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ion of Well Logs and Seismic Data for Prospects Evaluation of an X Field, Onshore Niger Delta, Nigeria
1
作者 Godwin Emujakporue Cyril Nwankwo Leonard Nwos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2年第4期872-877,共6页
Hydrocarbon reservoir beds have been delineated using direct hydrocarbon indicator on seismic sections as well as well logs data in X field, Onshore Niger Delta.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involved horizon interpretatio... Hydrocarbon reservoir beds have been delineated using direct hydrocarbon indicator on seismic sections as well as well logs data in X field, Onshore Niger Delta.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involved horizon interpretation to produce sub-surface structure map. Geophysical well log signatures were employed in identifying hydrocarbon bearing sand. The well-to-seismic tie revealed that the reservoir tied directly with hydrocarbon indicator (bright spot) on the seismic sections. The major structure responsible for the hydrocarbon entrapment is anticline. The crest of the anticline from the depth structural map occurs at 3450 met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data Well logs PROSPECT NIGER Delta
下载PD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Porosity Modeling of Deep-Water Sandy Debris Flows by Combining Sedimentary Patterns with Seismic Data: An Example from Unit I of Gas Field A,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2
作者 LI Shengli YU Xinghe JIN Jianl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82-194,共13页
Sandy debris flow deposits are present in Unit I during Miocene of Gas Field A in the Baiyun Depress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paucity of well data and the great variability of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make it... Sandy debris flow deposits are present in Unit I during Miocene of Gas Field A in the Baiyun Depress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paucity of well data and the great variability of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make it difficult to identify and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main gas reservoir, and have seriously hindered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as field. Therefore, making full use of the available seismic data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predi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when constructing three-dimensional reservoir models. A suitable reservoir modeling strategy or workflow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seismic data has been developed. Five types of seismic attributes were selected to correlate with the sand percentage,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RMS) amplitude performed the bes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MS amplitude and the sand percentage was used to construct a reservoir sand distribution map. Three types of mai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were identified: debris channels, fan lobes, and natural levees. Using constraints from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boundaries, a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model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sequential indicator and assigned value simulation methods. Finally, reservoir models of physical properties for sandy debris flow deposits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seismic inversion data were established. Property cutoff values were adopted because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the reservoir properties from well-logging interpretation are intrinsically different.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reservoir property cutoffs is a key step in reservoir modeling when using simulation methods based o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control. When the abnormal data are truncated and the reservoir propertie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its a normal distribution, microfacies-controlled reservoir property models are more reliable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sequence Gauss simulation method. The cutoffs for effective porosity of the debris channel, fan lobe, and natural levee facies were 0.2, 0.09, and 0.12,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average effective porosities were 0.24, 0.13, and 0.15. The proposed modeling method makes full use of seismic attributes and seismic inversion data, and also makes the property data of single-well depositional microfacies more conformable to a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Thus, the method allows use of more reliable input data when we construct a model of a sandy debris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y debris flow deposit seismic attribute and inversion geological modeling controlled by micro-facies data truncated process
下载PDF
Criteria and Technique of QC Quantitative Estimations for Seismic Field Data Records
3
作者 I. V. Tishchenko A. I. Tishchenko A. A. Zhukov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F07期168-171,共4页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Seismic Inversion Using Logging Data as Constraints in Coalfield 被引量:3
4
作者 许永忠 潘冬明 +1 位作者 张宝水 崔若飞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Seismic inversion and basic theory are briefly presented and the main idea of this method is introduced. Both non-linear wave equation inversion technique and Complete Utilization of Samples Information (CUSI) neural ... Seismic inversion and basic theory are briefly presented and the main idea of this method is introduced. Both non-linear wave equation inversion technique and Complete Utilization of Samples Information (CUSI) neural network analysis are used in lit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in Jibei coal field. The predic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reliable data for thin coal exploitation and promising area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data inversion CUSI neural network wave impedance logging data thin coal seams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3D Seismic Data Inversion to Coal Mining Prospecting
5
作者 LIU Zhao-guo DONG Shou-hu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3期218-221,共4页
Seismic inver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s for lithological prospecting . Seismic data with lowresolution is converted into impedance data of high resolution which can reflect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by i... Seismic inver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s for lithological prospecting . Seismic data with lowresolution is converted into impedance data of high resolution which can reflect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by inversionThe inversion technique of 3D seismic data is discussed from both method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aspects, and the in-version test is also carried out using actual logging data. The result is identical with the measured data obtained fromroadway of coal mine. The field tests and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more accurate data foridentifying thin coal seam and minor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eismic data INVERSION IMPEDANCE logging data
下载PDF
Geological Model of Pre-Jurassic Heterogeneous Basement and Hydrocarbon Productivity Prediction of “Oil-and-Gas Bearing Contact Zone Horizon” Between Paleozoic and Mesozoic Deposits of Ostaninskoye and Severoostaninskoye Oil-and-Gas Fields(Western Siberi
6
作者 Kseniya I.Kanakov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57-158,共2页
This work is devot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geologic model of Paleozoic basement rocks of a number of oil-and-gas fields, located in Tomsk region(South of West-Siberian Oil-and-Gas Province,Ru... This work is devot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geologic model of Paleozoic basement rocks of a number of oil-and-gas fields, located in Tomsk region(South of West-Siberian Oil-and-Gas Province,Russia).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integrated data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exploration, well logging and deep drilling.The study is at the interfaces between exploration geophys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interpretation OIL content prediction well-logging data reservoir modeling
下载PDF
大庆SN油田东部过渡带油水边界综合确定
7
作者 梁宇 杨会东 +3 位作者 付宪弟 蔡东梅 王彦辉 孙衍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为确定大庆SN油田东部过渡带油水界面,综合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结合岩心含油产状分析和老井油水层二次解释,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叠后属性油气检测以及基于叠前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流体识别等技术,探讨构造油气藏外扩区油水边界的综合确... 为确定大庆SN油田东部过渡带油水界面,综合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结合岩心含油产状分析和老井油水层二次解释,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叠后属性油气检测以及基于叠前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流体识别等技术,探讨构造油气藏外扩区油水边界的综合确定方法。研究区油水边界具有以下特征:岩心含油产状为油斑以上;测井解释外推为油层或油水同层;叠后属性低高频能量比大于0.85;叠前反演预测含水饱和度小于75%。因此,以“井点定深度、地震定边界、动态来验证”为原则,从“点—线—面—空”,经过综合分析,确定最终油水边界位置。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研究区外扩评价部署,对同类型构造油田油水边界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油气藏 油水边界 井震资料 叠后属性 叠前反演 综合分析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东缘速度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王震 计智锋 +5 位作者 张艺琼 王雪柯 蒋黎 林雅平 孔令洪 张明军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3期794-803,共10页
滨里海盆地东缘阿克若尔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顶面低幅度构造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由于上覆下二叠统地层分布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大,使得石炭系低幅度构造成图存在很大难度;为了解决研究区构造快速成图的问题,通过3种速度建模方法对比,... 滨里海盆地东缘阿克若尔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顶面低幅度构造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由于上覆下二叠统地层分布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大,使得石炭系低幅度构造成图存在很大难度;为了解决研究区构造快速成图的问题,通过3种速度建模方法对比,优选出分频层速度反演方法,建立研究区的速度模型,解决了分频层速度反演受常规层速度反演方法横向连续性的限制问题,对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异常体的速度刻画更为准确;同时,分频层速度反演方法与井—震速度谱协同速度建模方法和常规井约束层速度反演相对比,提高了研究区下伏石炭系低幅度构造的深度域成图精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层速度反演 井—震速度谱协同速度建模 常规井约束层速度反演 快速成图
下载PDF
HiLog:OpenHarmony的高性能日志系统
9
作者 吴圣垚 王枫 +4 位作者 武延军 凌祥 屈晟 罗天悦 吴敬征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55-2075,共21页
日志是计算机系统中记录事件状态信息的的重要载体,日志系统负责计算机系统的日志生成、收集和输出.OpenHarmony是新兴的、面向全设备、全场景的开源操作系统.在所述工作之前,包括日志系统在内OpenHarmony有许多关键子系统尚未构建,而Op... 日志是计算机系统中记录事件状态信息的的重要载体,日志系统负责计算机系统的日志生成、收集和输出.OpenHarmony是新兴的、面向全设备、全场景的开源操作系统.在所述工作之前,包括日志系统在内OpenHarmony有许多关键子系统尚未构建,而OpenHarmony的开源特性使第三方开发者可以为其贡献核心代码.为了解决Open Harmony日志系统缺乏的问题,主要开展如下工作:(1)分析当今主流日志系统的技术架构和优缺点;(2)基于OpenHarmony操作系统的异构设备互联特性设计HiLog日志系统模型规范;(3)设计并实现第1个面向OpenHarmony的日志系统HiLog,并贡献到OpenHarmony主线;(4)对HiLog日志系统的关键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试验.实验数据表明,在基础性能方面,HiLog和Log的日志写入阶段吞吐量分别为1500 KB/s和700 KB/s,相比Android日志系统吞吐量提升114%;在日志持久化方面,HiLog可以3.5%的压缩率进行持久化,并且丢包率小于6‰,远低于Log.此外,HiLog还具备数据安全、流量控制等新型实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系统 日志系统 开源软件 数据安全 流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声波测井资料的波动方程走时层析反演速度建模
10
作者 李卿卿 符力耘 +2 位作者 杜启振 冉亚楠 胡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1-653,共13页
地震勘探目标逐渐由浅层(<2000 m)转向中深层(2000~3500 m),高精度速度建模是实现精确地震成像的关键手段之一.目前,初至波或早至波速度层析建模方法已较为成熟,然而对深层速度建模更为重要的反射波层析建模方法依然面临走时拾取困... 地震勘探目标逐渐由浅层(<2000 m)转向中深层(2000~3500 m),高精度速度建模是实现精确地震成像的关键手段之一.目前,初至波或早至波速度层析建模方法已较为成熟,然而对深层速度建模更为重要的反射波层析建模方法依然面临走时拾取困难及计算量大等难题.针对当前中深层走时层析速度建模方法面临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波测井资料的波动方程全波走时层析速度建模方法及策略.该方法首先通过早至波层析反演获得浅层及大尺度速度信息;其次,通过提取初次成像剖面的构造倾角信息,利用声波测井资料进行稀疏反演,进一步获得更高精度的速度模型;最后,以此为初始模型,进行全波层析反演获得最终偏移速度模型.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速度建模方法及策略不仅可以避免传统反射波层析建模方法因采用Born近似反偏移所带来的大计算量问题,且大幅提高了中深层速度建模的精度,进而能有效地提高中深层复杂构造区域的地震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走时层析 平面波分解 稀疏反演 地震成像
下载PDF
地震资料在气藏测井解释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以西伯利亚盆地M气田为例
11
作者 吴国海 胡欣 +4 位作者 郭振华 倪国辉 姜仁 杨爰齐 王坤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西伯利亚盆地M气田的白垩系上部层系HM1层、HM2层砂岩储层存在低阻气层,测井资料不完整,缺少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曲线,给气层的解释评价带来较大困难。应用测井及试气资料发现地震剖面中亮点反射特征和储层含气性有很好的相关性,应用AVO技... 西伯利亚盆地M气田的白垩系上部层系HM1层、HM2层砂岩储层存在低阻气层,测井资料不完整,缺少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曲线,给气层的解释评价带来较大困难。应用测井及试气资料发现地震剖面中亮点反射特征和储层含气性有很好的相关性,应用AVO技术,对地震叠前资料作了提噪和振幅补偿等处理工作,得到5个道集高精度的AVO剖面,通过分析振幅和炮检距的变化关系,进一步证实了地震亮点反射特征是气层引起的,确定了地震资料在辅助测井解释及气层预测研究中的可行性。用测井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有效刻度、标定,排除地震反射特征中与天然气富集无关的岩性等因素,建立地震反射特征和储层含气性之间的直接关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地震资料中包含的天然气信息,亮点反射、锅底反射、屏蔽—吸收等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辅助测井解释,在弥补测井资料不足的同时,也对测井解释结论进一步验证,根据亮点的分布范围精确地圈定出HM1层、HM2层的含气范围,真正实现了井—震结合。另外,利用亮点的振幅变化特征在预测高丰度的含气区、预测气层的厚度变化及估算气水界面等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气藏进行解释评价中采用这种井—震结合的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井位优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成果得到了生产实践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气藏 测井解释评价 重要作用
下载PDF
基于数据与模型联合驱动的波阻抗反演方法
12
作者 桑文镜 袁三一 +3 位作者 丁智强 于越 刘浩杰 韩智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6-710,共15页
井插值初始模型为基于模型的反演提供的低频信息往往不够准确,导致该模型驱动方法容易出现较大的波阻抗预测误差且建模效率较低.为缓解这些问题,本文利用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反演更加擅长预测低频阻抗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数据与模型联合... 井插值初始模型为基于模型的反演提供的低频信息往往不够准确,导致该模型驱动方法容易出现较大的波阻抗预测误差且建模效率较低.为缓解这些问题,本文利用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反演更加擅长预测低频阻抗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数据与模型联合驱动的波阻抗反演方法.该方法联合地震和测井等数据,先后开展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的波阻抗反演.首先,数据驱动部分使用井旁地震记录、测井导出的波阻抗曲线以及井插值低频阻抗曲线,搭建以双向门控递归单元为主要模块的波阻抗智能预测网络.其次,该网络预测的波阻抗的低频分量作为数据驱动初始模型,替代井插值初始模型而参与模型驱动部分.最后,模型驱动部分在地震数据匹配和数据驱动初始模型的共同约束下开展基于模型的反演,获得最终的波阻抗结果.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表明,本文方法相比于单一的数据驱动或模型驱动方法能获得更高分辨率和更高精度的波阻抗反演结果,从而为后续储层预测提供可靠的弹性参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与模型联合驱动 波阻抗反演 初始模型 井震联合 双向门控递归单元
下载PDF
临河坳陷高效油气勘探综合物探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索孝东 王泽丹 +3 位作者 石东阳 杨俊 李燕丽 张宇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8-619,共12页
针对临河坳陷主力生烃凹陷不清、构造及地层难以落实、成藏目标不清、突破井位难以落实等长期以来制约勘探的难点问题,提出了适用勘探新区高效勘探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以基于多种灵活约束机制的中浅层重力多密度界面反演及归一式重... 针对临河坳陷主力生烃凹陷不清、构造及地层难以落实、成藏目标不清、突破井位难以落实等长期以来制约勘探的难点问题,提出了适用勘探新区高效勘探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以基于多种灵活约束机制的中浅层重力多密度界面反演及归一式重力正演剥层为核心,利用深层目标重力异常提取技术重新认识了临河坳陷地质结构。淖西深洼槽是临河坳陷的主力生烃区,临河坳陷南斜坡受黄河断陷槽控制,发育了中央断垒式潜山披覆构造带,具备两侧双源供烃的有利成藏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提出并应用基于井、震资料控制的时频电磁模拟退火电阻率约束反演及基于精细地电结构模型的极化率约束反演等时频电磁目标储层油气检测技术,提高了深层目标的电性分辨率及目标储层的油气预测精度,快速锁定JH2x、LH1x及XH1井等靶区目标,为临河坳陷油气勘探的突破发挥了关键先导性作用,为低勘探程度新区、特别是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重力勘探 重力多界面反演 重力剥层技术 时频电磁 电磁—井—震联合反演
下载PDF
海量地震叠前数据精细质控方法及应用
14
作者 邓红伟 王银 赵叙涵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8期35-39,共5页
“十四五”大庆油田振兴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对海量地震数据规模化处理提出了新要求,地震资料处理迈入了盆地级叠前大数据时代。叠前地震资料大数据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偏移成像品质的高低,因此叠前地震资料大数据的精细质控对油田勘探开发... “十四五”大庆油田振兴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对海量地震数据规模化处理提出了新要求,地震资料处理迈入了盆地级叠前大数据时代。叠前地震资料大数据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偏移成像品质的高低,因此叠前地震资料大数据的精细质控对油田勘探开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数据道头信息缺项、归档内容不规范、数据回溯难、数据结构化与文档保存不同步等难题,叠前地震资料的数据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无法满足勘探开发高质、高效、全生命周期的生产需求。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五化精细质控”,即以质控工作制度化、多级质控流程化、质控评价表单化、质控软件标准化、数据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叠前大数据精细质控方法,有效提升了地震数据品质,为地震资料高质量处理保驾护航,实现了叠前地震资料的标准化管理与规范化治理。该方法针对海量地震叠前数据,建立了盆地级地震大数据平台标准化管理与质控,统一了数据规范标准,有效提升了数据质量,完善了质量控制流程、模式,更新了质控标准,有效地支撑勘探开发核心业务的高质量、高效率、规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叠前大数据 精细质控 地震资料标准化管理
下载PDF
录井现场碳同位素自动进样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15
作者 邴磊 《录井工程》 2024年第2期39-43,共5页
碳同位素录井可用于研究地下油气中碳同位素的组成和分布,进行油气成熟度判定和甜点识别。当前主要使用同位素质谱和同位素光谱进行手动注样的离线检测,由于其时效低、精度无法得到保障,不能满足实时录井需求。为此开发出一套自动进样系... 碳同位素录井可用于研究地下油气中碳同位素的组成和分布,进行油气成熟度判定和甜点识别。当前主要使用同位素质谱和同位素光谱进行手动注样的离线检测,由于其时效低、精度无法得到保障,不能满足实时录井需求。为此开发出一套自动进样系统,能够实时在线进行地层气甲烷、乙烷和丙烷碳同位素检测。该系统可与综合录井仪进行通信,将读取的实时地层气测数据传至碳同位素分析仪,依据气测浓度进行匹配稀释操作,配合后端碳同位素分析仪的色谱控制和光谱检测单元,完成全自动实时碳同位素测量,从而提高现场碳同位素录井分析速度和测量精度,降低现场人员劳动强度,为油气显示识别和地质断层识别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录井 自动进样 实时地层气 气路控制 数据通信
下载PDF
闪电资料在成都地区闪电定位数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6
作者 谢亚雄 陈小尘 +3 位作者 魏庆 吴容 张伟 段焕 《宁夏电力》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成都平原属暖湿亚热带太平洋东南季风气候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十分活跃,雷电活动频繁,分析和应用地基闪电定位系统(advanced direction and time-of-arrival detecting system,ADTD)闪电监测资料须对闪电数据实施质量优选。利用成都地区... 成都平原属暖湿亚热带太平洋东南季风气候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十分活跃,雷电活动频繁,分析和应用地基闪电定位系统(advanced direction and time-of-arrival detecting system,ADTD)闪电监测资料须对闪电数据实施质量优选。利用成都地区2011—2020年间的闪电监测资料,分析得出成都地区小幅值闪电的时间分布特征。采用对数正态拟合分析方法得出成都地区闪电监测资料中小幅值地闪的干扰范围为绝对值≤3.10 kA,对数正态拟合检验表明剔除该部分闪电数据后拟合效果更佳。研究表明对数正态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化确定成都地区小幅值闪电数据中的干扰区间,从而为该地区的闪电资料处理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资料 小幅值闪电 正态拟合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8
17
作者 黄捍东 罗群 +1 位作者 付艳 王保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4-698,共5页
在地震相模型控制下,通过原始数据将各个单一反演问题转化为一个联合反演问题,可降低反演在描述参数几何形态时的单个反演问题的自由度,从本质上提高地球物理反演的效果。本文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非线性随机反演算法,能有效提高地震资料... 在地震相模型控制下,通过原始数据将各个单一反演问题转化为一个联合反演问题,可降低反演在描述参数几何形态时的单个反演问题的自由度,从本质上提高地球物理反演的效果。本文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非线性随机反演算法,能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随机特性,使反演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在胜利、中原油田等地区的储层预测中,应用本文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可靠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随机反演 地震相 沉积相 地震数据 测井数据 复杂油气藏
下载PDF
煤田采区火成岩分布地震反演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许永忠 崔若飞 +1 位作者 潘冬明 钱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5-268,共4页
将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技术应用于国桩采区地震资料岩性解释过程中.首先对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原理进行了阐述,并针对煤田测井数据特点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然后对地震子波进行了分析提取,实现了精细的火成岩的层位标定.通过对国桩采区... 将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技术应用于国桩采区地震资料岩性解释过程中.首先对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原理进行了阐述,并针对煤田测井数据特点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然后对地震子波进行了分析提取,实现了精细的火成岩的层位标定.通过对国桩采区的火成岩及煤系地层进行的综合地质分析,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实现了火成岩与煤系地层的薄层分布信息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的提高地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能解释常规剖面上不易识别出的一些地质现象,为采区火成岩的分布,薄煤层的开采、有利区带的评价提供详实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演 基于模型 测井资料 火成岩分布
下载PDF
基于井间地震资料的储层精细描述方法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建华 刘百红 +3 位作者 张延庆 魏小东 周晶 张亚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7,5+130,共9页
本文探讨了基于井间地震资料并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地质及地面地震等资料进行储层分析的方法。其主要思路是:首先对目标储层进行标定、识别、追踪并解释;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得到波阻抗剖面,据此估算其他物性参数(如波阻抗、电阻率、自然... 本文探讨了基于井间地震资料并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地质及地面地震等资料进行储层分析的方法。其主要思路是:首先对目标储层进行标定、识别、追踪并解释;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得到波阻抗剖面,据此估算其他物性参数(如波阻抗、电阻率、自然伽马、孔隙度等);然后综合测井、钻井资料和井区地质资料对储层进行精细研究,建立井间油藏剖面。文中针对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某油田稠油层埋藏深、原油黏度高、储层物性差、横向非均质性严重且构造复杂等特点,应用本文方法对高分辨率采集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了储层分析研究,明确了三叠系克拉马依组(T2k2Ⅱ)油藏储层的连通性及裂缝发育情况,落实了井间储层中断层的准确位置以及储层横向和纵向上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储层描述 精细解释 地震反演 地质资料 测井曲线
下载PDF
震控储层建模方法及其在普光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姜贻伟 刘红磊 +2 位作者 杨福涛 张纪喜 张雪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7,106,共4页
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尽可能精确的储层参数模型来展示三维空间的地质情况,并为油气藏数值模拟提供地质基础。震控储层建模技术是以地质统计学和变差函数分析等常规数学建模方法为基础,通过将合理的地震参数数据作为约束,... 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尽可能精确的储层参数模型来展示三维空间的地质情况,并为油气藏数值模拟提供地质基础。震控储层建模技术是以地质统计学和变差函数分析等常规数学建模方法为基础,通过将合理的地震参数数据作为约束,实现井间测井数据更合理内插的一种储层建模方法。该技术可以将含有丰富地质、岩性、物性信息的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测井数据的垂向分辨率,又综合了地震数据体反映的储层横向变化特征,特别适用于井网密度不高、储层非均质性强的油气田。为此,基于该方法在普光气田的实际应用效果,结合地震反演数据在储层建模中的应用成果,把地震数据作为宏观约束条件,有效地解决了井网密度不高时储层属性模型的精度问题,并指出了储层建模中整合地震数据方法的若干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震控地质建模 井震结合 地震反演 多级建模 储集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