飞 甄思辰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国家公园的新发展形式,其管理体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公园建设的效率。近年来,沿运各地围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管理机构不固定、资金短缺、协调难度大、管理范围不明确...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国家公园的新发展形式,其管理体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公园建设的效率。近年来,沿运各地围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管理机构不固定、资金短缺、协调难度大、管理范围不明确、公众参与意愿较弱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沿运各地、各部门应在借鉴国内外国家公园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定位、目标和当地实际,建立统一管理机构,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明确遗产管控范围,在健全公园法律法规的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沿运地区实际的新型管理体制,真正实现运河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国家文化公园 管理体制 构建策略
下载PDF
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大运河文化带研学游环境设计
9
作者 宗丹丹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8期118-120,共3页
大运河文化带研学游环境设计有助于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设计兼具教育性和体验性的研学环境,使受众在探索中理解大运河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深远影响,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 大运河文化带 研学环境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际性传播发展状况及策略——以江苏段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卫 樊佩佩 马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7,共5页
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尤其是江苏段,无论在文化遗产还是在现实作用发挥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大国际性传播能力和水平建设,展示其国际形象,提升其国际影响力,让大运河文化成为中国与国际接轨的纽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 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尤其是江苏段,无论在文化遗产还是在现实作用发挥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大国际性传播能力和水平建设,展示其国际形象,提升其国际影响力,让大运河文化成为中国与国际接轨的纽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江苏沿运河8市多方主体积极推进交流和传播以提升大运河文化带的知名度,但总体来看仍处在探索阶段。通过"一都一线一带"大运河文化辐射带,可以从“点-线-面”入手构建多点支撑的大运河城市文化带发展格局。通过“示范区-集聚区-辐射区”的运河城市文化体系发掘大运河的经济支点价值和城市带的辐射力,可以提升其国际传播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江苏段 国际性传播 策略
下载PDF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景观风貌塑造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剑 韩炳越 +1 位作者 刘华 郗若君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72-177,共6页
北京大运河流淌千年,作为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塑造其沿线高品质、显文化、强特色的景观风貌极其重要.针对规模大、空间类型多样、系统复杂的特点,紧紧围绕"历史-现状-未来"的时空分析方法,通过定... 北京大运河流淌千年,作为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塑造其沿线高品质、显文化、强特色的景观风貌极其重要.针对规模大、空间类型多样、系统复杂的特点,紧紧围绕"历史-现状-未来"的时空分析方法,通过定位、定层、定区、定策和定制的系统思路,分区段厘定风貌塑造目标特征,差异化划定风貌塑造空间圈层,强重点明确风貌塑造重点区域、多类型构建风貌塑造策略清单、针对性搭建风貌塑造总体框架,搭建了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景观风貌塑造的技术平台.为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发展明确路径,为相关省市提供借鉴,为类似研究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北京 大运河文化带 文化景观 方法体系
下载PDF
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水利立法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全林 曹东平 游益华 《中国水利》 2019年第4期9-12,共4页
分析了水利工作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面临的使命和任务,确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水利立法思路,提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立法应当重点处理好全局和局部、保护和利用、防洪和生态、运河本体和流域区域、当前和长远、传承和创新等关系,促进... 分析了水利工作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面临的使命和任务,确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水利立法思路,提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立法应当重点处理好全局和局部、保护和利用、防洪和生态、运河本体和流域区域、当前和长远、传承和创新等关系,促进大运河防洪排涝、调水供水、水生态保护等功能的有效发挥,实现大运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水利立法 安全 江苏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策略研究——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例 被引量:111
13
作者 熊海峰 祁吟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8,共9页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仅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激活文化和旅游资源潜能、不断催生文旅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共生理论框架,阐释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共生的...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仅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激活文化和旅游资源潜能、不断催生文旅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共生理论框架,阐释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共生的条件、单位、界面、模式和环境,分析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机理,然后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例,阐述了其在融合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增强共生单元能量、优化共生环境、构建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拓展共生领域等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文化和旅游 融合发展 大运河文化带
下载PDF
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廖维俊 何有世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1-45,共5页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性意义日益受到关注,各界多层面对其展开了探索性研究。文章以大运河江苏段为例,剖析了全域旅游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耦合关系,创新性提出将全域旅游理念融合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以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打造大运...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性意义日益受到关注,各界多层面对其展开了探索性研究。文章以大运河江苏段为例,剖析了全域旅游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耦合关系,创新性提出将全域旅游理念融合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以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打造大运河江苏域文化带,推进运河旅游,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模式;架构了大运河江苏域文化带旅游建设的管理机制、规划方案、建设与运营机制、保障机制、智慧运河旅游机制,并就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力求丰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思路,促进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实现大运河文化带生态、文化、经济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江苏 大运河文化带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大运河沿岸普通传统民居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以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帆 邱冰 +1 位作者 潘越 陈佳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19,共8页
在大运河的保护范围内,许多人仍住在普通的传统民居中。这些民居由于未被列入遗产保护名录,往往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风险。通过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的两个实验认知与探讨保护这些民居的重要性,在实验中,将542个民居样本分为原始组和干预... 在大运河的保护范围内,许多人仍住在普通的传统民居中。这些民居由于未被列入遗产保护名录,往往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风险。通过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的两个实验认知与探讨保护这些民居的重要性,在实验中,将542个民居样本分为原始组和干预组(在保护性修复工程中改造或重建的454个民居),进行“建造原型”和“天际线的分形维数”两个因子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原始组的分析指标数据均高于干预组,为定性讨论提供了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数百年来当地居民根据生活需要建造的传统民居,因其居住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可再现性,成为了大运河的重要景观资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对照分析 传统民居 自发性建造 居住文化 清名桥历史街区
下载PDF
从文明大动脉到国家治理的文化高地——对大运河文化带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的思考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涛 钱钰 苏佳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105-111,共7页
自古以来,大运河就是联系四方的文明通路。它不但对中华文脉的传承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给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共生共荣提供了最真切的现实证据。为夯实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应该注意发挥大运河"汇文明活水,连中枢腹心,促区域协调... 自古以来,大运河就是联系四方的文明通路。它不但对中华文脉的传承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给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共生共荣提供了最真切的现实证据。为夯实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应该注意发挥大运河"汇文明活水,连中枢腹心,促区域协调"的历史性作用。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统筹规划,推动以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更好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中华文明 国家治理体系 河南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文化产业发展的省际比较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静 王佳宁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59,共10页
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大运河流经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八省份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大运河文化带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大运河沿线省市文化产... 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大运河流经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八省份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大运河文化带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大运河沿线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并呈现差异化的发展模式,但尚未有效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全局性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因此,笔者认为,应深入挖掘大运河的文化价值,整体谋划大运河沿线文化产业布局;集聚资源要素,创新文化产业融合模式;提升文旅消费品质,形成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链;策应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构建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文化产业 区域文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三个文化带”与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建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5-21,共7页
由北京市文物部门提出的"三个文化带",经中共北京市委党代会和北京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内涵不断得到完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已经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举措。"三个文化带"与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关系密切,... 由北京市文物部门提出的"三个文化带",经中共北京市委党代会和北京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内涵不断得到完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已经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举措。"三个文化带"与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关系密切,从北京历史发展脉络来看,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城市诞生和成长的摇篮,史称"神京右臂";长城不仅是中原农耕民族与西北草原民族融合的前沿阵地,也是南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还是北京作为国家都城的重要屏障;中国的大运河始终向着首都修建,尤其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更是体现了大运河与国家首都——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紧密联系。由此,"三个文化带"建设的内容就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高地建设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文化带 大运河 长城 西山 永定河 全国文化中心
下载PDF
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优势、不足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想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淮安是大运河的起源城市之一和大运河沿线的枢纽城市,在文化带建设中具有底蕴、遗产和先手三大优势。淮安的这些优势和建设经验有利于今后进一步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同时,淮安在建设中...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淮安是大运河的起源城市之一和大运河沿线的枢纽城市,在文化带建设中具有底蕴、遗产和先手三大优势。淮安的这些优势和建设经验有利于今后进一步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同时,淮安在建设中也存在着研究力量薄弱、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和知名度小等不足。淮安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该化优势为动力,正视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对运河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以及营销推广,全面提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档次和口碑,打造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样板段和示范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安 大运河文化带 运河之都 旅游开发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生态美学与社会美育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7-65,共9页
大运河文化带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也具有美学与美育价值。可以从生态美学的实践根基、本体论、存在论3个理论维度分析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所有人都生存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基于生态美学,塑造生态环境之美,是重要的社会... 大运河文化带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也具有美学与美育价值。可以从生态美学的实践根基、本体论、存在论3个理论维度分析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所有人都生存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基于生态美学,塑造生态环境之美,是重要的社会美育途径。大运河文化带发挥社会美育价值的三大途径是:通过构筑生态景观进行生态美育;通过发展文旅融合进行人文美育;通过创作公共艺术进行艺术美育。提升大运河文化带生态美学与社会美育价值的策略有:“文化为魂”凸显“运河之美”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营造“诗意生存”生态,推动“诗意运河”建设;优化文化艺术供给,促进社会美育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生态美学 社会美育 文旅融合 公共文化 建设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