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System and Diagnosis of Its Obstacle Factors in Nanjing
1
作者 Liu Binglin Jiang Shengnan +3 位作者 Xu Minghui Xing Yun Wu Haotian Li Lu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5期38-42,共5页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population,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s beneficial to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ordinated deve...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population,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s beneficial to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ystems,the entropy weight-TOPSIS method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of population,economy and environment system in Nanjing was measured,and the 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ubsystem and thei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form 1997 to 2016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economy system and environment system in Nanjing was generally in a continuous upward trend.Among them,the economy system developed fastest.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of population,economy system and environment system in Nanjing was constantly increasing but still at a low level;the degree was only in the primary coordination phase,and its type was environment lagging.The economy subsystem and environment subsystem were important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Nanjing,and the main obstacle factor was the 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The results above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economy and environment system in Nanjing and achiev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atio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system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of systems Entropy weight-TOPSIS OBSTACLE factors NANJING
下载PDF
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来自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2
作者 陈浩天 肖延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3,共12页
数字经济-生态保护-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是检视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 数字经济-生态保护-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是检视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城乡融合发展最高,生态保护居中,数字经济最低;从时间上看,研究期内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低水平段位呈上升状态;从空间上看,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作为制约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经济驱动、政府调控、科技支撑的驱动效果依次递减。因此,要制定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构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互构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保护 城乡融合发展 耦合协调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伟 姚文艺 +1 位作者 张攀 徐建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4,141,共7页
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及乡村振兴等提供科技支撑,对多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及典型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黄河... 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及乡村振兴等提供科技支撑,对多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及典型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是随着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多项国家战略的实施而逐步建立和不断丰富完善的,多年来黄河流域各地区针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探索了多种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包括水土保持-地貌-生态经济高适配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模式、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经济模式、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模式、砒砂岩区生态治理-衍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半干旱区乡村能源生态型良性循环模式、黄土高塬水土保持型生态经济带治理模式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念薄弱,二者的协同性不高且耦合协调的空间不均衡,发展模式结构单一、规模效益不高等。建议:创新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创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生态治理与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及其生产与产业体系,探索“全托全链”的推广机制;构建适宜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建立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先行试验示范县,引领和优化区域现代生态治理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治理 生态经济 协同发展 产业发展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滇中城市群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时空耦合分析
5
作者 龙晓惠 陈国平 +3 位作者 林伊琳 赵俊三 王荣耀 冯怡翔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7-378,共12页
[目的]探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及发展水平状况,阐明各县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10年、2015年、2020年滇中城市群的自然、经济及人文数据,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建立人口-经济... [目的]探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及发展水平状况,阐明各县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10年、2015年、2020年滇中城市群的自然、经济及人文数据,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建立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序关系分析法(G1)与熵权法(EW)确定综合权重,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度量各县耦合协调关系,定量分析了2010年、2015年、2020年滇中城市群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演变状况,探析其发展规律。[结果](1)3个时段内,研究区人口在县域尺度呈空间正相关关系,且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呈现西部低人口密度聚集和中部高人口密度聚集态势且常年稳定;(2)2010—2020年,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综合发展水平有微弱提升,严重失调的协调类型逐渐消除,濒临失调占比46.94%成为最主要的协调类型;(3)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两两耦合协调分布不均,其中2020年人口-经济综合耦合协调指数最低为0.4543,协调度水平时空分布与三系统协调评价结果吻合度是两两耦合协调评价中最高的,对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评价结果影响最大;(4)在主体功能区划实施前后,国家重点开发区两两耦合协调水平变化显著,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且有倒退趋势,省级重点开发区长期稳定可控;(5)研究区的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关系,但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制约状况。[结论]高耦合协调性主要依赖于人口对市县区经济的带动作用。重点开发区的有效实施必须抓好人口与经济协同发展,人口和经济协调是未来优化主体功能区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重点开发区 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模型 滇中城市群 人口时空演变
下载PDF
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演变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张轲 王嘉嘉 张春璐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5期698-708,共11页
数字经济是推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新动能。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DEQ(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三系统的综合得分,采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观察其时空... 数字经济是推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新动能。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DEQ(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三系统的综合得分,采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观察其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因素。结果表明:(1)发展水平方面,三系统均呈现持续攀升的变化特征,其中数字经济子系统的提升幅度最大;(2)结构性差异来源方面,全国层面差异的主要来源由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为数字经济,七大经济区的差异来源和时序变化各不相同;(3)全国的DEQ协调度等级有所提高,由中度失调进入濒临失调阶段,七大经济区的协调度在时间上呈现逐年好转的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呈现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4)不同影响因素对全国及七大区域三系统协调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保护 经济高质量发展 协同演变 影响因素 耦合协调发展模型
下载PDF
沿黄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研究
7
作者 朱永明 蒋威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9,42,共7页
鉴于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间的关联性显著,城市群对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给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从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 鉴于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间的关联性显著,城市群对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给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从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模型等,分析了沿黄7个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状况,并基于引力模型探究了各城市群之间耦合协调关联强度。结果显示:(1)沿黄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时段末耦合协调等级仍普遍较低,山东半岛城市群属初级协调、兰西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属濒临失调、其他城市群属勉强协调;(2)各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呈现下游城市群>中游城市群>上游城市群的格局,且部分城市群呈现两极化或多极化态势;(3)沿黄城市群多数城市间耦合协调关联性较弱,只有少数城市间存在轻度及以上关联,跨城市群城市间存在关联的多为轻度关联、少数为高度关联;(4)山东半岛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但不足以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各城市群中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也相对较高但不足以带动沿黄城市群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城市群根据自身发展优势错位发展、加强城市群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优良港口优势和中原城市群的“中继站”作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 生态 社会 耦合协调 高质量发展 沿黄城市群
下载PDF
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卢晨 黎杰炜 翟羽佳 《中国商论》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经济发展初期,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及粗放式发展呈现出的负外部性加剧,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此时,中国发展迈入新的转折点,国家开始将重心从速度转向质量与... 经济发展初期,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及粗放式发展呈现出的负外部性加剧,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此时,中国发展迈入新的转折点,国家开始将重心从速度转向质量与效益,更注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本文紧扣新发展理念,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展开分析,构建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得出结论: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在此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鉴于此,积极发挥人口集聚的经济效应,制定适宜的人口调控政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化及深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经济 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高级化 区域协调 人口红利
下载PDF
区域协调视域下贵州绿色经济的发展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维度
9
作者 涂雯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在区域协调视域下,贵州绿色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了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首先,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到资源禀赋利用的角度,论述了贵州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发展逻辑,强调了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势的协同发展。其次,本文从生... 在区域协调视域下,贵州绿色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了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首先,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到资源禀赋利用的角度,论述了贵州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发展逻辑,强调了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势的协同发展。其次,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从区域协同发展到区域共建共享的视角,提出了贵州绿色经济的实践路径,包括发展生态旅游、创新环境保护技术、建设绿色产业园区等策略。最后,本文分析了区域协调视域下贵州绿色经济的价值维度,包括提升绿色生态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共赢、培养绿色生活方式等,实现资源互补、形成区域合力,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在整个区域范围内的深入落实,为贵州和整个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 贵州绿色经济 区域经济 绿色生态效益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理论机制、制约因素及实践路径——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
10
作者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调研组 尹翠娟 《科技智囊》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研究目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探究如何利用各区域主体的差异化优势,优化异质性资源的配置,构建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时代议题。[研究方法]通过引入种群生态的基... [研究目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探究如何利用各区域主体的差异化优势,优化异质性资源的配置,构建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时代议题。[研究方法]通过引入种群生态的基础性理论,运用生态系统相关理论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框架,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从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利用、提升产业内部创新效能、深化产业链对接协作、构建协同创新载体、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六个方面,探究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创新 京津冀协同发展 种群生态 创新生态系统
下载PDF
生态经济视阈下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分析及战略构想
11
作者 谢泗薪 陈星竹 张梦迪 《物流科技》 2024年第3期73-75,共3页
随着生态经济时代的来临,绿色物流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维护修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因此,在生态经济视阈下分析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据此提出两者协同并进的战略构想,具有较大的学术价... 随着生态经济时代的来临,绿色物流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维护修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因此,在生态经济视阈下分析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据此提出两者协同并进的战略构想,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文章从生态经济、绿色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理论探讨入手,首先构建区域绿色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据此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准确评价与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生态经济下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协同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绿色物流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安徽省能源、经济与生态环境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12
作者 金燕芝 张克荣 +1 位作者 王思元 姜亮宇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为推进能源、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协调发展,采用改进熵值法测算2016—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能源、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值,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各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得出结论:2016—2020年间三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为... 为推进能源、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协调发展,采用改进熵值法测算2016—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能源、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值,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各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得出结论:2016—2020年间三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为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能源系统,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呈“上升-下降”状态,其中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最高.从演变格局来看,能源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呈现“皖北>皖南”格局,其中皖南地区呈“U型”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呈现安徽省中部城市低于其相邻城市的分布特征,并且高耦合协调度城市由皖南地区逐步向北扩散.能源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呈现“皖北>皖中>皖南”格局,其中皖北地区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经济 生态环境 综合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富强 张蒙 +2 位作者 吕素冰 赵衡 应卓晖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8-232,共15页
针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未来可能面临的失衡失稳问题,构建水-经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设置开源节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等5种情景方案,预测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发展趋势,运用耦... 针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未来可能面临的失衡失稳问题,构建水-经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设置开源节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等5种情景方案,预测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发展趋势,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模拟京津冀地区2020—2035年不同情景下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20—2035年5种情景下北京、天津和河北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延续现状型耦合协调度均最低,开源节流型、发展经济型和保护环境型次之,综合协调型均最高。说明在维持现状发展条件下,京津冀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略有增加但变化较小,只有在节约用水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才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35年延续现状情景下北京、天津和河北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均属于中级耦合协调型,综合协调情景下北京和天津耦合协调发展属于良好耦合协调型,河北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耦合协调发展缓慢,仍属于中级耦合协调型,未来应注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研究可为京津冀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济-生态系统 系统动力学 耦合协调度模型 发展趋势模拟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以黄河中上游四省(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娟伟 华甜 《开发研究》 2023年第1期98-108,共11页
在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测度模型,考察黄河流域中上游四省(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青海的协调性最高,其次是陕西,甘肃、宁夏... 在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测度模型,考察黄河流域中上游四省(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青海的协调性最高,其次是陕西,甘肃、宁夏分别处在该流域的第三、第四位,显然两个因素之间的协调性在黄河流域四省(区)从上游到中游在空间上呈现典型的“V”形分布。鉴于该流域各省(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度、协调度以及相对发展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各地政府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投资,从农业科技、环境监管、生态补偿等多方面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以期为该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上游 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义耦合协调性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生态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力 李欣烨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5期86-96,共11页
近年来,沿黄各城市在快速扩张中普遍面临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壤植被破坏、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生态韧性趋弱。借助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提升沿黄城市的生态韧性,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生态系统抵抗力、... 近年来,沿黄各城市在快速扩张中普遍面临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壤植被破坏、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生态韧性趋弱。借助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提升沿黄城市的生态韧性,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生态系统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研究2006-2017年沿黄46个城市的生态韧性演变特征,运用面板模型、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分析表明:样本期内沿黄城市生态韧性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下游>中游>上游,下游城市的生态适应力、恢复力较高,但是生态抵抗力低于中上游;生态韧性大小在空间分布上呈“低-低”或“高-高”韧性区集聚特征,以省会城市为高韧性区向周边递减;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沿黄城市的生态适应力和恢复力,但对抵抗力有抑制作用,各因素影响生态韧性的作用强度和方向存在异质性。基于此,实现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实施数字技术向制造业、能源化工业赋能渗透,提高产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数字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其次,要加强省会城市对周围城市的带动,严防生态韧性风险连锁反应。三是沿黄城市尤其是中上游城市在吸引外商投资时要警惕产业“污染转移”问题,限制严重损害城市生态韧性的企业。四是沿黄城市只有加快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获得保障生态韧性的底蕴和底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韧性 区域协调发展 黄河流域 城市治理 时空演变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为例
16
作者 岳斯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78-590,共13页
从区域生态经济需求出发,基于“供给侧”角度构建高等教育与区域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灰色关联协同评价模型、泰尔指数等,对重庆高等教育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重庆高等教育与... 从区域生态经济需求出发,基于“供给侧”角度构建高等教育与区域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灰色关联协同评价模型、泰尔指数等,对重庆高等教育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重庆高等教育与生态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先行”转化为“教育先行”,且高等教育发展对生态经济发展具有明显拉动作用;重庆高等教育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已进入高级协同发展阶段,未进入优质协同发展阶段;重庆“一区两群”各区域内部聚集发展趋势明显,但是“一区两群”之间的发展平衡性还有待加强,一区对两群的带动不足,高等教育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呈现出“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重庆高等教育人才输出结构对高等教育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起着抑制作用,是当前影响重庆高等教育与生态经济的协同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生态经济 协同发展 熵权—灰色关联协同模型 重庆
下载PDF
中国生态—人口—科技—经济四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17
作者 刘志雄 李浪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的生态、人口、科技、经济协调发展情况,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2000—2020年间生态、人口、科技、经济四系统耦合协调度和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四系统耦合协...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的生态、人口、科技、经济协调发展情况,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2000—2020年间生态、人口、科技、经济四系统耦合协调度和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四系统耦合协调度是稳步上升的,各个系统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最后,根据四系统发展情况与相互间不同关系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人口 科技 经济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
18
作者 李丽 孟得星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96-202,208,共8页
以延安市为例,构建涵盖生态-经济-社会的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分析法和障碍度分析法,研究2012—2021年延安市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发展水平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延安市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延安市生态... 以延安市为例,构建涵盖生态-经济-社会的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分析法和障碍度分析法,研究2012—2021年延安市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发展水平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延安市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延安市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度水平很高,但协调度水平低且发展缓慢;年降水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项基础指标是主要制约因素。从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结构转型和加强顶层设计3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延安市协调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生态-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水平 障碍度 延安市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奕璋 周国华 +3 位作者 王华 崔树强 毕方泽 于雪霞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9-531,共13页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将城市群解析为由经济、社会、生态等子系统集成的复合系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探讨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成立以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并探寻其提升路径。...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将城市群解析为由经济、社会、生态等子系统集成的复合系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探讨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成立以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并探寻其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从城市群尺度看,2007—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有序度总体呈提升趋势,复合系统协同度由轻度失调走向中度协同;2)从城市尺度看,长沙市、株洲市已实现中度协同,湘潭市仍为轻度协同,研究期内长沙市复合系统协同度持续强化、株洲市与湘潭市相对弱化;3)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城市群总体协同水平偏低、社会-生态子系统变化缓慢,主要制约序参量为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另一方面城市间协同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制约序参量为经济规模、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和污染排放;4)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城市群尺度下需合理制定各子系统有序发展与协同目标,健全城市群财政及公共事务统筹管理机制;在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应补足短板、提升发展能级,不断完善城市间互动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协同发展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AHP—熵值综合赋权法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分析——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20
作者 刘霞 刘辉 +2 位作者 苏丽娟 朱晓峻 程桦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3期213-224,共12页
生态—经济—社会多维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以鄂尔多斯市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熵值综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预... 生态—经济—社会多维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以鄂尔多斯市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熵值综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对鄂尔多斯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经济子系统评价指数呈快速增长趋势,生态、社会子系统相对于经济子系统具有较大滞后性,且生态子系统呈波动式下降趋势。(2)鄂尔多斯市二维、三维系统以高水平耦合状态为主,多维系统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从失调衰退类向过渡发展类转变。(3)通过GM(1,1)预测,EES三维系统未来10年耦合协调度呈上升发展趋势,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针对鄂尔多斯市自身特点构建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实现区域多维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社会 AHP—熵值法 协调发展 鄂尔多斯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