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9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ontier of Military Defense Buildings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Based on CiteSpace
1
作者 DU Xianning WANG Di WU J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2年第6期50-52,共3页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polic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continues to study the historical relics of the western regions and military facilities along the silk road in recent years. Focusing on 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polic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continues to study the historical relics of the western regions and military facilities along the silk road in recent years. Focusing on the military defense buildings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CiteSpace software is used to conduct statistical and visual analysis on the hot issue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in the military buildings on the silk roa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rontier hot issues, the research trend of future topics is analyzed and predict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rontier hot spots of military architecture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Han and Tang Dynasties are extensive, and the research trend is steadily ri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regions of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Military defense building CITESPACE Frontier hotspot
下载PDF
基于门控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的西汉漆箱纹饰图案数字化修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强 王露 +3 位作者 冯金牛 王莹 朱建锋 罗宏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中国历史上漆器以其精美的纹饰技法闻名于世,针对古代漆器表面破损严重、纹饰信息大面积缺失的彩绘漆箱修复难题,提出了一种门控卷积生成对抗网络(GC-GAN)的古代漆箱表面图案修复方法.该方法采用门控卷积结构改进生成对抗网络模型,以提... 中国历史上漆器以其精美的纹饰技法闻名于世,针对古代漆器表面破损严重、纹饰信息大面积缺失的彩绘漆箱修复难题,提出了一种门控卷积生成对抗网络(GC-GAN)的古代漆箱表面图案修复方法.该方法采用门控卷积结构改进生成对抗网络模型,以提升模型对于图像中有效像素的学习能力并解决不规则大面积图像区域的高分辨率修复问题.在此基础上,首先对漆箱图案中的畸变、破损和缺失部分进行掩膜处理,然后使用GC-GAN生成掩膜区域的图案.针对漆箱纹饰图案样本数量少的问题,借助迁移学习思想,将模型在CelebA、SVHN等多种公共数据集上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漆箱纹饰上.最终实现了“西安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M1墓室中出土的大型木胎彩绘漆箱表面纹饰的数字化虚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西汉漆箱纹饰图案 数字化修复 门控卷积 生成对抗网络
下载PDF
阳关:西汉经敦煌郡与西域间交流交往的关隘——基于史籍与出土文献的考察
3
作者 魏迎春 郑炳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2,共7页
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辖边塞。阳关是西汉中原前往西域地区使用最多的... 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辖边塞。阳关是西汉中原前往西域地区使用最多的关隘。西汉敦煌郡九置组成的邮驿系统向东可通达长安,向西从最西端的龙勒置就近经由阳关出塞,又经文候鄣可抵达鄯善国伊循城,至此连接西域南道。这条阳关通道相对玉门关通道更便于通行,因而,阳关通道是文书传送之路,也是戍卒、施刑士来往之路,还是西汉与西域间通使、通商之路。因此,阳关应当是为了与西域诸国通使通商需要而设置的关隘,此后成为西汉中原与西域交流交往交融的一扇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阳关 敦煌郡 西域
下载PDF
西汉敦煌郡聚落与移民、水渠关系研究——以敦煌出土文献记载大穰里为中心
4
作者 郑炳林 魏迎春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1,共7页
西汉敦煌郡聚落的形成与移民到来、水渠修筑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大穰里相关文献的综合考察得知,西汉敦煌郡效谷县设置大穰里,该里与悬泉置长期密切合作,大穰里从民房、牲畜、车辆乃至人力等层面对悬泉置工作形成支持,并得以增加收入。... 西汉敦煌郡聚落的形成与移民到来、水渠修筑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大穰里相关文献的综合考察得知,西汉敦煌郡效谷县设置大穰里,该里与悬泉置长期密切合作,大穰里从民房、牲畜、车辆乃至人力等层面对悬泉置工作形成支持,并得以增加收入。大穰里的得名有祈求丰收之意,另外还有可能该里是由南阳郡穰县移民建立,因而得名。此外,敦煌文献记载敦煌东部有大壤渠、大让渠、大让庄,其名称来源可能都是源自西汉大穰里,并且唐宋时期的大壤渠、大让渠可能也是继承自西汉时期。足见西汉敦煌郡所建立的聚落与水渠在唐宋敦煌地区还仍旧发挥着作用,大穰里等村落的得名是西汉移民文化的标志,而这些地名或渠名能够延续至唐宋时期继续使用,亦可彰显出西汉移民实边政策及由此形成的移民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穰里 西汉 敦煌郡 悬泉汉简 移民
下载PDF
西汉中后期边疆治理范式的转型与重构
5
作者 袁宝龙 《南海学刊》 2024年第5期58-71,共14页
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均以“大一统”精神为引领。秦汉帝国统治集团关于边疆的理解与认知决定了边疆治理在不同阶段的基本格调,并表现出与之相应的时代风貌。西汉宣、元之际,适值“有为”政治瓦解、儒生政治初兴的过渡转换期,... 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均以“大一统”精神为引领。秦汉帝国统治集团关于边疆的理解与认知决定了边疆治理在不同阶段的基本格调,并表现出与之相应的时代风貌。西汉宣、元之际,适值“有为”政治瓦解、儒生政治初兴的过渡转换期,受经学转向的影响,“夷夏之辨”重新成为主流思想,夷夏群体的对立亦被理论化。与此相应,“民本”成为国家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地位逐渐凌驾于边疆经略之上。受前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西汉中后期的边疆治理逐渐走上了迥异于武、宣之世的另一条道路,而边疆治理的调整与转向,成为西汉王朝盛世终结的标志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中后期 边疆治理 转型 重构
下载PDF
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陶釜研究
6
作者 张亮 秦雪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的陶釜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认为战国中期陶釜以一种特殊葬俗的形式出现在郑州地区,战国晚期开始陶釜迅速发展,分布范围变广,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包含有郑韩文化、晋文化和秦文化三... 本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原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出土的陶釜进行了类型学研究,认为战国中期陶釜以一种特殊葬俗的形式出现在郑州地区,战国晚期开始陶釜迅速发展,分布范围变广,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包含有郑韩文化、晋文化和秦文化三大系统。进入汉代,陶釜数量急剧减少,类型单一。陶釜在中原地区的发展历程与秦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釜 中原地区 战国 西汉 类型学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出土西汉官营丝织品中的“红”色
7
作者 周柯 潘睿琪 詹秦川 《西部皮革》 202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马王堆汉墓是关于西汉的百科全书,囊括了科技、文化、艺术等学科,帛画、陶器、印章等种类的富饶内容。其出土的丝织物种类繁多,染于织物层面的色彩艺术为世人所叹。文章以马王堆汉墓已出土的丝织物为物质载体,探析“红”在出土丝织品中... 马王堆汉墓是关于西汉的百科全书,囊括了科技、文化、艺术等学科,帛画、陶器、印章等种类的富饶内容。其出土的丝织物种类繁多,染于织物层面的色彩艺术为世人所叹。文章以马王堆汉墓已出土的丝织物为物质载体,探析“红”在出土丝织品中的色彩表现。基于此,文章介绍了西汉时期红色植物、矿物染料的染色手段,线染、匹染、套染等染色手法及同色系、异色系等搭配方式,了解了“红”色在西汉官营丝织品的呈现方式,彰显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深入理解其色彩符号于后世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西汉官营 丝织品 红色
下载PDF
魂瓶在两晋之交的衰落与消亡
8
作者 李鹏 《陶瓷研究》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魂瓶源于堆塑五联罐,是流行在我国吴晋时期东南地区的陶瓷明器,主要产自以上虞为中心的早期越窑,依托于葬俗中的神仙信仰存在。受永嘉南渡等因素冲击,以魂瓶随葬的习俗在两晋之交迅速衰落。这一时期,东南地区税赋、劳役负担沉重,通货紧... 魂瓶源于堆塑五联罐,是流行在我国吴晋时期东南地区的陶瓷明器,主要产自以上虞为中心的早期越窑,依托于葬俗中的神仙信仰存在。受永嘉南渡等因素冲击,以魂瓶随葬的习俗在两晋之交迅速衰落。这一时期,东南地区税赋、劳役负担沉重,通货紧缩,经济陷入长期萧条。豪门大族隐匿人口、侵夺山泽,商税苛重,早期越窑等民间手工业全面衰退。晋制葬俗等中原文化的传入改变了东南地区的社会文化风气,吴姓士族被侨姓大族压制和削弱,地方习俗难以维持,魂瓶等专用明器用量锐减。大约在咸康年间,随着侨姓大族深入会稽,魂瓶彻底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魂瓶 两晋之交 衰落 晋制 侨姓 吴姓
下载PDF
西汉王国“太仓”行政归属问题考辨
9
作者 王尔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9-145,共7页
汉初王国无治粟内史,其太仓归属王国内史。在汉朝廷的治粟内史从内史中分离出来而独掌国家财政后,王国太仓才纳入国家财政管理体系,归属治粟内史。归属时间当在吕后统治时期,最早在吕后二年以后。王国太仓的主要负责人从王国选置,在纳... 汉初王国无治粟内史,其太仓归属王国内史。在汉朝廷的治粟内史从内史中分离出来而独掌国家财政后,王国太仓才纳入国家财政管理体系,归属治粟内史。归属时间当在吕后统治时期,最早在吕后二年以后。王国太仓的主要负责人从王国选置,在纳入国家财政管理体系前,称太仓令;纳入国家财政体系后,改称太仓长。王国太仓改属中央,是汉朝廷尝试在“汉国”与“王国”关系上所做出的的重大改变,其后七国之乱没有酿成大祸与此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王国 太仓行政归属 太仓令 太仓长
下载PDF
西汉薄太后南陵调查勘探简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永嬴 张婉婉(绘图/照相) +5 位作者 张翔宇 曹龙 朱晨露 朱连华 焦南峰 丁浩宇(绘图/照相)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9,共11页
201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西汉薄太后南陵进行了大范围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考古工作表明,薄太后南陵地面有“覆斗形”封土,墓葬形制为“亚”字形,以平砌的河卵石形成陵园。陵区探明了20座... 201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西汉薄太后南陵进行了大范围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考古工作表明,薄太后南陵地面有“覆斗形”封土,墓葬形制为“亚”字形,以平砌的河卵石形成陵园。陵区探明了20座外藏坑、4处建筑遗址、362座动物殉葬坑等。南陵是西汉第一座单独埋葬的太后陵墓,其形制布局对研究西汉陵墓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南陵 薄太后 考古调查勘探
下载PDF
因应人居发展的西汉长安地区水系营建及其理景
11
作者 李奕成 郑璐 +2 位作者 郑珏 耿华峥 周建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经过西汉初期“无为而治”的酝酿积淀与武帝时期“崇尚有为”的人居大发展,西汉长安地区形成以都城为核心,苑囿、郊邑、农田相嵌套的圈层结构,而“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的水网系统是贯穿其中的人居发展支撑基础。在分析其依托自然水系... 经过西汉初期“无为而治”的酝酿积淀与武帝时期“崇尚有为”的人居大发展,西汉长安地区形成以都城为核心,苑囿、郊邑、农田相嵌套的圈层结构,而“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的水网系统是贯穿其中的人居发展支撑基础。在分析其依托自然水系立基的优劣基础上,结合二重证据与图示分析,以武帝前后为观察界点,探讨因应地区人居发展的长安地区水系营建。研究表明,在都市水利、漕运水利与农田水利功能目标指引下,以渭南地区凿陂丰水、沿渭地区赖渭穿渠与渭北地区泾洛引灌为重点进行水系建设,展现出在地化营建智慧。各区域因水系而成独特地景格局,结合案例分析,总结因凭水系而成的池苑绮错、邑景依傍、园野辉映的分区理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西汉长安 水系营建 理景 人居发展 风景园林历史
下载PDF
西汉益州郡部分古县源流
12
作者 温继良 吴连才 周元清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4-105,共12页
益州郡是西汉经略西南夷时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整合原古滇国、哀牢国和越嶲、犍为、牂牁和交趾部分郡县而设置,也是云南郡县制度的开始。文章以《汉书·志·地理志上》有关益州郡的记载为主线,结合方国瑜先生《中国西南历... 益州郡是西汉经略西南夷时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整合原古滇国、哀牢国和越嶲、犍为、牂牁和交趾部分郡县而设置,也是云南郡县制度的开始。文章以《汉书·志·地理志上》有关益州郡的记载为主线,结合方国瑜先生《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参考部分较早期史料记载、研究文献,对照古今地理信息特征,对西汉益州郡24县中6个县的治所位置进行再考释、再认识。我们认为西汉益州郡的律高为今建水曲江镇,毋棳为今建水临安镇,贲古为今个旧市,来唯为今越南莱州市,铜赖为今富源县,不韦为今施甸县;亦认为迷水为今黄泥河,牂牁郡谈藁为今贵州盘州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益州郡 源流 考释
下载PDF
西汉“儒术”与“儒学”的融合——以诏令引经为视角
13
作者 王晴 吴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4-38,共5页
“儒术”定型于汉武帝以后,在西汉中后期逐渐与“儒学”相融合。帝王诏令常征引儒家经典,武、宣时期主要以儒家经典为既定的政策提供依据,为“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披上儒学外衣,元、成、哀、平时期以儒家经典为出发点制定政策。儒家... “儒术”定型于汉武帝以后,在西汉中后期逐渐与“儒学”相融合。帝王诏令常征引儒家经典,武、宣时期主要以儒家经典为既定的政策提供依据,为“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披上儒学外衣,元、成、哀、平时期以儒家经典为出发点制定政策。儒家经典成为诏令的直接理论来源,在国家大政方针上无不体现儒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术” “儒学” 西汉诏令 儒家经典
下载PDF
汉长安城营建中未央宫的空间作用与影响
14
作者 姚成 吴国源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2期58-63,共6页
未央宫作为整个西汉帝国的政治中心,其选址、规模、宫城形制对整个汉长安城的规划设计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界关于未央宫的研究焦点多集中在宫殿本身,而对于未央宫宫城与汉长安城的空间布局关系则仍可深入探究。本文立足于汉未央宫和... 未央宫作为整个西汉帝国的政治中心,其选址、规模、宫城形制对整个汉长安城的规划设计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界关于未央宫的研究焦点多集中在宫殿本身,而对于未央宫宫城与汉长安城的空间布局关系则仍可深入探究。本文立足于汉未央宫和汉长安城建设的动态历史过程,以历史文献,考古成果为依据,探讨未央宫营建对汉长安城城市轴线、路网分布、功能分区、标志性建筑等方面产生的空间作用与影响,并以此揭示汉长安城以未央宫为核心构建的空间秩序,以及其所蕴含的都城空间规划整体思想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未央宫 汉长安城 宫殿营建 历史城市空间规划
下载PDF
秦汉彩绘陶器中“汉紫”应用及对西域的影响
15
作者 常艳 丛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汉紫”是中国战汉时代特有的人造硅酸铜钡材料。它在彩绘陶中的使用既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又具有统一的哲学思想。基于“汉紫”在秦汉墓葬中彩绘陶的相关考古资料,梳理了它在陕西、河南、山东、江苏不同地域的应用情况和表现出的... “汉紫”是中国战汉时代特有的人造硅酸铜钡材料。它在彩绘陶中的使用既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又具有统一的哲学思想。基于“汉紫”在秦汉墓葬中彩绘陶的相关考古资料,梳理了它在陕西、河南、山东、江苏不同地域的应用情况和表现出的共性与个性,蠡测它集中发生于北方的多种原因及用色观念,分析它与“埃及蓝”的关系及对西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彩绘陶 汉紫 汉蓝 西域
下载PDF
再现“三代”——试论清宫旧藏仿古铜器“乘舆缶”的年代与装饰
16
作者 郝丽君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本文通过同铭器的通览比较,对原清宫旧藏汉代仿古青铜器——“乘舆缶”的年代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其属于西汉中期、尤以武帝初的可能性最大。在此基础上,对其纹饰风格与细节进行仔细观察,从其表现出的对三代纹饰极力模仿的特征,并结合... 本文通过同铭器的通览比较,对原清宫旧藏汉代仿古青铜器——“乘舆缶”的年代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其属于西汉中期、尤以武帝初的可能性最大。在此基础上,对其纹饰风格与细节进行仔细观察,从其表现出的对三代纹饰极力模仿的特征,并结合社会背景,综合判断其仿古内涵和性质并不具有政治意涵,而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舆缶” 西汉 复古
下载PDF
东汉时期罗马和贵霜对西域归属汉朝的认知
17
作者 张子青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有汉一代,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之中,与此同时“西域与中原地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也开始形成。这一观念不仅体现在中央政权对西域管辖权的宣示和西域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也体现在域外国家对西域归属中国的认知... 有汉一代,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之中,与此同时“西域与中原地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也开始形成。这一观念不仅体现在中央政权对西域管辖权的宣示和西域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也体现在域外国家对西域归属中国的认知。东汉时期,不论是罗马帝国的马其顿商团,还是迫使部分西域地方政权纳质的贵霜统治者,均将西域视作汉朝的一部分。这不仅与汉朝中央、西域地方政权对西域属于汉朝的认知形成呼应和对证,而且开辟了日后亚欧大陆诸多民族对西域与中原地区一体性认知的先例,进而从思想史的层面和世界史的视野佐证这一事实,即汉代以后历代中央政权经略西域的实质,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在汉代已属一体的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不断整合,而非西方帝国历史经验中的“征服”。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审视近代以来部分国外学者在新疆历史认知上的局限,以及长期流行的“中原地区—内亚”二元对立视角,重新看待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的特殊性和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西域 罗马 贵霜
下载PDF
西汉上郡白土、平都二县地望新考
18
作者 雷庆庆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1,共7页
西汉上郡下辖白土、平都二县之地望大致在今陕西榆林境内,历来有考证,结论不一。本文在梳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对此二县的地望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白土县故城为今榆阳区古城界城址,平都县故城为今子洲县校场坪遗址。
关键词 西汉 白土 平都 地望
下载PDF
西汉列侯墓葬封土及有关设施
19
作者 刘尊志 柴怡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4,101,共9页
西汉时期,具有相对较高等级的列侯墓葬获得较多地发展,封土的普遍使用即是内容之一。封土的形状与尺寸、筑建与配套设施、功能与作用及和封土有关的陪葬墓与陪葬坑等,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西汉列侯墓葬的内容内涵及发展演进,较好反映出与墓... 西汉时期,具有相对较高等级的列侯墓葬获得较多地发展,封土的普遍使用即是内容之一。封土的形状与尺寸、筑建与配套设施、功能与作用及和封土有关的陪葬墓与陪葬坑等,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西汉列侯墓葬的内容内涵及发展演进,较好反映出与墓葬及墓主等级相对应的墓葬封护与措施、制度和要求、设施修建与功用等有关的内容,对认识汉代列侯墓葬的发展可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列侯墓葬 封土 设施
下载PDF
西汉“三囷共厨”铜鼎及相关问题
20
作者 权弼成 王雪薇 +1 位作者 张伏麟 王冠宇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陕西考古博物馆收藏一件兴平北吴墓地M64出土的西汉铭文铜鼎,其器盖和器身皆刻有铭文“三囷共厨”。根据铜鼎的形制和铭文内容判断该器应为西汉中期铜器。文献中鲜见有关“三囷”的记载,笔者结合秦汉时期地理命名的原则,并通过与其他“... 陕西考古博物馆收藏一件兴平北吴墓地M64出土的西汉铭文铜鼎,其器盖和器身皆刻有铭文“三囷共厨”。根据铜鼎的形制和铭文内容判断该器应为西汉中期铜器。文献中鲜见有关“三囷”的记载,笔者结合秦汉时期地理命名的原则,并通过与其他“共厨”类铭文进行对比研究,推测“三囷”可能是西汉时期的一处皇家宫苑。“三囷共厨”铭文反映出西汉时期“共厨”类铜器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该类铭文铜器受到不同层级机构的使用。“共厨”铭文正是相关职官管理器物时所留下的錾刻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三囷 共厨 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