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derstanding the deterrence effect of punishment for marine 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ies non-compliance
1
作者 Xiaolong Wang Changlin Wang +1 位作者 Tianyu Yi Wenli Li 《Journal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CIE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In the organizational setting of marine engineering,a significant number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s have been arised from the employees’failure to comply with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ies(ISPs).This may b... In the organizational setting of marine engineering,a significant number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s have been arised from the employees’failure to comply with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ies(ISPs).This may be treated as a principal-agent problem with moral hazard between the employer and the employee for the practical compliance effort of an employee is not observable without high cost-.On the other hand,according to the deterrence theory,the employer and the employee are inherently self-interested beings.It is worth examining to what extent the employee is self-interested in the marine ISPs compliance context.Moreover,it is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proper degree of severity of punishment in terms of the deterrent effect.In this study,a marine ISPs compliance game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deterrence effect of punishment on the non-compliance behavior of employee individuals.It is found that in a non-punishment contract,the employee will decline to comply with the marine ISPs;but in a punishment contract,appropriate punishment will lead her to select the marine ISPs compliance effort level expected by the employer,and cause no potential backfir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errence mechanism Marin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ies Non-compliance behavior Principal-agent model with moral hazard punishment
原文传递
论董仲舒的政治经济思想及其影响
2
作者 季桂起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董仲舒的政治经济思想的核心以孔子的“仁学”及教化思想为根柢,建构德法(刑)并用,以德为主,刑为辅的治理体系,实现儒家的“王道”政治理想;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奉行儒家“均贫富”的社会理想,以满足人民必要的生活需求、巩固“大一统”... 董仲舒的政治经济思想的核心以孔子的“仁学”及教化思想为根柢,建构德法(刑)并用,以德为主,刑为辅的治理体系,实现儒家的“王道”政治理想;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奉行儒家“均贫富”的社会理想,以满足人民必要的生活需求、巩固“大一统”国家统治为目的,抑止权贵、豪强,平衡社会财富,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政治经济思想 儒家学说 德主刑辅 平衡社会财富
下载PDF
艺术伦理学研究的三个核心范畴——兼谈当代剧场中的道德舆论
3
作者 宋铮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2期48-58,共11页
艺术伦理学研究以艺术善为起点形成了一个概念群。与一般善相比,艺术善有其独立性。如果不承认这种独立性,就取消了艺术伦理学研究的合法性,同时也会给艺术活动带来沉重的思想包袱。从艺术品的角度看,艺术善主要指形式上的完善。从艺术... 艺术伦理学研究以艺术善为起点形成了一个概念群。与一般善相比,艺术善有其独立性。如果不承认这种独立性,就取消了艺术伦理学研究的合法性,同时也会给艺术活动带来沉重的思想包袱。从艺术品的角度看,艺术善主要指形式上的完善。从艺术家的角度看,艺术善主要指内在的良善。艺术的完善与良善的统一就是巧夺天工与精益求精的内在一致。艺术道德与一般道德不同,总体而言是一种向内把握艺术善的再生性道德。艺术伦理作为艺术道德要依从具有精神控制力的东西,也面临着世俗化、庸俗化问题。目前,我国多种艺术伦理并存,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这也给某些人以探索新型的艺术伦理为口号践踏伦理道德、谋取私利创造了机会,这种情况所引发的旷日持久的道德舆论,只有在新的伦理生态下才能平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善 艺术道德 艺术伦理 道德舆论
下载PDF
试论王阳明心学视域下的养德养生思想
4
作者 徐仪明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114,共8页
王阳明在其心学视域之下,提出了养德养生并举的思想。首先,他认为“有志于圣贤之学,惩忿窒欲,是工夫最紧要处”,所谓“惩忿窒欲”,是借儒家经典《周易》的权威来宣示养生养德的要道。他指出提升道德和增进学问,必须如同自己有疾病在身,... 王阳明在其心学视域之下,提出了养德养生并举的思想。首先,他认为“有志于圣贤之学,惩忿窒欲,是工夫最紧要处”,所谓“惩忿窒欲”,是借儒家经典《周易》的权威来宣示养生养德的要道。他指出提升道德和增进学问,必须如同自己有疾病在身,深感切肤之痛,方能够“求名医,问良药,有能已者,不远秦楚而延之”。其次,阳明主张通过“变化气质”来达到养德养生之目的。而在“变化气质”的具体方法当中,其认为治病祛疾、培补元气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最后,他提到子思的“致中和”,认为这是养德养生的重要功夫。他说:“心得养,则气自和,元气所由出也”,从而认为:“故心也者,中和之极也。”就是说养心就是“致中和”,其中包含了养德就是养生的思想观念。但是,王阳明极强的入世精神与衰弱不堪的身体形成了难以化解的矛盾,因而未能实现其养德养生并举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养德养生 惩忿窒欲 变化气质 致中和
下载PDF
德刑之争的权力论述与解决方案--从孔子到董仲舒
5
作者 王开元 《政治思想史》 2024年第2期23-33,196,共12页
德刑之争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孔子到董仲舒,诸多学者都对“亲亲相隐”案有过分析论述。这一案件不仅仅是道治或法治问题,更是权力视域下的话语之争。主张法治的法家大多是在为所谓公权力辩护,而主张德治的儒家则在... 德刑之争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孔子到董仲舒,诸多学者都对“亲亲相隐”案有过分析论述。这一案件不仅仅是道治或法治问题,更是权力视域下的话语之争。主张法治的法家大多是在为所谓公权力辩护,而主张德治的儒家则在有意无意中保护了某种私权。然而,法家所维护的公权也常因压制人民私权而成为对君主私权的辩护,儒家在申明道德时也未必形成对公权力的绝对反抗。法家与儒家的德刑之争在汉代走向调和,董仲舒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便可以说是这一思潮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刑之争 孔子 董仲舒 亲亲相隐
下载PDF
小学教育惩戒实施的价值评价、存在问题与路径选择
6
作者 栗明伟 崔淑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教育惩戒能规范小学生言行,有助于高效开展教学活动和重塑师生关系。目前,小学教育惩戒实施存在以下问题:缺少相关法律意识,未构建正确惩戒观;优差生区别对待,公平性缺失;滥用惩戒,缺少目的性。为争取发挥教育惩戒的效用,小学教师可以... 教育惩戒能规范小学生言行,有助于高效开展教学活动和重塑师生关系。目前,小学教育惩戒实施存在以下问题:缺少相关法律意识,未构建正确惩戒观;优差生区别对待,公平性缺失;滥用惩戒,缺少目的性。为争取发挥教育惩戒的效用,小学教师可以遵循以下路径实施教育惩戒:认清教育惩戒内涵,明确惩戒目的与作用;依法开展教育惩戒,尊重并关爱学生;适度进行惩戒,把握好惩戒边界;提高职业素养,保证教育惩戒公平性;提高惩戒艺术与智慧,体现惩戒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德育 教育惩戒 立德树人 有效惩戒
下载PDF
宋代士大夫礼法观的演进及其影响——以肉刑论争为视角
7
作者 白贤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0,110,共5页
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阶级斗争的尖锐,肉刑作为一种常见刑罚被广泛运用于司法实践中。与此同时,宋代士大夫围绕肉刑的存废、价值、功能等问题,对建立在“德主刑辅”基础上的礼法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论争,使“明刑弼教”... 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阶级斗争的尖锐,肉刑作为一种常见刑罚被广泛运用于司法实践中。与此同时,宋代士大夫围绕肉刑的存废、价值、功能等问题,对建立在“德主刑辅”基础上的礼法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论争,使“明刑弼教”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法律在儒家传统礼法关系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刑罚手段及重刑主义在国家治理中获得更大的正义性和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士大夫 肉刑 礼法关系 德主刑辅 明刑弼教
下载PDF
文学与法律的张力:《罪与罚》的情理之辨与法律之维
8
作者 王乐源 霍佳禄 《语文学刊》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既蕴含文学层面情与理的故事矛盾,又兼具法学层面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作品通过塑造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主角形象,反映了时代的思潮变迁与人们的内心思考,可从文学角度剖析出情理矛盾的核心线索。同时,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既蕴含文学层面情与理的故事矛盾,又兼具法学层面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作品通过塑造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主角形象,反映了时代的思潮变迁与人们的内心思考,可从文学角度剖析出情理矛盾的核心线索。同时,文学又是历史事实的反映投射。独特的时代背景塑造了独特的法律观,主角的思想行为亦可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视角进行检视分析。本研究从文学和法学的双重角度,通过解读《罪与罚》,旨在揭示这部作品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揭示情理矛盾与法律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情理矛盾 超人哲学 法律道德
下载PDF
中国传统腐败治理体系分析
9
作者 秦晔 《犯罪研究》 2024年第3期56-63,共8页
立足于“大历史”视角,中国传统腐败治理体系分析旨在梳理和总结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下腐败治理的核心理念和主要措施。中国传统的腐败治理方案首先是借助德礼教化构筑腐败治理的思想基础,如在选官任吏中注重德行考察并通过强化... 立足于“大历史”视角,中国传统腐败治理体系分析旨在梳理和总结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下腐败治理的核心理念和主要措施。中国传统的腐败治理方案首先是借助德礼教化构筑腐败治理的思想基础,如在选官任吏中注重德行考察并通过强化名节观念树立为官理念;继而借助严密的律法搭建腐败治理的制度框架;然后细化腐败治理的正向引导措施,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如采用优俸制度引导官员自觉抵制贪腐,设计考课制度引导官员勤于政事。中国传统腐败治理中的惩治措施主要是赋予监察机关强大的惩治腐败权力,并以垂直管理的模式保证权力行使。从经验和不足两个角度评析传统视角下的腐败治理,可以为当今的腐败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礼教化 律法框架 正向引导 惩治体系
下载PDF
西周“明德慎罚”新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安军 《南大法学》 2023年第4期73-89,共17页
一直以来,学术界多数学者将西周“明德慎罚”界定为“崇尚道德,慎用刑罚”,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为定论。近年来,少数学者开始对这一主流观点予以质疑。大量的周代出土金文为揭示“明德慎罚”的内涵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出土金文和... 一直以来,学术界多数学者将西周“明德慎罚”界定为“崇尚道德,慎用刑罚”,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为定论。近年来,少数学者开始对这一主流观点予以质疑。大量的周代出土金文为揭示“明德慎罚”的内涵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出土金文和传世文献可以看到,对周王而言,“明德”就是彰显上帝对文王、武王的赏赐,进而激励后代周王做出与文王、武王相同的政治行为;对于西周贵族而言,“明德”就是彰显周王对贵族先祖的赏赐,并激励贵族做出与先祖相同的政治作为。“明德”并没有“崇尚道德”之意。“慎罚”是“慎中厥罚”之缩语,其含义就是小心使刑罚符合“中”的要求,轻罪轻罚、重罪重罚,没有“慎用刑罚”之意。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明德慎罚”的含义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到春秋至战国时期,“明德慎罚”才开始具有“崇尚道德,慎用刑罚”之意。“明德慎罚”含义的演变为汉代“德主刑辅”的出现提供了思想资源,对后世两千多年的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明德慎罚 新证 德主刑辅
下载PDF
中华传统德刑观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显兵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中华传统德刑观,自先秦诸子的论战至汉代,逐渐确立了先德后刑、德主刑辅的总体观念;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演化,至唐确立了德本刑用、礼刑结合的正统观念;宋代朱熹从理学出发,将传统德刑关系改造为明刑弼教、德刑并重,并成为明清的官方主... 中华传统德刑观,自先秦诸子的论战至汉代,逐渐确立了先德后刑、德主刑辅的总体观念;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演化,至唐确立了德本刑用、礼刑结合的正统观念;宋代朱熹从理学出发,将传统德刑关系改造为明刑弼教、德刑并重,并成为明清的官方主导思想。以中华传统德刑观为历史借鉴,当代中国构建轻罪体系应以德法共治理念确立慎刑观,从而破除对刑法的过度迷信,同时以良法善治理念确立恤刑观,从而规范犯罪的附随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化 刑罚观 德刑观 历史演变 轻罪体系
下载PDF
论行政法律规范更具可接受性的路径——基于陕西榆林“芹菜案”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周斌 贾欣雨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陕西“芹菜案”中“小过重罚”所凸显的行政决定在法律适用上具有合法性却不被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认可的问题,其根源主要不在于执法层面所谓的“机械执法”,而在于立法层面的行政法律规范与情理之背离甚至冲突。情理源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陕西“芹菜案”中“小过重罚”所凸显的行政决定在法律适用上具有合法性却不被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认可的问题,其根源主要不在于执法层面所谓的“机械执法”,而在于立法层面的行政法律规范与情理之背离甚至冲突。情理源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情理法观念,在当下中国行政法治建设中仍具有促进实质正义的重要价值。应在制定和修改行政法律规范时全面充分考量和吸纳情理因素,通过法与情理的交融来提升行政法律规范的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处罚 机械执法 情理法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适用惩罚性赔偿否定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2-1035,共4页
《民法典》规定了生态环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但该制度是否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存在争议。从必要性角度看,目前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行政处罚相结合的方式与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存在功能重叠;从可行性角度看,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的道... 《民法典》规定了生态环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但该制度是否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存在争议。从必要性角度看,目前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行政处罚相结合的方式与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存在功能重叠;从可行性角度看,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的道德可责性低,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的“故意”难以认定。为避免制度重叠和适用的操作难题,生态环境损害不应适用惩罚性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惩罚性赔偿 行政处罚 道德可责性 故意
下载PDF
教育惩罚的问题、成因及其应对——基于涂尔干纪律精神的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长伟 李清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教育惩罚可以帮助违纪学生重新树立起对纪律的敬畏感,从而自觉遵守规范、节制行为,逐步成为社会所预期的、积极的社会成员。然而,当前我国教育惩罚存在两种误区:“放弃惩罚”和“惩罚不当”。教育惩罚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者在运用... 教育惩罚可以帮助违纪学生重新树立起对纪律的敬畏感,从而自觉遵守规范、节制行为,逐步成为社会所预期的、积极的社会成员。然而,当前我国教育惩罚存在两种误区:“放弃惩罚”和“惩罚不当”。教育惩罚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者在运用惩罚时背离了纪律精神,具体表现为:教师对惩罚规则的疏离、教师对道德权威的感受力不足、教师节制欲望的能力过低。有效诊疗教育惩罚的问题,帮助违纪学生养成自主健全的纪律精神,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树立合理有度的教师权威为前提、以教育违纪学生为惩罚的根本目的、以激起学生的羞愧感为情感基点裁定惩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惩罚 纪律精神 纪律 道德 教师权威
下载PDF
学校体育中身体活动的“育”与“罚”:误区、边界与分野
15
作者 甘雨晴 刘如 张继生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3-59,共7页
随着教育惩戒问题不断引起学界与社会的关注,学校体育中身体活动的“育”与“罚”的边界问题,也逐渐引起学界审思。从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出发,认为学校体育教育的身体教育特殊性、体育惩戒政策法规建设不完善、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随着教育惩戒问题不断引起学界与社会的关注,学校体育中身体活动的“育”与“罚”的边界问题,也逐渐引起学界审思。从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出发,认为学校体育教育的身体教育特殊性、体育惩戒政策法规建设不完善、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滞后、学校体育教师师德素养欠缺造成了“育”与“罚”的认知误区。是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是否以法律法规为基本遵循,是否以必要情形为实施依据,是否以适配适度为实施尺度,是否以“因材施戒”为惩戒原则,是否以一视同仁为前提条件,是评价学校体育身体活动“育”与“罚”的标准。在提炼“育”与“罚”的表征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实施体育惩戒的策略:充分认识体育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制定体育惩戒实施细则,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治理水平,着力提升体育教师师德素养。旨在发挥体育惩戒的最大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身体活动 体育惩戒 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治理 师德素养
下载PDF
同情与不公正程度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道德愤怒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惠娟 陈亚楠 邢小莉 《心理研究》 2023年第1期40-51,共12页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情境实验法通过三个研究探讨同情与不公正程度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以及道德愤怒的中介作用。其中研究1考察了由不公正行为造成伤害的真实情境中同情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结果发现同情与第三方惩罚正相关,且不公正程度越...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情境实验法通过三个研究探讨同情与不公正程度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以及道德愤怒的中介作用。其中研究1考察了由不公正行为造成伤害的真实情境中同情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结果发现同情与第三方惩罚正相关,且不公正程度越高,同情和第三方惩罚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研究2通过情境实验法考察同情和不公正程度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结果发现,同情和不公正程度都会显著增加道德愤怒和第三方惩罚,且在两种不公正条件下都发现同情通过道德愤怒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第三方惩罚。研究3通过情境实验法考察在动物虐待情境中同情和不公正程度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结果发现,对受虐动物的同情和不公正程度也会增加道德愤怒和第三方惩罚,且在两种不公正条件下都发现对动物的同情通过道德愤怒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第三方惩罚。总之,(1)不公正程度影响第三方惩罚;(2)在无法帮助受害者时,同情扩大了由不公正行为激发的第三方惩罚;(3)道德愤怒在同情和第三方惩罚间起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符合公正惩罚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惩罚 同情 不公正程度 道德愤怒 公正惩罚理论
下载PDF
道德之一元论与多元论:缘起、内涵与论争
17
作者 张昊天 喻丰 +1 位作者 许丽颖 玄哲理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1-314,共14页
一元论与多元论之争是道德心理学领域近些年最为活跃的理论交锋之一。道德一元论认为所有外在的道德现象与内在的道德结构都可以用一种因素来解释。道德多元论则认为道德不能只用单一因素来解释,而是存在多个不同质的道德维度,且具有文... 一元论与多元论之争是道德心理学领域近些年最为活跃的理论交锋之一。道德一元论认为所有外在的道德现象与内在的道德结构都可以用一种因素来解释。道德多元论则认为道德不能只用单一因素来解释,而是存在多个不同质的道德维度,且具有文化敏感性。对应道德理论和道德基础理论是这场争议的典型代表。双方就伤害的解释力、道德失声现象、模块化道德与洁净维度独立性等方面展开论争。未来研究应从三个具体方面进一步探索道德之一元论与多元论难题,进而保持道德心理学领域的理论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论 多元论 道德基础理论 对应道德理论 海特-格雷之争
下载PDF
双重道德风险下政府引导基金激励监督机制设计
18
作者 王斌 李建平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128,共7页
在政府引导基金的运行中,两个代理人与引导基金的利益和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在信息不对称下都有可能发生道德风险,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实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考虑双重道德风险的情形下,将激励机制、外部监督和惩罚机制结合起来,建立引... 在政府引导基金的运行中,两个代理人与引导基金的利益和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在信息不对称下都有可能发生道德风险,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实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考虑双重道德风险的情形下,将激励机制、外部监督和惩罚机制结合起来,建立引导基金与两个代理人的三方博弈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控制和缓解代理人的道德风险的机制。研究发现:引入外部监督和惩罚机制能更有效地抑制基金管理机构的违约行为,促使其采取符合引导基金利益的行为,而且违约行为随着监督惩罚力度的增加而减少。对受托监督机构实行激励薪酬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道德风险并提高其实施监督的积极性。对受托监督机构的激励强度与其风险厌恶程度,对基金管理机构的激励强度和基金绩效波动性成反比。同时监督成本和惩罚力度对最优激励强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证实了引入监督和惩罚机制对减少违约行为的有效性。同时对受托监督机构实行激励薪酬制有利于加强监管,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研究结论可以为改进和完善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提供理论和政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引导基金 双重道德风险 激励契约 监督惩罚机制
下载PDF
复储之争与明景泰朝政治生态——以修德弭灾为视角
19
作者 余焜 《政治思想史》 2023年第3期18-34,197,198,共19页
正统十四年(1449)北京保卫战结束后,明王朝局势稍安。随着景帝之子的薨逝,以章纶、钟同等为代表的朝臣遂借灾上疏,发起以修德弭灾为主题的复储论争,此间景泰君臣政治态度的分歧凸显。围绕储位问题,朝臣依托传统礼法规范和政治原则对景... 正统十四年(1449)北京保卫战结束后,明王朝局势稍安。随着景帝之子的薨逝,以章纶、钟同等为代表的朝臣遂借灾上疏,发起以修德弭灾为主题的复储论争,此间景泰君臣政治态度的分歧凸显。围绕储位问题,朝臣依托传统礼法规范和政治原则对景帝进行规谏,景帝也在论争中竭力表达维护自身一系的政治意向。复储之争是朝臣维护儒家伦常秩序的一次尝试和努力,是君臣政治思想博弈和碰撞的契机,深刻影响着景泰朝的政治生态与政治人物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泰年间 复储之争 政治生态 修德弭灾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儒家文化渊源探析
20
作者 陈佳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5-7,11,共4页
传统儒家的法律思想最先从孔子和孟子开始,其仁政思想对后世封建时代融合法律与道德的法律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最晚至西汉已形成稳定的“德主刑辅”法律文化。这一法律文化绵延几千年之久,逐渐具备自己鲜明的特征。习近平法治思想扎根... 传统儒家的法律思想最先从孔子和孟子开始,其仁政思想对后世封建时代融合法律与道德的法律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最晚至西汉已形成稳定的“德主刑辅”法律文化。这一法律文化绵延几千年之久,逐渐具备自己鲜明的特征。习近平法治思想扎根于儒家文化传统的中国大地,儒家思想传统下的法律文化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发展、成熟有着历史的缘源关系。儒家法律文化的核心要义和基本特征影响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儒家文化 “德主刑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