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curate Evaluation of China's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up
1
作者 LI SHI'A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4年第2期21-24,共4页
Recently, when evaluating the achievements China has made during the his- torical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pointed out,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conducted by the... Recently, when evaluating the achievements China has made during the his- torical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pointed out,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conducted by the peopl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our Party is divided into two historical periods--before and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two periods are in- terconnected,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However, they both essen- tially reflect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s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conducted by the peopl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gan to take shape in the new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but it is also grounded in New China's 20-plus years of experience in building and carrying out the basic system of socialism... Although the two historical periods have huge dif- ferences in the guidelines, poli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urate Evaluation of China’s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up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当代解译(1978—1992年)
2
作者 刘方馨 赵纪军 《广东园林》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在对外开放的政策和1985年兴起的“文化热”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园林研究经历了显著复兴,古典园林作为文化现代化的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促进了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段公开...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在对外开放的政策和1985年兴起的“文化热”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园林研究经历了显著复兴,古典园林作为文化现代化的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促进了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段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等学术文献的全面梳理,从知识产生的背景动力、途径方式和传播应用等方面对社会文化背景下古典园林学术理论的产生、学术范式转变的机制以及知识如何被应用于实践等内容进行分析。揭示了多学科视角及方法的借鉴与融合是推动古典园林学术理论转型的重要机制,现代功能需求及西方建筑思潮的引入是古典园林“古为今用”设计思想革新的重要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 改革开放初期 理论研究 当代解译 1978—1992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中山林权的变革与纠纷调处--以安徽为中心
3
作者 冯静静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6-152,共7页
森林资源的培育、利用、利益分配、林业可持续发展等,前提条件都是明确山林权属,建立合理有效的林权制度。安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1949年以前森林覆盖率较低,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安徽各地在土地改革... 森林资源的培育、利用、利益分配、林业可持续发展等,前提条件都是明确山林权属,建立合理有效的林权制度。安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1949年以前森林覆盖率较低,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安徽各地在土地改革时期开始大规模的封山育苗造林,进行山林权制度的改革,分林到户,使林农获得林地、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山林权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牵涉面很广的问题,矛盾、纠纷不断,安徽各地在省委和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本着有利于恢复发展林业生产,有利于林业经营管理,有利于群众团结互助的宗旨,依靠群众,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调处山林纠纷,明晰山林权,形成了国有林、乡村公有林、农民个人私有林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林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林权变革 纠纷调处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 安徽省
下载PDF
英国布莱尔政府学前教育改革政策及其主要特点 被引量:14
4
作者 庞丽娟 沙莉 刘小蕊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4-38,共5页
1997年~200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执政期间,英国先后出台了多项学前教育改革政策,应对其学前教育发展、教育改革乃至社会发展的困境与危机。其中最重要的学前教育改革政策有:"确保开端"、"每个孩子都重要"、"儿... 1997年~200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执政期间,英国先后出台了多项学前教育改革政策,应对其学前教育发展、教育改革乃至社会发展的困境与危机。其中最重要的学前教育改革政策有:"确保开端"、"每个孩子都重要"、"儿童保育十年战略"及"早期奠基阶段",它们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布莱尔政府学前教育改革政策具有四方面突出特点:鲜明一致的价值取向与政治意图;注重各项政策间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政策制定的战略性与前瞻性;持续增加财政投入以保障政策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 布菜尔政府 英国教育改革 学前教育
下载PDF
国民政府初期对高等教育的整顿(1927-1937年) 被引量:6
5
作者 田正平 陈玉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4,共8页
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全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所谓"大学热"时期。为改变高等学校"数量增加,质量低下"的状况,国民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整顿。其中取消单科大学、限制滥设大学,加强对私立院校以及教会学校的控制与管理是整... 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全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所谓"大学热"时期。为改变高等学校"数量增加,质量低下"的状况,国民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整顿。其中取消单科大学、限制滥设大学,加强对私立院校以及教会学校的控制与管理是整顿的重点。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目的是全面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以"限制数量、提升质量"。规范和控制相结合是国民政府初期整顿高等教育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次整顿还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整理方式以"裁、并、改、停"为主;第二,整顿内容始终围绕限制大学滥设、加强对私立院校的控制和管理展开;第三,政府整顿高等教育的法规和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通过这次整顿,改变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无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确立和加强了国民党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的渗透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初期 整顿 高等教育
下载PDF
论张居正改革时期的西南民族政策 被引量:5
6
作者 展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5,共5页
万历初,以首辅张居正为代表的改革集团在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叛乱之时,又审时度势,及时推行了调处民族矛盾、调适进贡制度、招抚叛乱"降夷"等一系列的民族政策。这些民族政策在短期内改善了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巩固了边疆统治;... 万历初,以首辅张居正为代表的改革集团在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叛乱之时,又审时度势,及时推行了调处民族矛盾、调适进贡制度、招抚叛乱"降夷"等一系列的民族政策。这些民族政策在短期内改善了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巩固了边疆统治;但长远来看,它已难以适应少数民族的发展趋势,甚而成为激化明末西南地区民族矛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历初 张居正 改革时期 西南地区 民族政策
下载PDF
“改良家庭论”与清末民初妇女启蒙——以胡彬夏的论述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高翔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84-89,共6页
曾担任《妇女杂志》主编的胡彬夏,是清末民初留学美国的女性知识精英。胡彬夏妇女观的核心是"改良家庭",即主张将女子安置于改良家庭的坐标,内容包括改良家庭与改良社会、女子教育、"新贤母良妻"的形塑等方面。&qu... 曾担任《妇女杂志》主编的胡彬夏,是清末民初留学美国的女性知识精英。胡彬夏妇女观的核心是"改良家庭",即主张将女子安置于改良家庭的坐标,内容包括改良家庭与改良社会、女子教育、"新贤母良妻"的形塑等方面。"改良家庭论"在民初引起的社会讨论,彰显了作为20世纪初期妇女启蒙思潮的一个侧面。若将研究视域"脉络化",亦可窥见"改良家庭论"与清末民初妇女启蒙路径的转换、民族国家话语、性别认同、"五四"新文学书写之间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彬夏 改良家庭 清末民初 女性启蒙
下载PDF
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嬗变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阳 《鄂州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52-55,共4页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的演变历程。作者认为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热情支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 ,以及先进妇女的积极努力 ,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比清朝末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 ,由于传统的积弊太深 。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女子教育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中华民国 教育发展 社会观念 男女平等观念
下载PDF
国民政府初期宋子文金融机构改革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莫志斌 吕静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3-86,共4页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在金融方面突出表现为新式银行的出现与银行制度的更新及重建,其中,20世纪初中国中央银行的创设与发展对中国金融现代化进程起了极大促进作用。文章立足于国民党政权筹建中央银行时的国内外...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在金融方面突出表现为新式银行的出现与银行制度的更新及重建,其中,20世纪初中国中央银行的创设与发展对中国金融现代化进程起了极大促进作用。文章立足于国民党政权筹建中央银行时的国内外金融发展形势,探讨宋子文关于金融机构改革的思想、举措与作用,以期有助于全面开展民国时期金融机构历史研究,并为当代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初期 金融机构改革 中央银行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意识的嬗变与执政党的思想建设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安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626-631,共6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社会意识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出现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重要的政治课题。党为此加强思想建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一方面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推动中国...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社会意识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出现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重要的政治课题。党为此加强思想建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一方面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第一个理论形式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另一方面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保持党的指导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取得了一些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初期 社会意识 执政党 思想建设 基本经验
下载PDF
浅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青海藏区的土地改革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进龙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4期80-82,共3页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青海省藏族地区的土地改革进行分析,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和把握,理清青海藏族地区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及取得的经验,有助于加深对当时青海社会的了解,对于目前青海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青海藏区 土地改革
下载PDF
民国初期盐务改革阻力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强 《盐业史研究》 2012年第2期24-32,共9页
民国初期,丁恩主持的盐务改革,废除专商引岸制,实行自由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也遭遇到来自专商、统治集团以及官专卖等方面的阻力。这些阻力因素增加了改革的难度,滞缓了改革进程。本文在分析这些阻力因素的基础上,看出中国盐... 民国初期,丁恩主持的盐务改革,废除专商引岸制,实行自由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也遭遇到来自专商、统治集团以及官专卖等方面的阻力。这些阻力因素增加了改革的难度,滞缓了改革进程。本文在分析这些阻力因素的基础上,看出中国盐务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变革的艰难以及盐务改革是利益的博弈和寻求新的"均衡点"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期 盐务改革 阻力因素 丁恩
下载PDF
改革开放早期我国“三农”政策的转轨及其特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九占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6-168,共3页
改革开放早期,我国的"三农"政策实现了历史性转轨:所有制上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转轨;经营制度上向以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转轨;生产结构上向农工商综合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 改革开放早期,我国的"三农"政策实现了历史性转轨:所有制上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转轨;经营制度上向以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转轨;生产结构上向农工商综合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多种经营的转轨;分配制度上向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轨;政策范围上向农业、农民、农村全面覆盖和促进协调发展的转轨。这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产物,是在不断争论中形成的实践结晶,是以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发展生产力为导向形成的正确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早期 “三农”政策 转轨 特点
下载PDF
论建国初期的湖南农民协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军新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3-57,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湖南农民协会在全省各地风起云涌,形成了从村到省的各级网络体系,在清匪反霸、减租退押以及乡村社会重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建立在利益共同体基础上的现代意义上的农民社团,因而很快在农村公共舞台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湖南农民协会在全省各地风起云涌,形成了从村到省的各级网络体系,在清匪反霸、减租退押以及乡村社会重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建立在利益共同体基础上的现代意义上的农民社团,因而很快在农村公共舞台上悄然隐退。农民协会的过渡性质是其悄然隐退的根本原因;农民协会自身不足是其悄然隐退的客观原因;农民长期以来不问政治的思想倾向是农民协会悄然隐退的主观原因;而中农化趋势的加强和各种互助组的出现,是导致农民协会悄然隐退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湖南 农民协会 土地改革
下载PDF
论建国初期新区农村土地改革的政策与策略
15
作者 陆世宏 黄修卓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9-72,共4页
建国初期,我党正确分析国情,把握主要矛盾,不四面出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南方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日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新区农村 土地改革 策略与政策
下载PDF
建国初期私权利的历史变化与现实启示
16
作者 段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新中国建立后,对承载着私权利内容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尊重、保护与发展,是探索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调动"私"的因素,是承认和赋予私权利的具体表现。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革命过程... 新中国建立后,对承载着私权利内容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尊重、保护与发展,是探索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调动"私"的因素,是承认和赋予私权利的具体表现。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革命过程中,对于私权利的挤压与剥夺,并不是对社会客体的一种摧毁,而是一种维新。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重新尊重与赋予社会主体应有的私权利,也并不是一种回归纠错,它还是一种维新。无论是政治革命还是社会革命,都是以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民福祉的增加而载入史册,并为未来提供生活的历史范例与现实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权利 建国初期 公权力 革命 改革
下载PDF
建国初期贵州威宁民族杂居区的社会改革
17
作者 马玉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威宁县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杂居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在威宁进行了社会改革,扶持当地经济,改善医疗卫生与文化教育,取得了许多成绩,这是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结果。但是研究发现,在少数民族杂居区尤其是汉族人口占... 威宁县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杂居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在威宁进行了社会改革,扶持当地经济,改善医疗卫生与文化教育,取得了许多成绩,这是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结果。但是研究发现,在少数民族杂居区尤其是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民族杂居区,对少数民族过多地片面照顾,会造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群众新的对立和矛盾;新中国建国初期,强调要克服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过分强调民族问题,反而强化了民族之间的差别。这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民族自治县 社会改革 分析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三农”政策的转轨与突破
18
作者 吴九占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8期33-36,共4页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三农"政策实现了历史性转轨与突破:所有制结构上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突破;经营制度上向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突破;农业结构上向农工商综合经营、农林牧副渔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三农"政策实现了历史性转轨与突破:所有制结构上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突破;经营制度上向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突破;农业结构上向农工商综合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突破;政策走向上向农业、农民、农村协调发展的突破;分配制度上向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早期 “三农”政策 转轨 突破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大学教授的群体特征及其生成动力
19
作者 张意忠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年第12期44-56,共13页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逐步恢复了教授职称评审制度,教授的教学科研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因而形成了该阶段特有的群体特征。一是重获新生:喜迎科学春天,献身科研;参与拨乱反正,恢复名誉。二是道德高尚:拥护党的领导,立党为公;献身教育事业,爱...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逐步恢复了教授职称评审制度,教授的教学科研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因而形成了该阶段特有的群体特征。一是重获新生:喜迎科学春天,献身科研;参与拨乱反正,恢复名誉。二是道德高尚:拥护党的领导,立党为公;献身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三是教书育人:认真备课,教学有方,严格要求,关爱学生。四是治学严谨:潜心研究,实事求是,遵守规范。教授群体特征的生成是社会政治制度、教授聘任制度、教授评价制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初期 大学教授 群体特征 生成动力
下载PDF
邓小平推进政治沟通的策略管窥——以农村改革初期为考察
20
作者 黄小谨 《嘉应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28-33,共6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通过采取"保护、教育、提升"的方式,有效实现了农村改革初期的政治沟通。邓小平主导的这场政治沟通,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对于推进农村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管窥邓小平推进政治沟通的策略,以期对...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通过采取"保护、教育、提升"的方式,有效实现了农村改革初期的政治沟通。邓小平主导的这场政治沟通,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对于推进农村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管窥邓小平推进政治沟通的策略,以期对新时期政治沟通机制的完善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农村改革 初期 政治沟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