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伏电催化硫化氢分解制氢脱硫经济性分析
1
作者 周莹 饶家豪 +4 位作者 唐春 段超 马柱 郭恒 李金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8-191,共14页
近年来,以太阳能驱动电催化硫化氢(H2S)制氢脱硫,不仅能够生产绿氢与硫磺,还能高效利用环境资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是绿色可持续利用H2S资源的变革性新技术。光伏电催化H2S制氢技术具有以可再生能源供能、常温常压、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近年来,以太阳能驱动电催化硫化氢(H2S)制氢脱硫,不仅能够生产绿氢与硫磺,还能高效利用环境资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是绿色可持续利用H2S资源的变革性新技术。光伏电催化H2S制氢技术具有以可再生能源供能、常温常压、产物易分离等优点,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研究其经济性对于促进技术创新与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柴达木盆地某光伏发电项目为例,根据光伏电解H2S制氢脱硫系统各模块运行特性,运用线性规划模型,计算了制氢脱硫系统内部收益率(IRR)和平准化制氢成本(LCOH)等经济指标,最后从经济性和敏感性两个方面,剖析了年辐射量、光伏规模、设备成本和制氢能耗等多个因素对关键指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储能成本的增加会降低系统经济效益,离网不储能模式下的LCOH优于电解水制氢技术;②年辐射量大于1396 kW·h/m^(2)的油气田布局光伏电催化H2S制氢项目将具有一定经济性;③技术进步率对LCOH的降低效果优于光伏装机规模的增加,未来5年,加速的技术进步率可降低LCOH至15.10元/kg,接近于工业副产提纯制氢技术;④LCOH对电解槽制氢能耗的敏感性程度最高,当电解槽制氢能耗降低20%后,LCOH低至22.37元/kg,基本具备市场竞争条件。结论认为,随着设备制备水平的提升和制氢能耗的进一步降低,光伏电催化H2S制氢脱硫技术将具有较大的经济优势与发展潜力,应加大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公关力度,以推动油气田的绿色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光伏电催化 硫化氢 平准化制氢成本 技术进步率 影响因素 经济性评价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及贡献
2
作者 吴丹 潘朱玲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2,108,共9页
为明晰科技创新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构建了科技创新水平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模型与贡献模型。基于2009—2021年面板数据,测算了京津冀科技创新指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评价了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对水... 为明晰科技创新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构建了科技创新水平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模型与贡献模型。基于2009—2021年面板数据,测算了京津冀科技创新指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评价了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弹性系数与贡献率。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创新指数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均呈稳定增长趋势,二者同向演化;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正向显著且存在空间差异,北京、天津、河北的科技创新水平每提升1%,水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升2.684%、0.918%、1.365%;北京、天津、河北科技创新水平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贡献率分别为50.47%、45.74%、62.59%,2009—2021年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贡献率受技术迭代、政策颁布及用水结构优化的影响呈分段波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水资源利用效率 弹性系数 贡献率 京津冀
下载PDF
基于SFA方法的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分析
3
作者 郭树华 方鹏飞 毕福芳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19,共8页
绿色创新效率是影响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企业2011~2022年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并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三重分解,探讨了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 绿色创新效率是影响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企业2011~2022年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并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三重分解,探讨了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环境关注和劳动投入是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贡献者;(2)从全要素生产率(TFP)分解结构看,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改进(TEC)和技术进步(TC),而规模效率(SC)的持续恶化却弱化了两者的作用;(3)异质性实证检验表明,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中部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最弱,分行业检验结果则表明重污染行业效率高于非重污染行业,高科技行业高于非高科技行业。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SFA模型 TFP增长率 效率解构 环境关注 劳动投入 技术进步 异质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增长核算模型的广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4
作者 韦立权 沈伟航 +3 位作者 韩锋 宁攸凉 刘亚 胡冬冬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3期409-413,共5页
为科学测算广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分析和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经验法的增长核算模型和基于要素份额法的增长核算模型,并对2006—2020年广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林业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已... 为科学测算广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分析和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经验法的增长核算模型和基于要素份额法的增长核算模型,并对2006—2020年广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林业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已由超高速增长转向较高速增长;基于要素份额法的增长核算模型更适用于广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广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34.19%、46.94%和55.97%,总体呈增长态势;“十三五”期间,广西林业经济增长超过一半的贡献来自林业科技进步,广西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由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评价 科技进步贡献率 增长核算模型 林业 广西
下载PDF
中国人口与技术进步变化对利率演化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杨源源 莫龙祯 贾鹏飞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168,共12页
近年来,中国经济显现出“三低一高”态势,宏观政策调控陷入“低利率”困境约束,宏观经济存在“长期性停滞”风险。立足于此,构建TVP-VAR模型,基于以人口红利和技术进步为主的经济增长动能变迁视角深入探究中国“低利率”形成之谜。基于... 近年来,中国经济显现出“三低一高”态势,宏观政策调控陷入“低利率”困境约束,宏观经济存在“长期性停滞”风险。立足于此,构建TVP-VAR模型,基于以人口红利和技术进步为主的经济增长动能变迁视角深入探究中国“低利率”形成之谜。基于事实分析发现:中国人口结构正不断恶化且人口总规模已于近年来开始趋于负增长,客观表明人口红利逐步走向消失;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自2011年以后降至1以下,凸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日渐放缓。基于同期相关分析、不同提前期以及不同随机时点的时变脉冲分析均发现,人口红利渐失以及技术进步放缓均是导致中国低利率演化的重要因素。研究认为,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本培育与科技创新体系以扭转经济增长动能转弱态势,加快实体经济结构性改革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强多政策工具协调配合而非盲目降低利率,是应对利率下限约束和避免陷入超低利率困境的可行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利率 人口红利 技术进步 TVP-VAR模型
下载PDF
企业技术类知识产权资产价格核算:方法改进与贡献率比较——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
6
作者 宋河发 王维佳 《科技促进发展》 2024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本文改进了技术要素会计科目成本费用归集方法,引入知识产权资本化、产品化和技术分成率方法,并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核算了企业技术类知识产权资产价格和其对增加值的规模贡献率与增长贡献率。我国规上企业技术类知识产权对企业... 本文改进了技术要素会计科目成本费用归集方法,引入知识产权资本化、产品化和技术分成率方法,并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核算了企业技术类知识产权资产价格和其对增加值的规模贡献率与增长贡献率。我国规上企业技术类知识产权对企业增加值的规模贡献率还不高,但对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较高且高于传统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方法得到的贡献率。技术类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发展最活跃的要素,也是企业增长的根本动力。本文建议要完善无形资产规定,允许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企业将相关技术类知识产权成本费用和相应的利润、税费作为技术类知识产权资产价格核算的内容;制定发布技术类知识产权资本化率、产品化率和技术分成率指南;进一步推动企业建立内部研发机构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知识产权 资产价格 贡献率 核算方法
下载PDF
我国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率与影响因素关系的计量模型分析
7
作者 周书英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5,80,共6页
本文依据1992—2022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开放档案利用率与其影响因素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开放档案利用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人均受教育年数、科... 本文依据1992—2022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开放档案利用率与其影响因素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开放档案利用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人均受教育年数、科技进步水平和速度、城镇化水平和档案开放率等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均衡数量关系。(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开放档案利用率具有显著影响。(3)在短期内,科技进步水平和档案开放率对开放档案利用率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最后,对于如何提高开放档案利用率,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馆 利用率 影响因素 计量模型 产业结构 科技进步 档案意识 供给侧
下载PDF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徐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5期92-95,共4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日益严重。针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首先介绍了目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3种修复模式,其次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各种修复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及优缺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日益严重。针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首先介绍了目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3种修复模式,其次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各种修复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及优缺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提出了在选择修复技术时需综合考虑多环芳烃浓度、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修复工期、修复目标、未来土地规划及利用类型等多种要素,以期为我国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借鉴,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污染土壤 修复技术 去除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1979~2004年 被引量:50
9
作者 于洁 刘润生 +1 位作者 曹燕 庞景安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采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79-2004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值为17%,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值为1.8%,技术进步对此做出的贡献比技术效率更大。从走势上来看,1979年到1980年代... 采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79-2004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值为17%,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值为1.8%,技术进步对此做出的贡献比技术效率更大。从走势上来看,1979年到1980年代中期以前,科技进步贡献率稳中有升,而后出现了较大起伏,直到1990年代中期以后,科技进步贡献率渐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MALMQUIST指数 全要素生产率 科技进步贡献率
下载PDF
中国各省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8
10
作者 李兰兰 诸克军 郭海湘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61,共7页
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C-D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对中国31个省市按照科技进步水平进行软分类,得到各地区隶属于各类别的隶属度;第二,分别计算不同科技水平... 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C-D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对中国31个省市按照科技进步水平进行软分类,得到各地区隶属于各类别的隶属度;第二,分别计算不同科技水平类别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三,把得到的各个类别的贡献率与各个地区隶属于各类别的隶属度相乘,得到各个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运用该方法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1998-2007年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科技水平发展不平衡,上海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为54.19%;北京次之,为48.90%;四川最低为28.59%。另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都主要依靠资金投入,资金投入贡献率在60%以上。因此,必须注重科技水平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而带动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提高,促进经济水平的整体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贡献率 C-D生产函数 索罗余值法
下载PDF
“十五”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2020年预测 被引量:53
11
作者 王启现 李志强 +1 位作者 刘振虎 刘自杰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6-419,共4页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53-2005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增长速度测算模型,测定我国“十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68%,预计到2020年可望达到64%以上,并从科技投入、科技队伍、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加快...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53-2005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增长速度测算模型,测定我国“十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68%,预计到2020年可望达到64%以上,并从科技投入、科技队伍、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撑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科技进步 贡献份额
下载PDF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5个地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赵喜鸟 钱燕云 薛明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6,共4页
改革开放后引入的大量外资与我国充足劳动力的完美结合,使得我国经济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而技术进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对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地区1990... 改革开放后引入的大量外资与我国充足劳动力的完美结合,使得我国经济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而技术进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对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地区1990—2009年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分析得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5个代表性省市在经济增长贡献度方面,起初资本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高,而技术进步的波动性却很大,之后技术进步水平逐步趋于稳定,并基本维持在对经济增长贡献70%左右的水平。充分说明在这5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贡献率 索罗余值法
下载PDF
科技进步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邓宗兵 张旭祥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1-245,共5页
运用 C— D生产函数法 ,对 1980— 1999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度 ,结果表明 :科技进步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子 ,进一步预测“十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 4 5 % ,并提出了实现 4 5
关键词 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科技进步 贡献率 中国 测度模型 政策 科技兴农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区域土地生产力的技术进步效应实证研究——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叶依广 庞英 张全景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5,共5页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的农业必须实现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在科技...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的农业必须实现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在科技反哺土地生产力上应率先进行。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运用C D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能力、潜力空间。结果显示:科技进步率平均为4 29%,近20年波动较大,最低年份为1989年的-13 93%,最高年份为1987年的43 07%;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份额最高年份1985年达869 76%,最低年份1999年为-100 68%,大部分年度是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大于技术进步的份额,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文章认为,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地小规模经营、新技术传播途径不畅以及农民规避风险的意识是科技进步运用于土地生产力的主要障碍。据此作者提出了政策创新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产力 技术进步 烟台市 山东省 实证研究 沿海区域 中国东部 C-D生产函数 效应 科技进步 东部沿海地区 经济增长 增长模式 贡献份额 1989年 1987年 1985年 1999年 粮食需求 地区经济 科技力量 定量分析 规模经营 规避风险
下载PDF
科技进步对天津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琼 李瑾 +2 位作者 李会生 崔凯 陈鹏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4-160,共7页
本文结合天津市畜牧业生产和科技进展情况,运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以天津市12个涉农区县2008—2013年的畜牧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回归估计出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继而运用索洛余值法系统测算出2008—2013年间各阶段的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本文结合天津市畜牧业生产和科技进展情况,运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以天津市12个涉农区县2008—2013年的畜牧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回归估计出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继而运用索洛余值法系统测算出2008—2013年间各阶段的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对提升天津市畜牧业科技进步水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科技进步贡献率 测算 天津
下载PDF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周绍森 胡德龙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39,共6页
在回顾文献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科技进步主要由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单位能源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程度等五个主要因素来反映。实证分析了我国1980年至2007年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并预测至2020年科... 在回顾文献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科技进步主要由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单位能源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程度等五个主要因素来反映。实证分析了我国1980年至2007年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并预测至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达到60%左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经济增长 贡献率
下载PDF
我国苜蓿产业技术效率及科技进步贡献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玉凤 王明利 +1 位作者 石自忠 王宏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90-1997,共8页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牧草之王,其综合营养价值显著高于玉米(Zea mays)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等粮食作物,对我国奶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巨大的供需缺口。本研究从苜蓿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入手,用随机型参数方...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牧草之王,其综合营养价值显著高于玉米(Zea mays)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等粮食作物,对我国奶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巨大的供需缺口。本研究从苜蓿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入手,用随机型参数方法测算了2011-2013年8个苜蓿生产优势省(区)的技术效率,并进一步测算了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份额。结果表明,技术效率较高且逐年增长,2013年技术效率为89.3%;苜蓿产业的科技进步贡献份额为49.4%,说明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方式介于"粗放型"和"集约型"。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种子费和机械费投入,加强田间管理,推进苜蓿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随机型参数方法 技术效率 科技进步贡献份额
下载PDF
1990—2009年三大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比较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莉侠 张睿 林建永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1990—2009年北京、上海及天津三大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1990—2009年三大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上海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略高于北京和天津。进一步分析发现,三大都市农业物质费... 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1990—2009年北京、上海及天津三大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1990—2009年三大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上海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略高于北京和天津。进一步分析发现,三大都市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总产出的贡献呈下降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带来的负效应日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都市 索洛余值法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下载PDF
宁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庆霞 牛国元 +1 位作者 苗冠军 刘艳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9-242,共4页
为深入了解宁夏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运用增长速度方程法建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对宁夏2000—2011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0年底宁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32.88%;"十五"期间,宁夏农业科技... 为深入了解宁夏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运用增长速度方程法建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对宁夏2000—2011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0年底宁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32.88%;"十五"期间,宁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为38.32%;"十一五"期间,宁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为47.05%,2011年达51.17%。多渠道筹措农业发展资金对于宁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不断上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劳动力素质、农业机械化程度、耕地面积对其提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针对影响宁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各投入要素状况,提出了加快科技支撑促进宁夏农业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进步 贡献率 宁夏
下载PDF
陕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基于C-D生产函数 被引量:14
20
作者 雷玲 张召华 王礼力 《技术经济》 2011年第5期59-63,共5页
利用陕西省农业物资消耗、耕地面积以及农业劳动力投入三个指标,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2001-2007年陕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得出此时间段陕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9.6%。在此基础上,根据陕西省现代... 利用陕西省农业物资消耗、耕地面积以及农业劳动力投入三个指标,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2001-2007年陕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得出此时间段陕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9.6%。在此基础上,根据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性规律,进一步预测出2011年陕西省农业科技贡献率有望达到55%。陕西省农业物资消耗、耕地面积以及农业劳动力投入等要素的平均增长率和贡献份额的测算结果显示,陕西省农业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低水平的农业科技成为制约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贡献率 科技进步率 农业经济 现代农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