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anipulation of Power Discourse on Religious Translation Both in the West and in China
1
作者 孟庆升 于婷 《海外英语》 2011年第3X期261-263,共3页
As a cross-lingual, cross-cultural, cross-time-and-space communication, religious translation has inevitably been stampe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with the brand of ideology and has, more or less, been restrained by ... As a cross-lingual, cross-cultural, cross-time-and-space communication, religious translation has inevitably been stampe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with the brand of ideology and has, more or less, been restrained by political factors there and then. The translated version, very often, cannot truly mirror the essence of the source text mainly because translation is manipulated by the power discourse in the target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discourse IDEOLOGY PATRONAGE poetics MANIPULATION
下载PDF
Yuan Kejia's Poetics and the western influence
2
作者 Kang Da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
关键词 西方 中国版 学术成果 文学 现代化 诗歌 戏剧
下载PDF
Poetic Reconstruction of “Self-Centered” in the Cross-Cultural Theatre
3
作者 Jiexiang Rao 《Journal of Sociology Study》 2020年第2期74-79,共6页
In cross-cultural theaters of the drama field,it has become a universal trend to integrate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as well as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s.Such a normality brin... In cross-cultural theaters of the drama field,it has become a universal trend to integrate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as well as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s.Such a normality brings some new opportunities to the dramatic creation of youth directors while posing greater challenges.As to opportunities,it can make the stage processing of directors more distinctive while enriching their aesthetic pursuits;the challenge lies in how to endow the work with contemporary expression without breaking away from tradition.Nowadays,more and more directors are seeking“poetic reconstruction”in cross-cultural theaters,and keen direction artists are exploring how to better express the connotation of their work,including the inner feelings of roles,their subconsciousness,and transmitting the unfinished meaningful words delicately at the special time and space offered by the stage,and make use of the unique vocabulary of directors to form new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expressive effects,so as to enlighten the audience to make rational reflection in addition to having emotional consonance.Therefore,“poetic reconstruction of‘self-centered’”is critical in cross-cultural theatrical creation.In view of this condition,I will take the creation of Xi,an experimental drama,as an example,and discuss how directors reconstruct“self-centered”poetry in the cross-cultural theaters to form distinctive and unique expressions,so as to accomplish beneficial exploration of the co-existence of philosophy and beauty in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icism and contemporaneity and the process of taking in everyt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centered poetic reconstruction traditional symbols the narration in both eastern and western
下载PDF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支点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研究
4
作者 张等文 王陈天然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与西方国家垄断民主话语权相比,中国民主在国际上仍处于“失声”“挨骂”的处境,尚未获得与大国地位相适应、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阿基米德支点”来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和... 与西方国家垄断民主话语权相比,中国民主在国际上仍处于“失声”“挨骂”的处境,尚未获得与大国地位相适应、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阿基米德支点”来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和实践优势转化为理论优势和话语优势,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中国民主形象,打破西方民主话语的桎梏,提升中国民主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侧重民主参与的全过程性,强调协商与合作,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赋予“人民性”价值底蕴,使其摆脱了“民主=选举”的话语窠臼,蕴含了“良政善治”的叙事逻辑,给其贴上“共识政治”的标签,确立了合理的民主评价标准。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支点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必须扎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样性实践,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术研究,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提炼出我国人民认可且能为国际社会接受的中国民主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西式民主 话语霸权 话语体系
下载PDF
重写艺术史:从驱逐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幽灵”开始
5
作者 支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9,207,共10页
作为一门学科,“艺术史”首先产生于欧洲,其艺术史观念与写作范式一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随着西方学术话语的全球化扩张,西方中心主义作为“艺术史书写的话语幽灵”一直或明或暗地支配着世界各国的艺术史书写。无... 作为一门学科,“艺术史”首先产生于欧洲,其艺术史观念与写作范式一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随着西方学术话语的全球化扩张,西方中心主义作为“艺术史书写的话语幽灵”一直或明或暗地支配着世界各国的艺术史书写。无论是“艺术史”“欧洲艺术史”“世界艺术史”还是“全球艺术史”,艺术史书写术语的翻新固然体现了世界各国艺术史学者对“人类艺术通史”书写的憧憬与努力,但并没有改变现有艺术史书写作为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实践的客观事实。从“不完整的艺术史”“不平等的艺术史”到“不真实的艺术史”,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幽灵让东方艺术反复辗转于“缺席的东方”“替补的东方”和“易容的东方”三种大同小异的失语状态。要完成世界艺术史的重写与重构,必须从驱逐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幽灵”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西方中心主义 重写文明史 话语幽灵
下载PDF
戏剧诗境:基本内涵、营构方法与多重价值
6
作者 汪余礼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2-110,共9页
“戏剧诗境”是戏剧学领域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戏剧诗境”是指兼具戏剧性与诗性的情境,或者说是戏剧性情境与诗境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往往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出人意外、耐人寻味,使人进入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 “戏剧诗境”是戏剧学领域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戏剧诗境”是指兼具戏剧性与诗性的情境,或者说是戏剧性情境与诗境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往往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出人意外、耐人寻味,使人进入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更高远更深邃的灵境之中。有无戏剧诗境对于戏剧作品来说是性命攸关之事:有则可演可传,无则湮没无闻。对于戏剧创作者来说,精心营构戏剧诗境,实现戏剧性与诗性的高度融合,有助于创造出优秀戏剧或一流戏剧;对于戏剧鉴赏者、评论者来说,重点关注戏剧诗境,着重探讨作者营构戏剧诗境的方法,有助于贴近戏剧本体、把握作品精髓。鉴于在事实层面中国戏曲可称为“剧诗”、中国话剧具有“诗化传统”、域外一流戏剧往往戏剧性很强且兼具“诗的境界”的事实,在理论层面上“戏剧诗境”对于戏剧创作、戏剧评论、戏剧美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完全可以考虑将“戏剧诗境”纳入中国戏剧学话语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诗境 戏剧性 诗性 戏剧本体 戏剧学话语
下载PDF
悬置本体或本体论:古典诗学话语的叙述法则
7
作者 姜玉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主要是围绕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这条轴线构建起来的,而对诗歌的那些本源性问题,譬如何谓诗歌,诗歌源于哪里等问题基本上不予以直接处理。这一构成特征并非表明古代诗论家缺乏相关的本体意识,而是说中国诗歌的本体问题一... 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主要是围绕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这条轴线构建起来的,而对诗歌的那些本源性问题,譬如何谓诗歌,诗歌源于哪里等问题基本上不予以直接处理。这一构成特征并非表明古代诗论家缺乏相关的本体意识,而是说中国诗歌的本体问题一直是与哲学上的“道”或“气”紧密相关。所以对此方面的叙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能遵循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原则。这一特殊的思维方式意味着对古典诗学话语的理解与阐释,不能只着眼于字、词的表面,而应该深入到其深层的哲学结构中。基于这一理解,从理论叙说的层面把古典诗学话语奠基时期的构成形态分解、还原出来,从而说明古典诗学话语从其开始就是一种悬置本体(论)或者说有意识地虚化了逻辑源头的特殊构成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话语 悬置 心本体 气(道)本体 叙述法则
下载PDF
从西方主流话语的演变看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陷阱
8
作者 向玉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7,共12页
文化帝国主义不是一个纯粹的话语霸权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多重维度的霸权扩张问题。文化帝国主义借助“文明等级论”主流话语的掩护编织西方文明优越性的陷阱,矮化了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其他人类文明;借助“资本现代化理论”主流话语的掩... 文化帝国主义不是一个纯粹的话语霸权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多重维度的霸权扩张问题。文化帝国主义借助“文明等级论”主流话语的掩护编织西方文明优越性的陷阱,矮化了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其他人类文明;借助“资本现代化理论”主流话语的掩护编织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正确性的陷阱,否定了包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内的其他现代化发展模式;借助“普世价值论”主流话语的掩护编织西方价值观高尚性的陷阱,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等功能;借助“历史终结论”主流话语的掩护编织西方制度体系普世性的陷阱,抹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存在的合理性;借助“文明冲突论”主流话语的掩护编织人类文明极端对抗性的陷阱,否认了人类文明和谐共生的可能性。纵观西方主流话语演变的历程,西方中心主义思维逻辑和霸权主义行为逻辑始终贯穿其中,使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维护自身统治和实现霸权扩张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帝国主义 西方主流话语 西方中心主义 霸权扩张
下载PDF
人类学诗歌学理及其特点探赜
9
作者 迟欣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9-101,共13页
人类学诗歌是一种新的文学样态,而中国学者通常会把人类学诗歌与民族志诗歌混淆在一起,因此首先要对人类学诗歌的萌发与界定予以澄清。其次,“诗学”的演变与人类学诗学中的“移情”相互勾连,促成了人类学诗歌的学理剖析。最后,对人类... 人类学诗歌是一种新的文学样态,而中国学者通常会把人类学诗歌与民族志诗歌混淆在一起,因此首先要对人类学诗歌的萌发与界定予以澄清。其次,“诗学”的演变与人类学诗学中的“移情”相互勾连,促成了人类学诗歌的学理剖析。最后,对人类学诗歌回归原始、彰显自然、蕴含“他文化”理念、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共生、“反话语”等特点的归纳与总结将有助于揭示诗歌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象征系统的意义和作用,促进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同时,亦可深入理解创作者和诗歌对读者情绪和认知的影响,为挖掘诗歌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心理治疗工具的潜力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诗歌 民族志诗歌 移情 人类学诗学 反话语
下载PDF
《西厢记》唱词的文学性英译研究
10
作者 余静良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西厢记》极富文学价值。目前,译学界对《西厢记》英译的研究已有不少。然而,针对其唱词文学性的英译研究却鲜有人问津,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文学魅力的呈现。故此,本研究立足诗学理论,从《西厢记》唱词的情感再现、形象建构与主题张力出... 《西厢记》极富文学价值。目前,译学界对《西厢记》英译的研究已有不少。然而,针对其唱词文学性的英译研究却鲜有人问津,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文学魅力的呈现。故此,本研究立足诗学理论,从《西厢记》唱词的情感再现、形象建构与主题张力出发,详细探究该剧许渊冲、奚如谷和伊维德及熊式一译本唱词的文学性,尝试给出个人新译,总结英译策略,凸显该剧的文学魅力和诗学价值,从而不断促进中国古典戏剧的译介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唱词 文学性 诗学价值 英译
下载PDF
乐景和诗魂齐鸣的交响曲——论张承志小说创作的音乐性
11
作者 吴昊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8-79,共12页
张承志有着漫长而又丰富的音乐人生之旅。从上山下乡时期对蒙古长调的热爱和追逐,到去日本访问时对冈林信康和风民谣的欣赏和偏好,再到西北寻根路途之中对阿皮兹苏菲之歌的崇拜和痴迷,音乐已成为他小说创作和生命书写之中最为重要的审... 张承志有着漫长而又丰富的音乐人生之旅。从上山下乡时期对蒙古长调的热爱和追逐,到去日本访问时对冈林信康和风民谣的欣赏和偏好,再到西北寻根路途之中对阿皮兹苏菲之歌的崇拜和痴迷,音乐已成为他小说创作和生命书写之中最为重要的审美元素和精神资源。在张承志的小说中,婉转缠绵的乐景和飘逸飞扬的诗魂已经达到了融合齐鸣的完美状态,其小说创作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题材、内容、话语文体形态、故事结构、创作技法、自然本真生命的书写和激情诗学等方面。对张承志小说中的音乐性做条分缕析的解读和阐发,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地把握其创作菁华和审美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音乐性 冈林信康 复调 话语音乐 激情诗学
下载PDF
高职院校思政课应对西方民主话语霸权的策略
12
作者 韩沁雯 范勇鹏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长期以来,西方民主价值观影响着中国人文社科话语,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言行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新形势下,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如何开展好民主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坚持破立并举,解构西... 长期以来,西方民主价值观影响着中国人文社科话语,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言行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新形势下,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如何开展好民主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坚持破立并举,解构西方民主话语霸权,构建自身民主话语体系,进一步把“民主”讲深、讲透、讲活,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的民主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价值观教育 思政教育 西方话语 民主
下载PDF
近观与远望:研究张永和建筑实践的几个切入点
13
作者 朱剑飞 《建筑师》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如何在一个大的历史和世界的背景下研究一位建筑师?如何在此大背景下研究现当代中国建筑?个体建筑师与整体建筑设计文化呈何种关系?建筑师自身的话语和历史地理大背景下的整体建筑学术判断,又是什么关系?在众多关于张永和的研究的当下,... 如何在一个大的历史和世界的背景下研究一位建筑师?如何在此大背景下研究现当代中国建筑?个体建筑师与整体建筑设计文化呈何种关系?建筑师自身的话语和历史地理大背景下的整体建筑学术判断,又是什么关系?在众多关于张永和的研究的当下,我们又有什么新的视角?本文试图在方法论上思考这些问题。本文以远观和近看的不同焦距,考察并提出研究张永和建筑实践的几个切入点:个体履历在世界地理上的穿梭;路径中的关键节点;1990年代后期关于“基本建筑”的提出的突破和意义;“基本建筑”与“叙事建筑”的内在关联性;三十年来“基本建筑”在实践中的扩充和渐变;张永和建筑实践的“话语”活动及其多重形式;建筑文化和建筑媒体的重要性;以及中美关系和中外关系在研究个体建筑师和整体中国建筑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履历 节点 国际关系 政治地图 叙事建筑 基本建筑 西格德·莱韦伦茨 砖魂 建筑实践作为话语 建筑文化 建筑展陈 东亚建筑圈 国际空间
下载PDF
同频共振:西方战略传播的基础设施和话语体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国麟 易若彤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8,共10页
俄乌冲突中,互联网平台对于俄罗斯声音的屏蔽和钳制,以及西方媒体界、企业界和文体界对俄罗斯的抵制反映了西方战略传播的同频共振,这种同频共振是在触发了西方共识机制的情形下形成的。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宣传到最近的俄乌冲突... 俄乌冲突中,互联网平台对于俄罗斯声音的屏蔽和钳制,以及西方媒体界、企业界和文体界对俄罗斯的抵制反映了西方战略传播的同频共振,这种同频共振是在触发了西方共识机制的情形下形成的。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宣传到最近的俄乌冲突的舆论攻势,西方战略传播围绕以“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为表征的抽象人性论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协调行动模式。在战略竞争和军事冲突中,西方战略传播的优势更多体现在政府、企业、媒体、社会组织乃至个人的同频共振。西方战略传播的同频共振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支撑。就硬件而言,西方国家的优势正在受到中国的挑战,某些方面已经被中国赶超。就软件而言,凭借着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传播实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话语系统成为西方国家向全世界进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方式、维护霸权的手段和资产阶级推扩其统治思想的“糖衣”。这套话语体系通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和文化教育机构的传播和诠释变成所谓的国际社会主流价值共识,同时也是西方战略传播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西方战略传播 基础设施 话语体系 共识机制 同频共振
下载PDF
追赶与超越: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范式的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毛玲 卢浪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3-100,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不断破解西方式现代化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以主动吸纳和批判借鉴的姿态,不断推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弊端的扬弃,逐步形成了“以现代化为话语内核、以实现民族复兴为话语语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话语属性”的中国式现代化话... 中国式现代化不断破解西方式现代化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以主动吸纳和批判借鉴的姿态,不断推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弊端的扬弃,逐步形成了“以现代化为话语内核、以实现民族复兴为话语语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话语属性”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范式。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范式实现了对西方传统资本主义现代化话语范式的科学更替,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立足于本国基本国情、独立自主地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实践参考和话语样本。为进一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范式的内涵,我们从话语范式的角度梳理了西方现代化话语范式的建构及其发展困境,通过回顾中国现代化话语范式的历史与演变,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范式的建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范式
下载PDF
诗意德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实践路向
16
作者 冯铁山 戴梦姿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5期40-45,共6页
诗意德育研究源自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诗教”,是德育民族化价值观念的坚守。“诗教”不仅是诗意德育历时性研究的起始对象,也是其理论体系及操作模式建构共时性的起始概念,而且蕴涵着德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管理、评价等... 诗意德育研究源自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诗教”,是德育民族化价值观念的坚守。“诗教”不仅是诗意德育历时性研究的起始对象,也是其理论体系及操作模式建构共时性的起始概念,而且蕴涵着德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管理、评价等研究对象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发展的“胚芽”,并隐藏着新时代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运用的“基因”,自然成为其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础开展诗意德育实践,其路向主要是:营造诗意德育场,复活学生的新感性;回归德育生活世界,灵活运用诗性智慧;运用诗意言说方式,增强学校德育的亲和力;建构民族化的德育模式,臻于真善美圆融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德育 诗教 诗意德育场 德育生活世界 诗性智慧 诗意言说 民族化 德育模式
下载PDF
Chinese Western Cultural Relations" A Critical Analysis
17
作者 Muhammad Anisur Rahman Akanda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7年第10期627-638,共12页
下载PDF
论西方诗歌诗性观
18
作者 向天渊 《台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在近3000年的发展历程中,西方诗歌形成丰富多彩的文体样式,相对而言,史诗、抒情诗、自由诗和现代诗对后世影响较大,众多学者对它们的艺术特征及精神品格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与阐释,从中提炼出各自的诗性特质。比如,“史诗”是用叙述、想象... 在近3000年的发展历程中,西方诗歌形成丰富多彩的文体样式,相对而言,史诗、抒情诗、自由诗和现代诗对后世影响较大,众多学者对它们的艺术特征及精神品格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与阐释,从中提炼出各自的诗性特质。比如,“史诗”是用叙述、想象和韵律摹仿严肃行为的整一性艺术;“抒情诗”是通过音律、节奏、沉思及想象表达强烈情感的艺术;“自由诗”是虽无固定形式却有更高要求,虽可灵活多变却须自成一格的新体诗;“现代诗”则是具有实验性、体验性、开放性特征的诗性语言艺术。整体来看,西方诗歌以汪洋恣肆的风采,尽情发挥了各民族语言的诗性潜质,西方诗学则以正反合螺旋上升的演进方式,给文学发展提供了绵延不断的动力。中国新诗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尚未将外来诗学资源与本民族语言的诗性潜能整合起来,还需总结经验与教训,在不断探索中继续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诗歌 诗性特质 外来影响 民族语言 诗性潜能
下载PDF
十九世纪西方汉学期刊对汉语教学的多元探索
19
作者 方环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9-29,共11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中文教育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早期西方汉学中对汉语教学问题的关注与知识的建构在16世纪就已开始,并引起了早期西方处于公共空间的百科全书和报刊的关注。特别是19世纪,以报刊为主体的公...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中文教育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早期西方汉学中对汉语教学问题的关注与知识的建构在16世纪就已开始,并引起了早期西方处于公共空间的百科全书和报刊的关注。特别是19世纪,以报刊为主体的公共空间,深入分析了汉语学习的难点与成因、汉语声调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许多文献呈现出早期西方普通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过程,不仅在报刊上分享了个体的汉语学习经历与经验,并进行了汉语教学的多元探索,包括中式汉字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革新、汉语语法与语体的学习、汉语教师的本土化选择和汉语准确度与流利度的训练等诸多方面。通过了解19世纪主要外文期刊中所刊载的汉语教学知识,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早期西方公众眼中汉语教学的认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期刊 汉语教学 汉语知识学习 多元探索
下载PDF
西方之中国形象视野中的“哲人王”
20
作者 姜智芹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87-94,共8页
在西方塑造的中国形象中,“哲人王”是一个既体现出延续性又具有更新性的正向中国形象,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治国理政模式。它从一种纯理论的西方政治、哲学与文化构想,落地成为中华帝国的现实,并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身上。“哲人... 在西方塑造的中国形象中,“哲人王”是一个既体现出延续性又具有更新性的正向中国形象,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治国理政模式。它从一种纯理论的西方政治、哲学与文化构想,落地成为中华帝国的现实,并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身上。“哲人王”历久弥新的内涵是古代圣哲思想赋予国家领导者以知识、智慧、德行和政治才能,从而成就国民的幸福与正义。“哲人王”这一中国形象话语在在当今时代依然不乏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人王” 西方视野 中国形象 中国话语建构 治国理政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