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襄阳楚史的成长期
1
作者 陈礼龙 熊选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襄阳楚史分为楚族形成、成长、强盛、衰落和涅槃五个时期。成长期上承楚族形成期,下讫强盛期。其上限为西周初的熊绎,下限至春秋初的熊眴,大约286年的历史。成长期的楚国面对西周处在劣势中,周强楚弱,楚只有在困顿中前行,砥砺中奋进,其... 襄阳楚史分为楚族形成、成长、强盛、衰落和涅槃五个时期。成长期上承楚族形成期,下讫强盛期。其上限为西周初的熊绎,下限至春秋初的熊眴,大约286年的历史。成长期的楚国面对西周处在劣势中,周强楚弱,楚只有在困顿中前行,砥砺中奋进,其发展脉状大致上为:起—落—起—落—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楚史 成长期 楚国 西周 荆山
下载PDF
周公遭变与《诗经·豳风》相关诗篇的写制
2
作者 蒋清宇 《励耘学刊》 2024年第1期29-44,M0004,共17页
除《七月》外,《豳风》六首诗篇的创作均与周公遭变有关。周公摄政初年,在遭遇管蔡流言时,选择用战争的方式终结流言。返政成王后,面对成王和召公等人的猜忌,出于自保,周公出奔到楚地,直到临终都没有返回王都。与周公遭变相关的文献《诗... 除《七月》外,《豳风》六首诗篇的创作均与周公遭变有关。周公摄政初年,在遭遇管蔡流言时,选择用战争的方式终结流言。返政成王后,面对成王和召公等人的猜忌,出于自保,周公出奔到楚地,直到临终都没有返回王都。与周公遭变相关的文献《诗经·豳风》诸篇在文字上呈现出许多西周中期的特征,文献可能写制于昭穆时期。诗篇重提周公,有两重历史背景。一是周王朝东南方发生了淮夷战争,淮夷人群中存在殷商遗民。周公当年安置殷商遗民,经营东方有成效,此时重提周公,有安抚东南淮夷的作用。二是周公后裔在此时逐渐被起用,后人为纪念周公,写制了为其平反冤情的《豳风》诸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豳风》 周公遭变 周公奔楚 周公家族
下载PDF
周代拜赐礼仪研究三题
3
作者 于少飞 马金亮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4-34,共11页
周代拜赐礼仪包含受赐者的施拜情况和施拜后的相应礼节等,是君臣关系和尊卑意识在礼仪领域中的重要反映。西周赏赐铭文记载了一些看似有别于“拜稽首”的“变例”。实际上,“拜手页手”“拜手稽手”及单言“稽首”,皆与“拜稽首”同实异... 周代拜赐礼仪包含受赐者的施拜情况和施拜后的相应礼节等,是君臣关系和尊卑意识在礼仪领域中的重要反映。西周赏赐铭文记载了一些看似有别于“拜稽首”的“变例”。实际上,“拜手页手”“拜手稽手”及单言“稽首”,皆与“拜稽首”同实异名,而“拜手”主要用于受赐者答谢“右者”。关于受赐者行拜礼之后的“受令册佩以出”,“佩”当视作名词,指代命服。铭文载妇人拜谢天后行稽首礼,而《礼记·少仪》记妇人遇君赐当肃拜。由于妇人发饰繁重而难以叩头至地,故无稽首之拜,仅有用于吉事的“扱地”(拜手至地)重拜。铭文盖套用男子拜赐礼用语而作模糊处理,《少仪》所载盖为晚周礼家之说,皆与西周妇人拜礼实情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拜赐 拜稽首 佩以出 妇人拜赐
下载PDF
“缁衣”与周代服饰观念 被引量:2
4
作者 陶辉 赵南南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9,共7页
楚简《缁衣》所具有的精神内核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将其与中国服装史相结合进行解析有助于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服饰的过程中,引发更深层次的民族服饰的应用理念与定位思考。文章运用古文献研究法、对比法以及... 楚简《缁衣》所具有的精神内核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将其与中国服装史相结合进行解析有助于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服饰的过程中,引发更深层次的民族服饰的应用理念与定位思考。文章运用古文献研究法、对比法以及古汉字字源学的研究方法,从中国服饰通史的角度整体出发,对楚简《缁衣》进行再研究。研究表明:一方面,楚简《缁衣》反映的本质是儒家思想,它体现了以“礼”待民,以“德”化民等思想。另一方面,缁衣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其造型和色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古代凸显身份等级的标识,在朝代更迭过程中成为儒家思想和楚人思想的载体,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印证了衣冠服饰与礼仪制度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缁衣》 周代服饰观念 楚文化
下载PDF
东周楚式束腰平底升鼎试析
5
作者 司马心怡 陈博 尚如春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8,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东周楚地特有的铜、陶束腰平底升鼎进行类型学分析,明确铜升鼎应源于春秋早期曾式升鼎,春秋中期以后随着楚的扩张遍布楚地;陶升鼎仿铜升鼎,出现年代不早于战国初,器形随时代发展渐趋简化。在此基础上对其使用等级与人群进行考... 本文通过对东周楚地特有的铜、陶束腰平底升鼎进行类型学分析,明确铜升鼎应源于春秋早期曾式升鼎,春秋中期以后随着楚的扩张遍布楚地;陶升鼎仿铜升鼎,出现年代不早于战国初,器形随时代发展渐趋简化。在此基础上对其使用等级与人群进行考察,发现楚墓中使用升鼎的上层贵族内部在鼎的数量、材质上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其使用规律和组合搭配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楚国社会等级结构变动与礼制变革。此外,曾、许、蔡等附庸国国君墓仅见使用铜升鼎,且在使用升鼎数量及其墓葬规格上各有不同,其原因与当时各国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腰平底升鼎 东周楚地 年代 使用人群
下载PDF
滁州地区构造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朋 郑颖平 +3 位作者 翟洪涛 潘纪顺 曹均峰 王立会 《华南地震》 2014年第3期96-103,共8页
通过对安徽滁州地区主要断层活动特征调查、坳陷与断坳发育演化的分析,得出两类构造活动具有一致性,且第四纪以来整体表现为弱活动特点。考虑研究区西侧的郯庐断裂带和东北侧的苏北盆地两个中强构造活动区影响,认为滁州地区处于协调区... 通过对安徽滁州地区主要断层活动特征调查、坳陷与断坳发育演化的分析,得出两类构造活动具有一致性,且第四纪以来整体表现为弱活动特点。考虑研究区西侧的郯庐断裂带和东北侧的苏北盆地两个中强构造活动区影响,认为滁州地区处于协调区域构造应力释放的活动状态,地震活动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地区 构造活动 自来桥-来安断裂 六合-全椒坳陷
下载PDF
论楚国丝绸中的蟠龙飞凤纹与商周兽面纹的传承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庆 方敏 杨朝辉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1,共7页
蟠龙飞凤纹出自战国时期马山1号楚墓,构图精巧,装饰华丽,是先秦时期风格独特的纹样类型。通过分析图像中的各个构成元素,分别从题材、构图等角度比较蟠龙飞凤纹和商代、西周青铜器中流行的系列兽面纹,可知楚国丝绸中的蟠龙飞凤纹由兽面... 蟠龙飞凤纹出自战国时期马山1号楚墓,构图精巧,装饰华丽,是先秦时期风格独特的纹样类型。通过分析图像中的各个构成元素,分别从题材、构图等角度比较蟠龙飞凤纹和商代、西周青铜器中流行的系列兽面纹,可知楚国丝绸中的蟠龙飞凤纹由兽面纹演变而来,其中延续了商代、西周的文化基因,表现了以北极星为中心、龙凤为辅的星象系统,在题材种类、造型方式、色彩等方面融入了楚人的审美喜好,主要体现了楚人的天体崇拜理念,最终也证明商、西周、楚国的纹样之间存在清晰的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丝绸 蟠龙飞凤纹 商周兽面纹 天体崇拜 传承关系
下载PDF
清华楚简“武王八年伐[旨阝]”刍议 被引量:10
8
作者 沈建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众所周知,《尚书·西伯戡黎》是关于商亡前历史的一篇重要文献,记述了商末纣王与祖伊对于天命的讨论对答。事从周人征伐黎国事件引起,祖伊深深预感商朝即将亡国,苦口劝告君王,可纣王仍自信“我生不有命在天”,而最终被周人覆灭。
关键词 清华楚简 周武王 伐黎
下载PDF
楚系青铜器发展的社会背景及特征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裴书研 陈昱洁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5,共4页
商末周初楚国始立,由于生产力低下,青铜器的发展尚未成熟。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地域的扩张,楚国逐步统占了南方。通过文化上的融合,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楚系青铜器。在淅川下寺二号墓和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楚国铜器,造型独具一格,显示了高超的铸... 商末周初楚国始立,由于生产力低下,青铜器的发展尚未成熟。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地域的扩张,楚国逐步统占了南方。通过文化上的融合,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楚系青铜器。在淅川下寺二号墓和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楚国铜器,造型独具一格,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技术;受西周几何纹饰的影响,楚系青铜纹饰依从了周人纹饰的规矩排列,却在纹样上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浮雕、镂雕、镶嵌、铸镶等纹饰的工艺制法,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上的最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楚国 青铜器 社会背景
下载PDF
湖北郧西县五斗种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仙竹 陈明惠 屈胜明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51,共8页
郧西五斗种遗址发掘出土一批具楚文化特点的遗物以及陶窑等遗迹,还有动物骨骼、铁器等。简报介绍遗址发掘工作,对遗物文化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对遗址微地貌、动物骨骼与古环境、动物骨骼与遗址经济特点等也提出初步认识。
关键词 五斗种遗址 楚文化 鄂西北 东周时期
下载PDF
郭店楚简与商周古文字考释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平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1期1-3,90,共4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利用郭店楚简考释商周古文字的成果和方法,对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 借鉴作用。
关键词 郭店楚简 商周古文字 考释
下载PDF
湖北十堰潘口水电站三处古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文新 李志明 +11 位作者 柯美新 罗忠武 张清云 杨磊 黄春国 周文银 杨海莉 黄文娟 曾桂莲 符德明 李治明 李强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7,I0001,I0002,共17页
潘口水电站与陕南和川东接壤,是古庸国所在地。遗址地处河流边缘地带,长年受河水的冲刷,破坏殆尽,出土遗物甚少,文化内涵主要包含新石器晚期和东周时期遗存。东周时期文化面貌较为复杂,既有楚文化特征又具巴蜀文化风格,同时还包含陕南... 潘口水电站与陕南和川东接壤,是古庸国所在地。遗址地处河流边缘地带,长年受河水的冲刷,破坏殆尽,出土遗物甚少,文化内涵主要包含新石器晚期和东周时期遗存。东周时期文化面貌较为复杂,既有楚文化特征又具巴蜀文化风格,同时还包含陕南文化因素,这种多元文化因素,是与周边文化相互影响、碰撞形成的一种以地方文化为特色的多元文化。因此,我们认为潘口水电站淹没区的小府坪、红花湾、王家套等遗址是东周时期楚灭庸后的一处村落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十堰 潘口水电站 东周时期 楚国村落遗址
下载PDF
南宋楚州知州与山东忠义关系之辨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符海朝 《殷都学刊》 2005年第3期44-48,共5页
运用比较政治学和地缘政治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六任楚州知州在山东忠义问题上采取的种种措施,分析其原因及造成的后果,从而得出南宋在山东忠义关系上失控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南宋 楚州知州 山东忠义 控制机制
下载PDF
楚骚之苗裔──评邹惟山十四行抒情诗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思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113-117,共5页
邹惟山的十四行抒情诗是楚文化的典型体现,继承并发展了楚骚传统,堪称"楚骚之苗裔"。其大致特点主要有忧患时世又满腔柔情、视野开阔且富于象征性、想象灵动而语言华美等。
关键词 邹惟山 十四行抒情诗 楚骚
下载PDF
出土文献中的创世神话与《周易》宇宙生成观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书惠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0-85,共6页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与郭店简《太一生水》内含丰富的创世神话情节,《周易》的宇宙生成观又充满神话思维,因此,以"创世神话"为切入点,对这三篇文献的神话思想进行系联研究,对于挖掘《周易》所蕴含的神话思想,明晰神话思维和...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与郭店简《太一生水》内含丰富的创世神话情节,《周易》的宇宙生成观又充满神话思维,因此,以"创世神话"为切入点,对这三篇文献的神话思想进行系联研究,对于挖掘《周易》所蕴含的神话思想,明晰神话思维和哲学思维的异同与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楚帛书》 《太一生水》 创世神话
下载PDF
《楚辞·天问》之“帝何竺之”试解——兼论贾学鸿《楚辞还须楚语解——〈天问〉篇“帝何竺之”破译》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晓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楚辞》是一部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先秦典籍,而如何理解却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楚辞.天问》中的"稷维元子,帝何竺之"句,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特别是从我国先秦时期曾经... 《楚辞》是一部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先秦典籍,而如何理解却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楚辞.天问》中的"稷维元子,帝何竺之"句,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特别是从我国先秦时期曾经作为"荆楚"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苗瑶语出发,认为现代黔东南苗语中汉语词义为"远"或者"疏远"的[to11]可与"帝何竺之"中的"竺"相对应,亦可从先秦曾与楚民族有广泛联系的壮侗语以及现代汉语的吴、闽方言等对《楚辞》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天问》 “帝何竺之” 黔东南苗语
下载PDF
楚国控制鄂东铜矿时间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继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8-92,共5页
鄂东铜矿是指位于长江中游的大冶-九江地区的古铜矿。西周中晚期楚国未涉足鄂东铜矿。按文献记载:早期的楚国几代国王虽然励精图治,但其国力依然弱小,无力染指鄂东铜矿;同时,考古发现表明:西周中晚期鄂东铜矿的主人是古越人。《史记》... 鄂东铜矿是指位于长江中游的大冶-九江地区的古铜矿。西周中晚期楚国未涉足鄂东铜矿。按文献记载:早期的楚国几代国王虽然励精图治,但其国力依然弱小,无力染指鄂东铜矿;同时,考古发现表明:西周中晚期鄂东铜矿的主人是古越人。《史记》记载的熊渠所伐之"鄂"应为南阳盆地的"西鄂"。文献和考古资料都表明楚国控制鄂东铜矿的时间应该是春秋中期楚成王熊恽东下淮夷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中晚期 春秋中期 楚国 鄂东铜矿
下载PDF
宜城市几处东周文化遗址调查简报
18
作者 徐少华 尹弘兵 郑威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8,共7页
2006年12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与宜城市博物馆联合在宜城境内开展进一步的田野考古调查,着重踏勘了分布在蛮河流域的东周秦汉遗址,探讨它们与楚国都城和楚文化的发展、演变关系,此次调查不但加深了对这一地区已知东周文化遗址的认... 2006年12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与宜城市博物馆联合在宜城境内开展进一步的田野考古调查,着重踏勘了分布在蛮河流域的东周秦汉遗址,探讨它们与楚国都城和楚文化的发展、演变关系,此次调查不但加深了对这一地区已知东周文化遗址的认识,同时还发现了几处新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蛮河流域 东周遗址 楚都 楚文化
下载PDF
周公奔楚史事缕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书灿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1年第2期21-24,共4页
周公奔楚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周公所奔之楚实即南土之楚,并非卫都所在之楚丘和西土之楚山。周公奔楚实即周公让位于成王,有禅让之意。
关键词 楚丘 楚山 禅让 周公奔楚 秦汉时期 历史事实 成王
下载PDF
《国语》所反映的吴越争斗时期的越文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东栓 《潍坊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15,62,共6页
本文主要根据《国语》的《吴语》、《越语》所反映的吴越争斗时期的历史,来寻觅当时的越文化的一些特征。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一是越国还保留着其族属和地域的一些文化特征;二是以周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影响;三是楚道家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越文化 周文化 楚道家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