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高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罗燕 李平 +1 位作者 张祖瑛 郑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9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高频机械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气胸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 目的:分析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高频机械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气胸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HFO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治疗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12 h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吸入氧浓度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呼吸机参数下调时间、胸部X线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伤口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新生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病情转归时间,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高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
下载PDF
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比较
2
作者 王俏 边丽娜 仇慧敏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2039-2043,共5页
目的:探究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9... 目的:探究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9)采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n=49)采用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引流,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简明疼痛量表(BPI)评分,观察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及舒适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FACT-B、B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FACT-B、BPI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较低,且高级别皮瓣坏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1d、1月、3月的舒适度均较高(P<0.05)。结论: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后引流效果、疼痛缓解方面优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可以其舒适度及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皮瓣坏死、淋巴水肿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 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 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 术后引流量 皮瓣坏死率
下载PDF
不同管径闭式引流管用于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探讨
3
作者 蔡建顺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3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究不同管径闭式引流管用于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在漳浦县医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100例气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50例的2组。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术后引流,对照组采用... 目的 探究不同管径闭式引流管用于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在漳浦县医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100例气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50例的2组。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术后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硅胶胸管用于术后引流。观察2组患者气胸治疗总有效率、围术期指标、术后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分(Barthe指数)、疼痛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肺复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膜反应、皮下气肿、感染总发生率为4.00%,远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用于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可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生活活动能力较好,患者疼痛程度及创伤性较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术 中心静脉引流管 传统硅胶引流管 生活活动能力 疼痛评分
下载PDF
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量与拔管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韩洪利 张逊 +1 位作者 王冬滨 姚培宇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胸腔引流量时拔除胸管对患者恢复的影响,以确定适合于尽早拔管的最佳引流量。方法将VATS肺叶切除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按纳入标准在术前随机分成3组,A组24 h引流量〈100 mL,B组... 目的:观察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胸腔引流量时拔除胸管对患者恢复的影响,以确定适合于尽早拔管的最佳引流量。方法将VATS肺叶切除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按纳入标准在术前随机分成3组,A组24 h引流量〈100 mL,B组24 h引流量100~<200 mL,C组24 h引流量200~300 mL。达到标准后立即拔除胸腔引流管。按出组标准排除后,最终得到符合研究设计的A组90例,B组87例,C组83例。记录各组间带管时间,肺感染、肺不张、拔管后气胸、拔管后胸腔积液、管口渗液、管口延迟愈合的病例数,以及镇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组患者的平均带管时间(h)分别为91.76±15.59、84.17±18.33、56.14±12.25,应用吗啡缓释片平均剂量(mg)分别为236.82±67.20、187.36±76.64、139.29±52.74,术后住院天数(d)分别为11.47±1.90、10.68±2.50、10.23±2.14,C组以上各项数据均小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肺不张、术后肺感染、拔管后气胸、拔管后胸腔积液、管口渗液、管口延迟愈合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后24 h引流量达到300 mL时拔除胸腔引流管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肺切除术 引流术 引流量 拔管
下载PDF
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超 魏静义 +4 位作者 李莉 张蔚然 刘磊 蒋小刚 韩志锋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观察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S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5例COPD合并SP患者分为普通硅橡胶胸管组(A组)、中心静脉导管组(B组)和带针胸管组(C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普通硅橡胶胸管、中心静... 目的观察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S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5例COPD合并SP患者分为普通硅橡胶胸管组(A组)、中心静脉导管组(B组)和带针胸管组(C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普通硅橡胶胸管、中心静脉导管及带针胸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肺复张时间、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组手术时间均长于B组及C组(均P<0.05),而B组与C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复张时间、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A组及C组(均P<0.05),而A组与C组肺复张时间、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伤口感染发生率均高于B组与C组(P<0.05),而B组堵管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采用带针胸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COPD合并SP临床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自发性气胸 带针胸管 胸腔闭式引流术
下载PDF
肺上叶切除术后单胸腔引流管和双胸腔引流管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支青 朱士彬 +1 位作者 陈磊 陈保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9期73-75,共3页
目的比较单根胸腔引流管与双胸腔引流管在肺上叶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上肺叶切除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单胸腔引流管组(A组)和双胸腔引流管组(B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2组术后皮下气肿、术后增加置... 目的比较单根胸腔引流管与双胸腔引流管在肺上叶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上肺叶切除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单胸腔引流管组(A组)和双胸腔引流管组(B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2组术后皮下气肿、术后增加置管、拔管后再次穿刺抽气、抽液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后疼痛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上叶切除术后应用单胸腔引流管引流效果优于双胸腔引流管,且能缓解术后疼痛,缩短带管时间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上叶切除术 胸腔引流管 引流效果 疼痛
下载PDF
直径大于5 cm非小细胞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放置单胸管引流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彭俊 王允 +1 位作者 骆艳丽 李民杰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直径> 5 cm非小细胞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放置单胸管引流的可行性。方法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120例,直径均> 5 cm,根据住院先后顺序编号,再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术后放置双胸管引流... 目的探讨直径> 5 cm非小细胞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放置单胸管引流的可行性。方法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120例,直径均> 5 cm,根据住院先后顺序编号,再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术后放置双胸管引流;观察组60例,术后放置单胸管引流;比较两组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拔管后胸腔穿刺抽液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及30天的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术后第1天及3天的肺扩张度、再次置管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胸腔感染率、胸腔积气积液率、术后30天死亡率。结果两组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拔管后胸腔穿刺抽液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5. 12±0. 24)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 73±0. 5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第1天及30天的VAS评分分别为(3. 96±0. 07)分、(1. 27±0. 02)分,对照组分别为(4. 51±0. 04)分、(1. 69±0. 02)分,两组术后第1天及30天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第1天及3天的肺扩张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再次置管率为0、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3. 33%、胸腔感染率为1. 67%、胸腔积气积液率为1. 67%、术后30天,死亡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0、6. 67%、3. 33%、0、0,两组再次置管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直径> 5 cm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放置单胸管引流是可行的,引流效果及安全性应值得肯定,在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方面较双胸管引流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单胸管 双胸管 引流
下载PDF
双腔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世敏 徐广全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4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用双腔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2016年4月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3例,分别应用16F双腔胃管及28F传统胸腔引流管,对比术后留置16...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用双腔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2016年4月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3例,分别应用16F双腔胃管及28F传统胸腔引流管,对比术后留置16F双腔胃管与传统28F胸腔引流管患者的术后疼痛、引流效果、术后相关并发症等数据,从而判断胃管在引流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胃管组)在术后第1 d、2 d、3 d疼痛程度、皮下气肿发生率、拔管后气胸的复发率、引流管口愈合时间及引流管口持续渗出时间均较对照组(传统胸腔引流管组)低(P<0.05),在引流效果、更换引流管率、胸腔感染率、带管及住院天数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腔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临床应用中具有疼痛小、可有效防止管腔堵塞、引流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胃管 胸腔引流管 胸腔镜
下载PDF
全肺切除术后两种胸腔引流方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高玉军 李道堂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比较开放胸腔引流方式和常规胸腔引流管夹闭方式在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比较、评估,观察开放胸腔引流方式是否和常规胸腔引流管夹闭方式一样作为全肺切除术后安全有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5月我院110例行... 目的比较开放胸腔引流方式和常规胸腔引流管夹闭方式在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比较、评估,观察开放胸腔引流方式是否和常规胸腔引流管夹闭方式一样作为全肺切除术后安全有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5月我院110例行全肺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胸腔引流方式分为胸腔引流管开放引流组(开放组)和常规胸腔引流管夹闭,间断开放引流组(常规组)。其中开放组57例,男48例、女9例,平均年龄(56.84±4.92)岁;常规组54例,男50例、女4例,平均年龄(53.5±4.56)岁。比较两组患者安全性。结果开放组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鳞癌39例,腺癌18例;常规组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鳞癌40例,腺癌14例。开放组和常规组术后引流方式相关的并发症(8例vs13例),χ~2=0.459 P>0.05。开放组和常规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8.28±2.10)d vs.(6.75±2.10)d]、住院时间[(11.350±2.78)d vs.(9.33±2.46)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开放引流和常规夹闭,间断开放引流均是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据患者手术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 胸腔引流管 全肺切除 肺癌
下载PDF
思乐扣在危重病人胸腹腔引流管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文成 卢小丽 刘娟 《全科护理》 2012年第29期2702-2703,共2页
[目的]降低危重病人胸腹腔引流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将99例行胸腹腔穿刺引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3M透明敷贴加3条胶带固定胸腹腔引流管,实验组采用3M透明敷贴加思乐扣固定胸腹腔引流管。[结果]实验组非... [目的]降低危重病人胸腹腔引流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将99例行胸腹腔穿刺引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3M透明敷贴加3条胶带固定胸腹腔引流管,实验组采用3M透明敷贴加思乐扣固定胸腹腔引流管。[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M透明敷贴加思乐扣固定法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引流管 腹腔引流管 思乐扣 固定方法
下载PDF
肺上叶切除术后单双胸管引流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舒健 陈勇兵 +2 位作者 李森 陆志荣 朱庆丰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671-1674,共4页
目的:探讨肺上叶切除术后单胸管引流与双胸管引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肺肿物患者随机分为单管组和双管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胸管引流总量、置管时间、术后住... 目的:探讨肺上叶切除术后单胸管引流与双胸管引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肺肿物患者随机分为单管组和双管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胸管引流总量、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现皮下气肿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术后第2、3、4天及术后2周的疼痛评分中单管组均小于双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上叶切除术后放置单胸管引流安全有效,可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上叶切除术 胸管引流 疗效
下载PDF
几种保持胸管引流通畅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仁鸿 吴淑银 +1 位作者 王宏芸 刘黎卉 《齐鲁护理杂志》 1998年第5期4-5,共2页
为确定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胸管不挤捏或不挤压是否较挤捏或挤压更易发生胸管阻塞,操作方法不同是否会造成胸腔引流量差异,及挤捏或挤压胸管对患者心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无影响,将待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作挤捏、挤压和对照3... 为确定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胸管不挤捏或不挤压是否较挤捏或挤压更易发生胸管阻塞,操作方法不同是否会造成胸腔引流量差异,及挤捏或挤压胸管对患者心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无影响,将待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作挤捏、挤压和对照3组。结果表明,挤压组在术后4~6h引流量明显增多,其他两组引流量和引流总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挤捏或挤压胸管对心率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亦无影响。因此,心脏直视术后患者无需挤捏或挤压胸管,如有可见血块,可挤捏局部管道,只需完善胸管的自然引流。引流管道不能打结或扭曲,在病情允许时,尽早改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以促进重力引流,保持胸管引流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胸管 引流
下载PDF
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强化抗栓治疗对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歌 郑哲 +3 位作者 胡盛寿 王巍 宋云虎 王欣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6期20-23,共4页
目的评价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ABG,OPCAB)后出血的影响。方法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成功接受OPCAB的患者130名,术后随机分配到阿司匹林组(A组)和阿司匹林... 目的评价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ABG,OPCAB)后出血的影响。方法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成功接受OPCAB的患者130名,术后随机分配到阿司匹林组(A组)和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AC组)。两组采用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A组59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AC组71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d。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术后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血及血制品使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AC组胸腔引流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76±382.88mlvs1057.96±475.32ml,P=0.458)。A组和AC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后的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3.13±261.48mlvs469.12±249.45ml,P=0.914)。两组患者中均未发生围术期死亡、二次开胸止血或严重的胸外出血情况。结论OPCAB术后早期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会导致术后出血的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治疗 出血 胸腔引流量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不同胸腔引流量时拔除胸管对患者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光亚 刘贤广 +2 位作者 王淑英 徐春雨 张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4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不同胸腔引流量时拔除胸管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胸外科患者选入本次研究,均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术后均置胸腔引流管,病例选择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按照术后24 h的引流量进行... 目的探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不同胸腔引流量时拔除胸管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胸外科患者选入本次研究,均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术后均置胸腔引流管,病例选择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按照术后24 h的引流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在引流量达到100~200 ml时拔管,观察组在引流量达到300 ml的时候拔管。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平均拔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3.45±0.37)天和(9.84±1.05)天以及(2.12±0.19)天和(7.05±1.3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气胸,5例出现胸腔积液,4例出现管口延迟愈合,观察组上述并发症分别有1例、0例、1例、1例。两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有效率高于观察组(28.00%vs.6.00%,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在24h胸腔引流量达到300 ml时拔除胸管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胸腔引流 胸管
下载PDF
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严重心衰合并气胸15例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成虎 胡风涛 +1 位作者 常敏春 陈世雄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4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以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合并严重心衰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单纯气胸于患侧锁骨中线外侧第二肋间隙,液气胸经腋中线第七、八肋间,局灶性气胸依CT定位气体最多处,经皮微创穿刺的方法在胸腔内置入静... 目的探讨以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合并严重心衰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单纯气胸于患侧锁骨中线外侧第二肋间隙,液气胸经腋中线第七、八肋间,局灶性气胸依CT定位气体最多处,经皮微创穿刺的方法在胸腔内置入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交通性气胸可考虑加用负压吸引。结果 15例患者均在一周肺复张,拔除导管后未复发。疗效与传统外科手术置管引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后者(P<0.05)。结论以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严重心衰合并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导管 胸腔闭式引流 自发性气胸 严重心衰
下载PDF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单管引流与双管引流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刚 杜铭 +1 位作者 刘衡 张长喜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期3-4,共2页
目的:对比单管引流与双管引流在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60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单管引流组与双管引流组,均行胸腔镜手术,单管引流组为在腋中线第6肋间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至胸顶,双管引流组为在腋中线第6肋间及... 目的:对比单管引流与双管引流在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60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单管引流组与双管引流组,均行胸腔镜手术,单管引流组为在腋中线第6肋间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至胸顶,双管引流组为在腋中线第6肋间及锁骨中线第2肋间各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漏气时间、术后7 d疼痛评分、肺不张、需再次置管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 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术后单管引流可取代传统的双管引流达到治疗效果,同时具有疼痛较轻的特点,临床操作更简单、更能改善患者舒适度,利于患者术后排痰和活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单管 双管 胸腔镜
下载PDF
超细胸腔引流管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剑翁 于修义 +3 位作者 石思恩 耿国军 林俊峰 姜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应用超细胸腔引流管和常规粗引流管对引流效果,患者疼痛程度及引流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行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超细胸管组)和B组(常规粗胸管组)各78例,...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应用超细胸腔引流管和常规粗引流管对引流效果,患者疼痛程度及引流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行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超细胸管组)和B组(常规粗胸管组)各78例,比较两组术后引流时间、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A组术后引流时间、总引流量、引流相关并发症显著少于B组(P<0.05),术后第3、4天疼痛评分A组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第1、3、5天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应用超细胸腔引流管可缩短引流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引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且切口愈合美观,是效果确切满意的引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全胸腔镜手术 超细胸腔引流管
下载PDF
肺叶切除术后使用不同管径胸腔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国栋 梁佳明 李建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7期889-890,共2页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采用不同管径胸腔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 16F细管引流)和对照组(52例, 32F粗管引流),比较两组的带管时间、导管故障情况...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采用不同管径胸腔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 16F细管引流)和对照组(52例, 32F粗管引流),比较两组的带管时间、导管故障情况、胸腔积液再穿刺、带管NRS评分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两组的平均带管时间、导管故障发生率、胸腔积液再穿刺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2~4天,试验组的带管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带管期间,试验组的止痛药物使用率为17.31%,低于对照组的44.23%(P <0.05)。结论 16F细径导管与32F粗径导管用于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均可行,其中前者不延长带管时间,不增加导管故障及再穿刺率,效果确切,而且患者的带管疼痛较轻,易于耐受,临床应用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胸腔引流 导径
下载PDF
胸部手术引流的改良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再义 冯宇鹏 +3 位作者 李爱连 陈俊凯 鲍文 莫益俊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 探讨对胸部手术传统粗管连接水封瓶引流方式的改进。方法 通过对我院28例(31人次)胸部手术引流改良采用细软管负压球袋装置代替粗管水封瓶引流术后的观察,总结改进引流后患者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有无引... 目的 探讨对胸部手术传统粗管连接水封瓶引流方式的改进。方法 通过对我院28例(31人次)胸部手术引流改良采用细软管负压球袋装置代替粗管水封瓶引流术后的观察,总结改进引流后患者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有无引流管的堵塞和拔出引流管后胸腔穿刺次数。结果 术后疼痛程度,轻度15例,中度11例,重度2例;15人次未使用任何止痛药,12人次口服1-2次止痛药,4人次分别有3次以上使用止痛药。放置引流管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0.5-12小时,引流管留置的时间为6小时-21天,24小时引流量为2-2800 m L,无引流管堵塞现象。引流管拔除后没有需要胸腔穿刺病例。无一例胸腔内和手术引流切口感染,没有医源性气胸。结论 胸部手术后采用细软管负压球袋装置引流,创伤小,也不易堵塞,可较长时间放置,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引流 细软引流管 负压球袋 粗引流管 水封瓶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屈兵 蒲清刚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6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较传统胸腔穿刺在治疗胸腔积液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胸腔穿刺)42例,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44例,两组年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观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较传统胸腔穿刺在治疗胸腔积液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胸腔穿刺)42例,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44例,两组年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观察组的操作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均成功引流胸水,患者耐受性好,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胸水引流彻底,住院时间缩短,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病情较重患者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操作、引流胸水效果不佳、操作失败及发生并发症等情况。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优势显著,具有微创、引流减压快、反复多次留取标本方便,便于胸腔内给药及并发症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置管引流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