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hicles, Advanced Features, Driver Behavior, and Safet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Raghuveer Prasad Gouribhatla Srinivas Subrahmanyam Pulugurtha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2年第3期420-438,共19页
Driver errors contribute to more than 94% of traffic crashes. Automotive companies are striving to enhance their vehicles to eliminate driver errors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crashes. Various advanced features like lan... Driver errors contribute to more than 94% of traffic crashes. Automotive companies are striving to enhance their vehicles to eliminate driver errors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crashes. Various advanced features like lane departure warning (LDW), blind spot warning (BSW), over speed warning (OSW),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FCW), lane keep assist (LKA),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 cooperative ACC (CACC), and automated emergency braking (AEB) are designed to assist with, or in some cases take over, certain driving maneuvers. They can be broadly categorized into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 (ADAS) and automated features. Each of these advanced features focuses on addressing a particular task of driving, thereby, aiding the driver, influencing their behavior, and enhancing safety. Many vehicles with these advanced features are penetrating into the market, yet the total reported number of crashes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se advanced features on driver behavior and safety. The review is categorized into 1)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to assess driver behavior, 2) field test methods to assess driver behavior, 3) microsimulation methods to assess driver behavior, 4) driving simulator methods to assess driver behavior, and 5) driver understanding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advanced features. It is followed by conclusions, knowledge gaps, and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 AUTOMATED DRIVER behavior SAFETY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the Connection of Antisocial-Criminal Behavior, Corruption and Depression in College Students
2
作者 Iris Xochitl Galicia Moyeda Alejandra Sanchez Velasco Francisco Javier Robles Ojeda 《Psychology Research》 2017年第3期131-139,共9页
关键词 犯罪行为 社会行为 抑郁症 大学生 腐败 评价 自我调节 调查问卷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Driving Style and the Influence of Distraction Based on Non-intrusive Driving Parameters
3
作者 Felipe Jimenez Juan Jose Sanchez Oscar Gomez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1年第6期413-419,共7页
关键词 驱动参数 驾驶风格 参数表征 非侵入式 驾驶辅助系统 人的行为 驾驶模拟器 变异模式
下载PD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Male Criminal Behavior
4
作者 Patricia Martínez-Lanz Carlos Cuevas-Covarrubias Patricia Hernández-Valdez 《Health》 2021年第10期1112-1128,共17页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factors that can potentially facilitate crime, 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the emotional wellbeing presented in the prison population. The sample was composed of 358 ...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factors that can potentially facilitate crime, 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the emotional wellbeing presented in the prison population. The sample was composed of 358 inmates of the Federal Center for Social Rehabilitation number 7 in Mexico. A questionnaire was specifically developed;it evaluate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nd Likert scales of substance intake, domestic violenc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Cronbach’s Alpha = 0.703) of the instrument showed appropriate relations between the reagents of the scales;results showed—through Chi-Square analysi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domestic violence, addiction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lthough results showed a connection between domestic violence and substance abuse with criminal behavior, low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exhibited a higher degree of correlation with criminal activity. On the other hand, high depression symptoms are present in one out of every five inm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INQUENCY Addictions VIOLENCE DEPRESSION CRIME Criminal behavior Prison Population Wellbeing
下载PDF
洗钱罪不法的规范判断
5
作者 魏东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84,共16页
洗钱罪不法的规范判断及其法理研究,应在借鉴吸纳传统的立法事实论和法教义学方法论的基础上转向金融领域刑法论范式路径。通过金融领域刑法论及累积犯论、集体法益论,可证立洗钱罪的不法实质是侵犯了金融安全和司法秩序双重保护法益。... 洗钱罪不法的规范判断及其法理研究,应在借鉴吸纳传统的立法事实论和法教义学方法论的基础上转向金融领域刑法论范式路径。通过金融领域刑法论及累积犯论、集体法益论,可证立洗钱罪的不法实质是侵犯了金融安全和司法秩序双重保护法益。以“金融领域掩隐行为定型论”及其限定论的新法理塑造,能够有效解释洗钱罪不法的规范类型,合理确定洗钱罪与我国《刑法》第312条、第349条的不法竞合关系及其处断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钱罪 不法实质 不法行为 不法竞合 金融领域刑法论
下载PDF
威慑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6
作者 吴迪 袁勤俭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5-162,共8页
[目的/意义]旨在帮助学术界深入理解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从而为未来该理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本文系统地梳理并评述了国内外关于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的研究文献,总结了研究取得的... [目的/意义]旨在帮助学术界深入理解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从而为未来该理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本文系统地梳理并评述了国内外关于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的研究文献,总结了研究取得的进展和不足之处。[结果/结论]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内的应用成果主要集中在“威慑理论在信息系统安全研究中的应用”“威慑理论在数字盗版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和“威慑理论在在线社交媒体偏差行为研究中的应用”这3个方面;研究中存在“惩罚的敏捷性视角研究不足”“缺少跨国家(地区)、跨文化和跨平台的横向比较差异研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慑理论 信息系统 惩罚 犯罪行为 信息安全策略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孕患者中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李想 窦姗姗 +2 位作者 杨恒 吴园园 鲍晓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7期869-871,共3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在不孕患者中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选择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 目的:研究并分析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在不孕患者中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选择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情况及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度+重度焦虑和中度+重度抑郁患者均减少,且观察组正常+轻度焦虑及正常+轻度抑郁患者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67、40.368、4.248、6.046,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PSQI量表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情况、主观睡眠质量评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3、6.064、5.659、8.123,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8,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选择辅助生殖技术不孕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明显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团体心理护理 不孕 辅助生殖技术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论网络时代著作权保护的刑民衔接
8
作者 毛乃纯 李思渝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在侵犯著作权罪中新增了信息网络传播的行为类型,然而《著作权法》和《刑法》对该行为的违法性评价不一致,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民刑倒挂”的异常现象。为了更好地实现网络时代著作权保护的刑民衔接,应当采取缓和... 《刑法修正案(十一)》在侵犯著作权罪中新增了信息网络传播的行为类型,然而《著作权法》和《刑法》对该行为的违法性评价不一致,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民刑倒挂”的异常现象。为了更好地实现网络时代著作权保护的刑民衔接,应当采取缓和的违法一元论作为违法性评价的判断立场。在此基础上具体认定信息网络传播型侵犯著作权罪:其一,在传播形式上,侵犯著作权罪仅包含交互式传播而不包含非交互式传播,深度链接行为具有可罚性;其二,在传播范围上,侵犯著作权罪仅包含直接传播行为,提供网络技术服务的间接传播行为不能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 刑民衔接 信息网络传播行为 缓和的违法一元论
下载PDF
论作为兜底罪名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9
作者 曹波 朱珊霖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随着网络产业在新时期的迅猛发展,我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定罪数量逐年上涨,由此引发对该罪名立法设定与司法适用广泛而激烈的反思和质疑,批判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成为兜底罪名的见解层出叠见。为规范该罪名的现实运行以及释放... 随着网络产业在新时期的迅猛发展,我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定罪数量逐年上涨,由此引发对该罪名立法设定与司法适用广泛而激烈的反思和质疑,批判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成为兜底罪名的见解层出叠见。为规范该罪名的现实运行以及释放该罪名的内在价值,我国应立足该罪的本质意涵,肯定该罪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本质,科学看待其兜底罪名的性质特征,重新审视过往对于兜底罪名全然否定的标签,明确该罪的积极意义。在立法设计方面,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针对网络犯罪非接触性、去地域性以及分工离散性的特点,以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等信息网络犯罪的犯罪支援为核心要旨,体现“围点打援”的犯罪打击策略,实现对网络犯罪本身的治罪和治理,在立法技术与立法策略方面具备充分的合理性。在司法实践方面,首先,应当保障罪名适用的处罚正当性,精确罪名的可罚性等价程度,实现罪名处罚的正当性;其次,应建立定罪量刑的归类模型,对行为定罪量刑进行归类分析,构建使法秩序得到统一的结构模型;再次,应规范不同层级罪名适用条件,拒绝随意化与扩张化地认定犯罪;最后,应准确把握明知要件的适用条件,防止帮助行为自身类型化特征不足而诱发的罪刑法定原则危机,充分释放该罪在信息网络犯罪治理中的积极价值,实现刑法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兜底罪名 帮助行为正犯化 罪刑法定原则 司法限制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的智能汽车辅助驾驶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长波 许恩永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辅助驾驶控制是智能汽车的重要功能,可有效协助驾驶员完成驾驶操作,减少驾驶疲劳并提升驾驶安全。智能车辆的辅助驾驶控制需要在不干扰驾驶员的情况下,提供合适的车辆运动控制量并防止可能发生的碰撞。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 辅助驾驶控制是智能汽车的重要功能,可有效协助驾驶员完成驾驶操作,减少驾驶疲劳并提升驾驶安全。智能车辆的辅助驾驶控制需要在不干扰驾驶员的情况下,提供合适的车辆运动控制量并防止可能发生的碰撞。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汽车辅助驾驶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在驾驶员正常操作时符合驾驶员的操作特性,在可能发生碰撞时纠正驾驶员的转向操作,能够保证安全性且不干扰驾驶员。为了避免与周围车辆的碰撞,基于周围车辆位置建立约束条件,并引入模型预测辅助驾驶控制设计。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辅助驾驶控制方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控制方法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与附近车辆可能发生的碰撞,从而保证智能汽车的行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辅助驾驶 模型预测控制 驾驶员行为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理论反思——基于120份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
11
作者 张文馨 郭旨龙 《犯罪研究》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具有两大理论争议:一是该罪是否属于帮助行为的正犯化;二是如何确定该罪的处罚边界,但根本分歧在于对帮助行为是否可以脱离共犯从属性和对帮助行为入罪条件的回答。在观察120份以帮助信...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具有两大理论争议:一是该罪是否属于帮助行为的正犯化;二是如何确定该罪的处罚边界,但根本分歧在于对帮助行为是否可以脱离共犯从属性和对帮助行为入罪条件的回答。在观察120份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定罪的裁判文书后可以发现,量刑规则说无法满足实践需求,帮助行为正犯化说和累积犯说不如协作犯罪说更能妥当解释该罪的正犯性;“明知”应指对犯罪活动的概括性认识,但需谨慎适用推定;“犯罪”应指《刑法》分则的行为类型,无须满足罪量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帮助行为正犯化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互联网侮辱行为的刑法规制切入
12
作者 周翔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3-67,共5页
互联网侮辱行为亟待治理,网络暴力罪的增设需要慎重。只要具备了结果公然性,该行为就应归于侮辱罪的范畴。在情节严重性认定上,还应结合侮辱的动机、对象、手段方式和危害后果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互联网空间侮辱罪自诉具有合理性,自诉... 互联网侮辱行为亟待治理,网络暴力罪的增设需要慎重。只要具备了结果公然性,该行为就应归于侮辱罪的范畴。在情节严重性认定上,还应结合侮辱的动机、对象、手段方式和危害后果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互联网空间侮辱罪自诉具有合理性,自诉转公诉具有必要性与正当性。建议借鉴网络诽谤案件司法解释经验,进一步明确“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增加“情节特别严重”的量刑档次,降低被害人举证难度,加强网络平台的事先责任审查,进一步明确互联网空间侮辱罪的公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侮辱诽谤 入罪标准 行为规制
下载PDF
论垄断协议帮助行为的违法性认定
13
作者 彭雨 《竞争政策研究》 2024年第1期85-95,共11页
《反垄断法》新增第十九条,对帮助达成垄断协议的行为人实施惩戒,填补了原有垄断协议规则追责对象涵盖不足的漏洞。但新《反垄断法》仅通过“实质性帮助”表述概论帮助行为违法性,过于抽象,现实操作性较差,需要进一步释明,分界违法帮助... 《反垄断法》新增第十九条,对帮助达成垄断协议的行为人实施惩戒,填补了原有垄断协议规则追责对象涵盖不足的漏洞。但新《反垄断法》仅通过“实质性帮助”表述概论帮助行为违法性,过于抽象,现实操作性较差,需要进一步释明,分界违法帮助行为与中立帮助行为。抽象到法理层面,具有可谴责性的垄断协议帮助行为应当具备“不法”与“有责”两大属性。在此基础上,可以抽象出垄断协议帮助行为应当满足五大构成要件:第一,行为人具有主体独立性;第二,行为人实施了具体帮助行为;第三,帮助行为具有促成垄断协议和竞争损害的双重效果;第四,帮助行为与行为双重效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第五,行为人有促成帮助的主观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垄断法 垄断协议帮助行为 中性帮助行为 违法性构成要件
下载PDF
信息受限情况下多出口应急疏散仿真分析
14
作者 李昆 段新龙 郑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218,共7页
为了研究多出口房间疏散过程中行人信息掌握程度异质化及行人间存在利他互助行为时系统疏散动力学的演化,提出考虑行人帮助行为的改进社会力模型,基于不同的疏散信息掌握程度,构建有/无帮助行为的出口选择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密度... 为了研究多出口房间疏散过程中行人信息掌握程度异质化及行人间存在利他互助行为时系统疏散动力学的演化,提出考虑行人帮助行为的改进社会力模型,基于不同的疏散信息掌握程度,构建有/无帮助行为的出口选择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密度较低且存在帮助行为时,信息掌握程度越高疏散效率越高;群体密度较高时结论相反,信息掌握程度较低时,帮助行为能有效削弱“快即是慢”效应;信息掌握程度较高时,帮助行为则可能抑制疏散效率。研究结果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对多出口房间疏散动力学的理解,而且在实际场景中对提高疏散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疏散 帮助行为 改进社会力模型 陌生多出口环境
下载PDF
提供“VPN”服务行为的司法规制
15
作者 刘浩 王正阳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68,74,共9页
作为网络链接和数据传输的媒介与工具,端赖互联网的VPN服务日渐成为实现网络犯罪的重要一环。囿于刑事立法对VPN服务针对性规范的缺位,刑法应着眼于提供VPN服务行为司法层面的规制。首先,VPN服务于前置规范定性实属增值业务范畴,具有市... 作为网络链接和数据传输的媒介与工具,端赖互联网的VPN服务日渐成为实现网络犯罪的重要一环。囿于刑事立法对VPN服务针对性规范的缺位,刑法应着眼于提供VPN服务行为司法层面的规制。首先,VPN服务于前置规范定性实属增值业务范畴,具有市场准入资格和经营门槛的双重限制;其次,刑事司法涵摄提供VPN服务行为须坚守罪刑法定基本原则和刑法的谦抑性理念;再者,应以“联结性”程度的不同作为逻辑依据,将该行为区分为相对独立性的“本体行为”和相对依附性的“帮助行为”;最后,在判别行为模式基础之上,对前者适用非法经营罪而辅之以补充性要件加以限缩,后者在具体区分从属性帮助行为、中立性帮助行为类型下分别适用提供程序工具罪和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N 翻墙服务 中立帮助行为 共同犯罪 司法规制
下载PDF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规范属性与解释纠偏
16
作者 曾磊 靳媛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2-61,共10页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网络犯罪参与结构由传统犯罪层级式的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式的链条结构转变,使得立法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应对犯罪参与模式的改变,解决网络犯罪行为不适应传统共同犯罪理论的难题。立法者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网络犯罪参与结构由传统犯罪层级式的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式的链条结构转变,使得立法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应对犯罪参与模式的改变,解决网络犯罪行为不适应传统共同犯罪理论的难题。立法者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规制“不契合共犯理论的帮助行为”,但未就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加以说明。理论界关于该罪性质的探讨主要着眼于共犯性的视角,但是以共犯性解释该罪的性质又会产生正犯不存在或者难以查证时归责标准阙如、意思联络趋弱而难以认定共犯、共犯与正犯危害性异化致使按照共犯理论归责违背罪刑均衡原则等适用困境。量刑规则说、共犯正犯化等以完全共犯性为着力点的学说,忽视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正犯属性,造成了适用困境并违背了对该罪的立法初衷。故此,跳出传统的对罪名性质解释单一的桎梏,承认部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正犯性,根据“契合共犯理论的帮助行为”与“不契合共犯理论的帮助行为”的不同,在“共犯性”与“正犯性”双重视角下区分认定该罪的性质,使得同一罪名在不同的适用情形下呈现动态的性质解读,以突破现有理论的适用困境。这对于契合司法实务向多元性与不可预测性发展,应对因传统刑法理论相对滞后而导致适用冲突不断的现实难题,对纠偏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适用等,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不契合共犯理论的帮助行为 规范属性 解释纠偏
下载PDF
论综合认定法在帮信罪“明知”认定中的运用
17
作者 梅贺 钱晓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98,共8页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呈现出了网络犯罪的新特点。学界、实务界多将司法解释中的帮信罪“明知”认定条款视作推定,实属理解偏差。通过对条款性质的拨乱反正和对印证证明的剖析,提出了基于...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呈现出了网络犯罪的新特点。学界、实务界多将司法解释中的帮信罪“明知”认定条款视作推定,实属理解偏差。通过对条款性质的拨乱反正和对印证证明的剖析,提出了基于补助证据进行综合认定的方法,以期解决帮信罪主观“明知”认定的实践难题。综合认定主张摒弃证明标准印证化的观念,但并不排斥印证方法的使用;其不是印证证明的补充,也不存在适用的先后顺序。在综合认定中,裁判者应始终坚持法定证明标准,通过补助证据显示出的细节信息,结合经验法则综合且审慎地认定“明知”,从而作出公正裁决,维护司法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信罪 认定明知 印证证明 综合认定 补助证据
下载PDF
论生态修复行为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路径
18
作者 田炜健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学术界在传统恢复性措施的概念限制下,过分强调生态修复行为的主动性,忽略了被动生态修复行为在刑事诉讼中的存在,对生态修复行为定性时存在偏颇。基于刑事诉讼的整体框架与各阶段的功能,结合实践经验,生态修复行为应作为从宽量刑的情... 学术界在传统恢复性措施的概念限制下,过分强调生态修复行为的主动性,忽略了被动生态修复行为在刑事诉讼中的存在,对生态修复行为定性时存在偏颇。基于刑事诉讼的整体框架与各阶段的功能,结合实践经验,生态修复行为应作为从宽量刑的情节与减刑的条件,要在法律中明确生态修复行为的法律性质,在《刑事诉讼法》中进一步规范生态修复行为适用的标准与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生态修复行为 恢复性司法 量刑 减刑
下载PDF
分歧与定性:监警协助行为性质研究
19
作者 唐勇 徐丹彤 王丹蕾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在监察体制改革中,公安机关协助监察机关是一个重要课题。准确把握监警协助行为的性质,有助于构建科学的监警协助机制。当前,关于监警协助行为的性质存在监察行为说、行政协助行为说、刑事司法协助行为说等多种观点。监警协助行为性质... 在监察体制改革中,公安机关协助监察机关是一个重要课题。准确把握监警协助行为的性质,有助于构建科学的监警协助机制。当前,关于监警协助行为的性质存在监察行为说、行政协助行为说、刑事司法协助行为说等多种观点。监警协助行为性质纷争的原因主要包括监警双方权力构成多元、协助事项范围模糊等。通过分析监警协助行为性质的不同观点和监警行为的模式,可以发现监警协助行为是一种特殊行为,是为保证办案效率和公正的动态行为,它在特定条件下既可表现为监察行为、行政协助行为,也可表现为监察与行政兼具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机关 公安机关 协助行为
下载PDF
被害人承诺语境下专断医疗行为的刑法评价
20
作者 李学良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被害人承诺被认为是一项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在医疗行为中患者的知情同意承担了这一角色,阻断了正当医疗行为的违法性。但专断医疗行为是未履行或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在没有取得患者有效同意的情况下实施的治疗行为,该行为不具有适法性... 被害人承诺被认为是一项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在医疗行为中患者的知情同意承担了这一角色,阻断了正当医疗行为的违法性。但专断医疗行为是未履行或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在没有取得患者有效同意的情况下实施的治疗行为,该行为不具有适法性。从规范评价的角度专断医疗行为确实为法秩序所认可的正当行为,但从事实层面出发专断医疗行为是医护人员未取得患者同意施加的伤害他人身体的存有故意的行为,专断医疗行为结果的正当、合理并不能够改变其行为性质的非法性。事实上,医疗行为本身是一个“被评价过”的规范概念,其内涵是经患者同意的治疗行为,医疗行为与专断医疗行为是相对立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断医疗行为 刑法评价 知情同意 被害人承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