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on Modern Church Architecture in Yan’an Area
1
作者 Li Wang Yongjian Qu 《Journal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Research》 2015年第4期180-188,共9页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ims at elaborating the architectural styles, interior space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of modern church architecture in Yan’an, analyzing t...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ims at elaborating the architectural styles, interior space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of modern church architecture in Yan’an,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on modern church architecture in Yan’an and expound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as church architecture, which will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utiliza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Yan’a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 CHURCH ARCHITECTURE Yan’an Area INFLU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下载PD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Culture in Berlin——2001 Berlin Asia-Pacific Week,China Activities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1年第6期8-13,共6页
关键词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culture in Berlin Berlin Asia-Pacific Week China Activities
下载PDF
中西文化会通与近现代传记文学新变——以江苏传记文学的创作为例
3
作者 王文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王韬创作于1880年的《弢园老民自传》表现出与中国古代传记不同的质地,被看作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发轫之作。中国有强大的史传传统,司马迁的《史记》是非常优秀的传记,到清代中国传记表现出渐渐脱离史传向文学变化的趋向,直至后来在西方... 王韬创作于1880年的《弢园老民自传》表现出与中国古代传记不同的质地,被看作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发轫之作。中国有强大的史传传统,司马迁的《史记》是非常优秀的传记,到清代中国传记表现出渐渐脱离史传向文学变化的趋向,直至后来在西方传记文学的影响下,发展出新的特征。以近现代江苏传记文学作家的创作为例探讨近现代中国传记文学在创作方面的新变,具体如下:第一,西学影响下的主体意识之变;第二,中西碰撞中的国际视野之变;第三,自传的兴起;第四,实业家新形象的书写;第五,中国母亲形象的海外传播。中国近现代传记的写作和传播表现出中西文化会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传记文学 江苏传记文学作家 中西文化会通
下载PDF
从近代上海眉勒看中西文化交融
4
作者 冒绮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9,共9页
近代上海女性热衷佩戴珠花眉勒,这在中国其他地区女性服饰装扮中没有像如此集中的表现。文章运用图像、实物和文字史料等方法,探讨了近代上海眉勒造型艺术,梳理了近代上海眉勒时尚传播,由此管窥中西文化交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眉勒是... 近代上海女性热衷佩戴珠花眉勒,这在中国其他地区女性服饰装扮中没有像如此集中的表现。文章运用图像、实物和文字史料等方法,探讨了近代上海眉勒造型艺术,梳理了近代上海眉勒时尚传播,由此管窥中西文化交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眉勒是女性自我身份的象征和自我观念的表达,其中的珠花眉勒受到欧洲新艺术运动影响,是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新生事物,也是外来文化在上海引起的风气自信;由于近代上海社会性社交活动平台的产生,女性通过珠花眉勒与服饰相搭配参与社会活动;上海时尚领袖通过穿戴包括眉勤的服饰在十里洋场参加公共活动、在时尚空间里进行炫耀性表演,她们的审美影响其他阶层女性。这些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上海 眉勒 首饰 中西文化交融 现代性
下载PDF
古今中西之争: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二维架构
5
作者 崔发展 黄荣琴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4-40,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古今之争、中西之辩两个维度。“中国式”主要回答了这一“现代化”何以是中国的、为何不是西方的,有力回应了中西之争;“现代化”主要回答了这一“中国式”何以是现代的、为何不是古代的,有力回应了古今之争。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古今之争、中西之辩两个维度。“中国式”主要回答了这一“现代化”何以是中国的、为何不是西方的,有力回应了中西之争;“现代化”主要回答了这一“中国式”何以是现代的、为何不是古代的,有力回应了古今之争。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有效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不断深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认知与实践创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底、以中国共产党为统领、以人民群众为依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 现代化 古今中西之争 “两个结合”
下载PDF
中国形象在华裔文学作品中异域构建的两面性
6
作者 丁立福 潘清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28-34,共7页
华裔文学作品在美国文化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内容涉及独特的中国元素和文化,因而成为西方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然而,形象学视域下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里的中国形象虚实相生,通过研究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实与虚,发现其与实际... 华裔文学作品在美国文化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内容涉及独特的中国元素和文化,因而成为西方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然而,形象学视域下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里的中国形象虚实相生,通过研究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实与虚,发现其与实际的中国形象并不相符;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国形象幕后的重要推手即华裔作家进行分析可知,华裔文学所构建的中国形象受到西方现代性精神和霸权文化的影响,华裔群体在美国社会中无法做到对于自身的确认。中国意欲突破西方社会所设立的现代性社会框架,首先要坚持自身特色,其次要通过不同视角去了解自己,获得更加立体的自身形象,最后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学 华裔文学 中国形象 西方现代性精神 霸权文化
下载PDF
试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解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
7
作者 张国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涉及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由“古”变“今”,以及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角色和地位问题。这是近代以来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的焦点问题,也是必答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涉及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由“古”变“今”,以及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角色和地位问题。这是近代以来各历史时期文化建设的焦点问题,也是必答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破解“古今之争”,以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破解“中西之争”,以“第二个结合”超越“体用之辨”,以守正创新的文化观承担新的文化使命,从而全方位破解文化建设中的“古今中西之争”,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古今中西之争”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赋能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从家庭赡养纠纷案件说起
8
作者 于佳欣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孝道行为规范历久弥新,以“托举”“矛盾”“迂回”“教化”四种作用方式实现与现代的联接;而司法实践中则主要采用“倡导”与“事实评价”两种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司法审判的融合。为充分发挥传统法律文化释法明...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孝道行为规范历久弥新,以“托举”“矛盾”“迂回”“教化”四种作用方式实现与现代的联接;而司法实践中则主要采用“倡导”与“事实评价”两种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司法审判的融合。为充分发挥传统法律文化释法明理、普法教育作用,需要明确行为规范之“意”,确定孝道规范内涵与外延;强化司法适用之“尺”,规范司法适用程序机制,提升司法专业性;拓宽法治宣传路径之“形”,开展法治宣传、建设家庭纠纷化解工作室。通过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深层次的司法服务,赋能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家庭赡养纠纷 依法治国
下载PDF
Turning Scars into Stars:A Reconceptualized View of Modern University Development in Beijing,Hong Kong,Taipei,and Singapore
9
作者 YANG Rui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19年第1期1-32,共32页
Since the 19th century,Chinese societies,as latecomers to modernization,have prioritized Western learning.Modelled on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experiences,modern universities were created to serve this purpose.Havi... Since the 19th century,Chinese societies,as latecomers to modernization,have prioritized Western learning.Modelled on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experiences,modern universities were created to serve this purpose.Having little linkage to their indigenous cultural traditions,they operate in Confucian socio-cultural contexts,with constant and longstanding struggles with their cultural identity.In recent decades,these societies have progressed remarkably well in higher education.Their experience could be seen as a cultural experiment that is placed highly on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endas.The products of their modern education systems especially at the elite level have demonstrated a grasp of both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knowledge,with their very best universities well positioned to combine Chinese and Western ideas of a university in everyday operation.Such a bi-cultural condition contrasts sharply to the still largely mono-cultural(Western only)university operating environment in the West.The integration opens further space for their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an alternative to the Western academic model that has long dominated world higher education.Based on fieldwork at premier universities in Beijing,Hong Kong,Singapore,and Taipei,this article calls for a reconceptualized view of modern university development in Chinese societies.It argues that the experiment enables their top universities to bring back their cultural traditions to integrate with Western values and contribute to inter-civilizational dialog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er education chinese societies modern universities biculturality inter-civilizational dialogue cultural experiment western academic model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特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丹 夏文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2,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深植于五千年中华文明沃土,吸收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具有显著的文明特质。和而不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因,是中国得以在现代化大潮中开辟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内在本色;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追求,是中... 中国式现代化深植于五千年中华文明沃土,吸收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具有显著的文明特质。和而不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因,是中国得以在现代化大潮中开辟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内在本色;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追求,是中国为实现更加平等公正的现代化进行的接续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创制,是中国立足于国情传统,为追求实质民主进行的有效创新;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伦理,是中国植根爱好和平传统、打破大国“国强必霸”魔咒的自觉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特质及其蕴含的生成逻辑、主体逻辑、制度逻辑、比较逻辑,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厚度、人文温度、价值高度、胸怀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特质 中华传统 西方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学术出版使命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殿利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8,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切入口,从学术出版视角提出以整理国故为开路先锋的学术现代化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切入口,从学术出版视角提出以整理国故为开路先锋的学术现代化作为出版业和学术界创新思维、开拓思路的鲜明观点,希冀充分发挥出版业在古籍整理和学术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籍整理 学术现代化 国际传播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源、思想动力与价值超越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海春 张力一翔 《求实》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6,M0003,共1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本质性的内在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文化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又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其“民为邦本”“调均贫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本质性的内在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文化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又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其“民为邦本”“调均贫富”“中庸之道”“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的难题,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更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西方现代化
下载PDF
以历史文化遗产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基于哈民遗址的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月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6,共8页
哈民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聚落遗址。在文脉特征上,该遗址兼容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的“天人合一”文化精神、“兼容并蓄”文化逻辑与通辽地域文化的共生互鉴文化机理。在保护利用上,该遗址形成了以科技为关键推动力、以展示文物为... 哈民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聚落遗址。在文脉特征上,该遗址兼容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的“天人合一”文化精神、“兼容并蓄”文化逻辑与通辽地域文化的共生互鉴文化机理。在保护利用上,该遗址形成了以科技为关键推动力、以展示文物为亮点与强化考古体验为特色的模式,以及以专题类宣传活动为抓手、以特色产品推动相关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突出特点的实践路径,起到了提升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丰富发展通辽地域文化的积极作用。哈民遗址的保护利用为探索以历史文化遗产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能够从奠定基础、提供动力与支撑等多个方面,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 历史文化遗产 哈民遗址
下载PDF
戊戌时期西学东渐与改良派论报话语的新变
14
作者 李滨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戊戌时期,改良派继续沿袭了“附会”的论报方式。然而,随着西学影响的加深,西政知识成为他们接受的突出内容。他们的论报话语由此逐渐融入现代民主政治的思想元素,明确强调报刊要输入西学尤其是西政知识,并对报刊与君、民的关系做了初... 戊戌时期,改良派继续沿袭了“附会”的论报方式。然而,随着西学影响的加深,西政知识成为他们接受的突出内容。他们的论报话语由此逐渐融入现代民主政治的思想元素,明确强调报刊要输入西学尤其是西政知识,并对报刊与君、民的关系做了初步的现代化阐述,体现了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急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改良派 报刊观念现代化 附会
下载PDF
校园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吕丽莉 奇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06-709,共4页
校园文化通过群体意识、社会舆论、习俗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形成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动力,使学校成员产生心理共鸣,从而对自己行为产生自我控制和激励作用。校园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利主义现象普遍、传统美德观念较淡薄、对传统文... 校园文化通过群体意识、社会舆论、习俗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形成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动力,使学校成员产生心理共鸣,从而对自己行为产生自我控制和激励作用。校园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利主义现象普遍、传统美德观念较淡薄、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深、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究其原因,客观方面是由于经济转轨与文化转型的非同步性,主观方面是由于大学生自身认识的偏失性,也有文化本身的迁移性造成的。因此,在构建大学校园文化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重建国学教育,弘扬历史传统文化;开展文化经典教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本土文化建设为核心,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文化创新,整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传统文化 大学生 现代文化 国学 文化创新 文化转型
下载PDF
“法治中国”如何吸收和融通西方制度文化资源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治勋 汪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8,共10页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也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充分汲取包括西方制度文化在内的一切优秀资源。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对西方制度文化秉持清醒的反思批判意识,吸收和融通其中优秀的、符合时代要求且与现代意识相...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也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充分汲取包括西方制度文化在内的一切优秀资源。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对西方制度文化秉持清醒的反思批判意识,吸收和融通其中优秀的、符合时代要求且与现代意识相适应的制度文化资源,在中国建立起以基本法律价值为基础、贯彻规则主义、体现公民精神的现代政治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西方制度文化资源 吸收和融通 现代性 中国性
下载PDF
论中国体育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恩杰 高松山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13,共3页
对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进行研究,探讨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国体育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相同的结合点。
关键词 奥运精神 中国体育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
下载PDF
30年代的“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的论战 被引量:20
18
作者 郑大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4-90,共7页
1935年1月,十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引起本位文化派和西化派的激烈论战。论战主要围绕对中国实情的分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以及对中国文化出路的选择等问题展开;与此同时,在西化派内部围绕全盘西化问题也有激烈争论。与... 1935年1月,十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引起本位文化派和西化派的激烈论战。论战主要围绕对中国实情的分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以及对中国文化出路的选择等问题展开;与此同时,在西化派内部围绕全盘西化问题也有激烈争论。与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比较,30年代的这场文化论战对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以及西化与现代化等问题的认识有了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位文化 全盘西化 西化与现代化
下载PDF
中西文化交融的天津近代园林景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苗 曹磊 王焱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79,共5页
城市园林可以看作是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生态的依托形式,文章以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特色为史料基础,对近代天津营建的租界公园、公众公园和私人花园从选址由来、造园风格、元素构成、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文化... 城市园林可以看作是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生态的依托形式,文章以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特色为史料基础,对近代天津营建的租界公园、公众公园和私人花园从选址由来、造园风格、元素构成、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文化是南北文化传播交流的载体,近代时期建设的租界公园则在南北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汇集了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内涵。近代天津城市兴建的各国租界公园和中式园林体现了中西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融合,同时也是城市历史的见证,租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天津 历史园林 租界公园 中西文化
下载PDF
民族文化身份嬗变与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以《论语》中的“仁”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福祥 徐庆利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98-102,共5页
近几个世纪以来,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不当致使中国文化在西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误读,导致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及文化身份嬗变。本文以《论语》的核心词"仁"的翻译为例,分析了"仁"的翻译不当导致了儒家核心... 近几个世纪以来,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不当致使中国文化在西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误读,导致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及文化身份嬗变。本文以《论语》的核心词"仁"的翻译为例,分析了"仁"的翻译不当导致了儒家核心思想及孔子形象在西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变形及误读,在此基础上指出应以异化翻译策略为指导,结合使用音译法和综合性注释法来翻译古代典籍核心词汇,以在中西文化交流中逐步建立中国文化话语体系,减少西方对中国的文化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典籍 核心词汇 文化身份嬗变 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