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天津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国省对接与部门联动快速叫应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1
作者 霍凯 侯天宇 +2 位作者 金峰 李宗飞 张健 《天津科技》 2024年第5期67-70,共4页
依托天津市政务云资源,基于天津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二期),建设预警快速叫应联动服务数据对接模块,完善基层部门灾情直报信息、灾情月(年)报信息、叫应服务信息、联动部署信息等多类数据的录入、审核、上报到国家级平台的全链... 依托天津市政务云资源,基于天津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二期),建设预警快速叫应联动服务数据对接模块,完善基层部门灾情直报信息、灾情月(年)报信息、叫应服务信息、联动部署信息等多类数据的录入、审核、上报到国家级平台的全链条业务服务流程,有效解决现有业务环节中数据接入、传输、共享、备案等各种实际问题。该平台在“杜苏芮”台风重大气象服务保障过程中广泛收集了天津市各级预警服务反馈评估数据,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情直报 部署联动 叫应服务 国省对接 预警发布 天津市政务云
下载PDF
论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大华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9,共11页
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五四时期... 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被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这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中国民族”“我国民族”或“吾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这说明,五四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还很不成熟。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都纳入了对“中华民族”的书写。由此,自觉运用中华民族的观念成为该时期历史教科书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观念,即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构成,亦即中华民族所指并非某一个民族(如汉族),而是中国各民族。这表明,中华民族观念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业已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历史教科书 民国初年 五四时期 抗战时期
下载PDF
“十三五”时期中国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形势、目标与若干建议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健鹏 高世楫 李佐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共9页
本文构建了包括监管的立法、组织体系、监管权力配置、监管工具与程序、问责机制、监管能力等要素在内的环境监管体制分析框架,从污染物排放趋势、国家制度建设等角度分析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环境监管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目... 本文构建了包括监管的立法、组织体系、监管权力配置、监管工具与程序、问责机制、监管能力等要素在内的环境监管体制分析框架,从污染物排放趋势、国家制度建设等角度分析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环境监管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目标和思路。"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完善环境监管制度是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严重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挑战,在此期间加快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提高环境监管有效性是切实实现治污减排的根本保证。完善环境监管体系、改进监管方式、创新监管手段是建立治污减排长效机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完善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中国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按照合法性、独立性、透明性、可问责性、专业性和执法能力、可信性等原则建立和完善现代环境监管体制,为此必须从专门立法、组织结构、权力分配、问责机制、监管程序与工具、监管能力建设等各方面推进改革。本文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思路及若干建议,主要包括:加快修订环保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推进环境司法常态化、规范化和专门化,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法治化水平;从纵向、横向上优化环境监管组织结构,强化区域层级的监管与督查功能,强化中央层级环境监管机构对环境信息的获取能力;优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机构设置以及相关职能,建立并完善内部机构的协调机制;完善环境监管的内外部问责机制,把做实对监管者的监管机制作为优化环境监管体制的抓手;强化对监管工具的顶层设计,做实监管程序中关键环节,建立环境监管影响评估制度;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环境监管制度队伍职业化发展,保障各级环境监管机构具有充分履职的能力。环境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 环境监管体制 形势 目标
下载PDF
中国发展规划体系:发展现状与改革创新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鞍钢 唐啸 鄢一龙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4,共8页
中国已成功创立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国家发展规划体系,形成了分级分类、相互分工、相互配合的发展规划体系和实施机制,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但仍应当看到,中国发展规划体系存在各类规划过多过杂、功能定位不清... 中国已成功创立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国家发展规划体系,形成了分级分类、相互分工、相互配合的发展规划体系和实施机制,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但仍应当看到,中国发展规划体系存在各类规划过多过杂、功能定位不清、隶属关系不清,部分规划缺乏实施抓手、编制主体纷杂、彼此衔接不足等问题。未来中国发展规划体系基本方向是制度化、法治化和体系化。我们应当明晰不同类型规划的定位和功能,明确不同层级规划之间的隶属原则,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建立和完善与发展规划相衔接的年度计划制度,从而推动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一套"三级四类",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国土空间规划总控,以专项规划为特定领域延伸细化,以年度计划为重要抓手,层层隶属,各级各类规划层次分明、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系统完备的发展规划体系,使这一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规划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年规划
下载PDF
澳大利亚儿童早期学习框架的性质、内容与特点 被引量:17
5
作者 员春蕊 王小英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6,共9页
为了保障高质量的儿童早期教育,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于2009年颁布了《归属、存在和成长:澳大利亚儿童早期学习框架》。作为该国首次制定针对早期教育工作者的国家课程标准,其出台引起了国内和国际的极大关注。该框架是为了... 为了保障高质量的儿童早期教育,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于2009年颁布了《归属、存在和成长:澳大利亚儿童早期学习框架》。作为该国首次制定针对早期教育工作者的国家课程标准,其出台引起了国内和国际的极大关注。该框架是为了落实早些时候颁布的《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国家质量框架》而制定的,其内容主要由五个实施原则、八大实践方法、五项学习成果组成,体现了关注儿童自我认知构建、强调儿童社会能力培养、聚焦儿童灵性世界养成等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教育和保育 早期学习框架 国家课程标准
下载PDF
国际农村学前教育普及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7
6
作者 夏婧 庞丽娟 李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86,共7页
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是保障弱势地区幼儿受教育权利、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均明确以优先普及农村学前教育为基本战略方向,通过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公办园为主、推行国家普及项目等方式大... 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是保障弱势地区幼儿受教育权利、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均明确以优先普及农村学前教育为基本战略方向,通过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公办园为主、推行国家普及项目等方式大力推动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与政策举措,对我国有效破解农村学前教育普及难题、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长期薄弱滞后痼疾,促进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前教育普及 国际经验 政府主导 财政投入 国家普及项目
下载PDF
“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社会保障建设成效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延中 龙玉其 宁亚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三五"时期,我国诸多社会保障既定发展目标已经实现,部分任务也提前完成。文章梳理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成效,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一是兜底扶贫成效显著;二是制度框架不断完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三五"时期,我国诸多社会保障既定发展目标已经实现,部分任务也提前完成。文章梳理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成效,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一是兜底扶贫成效显著;二是制度框架不断完善与整合;三是保障人数持续增加;四是保障维度实现个体生命周期全覆盖;五是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六是管理体制治理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七是国家财政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文章还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五条基本经验,为我国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十四五"时期社会保障建设提供了启示,也为我国迈入"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 社会保障 主要成效 基本经验 国家治理
下载PDF
国民政府初期对高等教育的整顿(1927-1937年) 被引量:6
8
作者 田正平 陈玉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4,共8页
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全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所谓"大学热"时期。为改变高等学校"数量增加,质量低下"的状况,国民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整顿。其中取消单科大学、限制滥设大学,加强对私立院校以及教会学校的控制与管理是整... 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全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所谓"大学热"时期。为改变高等学校"数量增加,质量低下"的状况,国民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整顿。其中取消单科大学、限制滥设大学,加强对私立院校以及教会学校的控制与管理是整顿的重点。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目的是全面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以"限制数量、提升质量"。规范和控制相结合是国民政府初期整顿高等教育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次整顿还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整理方式以"裁、并、改、停"为主;第二,整顿内容始终围绕限制大学滥设、加强对私立院校的控制和管理展开;第三,政府整顿高等教育的法规和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通过这次整顿,改变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无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确立和加强了国民党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的渗透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初期 整顿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国民政府初期的货币危机与“废两改元”政策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爱 吕桂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4,共6页
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和美国在国际上的大量购银,长期处于“两”“元”并存局面的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国民政府实施“废两改元”政策,虽然步履维艰,但“废两改元”最终完成了中... 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和美国在国际上的大量购银,长期处于“两”“元”并存局面的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国民政府实施“废两改元”政策,虽然步履维艰,但“废两改元”最终完成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确立了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工商业的极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初期 货币危机 废两改元
下载PDF
嵌入型逻辑:新型政党制度与中国国家治理——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经验 被引量:28
10
作者 艾明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9,共14页
新型政党制度嵌入中国国家治理存在三个重要的逻辑:其一,建立基于权力分享与吸纳的包容型党际关系,为国家治理的结构性稳定奠定了制度基础。其二,协商合作所贯彻的民主化、科学化与一致性逻辑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的实践基础。其三,价值认... 新型政党制度嵌入中国国家治理存在三个重要的逻辑:其一,建立基于权力分享与吸纳的包容型党际关系,为国家治理的结构性稳定奠定了制度基础。其二,协商合作所贯彻的民主化、科学化与一致性逻辑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的实践基础。其三,价值认同领域的高度统一则构建出有利于国家治理的政党政治文化。基于内在逻辑的推动,新型政党制度不断衍生出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动力,并建立了新型政党制度支持和优化国家治理的转换通道,最终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而又充沛的制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政党制度 国家治理 治理现代化 发展逻辑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下载PDF
论国民政府初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曲铁华 罗银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8-123,共6页
职业教育在国民政府初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了多起职业教育的议案;戊辰学制对于职业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再次确认;政府和各省都在积极提倡职业教育。这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在于国民政府的积极倡导、过去职业教育的衰微以及教育... 职业教育在国民政府初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了多起职业教育的议案;戊辰学制对于职业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再次确认;政府和各省都在积极提倡职业教育。这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在于国民政府的积极倡导、过去职业教育的衰微以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提倡。其影响主要是农村职业教育开始受到重视、政府在法令上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等。职业教育在国民政府初期的发展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初期 职业教育 发展 启示
下载PDF
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基本框架 被引量:19
12
作者 胡颖廉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27,共10页
食品安全战略是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制度框架。国际上形成了风险分析型、整体安全型、合作治理型三类食品安全战略模式。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面临消费结构、产业基础、监管能力、城乡差距等诸多挑战。基于跨... 食品安全战略是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制度框架。国际上形成了风险分析型、整体安全型、合作治理型三类食品安全战略模式。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面临消费结构、产业基础、监管能力、城乡差距等诸多挑战。基于跨学科理论,构建"使命—结构—行动"分析框架。研究认为,应把握共享、绿色、创新三大发展理念,激发市场、政府、社会三类治理主体。在此基础上形成战略核心指标体系,并实施基础治理设施建设、监管体制改革、产业健康发展、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四项行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战略规划 政府监管 国家治理现代化 “十三五”规划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58
13
作者 卢文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29,共8页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发展道路,群众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基本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群众体育的多元治理格局,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但也存在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发展道路,群众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基本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群众体育的多元治理格局,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但也存在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与不平衡并存、群众体育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新时代群众体育应以提高体育参与水平和质量为核心目标,以促进群众体育智慧化发展为方向,以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不断提升群众体育治理能力为路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群众体育 全民健身 公共服务体系 体育治理 健康中国
下载PDF
《二年律令》所见二十等爵对西汉初年国家统治秩序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鹤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2-91,共10页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包含较多有关西汉初年二十等爵的史料。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二十等爵与西汉初年国家统治秩序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二十等爵与授田制结合,二十等爵国家治安制度结合,二十等爵与养老制度结合,二十等爵与...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包含较多有关西汉初年二十等爵的史料。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二十等爵与西汉初年国家统治秩序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二十等爵与授田制结合,二十等爵国家治安制度结合,二十等爵与养老制度结合,二十等爵与国家赏赐制度结合。二十等爵贯穿于这些制度之中,对稳定西汉初年国家统治秩序,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年律令》 二十等爵 西汉初年 国家统治秩序
下载PDF
从市场竞合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媒介融合研究20年之语境变迁 被引量:20
15
作者 栾轶玫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5,共14页
2020年11月3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中央列入"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无疑,媒介融合将成为未来媒体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自1999年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以来,媒介融合经历了哪些传播实践?媒介融合研究了哪些... 2020年11月3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中央列入"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无疑,媒介融合将成为未来媒体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自1999年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以来,媒介融合经历了哪些传播实践?媒介融合研究了哪些内容?未来媒介融合将走向何方?这些都需要现实解题。文章通过对2000年至2020年CNKI期刊库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出中国媒介融合研究20年的语境变迁:媒介融合研究经历了从全媒体到融媒体到全媒体("四全媒体")的概念变迁;经历了研究者从单一到多元、研究学科从单学科到跨学科的主体变迁;经历了从市场竞合启动的媒体流程再造到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变迁。随着媒介融合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形成中央、省、市、县的全局纵深网络,未来媒介融合研究要强化先导式、引领性、系统性理论建构研究,形成中国学派,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国媒介实践并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媒介融合20年 语境变迁 市场竞合 国家治理
下载PDF
实处与窄处:民族复兴运动时论中的新生活运动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卓恩 李周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2,共8页
国民政府初期的民族复兴运动本起于民间,是"思潮"的一种强化说法,但这种社会意识氛围,正好为取得执政地位不久的国民党当局所运用。蒋介石亲自发起新生活运动,使时人发生民族复兴运动可落到实处的想象,但其提倡的礼义廉耻、... 国民政府初期的民族复兴运动本起于民间,是"思潮"的一种强化说法,但这种社会意识氛围,正好为取得执政地位不久的国民党当局所运用。蒋介石亲自发起新生活运动,使时人发生民族复兴运动可落到实处的想象,但其提倡的礼义廉耻、服从命令、国民生活军事化所包含的特定政治意图,暴露出严重排他性和狭隘性,"实处"沦为"窄处",效果难彰,变成"纸上的运动"。这可能是常态建设"运动"化、社会运动"政治化"很难避免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初期 民族复兴运动 新生活运动 社会运动 政治运动
下载PDF
体育强国建设中依法治体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马宏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7,共12页
体育强国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远景目标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体育强国要求依法治体。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发现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征程中体育法治存在体育法制体系不完善... 体育强国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远景目标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体育强国要求依法治体。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发现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征程中体育法治存在体育法制体系不完善、重点领域的“放管服”不彻底,执法机制不畅通,体育部门协同治理能力不强、监督体制不完善、体育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统筹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应当完善体育法律法规、巩固法治政府成果、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健全体育纠纷解决机制,加强组织保障落实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体育强国 依法治体 路径
下载PDF
“十二五”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与重点 被引量:18
18
作者 迟福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6,共12页
今后五年,我国将处于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阶段。这一次转型与改革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不仅要从外部以及外部市场的变化看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更要从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了解和把握发展方式转变的现... 今后五年,我国将处于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阶段。这一次转型与改革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不仅要从外部以及外部市场的变化看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更要从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了解和把握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与基本趋势。当前,我国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集中表现为从生活必需品到耐用消费品、从私人产品到公共产品,它体现为从物的发展到人的发展的脉络,其基础在于我国开始进入发展型新阶段,本质在于人对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发展方式的相应转变。从总体趋势看,"十二五"是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和改革的历史起点,是改革发展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五年,迫切需要实现"四大转变":即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从工业化主导转向城市化主导、从公共产品短缺转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中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实现这些转变,关键在于政府转型,要求政府果断地放弃GDP增长主义,实现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的转变,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由"做大蛋糕"向"分好蛋糕"的转变,国有资本由"盈利性"向"公益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 发展方式转变 社会需求结构 第二次转型和改革 政府转型
下载PDF
论张居正改革时期的西南民族政策 被引量:5
19
作者 展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5,共5页
万历初,以首辅张居正为代表的改革集团在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叛乱之时,又审时度势,及时推行了调处民族矛盾、调适进贡制度、招抚叛乱"降夷"等一系列的民族政策。这些民族政策在短期内改善了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巩固了边疆统治;... 万历初,以首辅张居正为代表的改革集团在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叛乱之时,又审时度势,及时推行了调处民族矛盾、调适进贡制度、招抚叛乱"降夷"等一系列的民族政策。这些民族政策在短期内改善了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巩固了边疆统治;但长远来看,它已难以适应少数民族的发展趋势,甚而成为激化明末西南地区民族矛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历初 张居正 改革时期 西南地区 民族政策
下载PDF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认识和探索 被引量:2
20
作者 瞿晓琳 郭松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5-179,共5页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从巩固国防、新生人民政权、爱国主义和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的政治高度论述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制度前提、根本途径、物质基础、主体力量、基本原则等方面构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从巩固国防、新生人民政权、爱国主义和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的政治高度论述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制度前提、根本途径、物质基础、主体力量、基本原则等方面构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经济、政治、教育、卫生等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方面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一系列举措,初步彰显了人民政权的民生价值取向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建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 民族地区民生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