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apanese Ways of Developing Urban Underground Recreation Space
1
作者 Pei Zhang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8年第2期504-517,共14页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urban recreation space at first, and then?focuses on the six aspects of experience in?functional orientation, joint development, business planning, environment designing,?recreational...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urban recreation space at first, and then?focuses on the six aspects of experience in?functional orientation, joint development, business planning, environment designing,?recreational route designing,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underground street in urban recreation space in Japa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detailed design of urban recreational space in Japan is worth learn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or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WAY develop URBAN underground RECREATION space TOURISM
下载PDF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Underground Space Researches
2
作者 HONG Chenyue SHEN Zhongw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7年第2期7-11,共5页
With the intensifying urbaniz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s for land resources, urban development is gradually expanding into the underground.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underground space can not only improv... With the intensifying urbaniz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s for land resources, urban development is gradually expanding into the underground.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underground space can not only improve use efficiency of land, relieve land use pressure, but also facilitate people's living and improve urban environment.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underground space design researches in China, and the directions of future underground spa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underground space.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research papers in the past decades, the contents of underground space researches were divided into 10 major categories, the current contents of underground space researches in China an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future underground space design researches should be based on traditional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use advanced technologies such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ow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pay attention to human feelings, protection and continuation of cultural context, and adhere to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consistent innovation and prog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space Current researches development tendency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开发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谢军 姜早龙 +1 位作者 张杰 周远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2年第13期52-61,共10页
地下空间开发因能有效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和提升城市品质,已引起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全面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最新的研究进展,可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CNKI和WOS数据库作为文献采集... 地下空间开发因能有效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和提升城市品质,已引起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全面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最新的研究进展,可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CNKI和WOS数据库作为文献采集源,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从研究热点、知识基础、演化趋势三方面,梳理分析了2000—2020年间国内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研究文献及其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及产业发展需求等紧密相关。在此过程中,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领域演进趋势基本相同:由单一的发展方式向多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集成转变。但国内外研究热点的偏好有所不同,国内期刊文献偏向于宏观层面,主张通过顶层设计探寻一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可持续道路,而国外研究更侧重于改进现有技术和手段,结合可持续发展观来挖掘现有地下空间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可持续开发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for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to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Critical dimens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被引量:14
4
作者 Fang-Le PENG Yong-Kang QIAO +2 位作者 Soheil SABRI Behnam ATAZADEH Abbas RAJABIFARD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期20-45,共26页
The utiliz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UUS)offer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urban problems but may also negatively affect urban development.Therefore,UUS development needs better concerted guidelines to coordinate ... The utiliz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UUS)offer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urban problems but may also negatively affect urban development.Therefore,UUS development needs better concerted guidelines to coordinate various urban systems and the multiple components of the underground worl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which should be viewed as important yardsticks for UUS development,do not explicitly mentio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although many of them are affected by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its development.To fill this gap,this review lays the foundations of relevant UUS concepts and uses exemplary cases to reveal that 11 out of 17 SDGs can be linked with UUS uses.These linkages also manifest that land administration,integrated planning,architectural design,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critical dimensions for increas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UUS to the realization of SDGs.To achieve multi-disciplinary synergies among these four critical dimensions,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framework based on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is required.Thus,this work provides academics and practitioners with a holistic view of sustainable UUS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underground land administration integrated planning
原文传递
Legal considerations for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in Malaysia 被引量:3
5
作者 F.Zaini K.Hussin M.M.Raid 《Underground Space》 SCIE EI 2017年第4期234-245,共12页
In 2008,the Malaysia land code,named the National Land Code 1965(NLC 1965),was amended to add Part Five(A)to deal with the disposal of underground space.In addition,the Circular of the Director General of Lands and Mi... In 2008,the Malaysia land code,named the National Land Code 1965(NLC 1965),was amended to add Part Five(A)to deal with the disposal of underground space.In addition,the Circular of the Director General of Lands and Mines No.1/2008 was issued to assist the application of Part Five(A)of the NLC 1965.However,the legislation is still questiona ble and has instigated many arguments among numerous actors.Therefore,this research was undertaken to examine legal consider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The focus is on four legal considerations,namely underground space ownership,the bundle of rights,depth,and underground space utilization.Rooted in qualitative methods,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respondent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Malaysia.The obtained data were then analyzed descriptively.The findings diferentiated the rights of landowners for surface land and underground space,and their liability for damages and the depth.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in Malaysia,namely Part Five(A)of the NLC 1965 and the Circular of the Director General of Lands and Mines No.1/2008,is adequate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terms of legal considerations.However,to further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land in the future,based on the research,four enhancements are recommended for legal considera tions pertain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M alay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space Legal consideration Land right Urban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西咸新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林 曾磊 +2 位作者 董英 张戈 朱立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地下空间复杂的垂向变化,因而无法满足越来越精确的地下空间规划要求。本文以西咸新区沣东沣西为例,结合该区地质地貌背景、工...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地下空间复杂的垂向变化,因而无法满足越来越精确的地下空间规划要求。本文以西咸新区沣东沣西为例,结合该区地质地貌背景、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等特点,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利用三维精细化剖分的评估单元为载体,综合使用多种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从多要素地质模型中定量或定性提取各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开展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0m以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总体适宜开发建设。浅层空间易受文物保护区、地面水体、活动断裂影响,中层空间受城市建成区既有设施及地下构筑物影响较大,深部地下空间主要受断裂影响。该方法能够精细刻画地下空间在垂向上的差异,评估过程与结果能够立体透明化表达,能够定性、定量地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辅助决策,以达到资源保护优先、协同开发的开发利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质适应性评价 三维地质模型 西咸新区
下载PDF
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标准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昂 刘昱玮 卢成绪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地面空间资源难以负荷,国家大力支持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本文概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发展历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工作的相关政策,梳理我国现行城市地下空间标准以及国际国外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地面空间资源难以负荷,国家大力支持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本文概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发展历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工作的相关政策,梳理我国现行城市地下空间标准以及国际国外现行城市地下空间标准,并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参考当前国际上现有标准,提出城市地下空间标准发展建议,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标准体系,促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标准化 标准体系 现状 未来发展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环境优化与改造研究
8
作者 王莹瑜 孙鸣皋 俞兰 《建设科技》 2024年第12期6-8,共3页
随着城市空间日趋紧张,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缓解表层压力的一种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优化地下环境、提升其使用价值和舒适度,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环境构成要素及设计原则,探索改善和... 随着城市空间日趋紧张,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缓解表层压力的一种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优化地下环境、提升其使用价值和舒适度,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环境构成要素及设计原则,探索改善和提升地下空间环境的途径。文章通过考察现有的成功案例,细致讨论了植物景观、山水景观、公共艺术、空间围合以及灯光设计等要素对地下空间环境质量的影响。同时,评估了安全性、舒适性、艺术性、人性化及和谐性等设计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这一过程,文章揭示了地下空间环境优化的多维策略,旨在为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和环境改善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环境优化 景观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应用场景的城市深部地下空间规划模式研究
9
作者 安晓晓 李云燕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1-709,共9页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解决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紧张、人口稠密、交通堵塞等诸多城市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但当前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难以直接指导我国复杂的深地开发场景,探寻深地空间开发组织模式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需求。通...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解决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紧张、人口稠密、交通堵塞等诸多城市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但当前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难以直接指导我国复杂的深地开发场景,探寻深地空间开发组织模式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梳理国内外深部地下空间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深地矿井、深地交通、深地储存、深地实验室等各类场景下相应空间特征以及使用需求等,总结提出了点状、线状、面状和立体网络式4种典型的深部地下空间网络组织模式,并分析4种典型发展模式的适用特征与可能的应用场景,以期为我国深地空间开发建设和场景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空间 网络化 案例分析 开发模式
下载PDF
杭州市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10
作者 马青山 葛伟亚 +3 位作者 邢怀学 蒋杰 华健 康从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共13页
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土空间科学规划的必要前提。通过系统分析杭州市钱塘新区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活动断裂及地震效应、环境地质问题等五个方面... 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土空间科学规划的必要前提。通过系统分析杭州市钱塘新区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活动断裂及地震效应、环境地质问题等五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了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变权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浅层(0~15m)、次浅层(15~30m)、次深层(30~50m)地下空间进行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和次深层地下空间更适宜开发,而次浅层地下空间适宜性好和适宜性较好的总面积仅占全区的45.7%,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具有一定的开发难度。该结果可为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地质环境适宜性 变权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钱塘新区
下载PDF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鑫宇 董杰 +4 位作者 王睿 曾海燕 徐美君 秦升强 于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5,共8页
城市地下空间是缓解用地饱和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的重要空间资源,也是开创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良策,科学高效地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赋权、评价模型、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评价系... 城市地下空间是缓解用地饱和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的重要空间资源,也是开创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良策,科学高效地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赋权、评价模型、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评价系统5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与不足;对如何合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升三维地质建模精度、搭建地下空间综合系统三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对策;阐明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发展趋势:全要素、全资源的统筹协调,需求导向的针对性评价模式,创新性、连续化的评价模型。该研究成果可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深化,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评价与有序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开发适宜性 立体评价 全要素协同规划 地下空间综合系统
下载PDF
高校校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及案例分析
12
作者 刘瀚之 刘新荣 +1 位作者 周小涵 王䶮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2-1441,共10页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导致高校可开发用地日益紧张,师生住宿、生活空间资源短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阐明高校地下空间发展动因,整理地下空间类型及开发模式,梳理国内外高校地下空间特点,并以西南地...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导致高校可开发用地日益紧张,师生住宿、生活空间资源短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阐明高校地下空间发展动因,整理地下空间类型及开发模式,梳理国内外高校地下空间特点,并以西南地区某高校为例具体分析,进而预测高校校园地下空间开发趋势。研究表明:高校地下空间开发需要注重时代延续、强调景观协同,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强化单体地下空间职能、提高空间纵深,打造具有“学习生活交往”复合职能的地下综合体,设计时加强多点联通,兼顾整体协同,将高校校园地下空间作为一个建设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同时注重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动静交通结合,打造智能化的地下空间,才能构建集约化、高质量的高校校园地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规划 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 案例分析
下载PDF
地下空间开发对其三面围合历保建筑影响实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中华 顾正瑞 +1 位作者 王卫东 胡耘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1-230,共10页
分析上海软土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某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基坑施工对周边三面合围历史保护建筑的影响。深基坑分为三个区先后顺作实施,并采用锚杆静压桩对历史保护建筑进行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加固,以控制新增地下空间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监... 分析上海软土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某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基坑施工对周边三面合围历史保护建筑的影响。深基坑分为三个区先后顺作实施,并采用锚杆静压桩对历史保护建筑进行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加固,以控制新增地下空间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基坑开挖前的历史保护建筑基础加固、基坑围护体施工、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工程桩施工等工程活动引起周边历史保护建筑沉降约占其总沉降的一半左右;历史保护建筑沉降内侧大而外侧小,中部大而角部小,各测点的沉降同其与基坑的距离大致线性相关;基坑开挖引起地下连续墙变形的空间效应会对紧邻的建筑变形产生显著影响,地下连续墙侧移大的区域引起建筑物的附加沉降也越大;基坑开挖引起了建筑物一定程度的倾斜回复,其最大差异沉降为1/468,最大倾斜变化量仅0.32‰,原有裂缝未进一步发展,说明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加固保障了建筑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深基坑 历史保护建筑 沉降 倾斜
下载PDF
城市更新背景下市政基础设施地下化绿色发展思考——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俊 刘启龙 +5 位作者 赵光 季红玲 王思聪 高凡 张琛浩 李奥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20,共13页
对国内外市政基础设施地下化的发展历程进行调研,并结合江苏省城市建设与更新的特点和既有案例,针对调研发现的市政基础设施地下化建设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节约土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综合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 对国内外市政基础设施地下化的发展历程进行调研,并结合江苏省城市建设与更新的特点和既有案例,针对调研发现的市政基础设施地下化建设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节约土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综合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发展思路。市政基础设施地下化需要结合城市更新研究并推动配套政策性法规落地,立足各地实际做好“地上+地下”全域空间规划,规范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积极探索和推广建设“四合一”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重点战略方向,整合协同利用城市存量空间及对既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地上+地下”更新改造,缓解地面用地紧张,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绿色发展 市政基础设施 地下化 减污降碳 存量空间利用
下载PDF
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展规律研究:以上海为例
15
作者 马晨骁 董蕴豪 彭芳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要城市已开发较大规模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然而,专门针对我国城市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较少,亦常缺乏时间维度的规律分析。本文以上海91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为例,深入剖析其时空发展规律与...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要城市已开发较大规模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然而,专门针对我国城市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较少,亦常缺乏时间维度的规律分析。本文以上海91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为例,深入剖析其时空发展规律与空间组织特征,为我国其他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潜在商业回报和TOD开发理念的推广是上海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重要动因,其时空分布规律与城镇化发展进程基本一致。城市区位、站点能级、站域空间开发水平是站域地下公共空间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保障地下空间连通规划的落地性,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应避免采用站组域空间布局结构,应尽可能采用单级连通模式或以公共产权空间为连通媒介空间的多级连通Ⅰ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域地下公共空间 时空发展规律 布局结构 连通模式 上海市
下载PD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to urban resilience:A case study in China
16
作者 Si-Cong Liu Fang-Le Peng +1 位作者 Yong-Kang Qiao Yun-Hao Dong 《Underground Space》 SCIE EI CSCD 2024年第4期1-24,共24页
Urban underground space(UUS)development has been acknowledged as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urban resilience(UR).Such contribution has been qualitatively addressed in recent years,but only quantitatively discussed in ... Urban underground space(UUS)development has been acknowledged as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urban resilience(UR).Such contribution has been qualitatively addressed in recent years,but only quantitatively discussed in few studies.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for UR are widely used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but the role of underground space is barely included.This paper provides a way to bridge this gap on the city scale.A UR evaluation framework was carefully constructed that covers the basic aspects and elements of UR.The contributions of UUS to UR were identified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UR evaluation framework,and the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each indicator related to UUS were determined.A case study of 19 sample cities in China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 integrated evaluation model.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were further adopted to interpret the evaluation results,mainly with three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level of UUS development,namely UUS area(m^(2)),UUS density(104 m^(2)/km^(2))and UUS area per capita(m^(2)/person).The results showed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UUS area and UR.The average proportion of UR provided by UUS in the 19 sample cities was 16.46%,while the maximum figure reached 29.20%.The sample cities were clustered into four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portion of UR provided by UUS,UUS area,and GDP per capita,where both high and low UUS area tend to provide less proportion of resilience than the medium UUS area.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UUS utilization were proposed to assist cities in achieving urban resil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underground space(UUS) Urban resilience Resilience evaluation Resilient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探析人防工程建筑设计与地下空间利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宇丽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5期152-154,共3页
当前,我国人防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中国国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人防工程建筑设计和地下空间利用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更好地应对空袭和突发灾害,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筑安全和城... 当前,我国人防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中国国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人防工程建筑设计和地下空间利用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更好地应对空袭和突发灾害,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筑安全和城市发展提供更多帮助。人防工程地下室的建设和设计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实现了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而且平战结合。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需要,提高其水平,文章将探讨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人防工程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合人防工程的有效策略,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与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防工程 建筑设计 地下空间利用 融合发展
下载PDF
基于土体刚度和蒙特卡洛法的基坑开挖对既有市政道路沉降影响分析
18
作者 酒子同 王金昌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4期228-233,I0016,共7页
随着城市建设工程的持续增加,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市政设施建设产生的交叉也越来越多,许多基坑工程会在周边市政道路已经建成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基坑施工对既有市政道路产生一定的沉降影响,市政道路产生附加变形和附加应力降低了沥青路面... 随着城市建设工程的持续增加,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市政设施建设产生的交叉也越来越多,许多基坑工程会在周边市政道路已经建成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基坑施工对既有市政道路产生一定的沉降影响,市政道路产生附加变形和附加应力降低了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针对宁波市某基坑工程施工对近接市政道路的影响为工程背景,基于Plaxis数值模拟平台采用考虑小刚度的土体硬化本构模型,分析基坑的施工和简化的交通荷载对市政道路的受力变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洛法和数值模拟结果对道路结构层厚度进行随机选取,以沉降量为控制指标计算出疲劳寿命对该市政道路结构层给出了优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基坑开挖 市政道路 变形分析 数值模拟 蒙特卡洛模拟
下载PDF
交通地下空间体系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19
作者 肖旦强 詹伟 +3 位作者 胡智 严鑫 余以强 吴剑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30-134,共5页
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城市用地紧缺、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交通地下空间开发通过统筹考虑地下、地面和地上的开发和利用,打造综合枢纽,形成立体交通,已经成为提升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解决方案。各地的城市交通地下空... 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城市用地紧缺、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交通地下空间开发通过统筹考虑地下、地面和地上的开发和利用,打造综合枢纽,形成立体交通,已经成为提升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解决方案。各地的城市交通地下空间正进入快速建设时期,其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引起了一系列全新的难题和挑战。结合国内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及政策现状,从时间、空间和类型等多个层面总结先进经验,并从中梳理制约交通地下空间发展的问题与难点,针对提出的重难点问题,提出交通地下空间发展总体思路与对策,对未来交通地下空间的建设开发给予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地下空间 地下枢纽 开发政策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基于有机更新理论的古城地下空间开发模式与策略研究
20
作者 洪小春 张建新 +2 位作者 陈炼 刘成俊 蔡汉 《中国名城》 2024年第8期48-56,共9页
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为改善因现有城市空间格局和功能结构单一造成的古城发展空间不足、配套设施匮乏和环境品质较差等问题,基于有机更新理论分析古城更新的现有模式及不足,归纳古城地下空间特征与需求,结合典型案例梳理古城地下空间... 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为改善因现有城市空间格局和功能结构单一造成的古城发展空间不足、配套设施匮乏和环境品质较差等问题,基于有机更新理论分析古城更新的现有模式及不足,归纳古城地下空间特征与需求,结合典型案例梳理古城地下空间交通主导型、商业主导型、基础设施主导型、地上地下空间协同发展型和综合开发型等开发模式。并从尊重城市肌理与文化特色、交通疏导与停车优化、商业与文化设施提升、公共设施升级与市政基础设施地下化等方面总结不同模式下的古城地下空间开发策略,为通过地下空间开发实现古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推动古城保护与更新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 地下空间 有机更新 开发模式 开发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