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策反噬与认同危机:对易地搬迁社区内生性治理失效的一种解释
1
作者 黄六招 林婷婷 尚虎平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32,M0006,M0007,共23页
内生性治理是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关键主题,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型导向。基于政策反噬与认同危机的分析框架,解码易地搬迁社区内生性治理失效的肇因。研究发现:第一,资源匮乏型地区基层政府对资源输入需求更甚,在压力型体制与政绩... 内生性治理是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关键主题,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型导向。基于政策反噬与认同危机的分析框架,解码易地搬迁社区内生性治理失效的肇因。研究发现:第一,资源匮乏型地区基层政府对资源输入需求更甚,在压力型体制与政绩锦标赛中,基层政府通过主动加码下的运动式应对来实现虚高绩效,从而置换更多下沉资源,这一过程不仅忽视了激发社区内生动力的实际需求,而且在后续政策红利退出后,政策的“外助力”转向“反噬力”。第二,外部空间环境、农户个体价值与社区组织秩序是农户在融入社区的不同阶段所需的三个支点,在实践中,空间转变与价值断裂使农户陷入“二元模糊”的初阶认同危机,继而削弱了对新秩序重构的组织化动能,秩序真空进一步带来进阶认同危机。第三,认同危机阻断了社区自治体系重建的实现路径,而政策对社区转型偏差的厘正作用并未发挥,共同引致了社区内生性治理失效,这为观察和理解易地搬迁社区治理转型及其自发秩序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搬迁社区 内生性治理 政策反噬 认同危机
下载PDF
犹太文化困境及其空间隐喻——解读索尔·贝娄《只争朝夕》中的文化身份书写
2
作者 张燕 吴晓梅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93-97,共5页
索尔·贝娄作为在美国的第二代犹太移民的代表,其作品对犹太后裔在美国的生存空间以及犹太文化的传承尤为关注。本文结合文学空间理论和文化身份理论,对《只争朝夕》的社会空间和家庭空间进行分析,认为小说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五... 索尔·贝娄作为在美国的第二代犹太移民的代表,其作品对犹太后裔在美国的生存空间以及犹太文化的传承尤为关注。本文结合文学空间理论和文化身份理论,对《只争朝夕》的社会空间和家庭空间进行分析,认为小说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纽约城市空间并置以及纽约城市空间和罗伯斯伯里乡下寓所的平行并置,隐喻了犹太文化面对强势主流文化的侵袭面临传承危机,犹太移民面临文化身份迷失的困境。小说中异化的家庭空间隐喻了看似是文化卫道士的犹太移民实则早已抛弃本民族的文化信条。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犹太移民的文化身份日益淡化,这种尴尬的文化身份处境也暗示着在当代美国社会中犹太文化逐渐式微的存续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只争朝夕》 文学空间理论 文化身份理论 犹太文化危机
下载PDF
新出埃及记:《贝拉罗莎暗道》中的原型隐喻与犹太族群身份危机
3
作者 罗理浩 刘兮颖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16,共6页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中篇小说《贝拉罗莎暗道》以二战大屠杀为背景,通过方斯坦、比利和“我”的多线原型叙事呈现充满张力的犹太移民处境与民族身份认同启示。方斯坦从罗马集中营逃往美国是出埃及记的当代...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中篇小说《贝拉罗莎暗道》以二战大屠杀为背景,通过方斯坦、比利和“我”的多线原型叙事呈现充满张力的犹太移民处境与民族身份认同启示。方斯坦从罗马集中营逃往美国是出埃及记的当代再现。作为现代摩西的犹太难民拯救者比利却在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下丧失犹太人的集体身份认同,未能带领犹太移民找到信仰归宿。以约伯为原型的方斯坦在苦难考验中坚持犹太信仰,继承摩西身份,却未完成代际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传递。而“我”由痴迷储存记忆转而关注犹太民族的功能记忆,完成新一代摩西的转变。小说勾勒了当代犹太移民群体在新流散境遇中身份认同的现实危机和作者希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拉罗莎暗道》 索尔·贝娄 原型 记忆 犹太族群身份危机
下载PDF
国际身份危机与缅甸军人接权后的外交困局
4
作者 张添 《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4期17-39,154,155,共25页
缅甸在军方重新接管政权两年多来,国内危机持续外溢,在国际上遭受西方制裁等危机。既有文献从军方合法性、反对派动员和大国博弈的角度去解读,但仍难以系统诠释缅甸危机的僵局所在,也即缅甸内部政治互信与国际信任赤字相互叠加的结果。... 缅甸在军方重新接管政权两年多来,国内危机持续外溢,在国际上遭受西方制裁等危机。既有文献从军方合法性、反对派动员和大国博弈的角度去解读,但仍难以系统诠释缅甸危机的僵局所在,也即缅甸内部政治互信与国际信任赤字相互叠加的结果。缅甸在政权更迭后,无法由内而外塑造“我群”共识,与国际行为体产生难以调和的认知歧异,继而生成了多重身份危机,包括遭受制裁、难以“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转型身份危机,难以继续融入“东盟大家庭”的地区身份危机,以及与大国关系失衡的中立身份危机。缅甸的国际身份在2011-2020年的转型十年间逐步明晰,而在2021年转型受挫后,外交困局也随之而来。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缅甸看守政府改善外交处境的前提是努力确保国际身份清晰化,同步争取外部共识。鉴于中短期内缅甸难以确证转型身份和中立身份并回归“正常国家”,通过“东盟方式”重塑地区身份仍是最不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身份 身份危机 缅甸 军人接权 外交困局 国际社会
下载PDF
命运共同体意识与现代国家认同——多民族国家如何塑造、巩固和强化现代国家认同 被引量:12
5
作者 林奇富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6-73,159,共8页
共同体是指那种经历持久共同生活、具有传统的自然感情、紧密相连的人群通过密切交往形成的有机集合体。共同体天然排斥隔阂,共同体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有效化解区隔,还能为内部民族有效建构国家认同提供动力。国家认同的实质是建构民族... 共同体是指那种经历持久共同生活、具有传统的自然感情、紧密相连的人群通过密切交往形成的有机集合体。共同体天然排斥隔阂,共同体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有效化解区隔,还能为内部民族有效建构国家认同提供动力。国家认同的实质是建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使领土内的所有民族都产生归属于政治共同体的心理感觉。共同体意识包括基于历史的相互承认和基于主观感觉的紧密联系性等两个层面。在多民族国家内部族群间倡导以包容、团结和发展为特征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不失为一种消除族群隔阂和族群疏离现象、化解竞争性民族主义和次生民族国家建构认同性危机的重要策略。以命运共同体建构现代国家认同,既要超越多元主义认同建构策略只重视包容和多元价值的局限,又要克服超民族认同策略中"轻理解、重共识"的一体化认识偏差。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仅倡导基于平等和理解的包容性承认,更应体现基于一体化团结和发展的紧密联系性价值追求。"多元一体化"是以命运共同体意识建构现代国家认同的基本原则,多元不仅包括国家应认真对待个体的权利多元性的利益诉求,更应包括对内部族群的多元文化权利给予合理而充分的回应;一体化是要在尊重族群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族群间交流和融合使多元认同在理解的基础上达成交叉性价值共识,进而呈现出明显的国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认同性危机 命运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化
下载PDF
媒介资本轨道中的艺术传播危机 被引量:4
6
作者 章旭清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100,共3页
"艺术传播危机"关乎艺术的存在与命运,是艺术史上"艺术终结"命题的第三次提出。媒介资本轨道中,艺术传播危机表征在三个方面:艺术传播主体的身份焦虑危机、艺术文本的存在合法性危机和艺术受众的审美期待危机。艺... "艺术传播危机"关乎艺术的存在与命运,是艺术史上"艺术终结"命题的第三次提出。媒介资本轨道中,艺术传播危机表征在三个方面:艺术传播主体的身份焦虑危机、艺术文本的存在合法性危机和艺术受众的审美期待危机。艺术需要借助策略性转型寻找解决危机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资本 艺术传播 身份焦虑危机生存合法性危机 审美期待危机
下载PDF
和谐实践教育模式新探——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唐静 朱智广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5-117,共3页
在工具理性主义思想盛行的今天,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呼唤人们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其思想对促进高校的实践教学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其对话式的培养模式为实现新型平等教育提供了参考。本论文尝试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 在工具理性主义思想盛行的今天,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呼唤人们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其思想对促进高校的实践教学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其对话式的培养模式为实现新型平等教育提供了参考。本论文尝试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剖析当前学生实践活动模式,希望对高校探索和谐实践教学模式,提升专业实习基地的层次和水平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工具理性主义 实践教学模式 同一性危机
下载PDF
县乡两级社区矫正工作权责状况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肖乾利 杨发成 《宜宾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0-18,共9页
合法性危机与权责失衡是基层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两大难题。县乡两级社区矫正机构在审前评估、交付接收、刑罚执行、收监执行等环节存在"权力有限、责任无限"。产生这一境况的原因在于社区矫正机构刑事强制权的缺失、机构及队... 合法性危机与权责失衡是基层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两大难题。县乡两级社区矫正机构在审前评估、交付接收、刑罚执行、收监执行等环节存在"权力有限、责任无限"。产生这一境况的原因在于社区矫正机构刑事强制权的缺失、机构及队伍力量不足、规范性文件与部门规章冲突。县乡两级社区矫正工作权责一致需要解决好社区矫正执法警察身份这一重大而敏感问题,需要明晰县乡两级社区矫正机构的责任,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合法性危机 权责失衡 警察身份
下载PDF
和谐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9
作者 唐静 连勇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和谐实践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新要求。如何完善和谐实践教育模式,尚存在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高校和谐实... 和谐实践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新要求。如何完善和谐实践教育模式,尚存在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高校和谐实践教育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行为理论 工具理性主义 实践教学模式 同一性危机
下载PDF
黑白混血儿的越界悲剧——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解读《人性的污秽》
10
作者 周蕾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8-62,共5页
《人性的污秽》是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代表作之一。在该书中,作者塑造的主人公西尔克是一位隐瞒了自己的黑人身份,通过越界来冒充犹太人生活的黑白混血儿。越界即跨越黑白种族界限,是美国黑人文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试图通过对主... 《人性的污秽》是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代表作之一。在该书中,作者塑造的主人公西尔克是一位隐瞒了自己的黑人身份,通过越界来冒充犹太人生活的黑白混血儿。越界即跨越黑白种族界限,是美国黑人文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试图通过对主人公西尔克越界这一现象的分析,探讨其分叉的个人身份形成的真实原因,并对其身份认同失败背后所反映的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界 身份 个人 群体
下载PDF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现状与危机——以福州市为例
11
作者 杨晓烁 凌捷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5期84-90,共7页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现状中出现的角色冲突域模糊、技能缺失以及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惶恐等现象是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危机产生的表现。因此,在社区矫正工作的过程中,要明确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建立健全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现状中出现的角色冲突域模糊、技能缺失以及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惶恐等现象是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危机产生的表现。因此,在社区矫正工作的过程中,要明确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建立健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制度,加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专业培训等措施,不断提升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社会工作者 职业认同危机
下载PDF
追寻梦中的家园——《升空》的生态主义解读
12
作者 石潘 《陇东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2-45,共4页
精神生态理论和地域生态观关注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强调"地方意识"以及它与"自我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位置感是生态地域主义的核心概念,既是经济的生态,更是精神的生态。有着悠久传统的犹太民族,饱经沧桑,仍因各自... 精神生态理论和地域生态观关注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强调"地方意识"以及它与"自我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位置感是生态地域主义的核心概念,既是经济的生态,更是精神的生态。有着悠久传统的犹太民族,饱经沧桑,仍因各自的原因,散落在世界各地。位置感的缺失,使他们努力在残酷现实的夹缝中寻找梦想的家园。犹太裔美国作家辛西娅·奥齐克就是其中一位具有整体生态思想的作家。《升空》是她其中的一部短片小说集,其中不仅关注在美国多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犹太人的命运和生活,还包含了对大屠杀幸存者的精神生态关怀。《升空》体现了作者整体生态理念,对生态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性 精神生态危机 犹太身份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 被引量:31
13
作者 葛耀君 张业安 张胜利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9-145,共7页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传播学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表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传播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生命力,关系到其文化整体的实现;传播影响受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义的...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传播学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表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传播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生命力,关系到其文化整体的实现;传播影响受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义的解读,并重塑着广大受众的文化认同选择。传播生态的改变造成的文化传承结构的失衡、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媒文化传承功能失位与价值迷茫、跨文化传播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重构,必须明确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强化其社会责任,努力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建构的空间,在加强信息监管的同时,注重发挥"意见领袖"的文化引领功能,努力建构起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 传播学 文化认同 认同危机 价值体系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六日战争”对美国犹太人族群认同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礼刚 宋瑞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8,共8页
20世纪60年代,"大屠杀"话语的传播引发了美国犹太人对族群命运的担忧。在"六日战争"前,面对阿拉伯国家的反犹宣传及其对以色列的重重围困,美国犹太人担心"再次大屠杀"会发生,从而促使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 20世纪60年代,"大屠杀"话语的传播引发了美国犹太人对族群命运的担忧。在"六日战争"前,面对阿拉伯国家的反犹宣传及其对以色列的重重围困,美国犹太人担心"再次大屠杀"会发生,从而促使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的生存产生深度忧虑。美国犹太社团逐渐把维护以色列的特殊利益和争取美国社会对以色列的同情与支持,作为游说活动的主要目标。美国犹太游说组织通过舆论引导、公开呼吁、经济动员等方式积极进行游说。"六日战争"后,美国与以色列之间的特殊关系迅速发展。美国犹太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提升,并自觉地将以色列与自身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在归属意愿、宗教情感、对以色列的文化兴趣、青年群体族群意识等层面表达对以色列的认同,以色列在美国犹太人族群认同中发挥的作用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日战争” 美国犹太人 以色列 犹太游说组织 族群认同
原文传递
中国白酒的文化形象认同危机与酒道传播系统重构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健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1,136,共7页
年轻消费群体对白酒文化形象的认同危机,造成了消费者年龄断层的结构性风险问题。为了应对这种认同危机,必须系统构建和大力传播以"节制即酒礼"为中心,以观色、闻香和尝味为形式,以品尝、品鉴和品评为内容的中国酒道。从感官... 年轻消费群体对白酒文化形象的认同危机,造成了消费者年龄断层的结构性风险问题。为了应对这种认同危机,必须系统构建和大力传播以"节制即酒礼"为中心,以观色、闻香和尝味为形式,以品尝、品鉴和品评为内容的中国酒道。从感官认识层面的"好喝",理性认知层面的"健康",文化认同层面的"节礼"来重塑中国白酒的良好形象。通过传播故事化-故事情境化-情境体验化-体验分享化-分享传播化的闭环传播系统,选择达成酒道内涵共识-激励酒道传播主体-加强酒道传播力度-优化酒道体验内容-实现酒道文化认同的传播路径,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摒弃饮酒陋习,文明健康饮酒的氛围,从而真正实现酒道回归现代生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酒道 文化形象 认同危机 传播方略
原文传递
城市社区文化认同建设对农村社区文化认同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良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年第1期10-14,共5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流动的加快,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出现了一些相同的特征,如社会分化严重、人口流动性大、价值观多元化,与此伴随而来的是社区文化的认同危机。本文就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文化认同建设做了一个简单的横向比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流动的加快,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出现了一些相同的特征,如社会分化严重、人口流动性大、价值观多元化,与此伴随而来的是社区文化的认同危机。本文就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文化认同建设做了一个简单的横向比较,主要包括文化认同的宏观前提、行为基础、物质形态基础和功能基础,希望对农村社区的文化认同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文化认同危机 城市社区文化认同 农村社区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社区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的互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美杰 《社会福利》 2017年第6期35-39,48,共6页
文章以济南市L社区的入驻社会工作者与社区的互动作为个案,采用参与式观察和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社区的互动模式及其成因。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在入驻社区的过程中,与社区居委会之间存... 文章以济南市L社区的入驻社会工作者与社区的互动作为个案,采用参与式观察和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社区的互动模式及其成因。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在入驻社区的过程中,与社区居委会之间存在着权力竞争的可能性,社区居委会会为维护既有利益和自身的地位而试图将社会工作者纳入到居委会的行政职能之中。由于需要借助社区居委会的力量开展工作,社会工作者对居委会则表现出"顺从"的应对方式。社会工作者的应对方式导致居民对社会工作者认识不清,进而产生了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和认同危机,其结果是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居委会对社会工作者职能的内化。社会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的互动进入循环往复的状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降低,但这并不能否定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区 权力竞争 信任与认同危机
原文传递
危机语境下对外传播媒体话语的国家身份构建研究——基于《中国日报》新冠疫情社论的隐喻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鞠玉梅 《话语研究论丛》 2022年第2期1-18,共18页
本文以新冠疫情危机事件为个案,采用新修辞学与隐喻修辞批评相结合的研究路径,选取《中国日报》(国际版)在国内疫情第一阶段刊发的相关社论为语料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危机语境下对外传播媒体国家身份构建的话语修辞策略及其效应。研究发现... 本文以新冠疫情危机事件为个案,采用新修辞学与隐喻修辞批评相结合的研究路径,选取《中国日报》(国际版)在国内疫情第一阶段刊发的相关社论为语料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危机语境下对外传播媒体国家身份构建的话语修辞策略及其效应。研究发现,社论使用了包括战争、人类、工具等19种隐喻类型,构建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负责任大国的积极自我身份,通过与构建的美国消极他者身份相对照,凸显了中国积极身份构建中的意识形态;其国家身份构建从国际媒体中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反馈,显示对外传播得到了一定的回应,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身份 对外传播媒体 危机语境 新冠疫情 隐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