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8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s
1
作者 杜曼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1X期171-172,共2页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has a long history.More and more foreign friends give strong interest into reading and learning it.However,not all the foreign people are proficient at classical Chinese,the metre and rh...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has a long history.More and more foreign friends give strong interest into reading and learning it.However,not all the foreign people are proficient at classical Chinese,the metre and rhyme of Chinese poems,thus,translators have to translate these words into English or other languages,which brought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the Chinese ancient poems can be translated or not.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is very point,to analyz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s translation,taking Chinese ancient poems as examples,to discuss this topic,and to give opinion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ancient POEMS TRANSLATABILITY UNTRANSLATABILITY TESL
下载PDF
The New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Food Writing and the Value of Chinese Courses
2
作者 Qiuhong Zh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年第1期35-38,共4页
Delicacy is one significant theme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Since the 1980s,excellent delicacy writing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Delicacy is one significant theme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Since the 1980s,excellent delicacy writing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the carrier of food writing has changed from the literal one to full-view video,audiovisual television documentaries.The essence of new form of contemporary food writing does not change;it still implies the meticulous and warm humanistic care.The value of it in Chinese courses still has much room to exp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literature NEW changes chinese courseS VALUE
下载PDF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目标实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童琴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传统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评价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应对接师范认证的毕业要求重建课程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多方位培养师范生学科素养,创新实践提升学生教学能...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传统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评价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应对接师范认证的毕业要求重建课程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多方位培养师范生学科素养,创新实践提升学生教学能力,融入课程思政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采用多元化课程评价衡量课程目标达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古代汉语 课程目标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从传统诗文评到当代文艺评论
4
作者 袁济喜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18-36,I0001,共20页
诗文评是中国固有的文艺评论形态,来自于古代学术分类与目录学。它具备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将价值思想、知识体系与文艺评论融为一体,讲究文艺鉴赏与文艺评论的直觉象喻,同时又有形而上的思辨性与日常生活的趣味性,通过论文、品第、选... 诗文评是中国固有的文艺评论形态,来自于古代学术分类与目录学。它具备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将价值思想、知识体系与文艺评论融为一体,讲究文艺鉴赏与文艺评论的直觉象喻,同时又有形而上的思辨性与日常生活的趣味性,通过论文、品第、选篇等方式进行评论。诗文评与现代文学批评和而不同,彰显出民族审美方式的特征,在当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可以与文艺学相会通。通过深入的研究,诗文评必将融入现代文艺评论体系,成为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文评 价值观念 品第方式 中西互融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的建筑意象概论
5
作者 袁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中国古代建筑意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征,中国古代文学创造了古建意象。从中国古代文学的不同体裁来看,《诗经》《楚辞》是体悟型古建意象的滥觞;汉赋营造了恢宏空间意象;唐诗展现了盛世场所精神的情感挥洒;宋词体现了亭台楼阁的人生意象... 中国古代建筑意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征,中国古代文学创造了古建意象。从中国古代文学的不同体裁来看,《诗经》《楚辞》是体悟型古建意象的滥觞;汉赋营造了恢宏空间意象;唐诗展现了盛世场所精神的情感挥洒;宋词体现了亭台楼阁的人生意象;散文对古建意象有全方位描绘;戏曲、小说、楹联对环境意象有着现实刻画;口头文学是古建规划的神奇投射;其他带有文学性质的历史资料则是古建意象的个体与集体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不同类型如门、楼、亭、台、阙等,在中国文学史上表现为内涵丰富的文学意象类型,中国古代诗词将它们塑造成不同的文学符号或范式。中国古代的建筑与文学相互依存,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再造了中国古代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意象
下载PDF
课程思政理论背景下的高师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建设
6
作者 赵永明 李佳佳 王春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74-78,共5页
高师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专业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意识薄弱,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较为生硬,育人教学与时脱节,课程的评价体系尚待优化等。挖掘古代汉语课程在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 高师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专业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意识薄弱,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较为生硬,育人教学与时脱节,课程的评价体系尚待优化等。挖掘古代汉语课程在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道德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及珍贵的育人价值,通过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意识,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强化教学评价等手段,必然可以推进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更上层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理论 古代汉语教学 改革与探索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艾初玲 黄嘉振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72-76,共5页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五个要素整合信息,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唐宋时期文学创作的时空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一平台,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宋文人的行踪轨迹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增强...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五个要素整合信息,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唐宋时期文学创作的时空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一平台,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宋文人的行踪轨迹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增强文学版图的空间印象,培养研读文学作品的编年系地意识;该平台凭借其权威全面的资料,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过,该平台对所有地点的创作资料只作简单的编年排列,并且缺乏阅读暂停功能的设计,这不利于用户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箕雅》用典考
8
作者 陈彦辉 《北方论丛》 2024年第6期121-130,共10页
朝鲜汉诗是东亚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成就。《箕雅》是朝鲜规模最大的汉诗总集,代表着朝鲜汉诗创作的最高成就。《箕雅》收录的汉诗大量运用典故,既体现了中国古诗的传统特色,也反映了朝... 朝鲜汉诗是东亚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成就。《箕雅》是朝鲜规模最大的汉诗总集,代表着朝鲜汉诗创作的最高成就。《箕雅》收录的汉诗大量运用典故,既体现了中国古诗的传统特色,也反映了朝鲜汉诗的鲜明特点。这些典故大多源自中国的经史子集,又可分为语典和事典两种形式,充分展现了朝鲜汉诗创作的艺术魅力、深刻内涵以及中朝之间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雅》 朝鲜汉诗 用典 东亚汉文学
下载PDF
地方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三维模式建构
9
作者 裴媛媛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具体到古代文学学科,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亦不容忽视。以“知识”为依托,以“道德”为根本,以“自然”为达成的三维实践教学模式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具体到古代文学学科,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亦不容忽视。以“知识”为依托,以“道德”为根本,以“自然”为达成的三维实践教学模式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有效探索。“知识”“道德”“自然”三个维度,理论渊源深厚,内涵丰富,是对真善美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课程思政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三维模式建构的重要突破口,将思政融入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这一模式的主要特色。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应遵循思政教育的基本规律,从显性与隐性两种方式入手,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全方位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实践教学 三维模式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与思政教学融通的探索与思考
10
作者 宁辰 《吕梁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9-92,共4页
在我国高校专业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中、在思政教学纵深发展的当下,原有的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手段应进行适度的调整与变化。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多重关联性,全面辩证地看待其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学实践基础之... 在我国高校专业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中、在思政教学纵深发展的当下,原有的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手段应进行适度的调整与变化。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多重关联性,全面辩证地看待其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学实践基础之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与思政教学融通的基本路径是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资源的共同学习为起点,通过课外作业、领悟古典文化精髓,以课堂之外的生动鲜活文化活动为补充,以教学与思政的多维考核为检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实践 思政教学改革
下载PDF
梁家勉抢救性搜藏中国古农书的事迹及其贡献述略
11
作者 徐雁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文章通过追溯中国古农史研究专家梁家勉的成才历程,及其与农学史、图书馆的结缘,探析了其中国古农书情意的成因,重点回望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下叶至六十年代上叶的十年间,梁家勉为华南农学院图书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特藏室用心搜购、悉心... 文章通过追溯中国古农史研究专家梁家勉的成才历程,及其与农学史、图书馆的结缘,探析了其中国古农书情意的成因,重点回望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下叶至六十年代上叶的十年间,梁家勉为华南农学院图书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特藏室用心搜购、悉心典藏、尽心保护和热心利用中国农史古书的具体事迹,阐述了其抢救性搜藏和整理保护中国古农书的非凡贡献,探析了其所作所为的历史文献学内涵和意义。并据史料揭示,1946年夏,梁先生应广东省立图书馆之邀,为其广东文献室整理有关古籍和地方文献三个月。竣工后,为该室撰写有多副联语,是为馆史之佚闻,可补人文之掌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家勉 中国古农书 华南农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特藏室 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美文学课程的路径
12
作者 曹晓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35,共4页
在国际经济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的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英美文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自信心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英美文学课... 在国际经济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的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英美文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自信心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英美文学课程内容体系;开展中西方文化比较互鉴,引入批判性思维,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美文学课程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在中西方文化有效沟通和平等对话中秉持的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英美文学课程 课程思政 学生文化自信 批判性思维
下载PDF
新文科理念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与创新
13
作者 孟祥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7期82-84,88,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提质”对中文专业的新文科建设尤为重要。课程改革首先是在新文科理念下调整了三维目标,更为注重产出导向;之后从符合新文科理念的教学内容更新、体现新技术的教学方式方...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提质”对中文专业的新文科建设尤为重要。课程改革首先是在新文科理念下调整了三维目标,更为注重产出导向;之后从符合新文科理念的教学内容更新、体现新技术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加强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改革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创新,总体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课程思政 中国古代文学
下载PDF
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对思政元素切入点的把握
14
作者 吴玉军 《科教文汇》 2024年第5期119-122,共4页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而言,要实现以课程思政为依托的立德树人目标,就必须遵循润物无声的原则,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找准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其具体表现为:在概述文学发展状况、介绍作家生平经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而言,要实现以课程思政为依托的立德树人目标,就必须遵循润物无声的原则,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找准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其具体表现为:在概述文学发展状况、介绍作家生平经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总结课堂教学内容、组织课外活动时,适时把握时机,切入恰当的教学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思政元素 切入点 把握
下载PDF
《古代汉语·通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15
作者 尹戴忠 尹伊达 陈鹏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老师们对古代汉语课程思政的教育,往往偏重于文选部分,而忽略了通论部分。古代汉语通论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善于变通的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历史观等,这些都值得... 老师们对古代汉语课程思政的教育,往往偏重于文选部分,而忽略了通论部分。古代汉语通论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善于变通的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历史观等,这些都值得老师们深入挖掘,并将思政教育贯穿古代汉语教学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通论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16
作者 尹戴忠 尹伊达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将思政教育融入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是专业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古代汉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 将思政教育融入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是专业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古代汉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达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课程思政 案例分析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GPTs的中医知识图谱实体和关系抽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宇浩 李明 +4 位作者 罗晓兰 刘丽莉 杨琦 朱邦贤 吕宇涵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自定义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GPTs)抽取中医古籍文献中的实体与关系并构建知识图谱的方法,探索其在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挖掘中的潜在优势。方法以《中华医方》部分数据为例,首先通过比较测试国内外常用的GPTs产品处理中医古... 目的研究基于自定义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GPTs)抽取中医古籍文献中的实体与关系并构建知识图谱的方法,探索其在中医古籍文献整理与挖掘中的潜在优势。方法以《中华医方》部分数据为例,首先通过比较测试国内外常用的GPTs产品处理中医古籍文献数据方面的能力,筛选合适的大语言模型提取《中华医方》中的实体与关系,并将结果以实体表和关系表的形式输出;然后将实体表和关系表导入知识图谱构建工具neo4j,生成中医知识图谱;之后,比较深度学习模型CasRel、GPLinker与GPTs在中医知识图谱构建中的效果,并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识别和提取《中华医方》中的实体和关系方面,预训练生成聊天模型4.0(ChatGPT4.0)的GPTs优于其他大语言模型;与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比较,其在准确率(P)、召回率(R)、调和平均数(F1)三个指标方面都比其他深度学习模型的表现更好。结论利用GPTs进行中医古籍的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可减少传统方法中人工标注语料和模型训练的需求,有望在中医药领域得到快速推广。然而,此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提示词的编写复杂度高、输出结果可能存在信息省略,以及处理较长文本时上下文窗口长度不足等问题。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大语言模型的使用策略,以提高其在中医知识图谱构建中的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自定义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 中医 知识图谱 古籍文献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40年学术推介与办刊理念之辨
18
作者 张净秋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5期474-485,共12页
1984年,《医古文知识》在广大青年学子和医学工作者对科学与知识的热切期盼中诞生。在其最初发展的22年中,杂志办刊理念从夯实广大从业人员的医古文基础、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逐步转变为宣传中医药知识、熔文史哲医艺于一炉。2006年... 1984年,《医古文知识》在广大青年学子和医学工作者对科学与知识的热切期盼中诞生。在其最初发展的22年中,杂志办刊理念从夯实广大从业人员的医古文基础、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逐步转变为宣传中医药知识、熔文史哲医艺于一炉。2006年,杂志更名为《中医药文化》,致力于发展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在杂志社同仁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学界最为重要的学术推介与交流平台之一。杂志介绍宿儒大家的卓越成果,推荐新人的学术力作,联络各个学科专业的杰出学者,擘画医学人文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搭建海内外学界沟通的桥梁纽带,营造融洽、热烈的学术研究氛围。杂志为中医药学术的发展、通识教育与科学普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意义与价值必将铭记在中医药人的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古文知识》 《中医药文化》 办刊理念 学术推介
下载PDF
基于古籍文献的中医药浴疗法应用研究
19
作者 付士芳 郅晓宇 +2 位作者 刘凡琪 王宇 王艳国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931-936,共6页
[目的]基于古籍文献研究对中医药浴疗法的应用进行整理,为中医药浴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中国基本古籍库》与《瀚堂典藏》为载体,检索“药浴”“坐浴”“浴”“浴洗”“淋洗”“水淋”等,对其出处、... [目的]基于古籍文献研究对中医药浴疗法的应用进行整理,为中医药浴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中国基本古籍库》与《瀚堂典藏》为载体,检索“药浴”“坐浴”“浴”“浴洗”“淋洗”“水淋”等,对其出处、朝代、作者、操作方式、方药、适应症等内容进行整理。[结果]研究共纳入词条534条,涉及古籍88部,应用方药487首,其中复方393首、单方74首。主治病证93种,累计频数483次,其中频数较高的为皮肤及性传播疾病(98次)、疮疡(70次)、肛肠疾病(69次)。药物处理方式包括水煎、烧灰、酒煎、捣汁、浸泡,频数最高为水煎(499次)。操作部位包括全身及局部(肛门、前阴、眼部等),频数最高的为肛门(80次)。操作方式包括淋洗、浴洗、浸浴、熏蒸、坐浴,频数最高的为淋洗(414次)。[结论]中医药浴疗法不断发展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且适应证广泛,尤其善治外科疾病,古籍中记载的丰富方药可以为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宝贵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文献 中医药浴疗法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基于古籍文献挖掘的中医塌渍技术整理研究
20
作者 付士芳 王宇 +1 位作者 郅晓宇 王艳国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梳理中医古籍中塌渍相关文献,为塌渍技术古籍文献研究提供依据,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中国基本古籍库》和《瀚堂典藏》数据库,整理总结古籍中塌渍技术的操作方法、主治病证及所用方药。[结果]...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梳理中医古籍中塌渍相关文献,为塌渍技术古籍文献研究提供依据,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中国基本古籍库》和《瀚堂典藏》数据库,整理总结古籍中塌渍技术的操作方法、主治病证及所用方药。[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99条文献,涉及古籍39部。塌渍古代操作包括热塌、冷渍和热渍,其主治病证分布于内、外、妇、儿、骨伤、五官诸科,其中内科肢体经络病证和外科疮疡及皮肤病、蛇虫咬伤等频次较高。塌渍所用方药共54个单方、32个复方,药性以辛苦发散、清热解毒为主。[结论]塌渍在古代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以塌渍形式给药具有发汗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其所用方药对于现代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渍 中医外治法 古籍 数据挖掘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