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LADY'S DAILY WEAR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PERIOD
1
作者 包铭新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1年第3期9-21,共13页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women’s wea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early Republic Period(late 19th c.—early 20th c.),with an emphasis on the daily informal orsemi-formal wear,though some f...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women’s wea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early Republic Period(late 19th c.—early 20th c.),with an emphasis on the daily informal orsemi-formal wear,though some formal or ceremonial costumes such as wedding dress will also beincluded.This study will use Chinese costumes and textiles from many museums to fill in theblanks left by previous research and to give a more detailed and accurate description.It will alsouse historical documents to find the original names of these items and to illustrate a general conceptof their usage on different occasions.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women’s wear will be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①robes orcoats;②jackets;③waistcoats or vests;④skirts;⑤pants and leggings;⑥shoes and socks;⑦headdresses;and⑧others.Of every category,the textiles,decoration,cut,form,style,colourand motif will be discussed.The way in which these items were combined will also be discussed.The comparison between women’s wear and men’s wear,women’s and children’s informal andformal dress will be given.Here are some tentative conclusions.First,the Manchu and Han style coexisted and mixedwith each other and were worn by both Manchu and Han women.Second,the basic silhouettesand cut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conventional,while the decorations and details(openings,fasten-ings,pleats,vents,collars and hemlines)were different.The former represented accepted socialstandards while the latter could be a matter of personal taste.Third,women’s wear in that periodwere highly stylized,miscellaneous,elaborate,detailed,multicolored and multi-thema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women’s garments DAILY wear Late Qing dynasty early REPUBLIC period
下载PDF
清末民初报刊剧话的文体承变与理论革新
2
作者 孟昕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报刊剧话与聚焦传奇杂剧、文学批评本位的古代曲话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承继关系,而是直接滥觞于清中后期文人的梨园花谱写作。经由报刊媒介的形塑、戏剧改良思潮的推动与中外剧论的滋养,剧话于民国元年前后定型为一种以京剧、新剧等舞台... 报刊剧话与聚焦传奇杂剧、文学批评本位的古代曲话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承继关系,而是直接滥觞于清中后期文人的梨园花谱写作。经由报刊媒介的形塑、戏剧改良思潮的推动与中外剧论的滋养,剧话于民国元年前后定型为一种以京剧、新剧等舞台流行剧种为主要批评对象,以即时化、公开化、品牌化的跨平台专栏创作为特色生产模式,文本与舞台兼重、史论研究与实践批评并举的综合性艺术批评文体。舞台本位意识在清末民初报刊剧话中的建构发展反映了古典戏剧理论“剧学”体系内部重心由“剧本作法”向“表演艺术”的迁移,曲话的独立发展、京剧与新剧剧话的日趋分离亦可视作传统剧论对近代传奇杂剧、花部戏曲、外来新剧“三足鼎立”之全新剧体格局的直接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报刊 剧话 批评文体 戏剧理论批评
下载PDF
清末民初徽州婺源县民众饮食生活探讨--以《量入为出》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肖琴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21,共5页
徽州婺源地区的排日账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民间文献。婺源塾师朱鲁瞻的账本《量入为出》记载了从宣统元年到民国二年朱家的家庭日常收入支出和社会活动情况,包括因地制宜的日常饮食、丰俭有度的时节饮食、饱含寓意的婚丧祭祀饮食等方面的... 徽州婺源地区的排日账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民间文献。婺源塾师朱鲁瞻的账本《量入为出》记载了从宣统元年到民国二年朱家的家庭日常收入支出和社会活动情况,包括因地制宜的日常饮食、丰俭有度的时节饮食、饱含寓意的婚丧祭祀饮食等方面的内容。清末民初时,婺源的饮食生活稳定不变、饮食观念转变缓慢、饮食消费保持传统模式,甚少受到西方饮食的影响,为研究这一时期长江流域饮食文化提供了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徽州 饮食生活
下载PDF
Social Class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angzhou Home Gardens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4
作者 ZHANG Lihu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6期102-106,共5页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870-1930),the social classes in Yangzhou were basically dominated by officials,businessmen,and scholars.In the building number,scale,and func...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870-1930),the social classes in Yangzhou were basically dominated by officials,businessmen,and scholars.In the building number,scale,and functional evolution of their home gardens,these three classes were different,reflecting abundant connotation of characteristic of the time and regional culture,revealing the inheritance path of Yangzhou culture,as well as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home gardens in Yangzhou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classes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Yangzhou home gardens Type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connotation
下载PDF
南宋初期诏令与文风的演变
5
作者 彭民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1,共10页
诏令不应该仅仅是研究文学历史语境的史料来源,它与文学的深层纠葛更应该受到重视。在两宋之交的历史语境下,南宋初期与文学相关的诏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文学摆脱了北宋后期的封禁枷锁,开始恢复生气,诗赋取士重新成为国家的基本政... 诏令不应该仅仅是研究文学历史语境的史料来源,它与文学的深层纠葛更应该受到重视。在两宋之交的历史语境下,南宋初期与文学相关的诏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文学摆脱了北宋后期的封禁枷锁,开始恢复生气,诗赋取士重新成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南宋初期由于皇帝对苏轼的偏爱,全国上下掀起崇苏热潮,促使江西诗派勃兴并成为文坛主流,对南宋文学影响深远。绍兴年间,朝廷实行严厉的言禁制度,尤其是震惊朝野的多起诗文获罪案例,对全国的诗文作者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这种高压的文艺政策促使献赋颂成为一代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初期 江西诗派 南宋文论 诏令 诗赋 苏轼
下载PDF
北宋前中期士人谏议心态演变与贬谪文学书写——以谏官及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为中心
6
作者 张贵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6,共10页
北宋前中期谏官制度逐渐完善,与之相关,士人谏议心态亦发生了新变。前期谏官及具有谏诤意识的士人出于职责、道德品质的追求,有直言进谏的意愿。中期形成了特殊的舆论环境,士人名节意识浓厚。谏官及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逐渐形成了不苟同... 北宋前中期谏官制度逐渐完善,与之相关,士人谏议心态亦发生了新变。前期谏官及具有谏诤意识的士人出于职责、道德品质的追求,有直言进谏的意愿。中期形成了特殊的舆论环境,士人名节意识浓厚。谏官及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逐渐形成了不苟同时俗、砥砺名节、不以贬谪为意的谏议心态。在分析谏官制度、谏议心态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文章以北宋前期的王禹偁、田锡,中期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舜钦等曾任谏官或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为个案,进一步考察了谏议心态变化对士人贬谪心态、贬谪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北宋前中期士人的贬谪心态、贬谪文学观念、创作等呈现出的新特征,以及其与谏议心态演变之间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中期 谏官制度 谏议心态 贬谪期 文学
下载PDF
新见日藏罗振玉与内藤湖南书札六通考释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浩 黎菁予 《国际汉学》 2023年第1期136-143,158,159,共10页
日本关西大学内藤文库藏有罗振玉致汉学家内藤湖南书札数通,多未见于国内外学界。本文选取内容较充实的六通进行梳理考释,其中一通为1902年罗振玉书于上海,五通书于流寓京都时期(1916-1919),内容以学术交流和资料互通为主,可分为“日本... 日本关西大学内藤文库藏有罗振玉致汉学家内藤湖南书札数通,多未见于国内外学界。本文选取内容较充实的六通进行梳理考释,其中一通为1902年罗振玉书于上海,五通书于流寓京都时期(1916-1919),内容以学术交流和资料互通为主,可分为“日本考察”“影印善本”“学术代购”“诗文转呈”“中日文人友谊”“关于《帖木儿传》”,所提及的人物、事件,可与其他史料互补,是清末民初中日文化与学术交流研究的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玉 内藤湖南 清末民初 罗氏书札 中日交流
下载PDF
萧梁中前期的“学谢”之风及其文本样态
8
作者 李傲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80,共10页
在萧梁中前期,晋宋体渐有复兴之势,效仿晋宋体代表作家谢灵运成为创作潮流,昭明太子萧统及其所爱赏的刘孝绰、王筠等东宫学士和在建康文士群中有一定地位的何逊等人均有“学谢”之作。然这些作品在抒情特点、语言风格、结构层次等方面... 在萧梁中前期,晋宋体渐有复兴之势,效仿晋宋体代表作家谢灵运成为创作潮流,昭明太子萧统及其所爱赏的刘孝绰、王筠等东宫学士和在建康文士群中有一定地位的何逊等人均有“学谢”之作。然这些作品在抒情特点、语言风格、结构层次等方面和谢灵运之作有所不同。谢诗在梁代中前期被推崇和学习,与当时文学主流审美中崇尚典丽雍容、爱好秀句等倾向密切相关。然而自宋齐以来形成的重视抒情之风、新体诗流畅浅丽的语言风格、梁代之后对文本结构清晰的重视,又使得梁初文士的创作没有对谢灵运的原作亦步亦趋,而是根据时代审美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复合的文学审美最终造就了具有多个时代印记的文本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萧梁中前期 《诗品》 晋宋体 文本样态
下载PDF
从几组副词看《元曲选》宾白的写成时期
9
作者 范培培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2-39,共8页
通过四组副词的历史消长情况,考察《元曲选》宾白的写成时期。推断《元曲选》宾白使用的是明代的底本,主要反映明代前期的语言面貌。
关键词 《元曲选》宾白 写成时期 副词 历史消长 明代前期
下载PDF
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选制度探析
10
作者 张卫杰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89,共7页
清末留学毕业生考选仿照科举制。即便在科举废止后,留学毕业生考选表面上参酌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具体措施仍大多仿照殿试成例。经由君主亲自操控擢用之权,通过殿试的留学毕业生成为天子门生。在政治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民国初期留... 清末留学毕业生考选仿照科举制。即便在科举废止后,留学毕业生考选表面上参酌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具体措施仍大多仿照殿试成例。经由君主亲自操控擢用之权,通过殿试的留学毕业生成为天子门生。在政治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民国初期留学毕业生考选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考选章程及其实施仍仿清末旧制。通过政事堂考试,袁世凯选拔留学毕业生为总统门生。揽才揽权是君权思想在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选中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选 科举制 殿试 君权
下载PDF
清末民初景德镇陶瓷销售变化研究
11
作者 胡景云 詹嘉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83-88,共6页
文章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略述清末民国初期,西欧、日本、江西乃至国内知名产瓷地区主要工艺成就,及其市场销售情况。结合销售数据分析景德镇陶瓷工艺停滞的状况及原因,从销售渠道、销售品种、销售数量与销售利润,彰显衰弱期景德镇陶瓷... 文章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略述清末民国初期,西欧、日本、江西乃至国内知名产瓷地区主要工艺成就,及其市场销售情况。结合销售数据分析景德镇陶瓷工艺停滞的状况及原因,从销售渠道、销售品种、销售数量与销售利润,彰显衰弱期景德镇陶瓷销售仍不乏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国内外陶瓷 景德镇陶瓷 国内外市场 瓷器销售
下载PDF
清末民初白话小说与现代汉语中“动动式复合名词”的差异
12
作者 张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4-69,共6页
通过对清末民初报刊白话小说的考察发现,清末民初的某些“动动式复合名词”在义项或义素层面上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现代汉语中的部分“动动式复合名词”发生了相对广泛的词类转变,其表义渐渐明确,所指渐渐抽象,非基本功能义素更易... 通过对清末民初报刊白话小说的考察发现,清末民初的某些“动动式复合名词”在义项或义素层面上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现代汉语中的部分“动动式复合名词”发生了相对广泛的词类转变,其表义渐渐明确,所指渐渐抽象,非基本功能义素更易改变。社会变革、转喻和隐喻的心理机制等是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白话报刊 动动式 词汇差异
下载PDF
北宋前期熙河蕃部地缘关系考
13
作者 岳凯峰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0-48,共9页
宋初熙河蕃部众多,部族强盛,初受凉州六谷联盟指挥,在疏通贡宋道路,抗击夏州党项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熙河蕃部被夏州党项分化后,六谷联盟遭受重创,最终走向覆灭。失去依靠的熙河蕃部,转而依附于河湟宗哥联盟,继续充当宗哥联盟贡宋抗... 宋初熙河蕃部众多,部族强盛,初受凉州六谷联盟指挥,在疏通贡宋道路,抗击夏州党项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熙河蕃部被夏州党项分化后,六谷联盟遭受重创,最终走向覆灭。失去依靠的熙河蕃部,转而依附于河湟宗哥联盟,继续充当宗哥联盟贡宋抗夏的中坚力量和主要媒介。宗哥联盟崛起后,为谋求更大权益,公然对宋开战,最终遭遇惨败,作为急先锋的熙河蕃部,在此役中遭受重创,转而依附于瞎毡政权,恢复贡宋抗夏的政策。熙河蕃部在宋初虽有反覆,但总体来说,贡宋抗夏是主流政策,这对宋初边防稳定的维持,丝路中继贸易的开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熙河蕃部 蕃夏关系 宋蕃关系
下载PDF
榆林火石梁遗址动物遗存研究 被引量:41
14
作者 胡松梅 张鹏程 袁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248,共17页
本文对榆林新机场火石梁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研究。动物骨骼属哺乳动物18种,鸟类1种;其中以羊骨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60%,不同于任何一个关中新石器遗址。根据对出土的动物骨骼和文化层堆积分析结果表明:遗址周围的自... 本文对榆林新机场火石梁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研究。动物骨骼属哺乳动物18种,鸟类1种;其中以羊骨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60%,不同于任何一个关中新石器遗址。根据对出土的动物骨骼和文化层堆积分析结果表明:遗址周围的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草原上有各种羊、牛、马、兔等食草动物,不远处有一定面积的森林、疏林、灌丛及沙漠,其间有虎、猫等食肉动物和各种鹿类动物及羚羊的出没。动物中虎、梅花鹿、马鹿、狍、羚羊、岩羊现已在此绝迹,其余为现仍生活在该地区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 火石梁遗址 龙山晚期到夏代早期 动物遗存
下载PDF
清末民初清峪河水利衰落之探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勇 聂敏 洪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清峪河水利工程长久以来一直是关中泾阳、三原两县水利的支柱,但在清末民初它却陷入低潮。本文从《清峪河各渠记事簿》出发,结合县志等材料探究后认为由于水旱迭发、战乱不断以及其本身设施和管理的落后,导致了其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清峪河水利工程长久以来一直是关中泾阳、三原两县水利的支柱,但在清末民初它却陷入低潮。本文从《清峪河各渠记事簿》出发,结合县志等材料探究后认为由于水旱迭发、战乱不断以及其本身设施和管理的落后,导致了其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在阐述分析以上原因的基础上得出了该时期清峪河水利的衰落为后来陕西民国十八年年馑埋下祸根,并成为李仪祉回陕主持泾惠渠等新型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清峪河水利 衰落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文学翻译中的叙事建构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文静 陈颖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164,共3页
清末民初的文学翻译有其显著的特点,译者不再仅是被动地参与语码转换,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译文叙事。因此对原作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写在这一时期较为普遍。然而,对于这一通过语际改写建构译文叙事的现象却鲜有研究。国际著名翻译理论家Mona... 清末民初的文学翻译有其显著的特点,译者不再仅是被动地参与语码转换,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译文叙事。因此对原作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写在这一时期较为普遍。然而,对于这一通过语际改写建构译文叙事的现象却鲜有研究。国际著名翻译理论家Mona Baker借用叙事学理论阐释翻译叙事建构,为我们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我们探究这一时期译者如何通过不同策略建构译文叙事,使翻译成为社会变革以及创建新文学和新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翻译建构 清末民初 Mona Baker
下载PDF
传教士与清末民初西方体育文化传播 被引量:6
17
作者 万发达 李卫国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46,共4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也是西方体育文化在我国的传入和传播时期。传教士对于清末民初西方体育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特别是奥林匹克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而且... 清末民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也是西方体育文化在我国的传入和传播时期。传教士对于清末民初西方体育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特别是奥林匹克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而且还引发了中国人体育价值观念的变化,催生了西方体育文化的中国化。清末民初,来华传教士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的路径主要有:大众传播,通过书籍、报刊等印刷媒介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组织传播,通过教会学校、基督教青年会等社会组织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人际传播,通过体育竞赛这种特有形式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传教士 清末民初 西方体育文化
下载PDF
论元明之间的变革 被引量:42
18
作者 李新峰 《古代文明》 CSSCI 2010年第4期83-102,共20页
宋元变革论、明中期变革论、宋元明过渡论等关于宋代以来中国历史分期的认识,均认为元明两朝之间主要表现为连续而非变革。本文从政治变革及其对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塑造两个角度,探讨元明之间在国家地缘格局、制度来源与演变趋势、... 宋元变革论、明中期变革论、宋元明过渡论等关于宋代以来中国历史分期的认识,均认为元明两朝之间主要表现为连续而非变革。本文从政治变革及其对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塑造两个角度,探讨元明之间在国家地缘格局、制度来源与演变趋势、经济政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革现象。结论是:元明之间发生了比两宋、宋元、明清之间更加全面、深刻的变革,元明之际与明中期变革之间的"明前期"可以被视为一个有独立价值的历史单元。这项认识,或可丰富对宋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整体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分期 王朝变更 元明变革 明前期
下载PDF
清末民初云南藏区多民族人口流动与族际共生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智生 陈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100,共6页
清末民初,云南藏区各民族人口流动频繁,汉、回、白、纳西、彝等民族大量迁入境内,改变了这一区域的人口比例和民族成分。在动荡不安、各类冲突频发的社会情境中,各民族冲破族际壁垒,在族际共生关系的不断建构与调适中交流融合,共同推动... 清末民初,云南藏区各民族人口流动频繁,汉、回、白、纳西、彝等民族大量迁入境内,改变了这一区域的人口比例和民族成分。在动荡不安、各类冲突频发的社会情境中,各民族冲破族际壁垒,在族际共生关系的不断建构与调适中交流融合,共同推动了云南藏区农业、手工业、矿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并进一步发展巩固了族际共生关系的维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云南藏区 人口流动 族际共生
下载PDF
林纾抄本小说《明时演义》考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玉宝 陈金林 刘永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9,共6页
《明时演义》是林纾在民国期间抄写的一部报章小说合集,现存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属海内外孤本。小说作者、发表刊物均无记载。本文对林纾抄写该小说时的心境及这部小说的内容作了论述,通过考辨指出,其作者应是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程道一... 《明时演义》是林纾在民国期间抄写的一部报章小说合集,现存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属海内外孤本。小说作者、发表刊物均无记载。本文对林纾抄写该小说时的心境及这部小说的内容作了论述,通过考辨指出,其作者应是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程道一,该文刊于民国时期的北京报刊。抄本小说《明时演义》对了解当时的报刊文学发展及目前的林纾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清末民初 报章小说 明时演义 抄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