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in Deep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in the Dry-hot Valley of Jinsha River: A Case Stud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Green Prickleyash Planting Industry in Laopingzi Village,Luquan County 被引量:1
1
作者 Meiqi SHAO Zisheng Y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6期59-63,70,共6页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cor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way for the rural poor to achieve stable income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Laopingzi Village,Jiaopingdu...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cor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way for the rural poor to achieve stable income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Laopingzi Village,Jiaopingdu Town,Luquan County,Kunming County,Yunnan Province,located in the dry-hot valley area of Jinsha River,has become a typical deep poverty-stricken village due to its special natural conditions.In recent years,in the battle to w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the people of Laopingzi Village have achieved a virtuous cycl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n access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get rich through vigorously developing green prickleyash planting industry. By the end of 2018,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in Laopingzi Village Committee dropped from 45. 62% in 2014 to 1. 11%,and the green prickleyash planting industry ha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practices of developing the green prickleyash planting industry in the village,analyzes the main results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mode and discusses the inspi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prickleyash cultivation on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so a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practical exampl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of poverty-stricke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Green prickleyash Characteristic PLANTING Mode DEEP POVERTY-STRICKEN VILLAGE dry-hot valley area of jinsha river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Land Use Structure in Alpine Valley Area of Jinsha River:Taking Xueshan Township,Luquan County,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2
作者 Jia WANG Zisheng Y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11期18-24,共7页
Oriented by ecological,production and living functions of lan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land use in Xueshan Township,Luquan County,Yunnan Province using the method of assignment.The land is classified into ge... Oriented by ecological,production and living functions of lan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land use in Xueshan Township,Luquan County,Yunnan Province using the method of assignment.The land is classified into general production land,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land,general living land,living and production land,living and ecological land,general ecological land and ecological and production land.The result is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the second national land survey.In theory,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ecological land,living land and production land is constructed.Taking Xueshan Township,Luquan County,a typical alpine valley area of Jinsha River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n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in Xueshan Township in Luquan County in 2016,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land,living land and production land in Xueshan Township.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Xueshan Township,ecological land(including general ecological land and ecological and production land)has the largest proportion(54.84%)in area,followed by production land(including general production land and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land)(44.41%),and living land(including general living land and living and production land)has the lowest proportion(only 0.75%).In overall,the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on land and ecological land in Xueshan Township is not reasonable enough.For example,the proportion of dry land with a slope bigger than 15°and serious oil erosion in the township is currently 79.23%,among which,the dry land with a slope bigger than 25°and particularly serious soil erosion accounts for 52.88%.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gradually take measures to convert cultivated land into forests and further optimize the structure and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ecological land,living land and production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structure CLASSIFICATION system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ALPINE valley area of jinsha river Xueshan Township Luquan COUNTY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铅锌矿化集中区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3
作者 王玉祥 常河 +3 位作者 贾福聚 邹超 苏志宏 蔡家驭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3期447-454,共8页
文章以三江成矿带之金沙江成矿带中铅锌矿点(化)为研究对象,按铅锌矿化集中区划分原则,将该流域中铅锌矿划分为永善—盐津、彝良—镇雄、宁南—巧家、普格—会理与会泽—东川五个矿化集中区,并按赋矿(含矿)地层、矿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文章以三江成矿带之金沙江成矿带中铅锌矿点(化)为研究对象,按铅锌矿化集中区划分原则,将该流域中铅锌矿划分为永善—盐津、彝良—镇雄、宁南—巧家、普格—会理与会泽—东川五个矿化集中区,并按赋矿(含矿)地层、矿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方法,使用找矿标志及控矿因素的综合信息量值与已知资源量,分别对五个矿化集中区建立一元非线性回归方程,拟合矿化集中区资源量,完成对铅锌矿化集中区资源量的定量估算,其估算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中仍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化集中区划分 铅锌矿特征 铅锌矿产资源量估算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潜在泥石流的界定与判识——以金沙江流域溪洛渡库区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庄建琦 裴来政 +1 位作者 丁明涛 陈兴长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4期1-5,10,共6页
选择在建的溪洛渡库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确定金沙江流域溪洛渡库区干流共有现代活动泥石流沟57条。利用M atlab构建SOM神经网络模型,依据这57条泥石流样本,选择流域面积、主沟长度、相对高差、沟床比降、平均坡度、相对... 选择在建的溪洛渡库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确定金沙江流域溪洛渡库区干流共有现代活动泥石流沟57条。利用M atlab构建SOM神经网络模型,依据这57条泥石流样本,选择流域面积、主沟长度、相对高差、沟床比降、平均坡度、相对切割程度、圆状率和侵蚀程度等8个指标,对干流46条沟谷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分为:①非泥石流沟有19条,分布在雷波-永善三角台地上;②低危险潜在泥石流沟有14条,分布在库区尾端;③高危险潜在泥石流沟有13条,分布于库区中间位置。预测结果可以为库区生态修复和工程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泥石流沟 判识 SOM 溪洛渡库区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因灾减产粮食量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云辉 贺一梅 杨子生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S1期43-48,共6页
因灾减产粮食量是衡量农业自然灾害强度的重要指标。本文探索了农业自然灾害因灾减产粮食量测算的思路和方法,具体测算了云南金沙江流域45个县(市、区)1979-2000年农业自然灾害因灾减产粮食量,并分析了该流域因灾减产粮食量的特点和时... 因灾减产粮食量是衡量农业自然灾害强度的重要指标。本文探索了农业自然灾害因灾减产粮食量测算的思路和方法,具体测算了云南金沙江流域45个县(市、区)1979-2000年农业自然灾害因灾减产粮食量,并分析了该流域因灾减产粮食量的特点和时空分异性。可为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自然灾害防治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自然灾害 受灾面积 成灾面积 因灾减产粮食量 单项灾害 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云南片水文极小值演变及生态基流保障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东升 袁树堂 杨祺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1,共7页
基于金沙江流域云南片内主要支流1968—2017年水文径流极小值及年月平均流量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分析其极小值演变特征,采用Tennant法及地区经验综合分析其河道生态基流,并对其生态基流保障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基于金沙江流域云南片内主要支流1968—2017年水文径流极小值及年月平均流量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分析其极小值演变特征,采用Tennant法及地区经验综合分析其河道生态基流,并对其生态基流保障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区、西北区为年极小值对应每100km^2产流高值区,滇中区为低值区,地区差异显著,东北区年径流极小值呈现显著波动减少趋势,滇中区、中北区及西北区变化趋势不一;主要支流平均仅有47%的年份生态基流得到全部保障,53%年份水文极小值低于生态基流,其中东北区及西北区保障程度较高,滇中区保障程度低;预计东北区受天然来水影响、西北区部分河流受水利水电工程调度影响,生态基流保障压力将逐步加大,滇中区除昆明、曲靖部分河流生态基流保障程度将逐步得到改善外,其他大部分河流将持续处于高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极小值 年际变化 突变分析 河道生态基流 金沙江流域云南片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娇 郎学东 +3 位作者 苏建荣 刘万德 刘华妍 田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099-8111,共13页
以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9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通过目视解译和最大似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定量分析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间变化与空间转移过程;采用InVEST模型,... 以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9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通过目视解译和最大似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定量分析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间变化与空间转移过程;采用InVEST模型,结合气象、土壤和地形等数据评估了1990-2019年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水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1)1990-2019年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乔木林地和耕地为主;近30年来,灌木林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不断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草地、乔木林地、耕地和裸地面积均减少。2)1990-2019年,建设用地、灌木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来源于草地、耕地和乔木林地。3)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多年平均产水量为26.09×10^(8)m^(3),水源涵养量为7.26×10^(8)m^(3),产水量的变化与分布直接影响着区域的水源含养量;平均水源涵养能力68.74 mm,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4)1990-2019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源涵养量变化明显,不同地类平均水源涵养量的大小依次为耕地>草地>建设用地>乔木林地>交通运输用地>灌木林地>裸地>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源涵养量 InVEST模型 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
下载PDF
以鱼类保护为目标的金沙江流域保护区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孙赫英 薛联芳 +1 位作者 姜昊 陈毅峰 《环境影响评价》 2019年第5期55-58,共4页
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长江上游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和鱼类多样性。本文以鱼类的保护为目标,对金沙江流域现有的36个与湿地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和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估。本研究在系统收集了流域内181种和亚... 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长江上游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和鱼类多样性。本文以鱼类的保护为目标,对金沙江流域现有的36个与湿地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和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估。本研究在系统收集了流域内181种和亚种鱼类的采集地及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对其中分布较为广泛的73种鱼类,通过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了其在流域内的分布;而未能成功预测分布区的3种鱼类和分布区狭窄的105种鱼类则直接使用其采集地作为其分布。结合金沙江流域内41个保护区的区位,通过保护区和鱼类分布区的空间关系计算了鱼类栖息地的受保护比例。结果显示,尽管金沙江流域已有保护区数量多、面积大,各级保护和金沙江特有鱼类的保护情况稍好,但181种鱼类的平均栖息地受保护比例仅有19.7%,且栖息地完全未受到保护的鱼类多达50种,占比高达27.6%。这一结果充分揭示了目前金沙江流域与鱼类相关的保护区数量较少以及鱼类受保护情况十分不均衡的现状。为实现鱼类多样性的有效保护,系统规划金沙江流域的保护区设置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鱼类保护 物种分布模型 Maxent模型 保护区评价
下载PDF
滇西北程海流域干热河谷区造林树种选择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金龙 徐映雪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程海流域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较大,树种选择适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文中阐述了程海流域现有的植被分布情况和主要造林树种,对程海流域造林存在的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系统退... 程海流域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较大,树种选择适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文中阐述了程海流域现有的植被分布情况和主要造林树种,对程海流域造林存在的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提出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丰富和效益最大化等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并对该区域立地条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抗逆性特征、不同坡度、不同海拔以及不同坡位等方面,总结出适合程海流域造林的备选树种和干热河谷区造林及树种选择的要点,以期为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海流域 金沙江干热河谷 造林 树种选择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金沙江流域典型滑坡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10
作者 杨芳 丁仁军 李勇发 《测绘通报》 2024年第11期102-107,共6页
金沙江流域属于高山峡谷区,地质地貌复杂,峡谷众多、地势陡峭及大量的降雨导致滑坡灾害频发,对人类安全、生产和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然而,常规测量方法存在成本高、周期长、空间分辨率不足等缺陷,难以全面反映滑坡演化特征。因此... 金沙江流域属于高山峡谷区,地质地貌复杂,峡谷众多、地势陡峭及大量的降雨导致滑坡灾害频发,对人类安全、生产和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然而,常规测量方法存在成本高、周期长、空间分辨率不足等缺陷,难以全面反映滑坡演化特征。因此,本文利用SBAS-InSAR技术结合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获取金沙江流域阿海库区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地表形变信息,并选取里故、白亚及罗子如3个典型滑坡进行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BAS-InSAR技术能有效识别出高山峡谷区典型滑坡。在监测期间,里故滑坡最大形变速率为-68 mm/a,累计形变量为-148 mm,整体从形变中心向西朝金沙江呈条状扩散。白亚滑坡最大形变速率为-40 mm/a,累计形变量为-77 mm。罗子如滑坡最大形变速率为-90 mm/a,累计形变量达-26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技术 高山峡谷区 金沙江流域 典型滑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