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吊模斩客”行为定性的实践样态与罪名适用
1
作者 蒋知源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关于“吊模斩客”行为的定性在理论上与实践中涉及四种罪名的理解与适用。根据事实要素的差异,“吊模斩客”可分为欺骗型与强迫型两种行为类型。其中,欺骗型“吊模斩客”涉及罪与非罪的定性争议,强迫型“吊模斩客”涉及罪名之间的适用... 关于“吊模斩客”行为的定性在理论上与实践中涉及四种罪名的理解与适用。根据事实要素的差异,“吊模斩客”可分为欺骗型与强迫型两种行为类型。其中,欺骗型“吊模斩客”涉及罪与非罪的定性争议,强迫型“吊模斩客”涉及罪名之间的适用分歧。关于欺骗型“吊模斩客”,从行为性质、认知优势与风险支配等要素来看,行为人对行为的整体因果流程实现了目的性支配,使被害人的内在意思决定受到影响,致使其财产处分行为由于意思瑕疵不具有同意效力,应认定为构成诈骗罪。基于对规范依据、交易关系与市场秩序的检视,强迫型“吊模斩客”不应构成强迫交易罪,应根据强制手段与强制状态的差异分别认定为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模斩客” 诈骗罪 强迫交易罪 抢劫罪 敲诈勒索罪
下载PDF
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 被引量:131
2
作者 张明楷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2-82,共11页
 主张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具有合目的性与具体的妥当性,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不属于类推解释);但是,只有当某种利益内容属于财产权,具有管理可能性与转移可能性,客观上具有经济价值,被害人丧失该利益必然同时导致财产损害时,该...  主张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具有合目的性与具体的妥当性,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不属于类推解释);但是,只有当某种利益内容属于财产权,具有管理可能性与转移可能性,客观上具有经济价值,被害人丧失该利益必然同时导致财产损害时,该利益才能成为诈骗罪对象的财产性利益;至于债权凭证、财物的返还请求权、货款请求权、财物的交付"请求权"、债务的延缓履行是否刑法上的财产性利益,则需要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性利益 诈骗罪 对象 罪刑法定原则 返还请求权 类推解释 经济价值 财产损害 债权凭证 具体分析 可能性 妥当性 目的性 财产权 被害人 财物 交付
下载PDF
电子资金类诈骗罪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颖 杨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电子资金类诈骗罪的行为方式独特 ,它不仅涉及现实空间 ,而且涉及虚拟空间。本文认为 ,该类犯罪的犯罪对象是财物 ,犯罪的着手始于虚拟空间的特定时刻 ,犯罪既遂的条件是发生现实结果 ,在认定是构成电子资金类诈骗罪还是盗窃罪时 ,应充... 电子资金类诈骗罪的行为方式独特 ,它不仅涉及现实空间 ,而且涉及虚拟空间。本文认为 ,该类犯罪的犯罪对象是财物 ,犯罪的着手始于虚拟空间的特定时刻 ,犯罪既遂的条件是发生现实结果 ,在认定是构成电子资金类诈骗罪还是盗窃罪时 ,应充分考虑进入虚拟环节前的现实性环节行为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电子资金 盗窃罪 犯罪既遂 认定 犯罪对象 财物 若干问题 虚拟空间 条件
下载PDF
《合同法》与合同诈骗罪之“合同” 被引量:11
4
作者 喻贵英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6期65-67,共3页
合同诈骗罪分离于普通的诈骗罪,同时源于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的基本形式,从而产生了关于合同诈骗罪之"合同"在内容、形式及合同主体的涵盖范围与《合同法》的是否一致之分歧。争议颇大的刑事理论导致了刑事司法实践... 合同诈骗罪分离于普通的诈骗罪,同时源于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的基本形式,从而产生了关于合同诈骗罪之"合同"在内容、形式及合同主体的涵盖范围与《合同法》的是否一致之分歧。争议颇大的刑事理论导致了刑事司法实践案件的处理不一。因此,理清这些相关问题,对于合同诈骗罪的正确认定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法》 合同诈骗罪 合同主体 经济合同 口头合同 诈骗罪 犯罪构成
下载PDF
“三角诈骗”的法理质疑与实践批判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兴培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9,共15页
“三角诈骗”是一个伪命题。正像要证明一个人的父亲是个女人一样,其命题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如果说,“三角诈骗”的观点和理论给中国的刑法理论带来了某种虚假的繁荣景象也值得欣赏的话,那么这种理论热闹之后能否得出理性的结论而又... “三角诈骗”是一个伪命题。正像要证明一个人的父亲是个女人一样,其命题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如果说,“三角诈骗”的观点和理论给中国的刑法理论带来了某种虚假的繁荣景象也值得欣赏的话,那么这种理论热闹之后能否得出理性的结论而又经得起证伪的质疑?这是中国刑法理论应该直面、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说,“三角诈骗”给中国的刑法实践带来了快刀斩乱麻的“爽快”结果,那么这种没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理论自洽支撑的刑法结论,是否是中国刑法实践一种背离法律轨道的盲人骑瞎马现象?“三角诈骗”理论违背了最基本的刑事法律关系构造,违背了刑事司法实践应当遵守的“循名责实”、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操作原则,违背了刑法设定诈骗罪基本概念内在的规范要素和外在的认定要求。因此,从刑法基本理论的层面对其进行必要的质疑,从而在刑事司法实践的层面对其进行必要的批判,是我国刑法学的职责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三角诈骗 法律关系 法理质疑 实践批判
下载PDF
诈骗犯罪中被害人过错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应立 董哲理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6-102,共7页
被害人过错是诈骗犯罪既遂的重要条件。被害人自身素质低、社会风气不正及社会管理上存在漏洞是滋生诈骗犯罪被害人过错的重要原因。减少被害人过错是防控诈骗犯罪的重要措施。为此须健全法律制度,严密社会管理措施,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 被害人过错是诈骗犯罪既遂的重要条件。被害人自身素质低、社会风气不正及社会管理上存在漏洞是滋生诈骗犯罪被害人过错的重要原因。减少被害人过错是防控诈骗犯罪的重要措施。为此须健全法律制度,严密社会管理措施,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加强社会预警等,才能有效减少诈骗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犯罪 被害人过错 预防控制
下载PDF
论贷款诈骗罪主体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忆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63,共4页
我国刑法把单位排除在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之外是立法的明显漏洞,也不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事实上,诈骗罪与其所派生的金融诈骗、合同诈骗、贷款诈骗等犯罪是种属关系,它们之间存在法条竞合的情形,而合同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并列同属诈... 我国刑法把单位排除在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之外是立法的明显漏洞,也不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事实上,诈骗罪与其所派生的金融诈骗、合同诈骗、贷款诈骗等犯罪是种属关系,它们之间存在法条竞合的情形,而合同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并列同属诈骗罪的特殊法条。因此,在刑法修改之前,对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应依法以贷款诈骗罪追究有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当然,在量刑时要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诈骗犯罪 单位 刑事责任 处理
下载PDF
挂失并领取自己账户下的他人钱款行为定性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邓忠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9-44,共6页
"占有"在区别财产型犯罪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对侵占罪和盗窃罪进行区分时,对占有的不同理解,将对案件的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占有进行界定就十分必要。"占有"包括两个要件,即客观上的占有事实和主观上的... "占有"在区别财产型犯罪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对侵占罪和盗窃罪进行区分时,对占有的不同理解,将对案件的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占有进行界定就十分必要。"占有"包括两个要件,即客观上的占有事实和主观上的占有意思,两者缺一不可;取款自由原则以及存折和密码作为进入信用卡的凭证决定了持卡人的占有优先于银行的占有;在自己账户下的他人钱款,其所有权仍属于他人,账户人并不占有该钱款,即挂失并领取自己账户下的他人钱款构成盗窃罪,而不是侵占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有 账户人 盗窃罪 诈骗罪 侵占罪
下载PDF
论金融诈骗罪的特点及法律完善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忆萍 《河北法学》 2002年第5期91-93,共3页
金融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经济犯罪 ,我国刑法虽用专节对其进行了规范 ,但有些罪状粗糙 ,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否是这类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另外应加强对金融诈骗罪的惩罚力度 ,以遏制不断上升的犯罪势头。
关键词 金融诈骗罪 罪状 法律完善 非法占有 构成要件 经济犯罪 遏制 惩罚力度 中国 规范
下载PDF
保险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毓显 《学术探索》 2004年第8期63-68,共6页
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8条规定了保险诈骗罪,使保险诈骗罪成为金融诈骗犯罪中的重要犯罪之一。应当承认的是,由于这一立法起步较晚,仍然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主要表现在:对目的性要件的理解、单位主体的并罚、... 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8条规定了保险诈骗罪,使保险诈骗罪成为金融诈骗犯罪中的重要犯罪之一。应当承认的是,由于这一立法起步较晚,仍然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主要表现在:对目的性要件的理解、单位主体的并罚、未遂问题、非法定共犯的定罪,都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对上述疑难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对司法认定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保险诈骗罪 犯罪未遂 非法定共犯
下载PDF
从刑法视角论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艳葵 汪启和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59-62,共4页
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在民事诉讼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欺骗法院,使法院做出错误判决从而实现其非法目的的行为。诉讼欺诈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刑法理论和司法... 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在民事诉讼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欺骗法院,使法院做出错误判决从而实现其非法目的的行为。诉讼欺诈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分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欺诈 诈骗罪 社会危害性
下载PDF
内外勾结共同骗取征地拆迁补偿款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钱叶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8-92,104,共6页
在征地拆迁领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被拆迁人之间相互勾结、共同骗取征地拆迁补偿款案所涉及的是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实施犯罪的定性问题。从共同犯罪的本质在于"行为的共同"而非"犯罪的共同"的妥当性立场出发... 在征地拆迁领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被拆迁人之间相互勾结、共同骗取征地拆迁补偿款案所涉及的是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实施犯罪的定性问题。从共同犯罪的本质在于"行为的共同"而非"犯罪的共同"的妥当性立场出发,有身份者和无身份者共同实施犯罪,存在适用不同罪名的可能性。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款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被拆迁人相互勾结、伙同贪污的,应认定成立贪污罪的共同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拆迁补偿 贪污罪 诈骗罪 行为共同说
下载PDF
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特点与类型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高锋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1-43,共3页
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已成为一种新的诈骗犯罪类型。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向手机用户发送虚假信息,以骗取手机用户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文从手机短信诈骗的犯罪构成、完成形态及危害结... 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已成为一种新的诈骗犯罪类型。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向手机用户发送虚假信息,以骗取手机用户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文从手机短信诈骗的犯罪构成、完成形态及危害结果入手,对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和类型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短信 诈骗犯罪 类型
下载PDF
金融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及立法完善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樾 《华东经济管理》 2005年第6期117-120,共4页
金融诈骗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新型犯罪,在修订后的刑法中被单列一节。深入研究这类犯罪的构成特征,对于实践中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限于当时的客观实际,刑事立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适应当前... 金融诈骗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新型犯罪,在修订后的刑法中被单列一节。深入研究这类犯罪的构成特征,对于实践中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限于当时的客观实际,刑事立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适应当前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需要,应作进一步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诈骗罪 构成特征 立法完善
下载PDF
英美法系刑法中侵占罪构成条件之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志祥 许会东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6年第2期120-122,共3页
英美法系各国及地区刑法中的侵占罪并非均作为独立的犯罪予以规定。将规定为独立犯罪的侵占罪的构成条件加以比较,对推进我国侵占罪理论的研究颇具参考价值。
关键词 英美法系 侵占罪 构成条件 刑法 比较
下载PDF
虚假诉讼的性质新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向夏厅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99-104,共6页
虚假诉讼是指行为人为了谋取非法利益,采取虚构事实、伪造证据或贿赂法官等方式,通过单纯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虚假诉讼可以按照主观目的不同划分为谋取非财产利益型和谋取财产利益... 虚假诉讼是指行为人为了谋取非法利益,采取虚构事实、伪造证据或贿赂法官等方式,通过单纯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虚假诉讼可以按照主观目的不同划分为谋取非财产利益型和谋取财产利益型。谋取非财产利益型按照具体的情形具体处理即可。谋取财产利益型应按照分工不同分别评价:当事人欺骗法官时,行为应该认定为诈骗罪;当事人与法官合谋时,行为应该认定为敲诈勒索罪。另外,当法官主动参与虚假诉讼时,法官与当事人构成共同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诉讼 主观目的 诈骗罪 敲诈勒索罪 共同犯罪
下载PDF
“被害人自愿”与诈骗罪认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飞跃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08-112,共5页
行为人通过实施欺诈手段取得财产的行为不一定构成诈骗犯罪。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和其他侵犯财产罪中实施的欺诈手段的根本区别是 :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其基于意志自由“自愿交付”财产。区分诈骗罪与盗窃、抢... 行为人通过实施欺诈手段取得财产的行为不一定构成诈骗犯罪。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和其他侵犯财产罪中实施的欺诈手段的根本区别是 :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其基于意志自由“自愿交付”财产。区分诈骗罪与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等其他以实施欺诈手段侵犯财产的犯罪 ,必须从被害人在受到欺诈时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自愿 认识因素 意志因素
下载PDF
“天价过路费”案的定罪量刑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森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2-25,共4页
利用假军车牌照骗免过路费的行为如果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同时构成了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和诈骗罪,应当认定为牵连犯,择一重罪论处;"天价过路费"案的诈骗数额不应当包括罚款部分,因为罚款本身不属于财产性利益的范畴。
关键词 诈骗罪 财产性利益 罚款
下载PDF
论诈骗罪中的财产损害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明祥 《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7-50,共4页
诈骗罪的成立应以被害人已经或可能遭受财产损害为必要。财产损害是指整体的或实质上的经济损失 ,不是指特定财产的丧失。不应该把骗取财物的同时支付了相当价值财物的情形 。
关键词 财产损害 诈骗罪 经济损失 被害人 财物
下载PDF
商业承兑汇票诈骗犯罪及对策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启芬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企业和银行相勾结,把真实的商业承兑汇票、伪造的贸易背景材料和银行的虚假贴现相结合,办理转贴现、再贴现骗取银行资金,名义是“融资”,实际是票据诈骗犯罪。公安机关应理顺公、检、法机关的纵向联动机制,建立银行、企业、工商等部门... 企业和银行相勾结,把真实的商业承兑汇票、伪造的贸易背景材料和银行的虚假贴现相结合,办理转贴现、再贴现骗取银行资金,名义是“融资”,实际是票据诈骗犯罪。公安机关应理顺公、检、法机关的纵向联动机制,建立银行、企业、工商等部门的横向协作机制,在始终坚持打击票据诈骗犯罪的同时,为各类市场经济主体提供防范指导、信息咨询和法律帮助等方面的服务,在防控、打击票据犯罪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犯罪 票据诈骗 商业承兑汇票 犯罪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