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rn sea level changes of the Eastern China Sea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coastal areas
1
作者 Liu Zhenxia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OA, Qingdao 266003,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52-59,共8页
The statistics of tidal gauging records showed that the mean sea level of the China Seas has risen for 14 cm in past 100 years. The annual mean sea levels of the Eastern China Seas have been rising at a speed of about... The statistics of tidal gauging records showed that the mean sea level of the China Seas has risen for 14 cm in past 100 years. The annual mean sea levels of the Eastern China Seas have been rising at a speed of about 0.21 -0.23 cm/a since 1960. The annual mean sea levels of the Eastern China Seas in 1989 were 1.45 cm higher than that in 1988 on average.The sea level rise may cause the damage of the dynamical bala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s in the coastal area? and form or strengthen many coastal disasters, such as storm-tide catastrophic events, sea water invasion landward, soil salinization in coastal lowland and plains, and beach erosion retr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level: eastern China Seas coastal area.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regional energy security in eastern coastal China based on the DPSIR model 被引量:2
2
作者 ZHANG Yan SHEN Lei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2年第3期285-290,共6页
The DPSIR assessment method, which impli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riving force (D), pressure (P), status (S), impact (I), and response (R), is widely applied by scholars. This paper aims to establish a com... The DPSIR assessment method, which impli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riving force (D), pressure (P), status (S), impact (I), and response (R), is widely applied by scholars. This paper aims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regional energy security in eastern coastal China based on the above model using different indicators.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were used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n- tradictions of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the critical factors that present great challenges to regional energy security in this area. The authors argued that a sustainable, stable, and safe supply energy supply is crucial in solving the aforesaid dilemma, and improving the energy use efficiency is one of the best choic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regarding regional energy supply stability and utilization security were point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 eastern coastal areas regional energy security assessment system
下载PDF
Monitoring Soil Salt Content Using HJ-1A Hyperspectral Data: A Case Study of Coastal Areas in Rudong County, Eastern China 被引量:5
3
作者 LI Jianguo PU Lijie +5 位作者 ZHU Ming DAI Xiaoqing XU Yan CHEN Xinjian ZHANG Lifang ZHANG Runse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Hyperspectral data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monitoring soil salt content on a large scale. However, in previous studies, barriers such as interferenc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vegetation restricted the precision of m... Hyperspectral data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monitoring soil salt content on a large scale. However, in previous studies, barriers such as interferenc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vegetation restricted the precision of mapping soil salt content. This study tested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soil salt content with improved precision by using Chinese hyperspectral data, Huan Jing-Hyper Spectral Imager(HJ-HSI), in the coastal area of Rudong County, Eastern China. The vegetation-covered area and coastal bare flat area were distinguished by using the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 at the band length of 705 nm(NDVI705). The soil salt content of each area was predicted by various algorithms. A Normal Soil Salt Content Response Index(NSSRI) was constructed from continuum-removed reflectance(CR-reflectance) at wavelengths of 908.95 nm and 687.41 nm to predict the soil salt content in the coastal bare flat area(NDVI705 < 0.2). The soil adjusted salinity index(SAVI) was applied to predict the soil salt content in the vegetation-covered area(NDVI705 ≥ 0.2).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1) the new metho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soil salt content mapping(R2 = 0.6396, RMSE = 0.3591), and 2) HJ-HSI data can be used to map soil salt content precisely and are suitable for monitoring soil salt content on a large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salt content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 hyperspectral data Huan Jing-Hyper Spectral Imager(HJ-HSI) coastal area eastern China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Dynamic Patterns of Rural Area Development in Eastern Coastal China 被引量:4
4
作者 LIU Yansui WANG Guogang ZHANG Fug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2期173-181,共9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state of rural area development at the county level in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18 factors was developed, and a rural develop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state of rural area development at the county level in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18 factors was developed, and a rural development index (RDI) was constructed to evaluate rural development state in 2000, 2004, and 2008.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dicat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This study derived four dominating components by mean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hich can explain 78.2% of the total information, namel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put, the basic condition of agriculture, 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the household′s own basic conditions. 2) Since the turn of the new millennium, the rural area in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rapid development in general. Well developed, developed, moderately developed and undeveloped rural areas respectively occupied 29.32%, 22.33%, 21.91%, and 10.51% in 2008. 3) The countryside had maintained a sound momentum of developing trend between 2000 and 2008, while the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lacked sustainability. And 4)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original economic basis, and location are four major driving forces of the disparity of rural area development in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Given these results, the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ach rural group we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area development rur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eastern coastal China
下载PDF
Ground water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eawater intruded area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coast of Laizhou Bay 被引量:1
5
作者 ZHANG Zu-lu, JIANG Lu-guang, YANG Li-yuan, QI Yong-hua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3期350-355,共6页
Eastern and southern coastal zones of Laizhou Bay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eawater intruded areas in the world, with two intrusion sources of contemporary seawater and paleobrin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mplicate... Eastern and southern coastal zones of Laizhou Bay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eawater intruded areas in the world, with two intrusion sources of contemporary seawater and paleobrin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mplicated hydrochemical changing process and the mechanism of fresh groundwater being polluted by saltwater, we conducted long-term observation and hydrochemical analysis at four observing sections of typical salt-fresh water transitional zone.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seawater and brine intrusion processes have different hydrochemical features, and that 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actions between water and aquifer produc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ntr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water intrusion eastern and southern coastal areas of Laizhou Bay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下载PDF
“安全—发展”同构视角下的城市系统韧性评价——以东部沿海地区省会城市为例
6
作者 谢杰辉 田富俊 《城市学刊》 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不确定性风险已成为城市系统运行中面临的常态。基于“安全—发展”同构视角,构建城市系统韧性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法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省会城市的系统韧性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并根据演变趋势...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不确定性风险已成为城市系统运行中面临的常态。基于“安全—发展”同构视角,构建城市系统韧性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法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省会城市的系统韧性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并根据演变趋势及特征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部分省会城市的系统韧性水平在研究期内呈波动上升态势,各城市的子系统韧性水平分异明显,其中基础设施韧性和社会韧性是城市系统韧性水平差异的主导因素,当年实际使用外资、排水管道密度、专利授权数和交通货运总量是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省会城市系统韧性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系统韧性 韧性评价 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管理 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基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鲁东沿海旅游乡村评价
7
作者 王庆玲 李树壮 刘珊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针对我国大部分乡村旅游的游客稀少、后续环境管理维护差及同质性严重等多重问题,基于在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基础,结合鲁东沿海地区文化元素,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环境感知、心理感知和行为感知三个方面构建鲁东沿海旅游乡村POE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我国大部分乡村旅游的游客稀少、后续环境管理维护差及同质性严重等多重问题,基于在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基础,结合鲁东沿海地区文化元素,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环境感知、心理感知和行为感知三个方面构建鲁东沿海旅游乡村POE评价指标体系,从17个指标层对山东省五个省级以上沿海旅游示范村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揭示了各村在环境感知要素、心理感知要素和行为感知要素三个方面的优势及不足。对于不足之处提出,提升沿海乡村综合环境、关注游客心理感受和注重沿海乡村资源整合等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环境行为心理学 鲁东沿海 旅游乡村 POE评价
下载PDF
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天气分布特征
8
作者 林冰 陆璟辉 +1 位作者 王宇飞 李岩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01-307,共7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央气象台台风逐小时资料、沿海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天气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闽东影响台风共有62个.其中,56个造成闽东沿海大风天气,年均5.6个.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影响时段在6-11月,8月闽东... 基于2011-2020年中央气象台台风逐小时资料、沿海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天气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闽东影响台风共有62个.其中,56个造成闽东沿海大风天气,年均5.6个.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影响时段在6-11月,8月闽东沿海出现的台风大风天气过程最多,秋季影响台风均能造成闽东沿海大风天气.较其他月份,闽东沿海7月更常出现强烈的台风大风天气,近10年闽东沿海7月的台风大风过程中36%达到了12级及以上,其中18%达到14级及以上,两个等级的强风在7月占比均为各月份中最高,近10年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历史极值也出现在7月.T1、T2、T3型闽东影响台风均造成闽东沿海台风大风天气,92.3%的T4型台风、86.7%的T5型台风也造成闽东沿海大风天气.T1、T2型台风造成的大风最强,阵风最高可达14级及以上,T3、T4、T5型台风大风强度则较弱.不同路径台风各区域极大风存在差异,但大多数情况下,同一纬度,越靠近开阔海面,大风影响程度越严重.台风大风极值多出现在海岛站点,而各地形区域临近开阔海面的站点极大风次之,也都达到较大的等级,临近大陆站点及海湾内部海岛站点风力等级往往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大风 台风极端大风 分布特征 闽东沿海
下载PDF
1998~2008年中国东部沿海植被覆盖变化特征 被引量:57
9
作者 侯西勇 应兰兰 +3 位作者 高猛 毕晓丽 路晓 朱明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5-741,共7页
基于1998~2008年的SPOT-VGT数据,利用CVA、一元线性回归、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中国东部沿海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趋势,并编制植被覆盖退化特征图谱。研究表明: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高变化和中变化区比例合计达26.23%;与此同时,退化区... 基于1998~2008年的SPOT-VGT数据,利用CVA、一元线性回归、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中国东部沿海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趋势,并编制植被覆盖退化特征图谱。研究表明: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高变化和中变化区比例合计达26.23%;与此同时,退化区也大量分布;植被覆盖变化的自相似性和长程依赖性突出,区域尺度Hurst指数高达0.84,增长趋势可持续,像元尺度Hurst指数普遍较高,但空间格局比较复杂;未来植被覆盖趋于恶化的面积约占10.58%,三大都市圈及部分海岸带区域严重退化并将持续退化,众多中小城市周边中度退化并将持续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Spot-VGT 变化矢量分析 HURST指数 退化特征图谱 东部沿海
下载PDF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翟荣新 刘彦随 梁昊光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5,66,共5页
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林、牧、渔产值比重是49.5︰3.2︰29.7︰17.6,农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本文分析了农业结构系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的关系,揭示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其地域差异性,发现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农业部... 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林、牧、渔产值比重是49.5︰3.2︰29.7︰17.6,农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本文分析了农业结构系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的关系,揭示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其地域差异性,发现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农业部门的变动趋势和农业结构的变化率;并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地区间农业部门的比较优势,这也是未来区域农业结构优化布局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 区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粤东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和有机质水平分布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谷阳光 王朝晖 +2 位作者 吕颂辉 梁瑜 付永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323-13325,共3页
为了了解粤东海域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及其与海域环境的关系,于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采集了柘林湾外至南澳岛以及汕头港附近海域10个采样点的春、夏、秋、冬4个季度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生物硅(BSi)与有机质(OM)的含量... 为了了解粤东海域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及其与海域环境的关系,于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采集了柘林湾外至南澳岛以及汕头港附近海域10个采样点的春、夏、秋、冬4个季度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生物硅(BSi)与有机质(OM)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中BSi和OM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0%~0.67%和2.31%~11.14%,平均含量分别为0.43%和8.06%,且季度差异不明显。线性回归结果表明,OM与BSi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硅藻是该海域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柘林湾外海域BSi含量明显较高,显示出该海域较高的硅藻生产力;而汕头港海域较高的陆源输入导致沉积物中OM含量明显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 有机质 粤东沿海 表层沉积物
下载PDF
国外沿海开发对中国滨海地区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6
12
作者 雷诚 范凌云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当前沿海开发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我国面临着东部沿海再次开发的热潮。本文通过分析国外沿海开发的成功案例,归纳出三种不同发展模式;结合当前我国滨海地区开发现状背景和对滨海城市建设特点的分析,针对发展路径选择、滨海城... 当前沿海开发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我国面临着东部沿海再次开发的热潮。本文通过分析国外沿海开发的成功案例,归纳出三种不同发展模式;结合当前我国滨海地区开发现状背景和对滨海城市建设特点的分析,针对发展路径选择、滨海城市带的构建、产业发展与引导、滨海城市空间发展、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对我国滨海地区开发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开发 东部沿海地区 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功能定位与生产要素整合模式探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富刚 刘彦随 张潆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进入了快速转型与升级的新阶段,现代农业、村庄整治、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新形势下沿海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农业资源低效利用、农村环境污染、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明确农...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进入了快速转型与升级的新阶段,现代农业、村庄整治、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新形势下沿海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农业资源低效利用、农村环境污染、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明确农村地域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功能定位,以农村生产要素整合为切入点,进而实施农村生产要素的空间整合(包括生态空间整合、生产空间整合和生活空间整合)、组织整合和产业整合,能够有效引领农村社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发展功能 要素整合 新农村建设 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我国东部沿海重点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樊杰 千庆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6-105,共10页
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由南向北明显加剧、耕地浪费状况由北向南趋于恶化、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的区域分异特征,并... 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由南向北明显加剧、耕地浪费状况由北向南趋于恶化、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的区域分异特征,并对产业结构演进,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归纳并修正了二者之间互动模式,提出了建立资源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加强资源环境管理规制等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环境 区域经济 比较研究 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地资源及其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丽娟 刘彦随 胡豹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4,52,共4页
围绕全球化对中国农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这一关键问题,基于数据分析与实证调研,对中国农地资源数量和农地利用方式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变化态势进行解析和评价,进而揭示经济全球化之于中国农地资源及其利用变化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 围绕全球化对中国农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这一关键问题,基于数据分析与实证调研,对中国农地资源数量和农地利用方式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变化态势进行解析和评价,进而揭示经济全球化之于中国农地资源及其利用变化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地资源及其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1)耕地资源大面积减少,建设占用是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2)农地利用结构发生转变,耕地转向特色果园、苗圃和速生用材林等用地;(3)土地流转增加,农业规模经营兴起;(4)农业投入要素组合发生变化,资本替代劳动力的要素投入格局逐步形成;(5)耕地复种指数在一些地区出现下降,耕地资源利用程度有所减弱。立足全球化进程中国家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提出了集约化、紧凑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和劳动力替代型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战略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土地利用 全球化 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演变轨迹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殿廷 葛岳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6年第3期26-31,共6页
区域经济在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改变着区域资源-环境系统的存量和质量。东部沿海地区具有突出的经济优势,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模及强度达到了空前水平,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本文从实证的角度... 区域经济在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改变着区域资源-环境系统的存量和质量。东部沿海地区具有突出的经济优势,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模及强度达到了空前水平,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指出,该地区资源供给及资源再生能力不足,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粗放和浪费,而且,伴随着经济增长也日益出现环境恶化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沿海地区 资源 环境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363
17
作者 刘彦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3-570,共8页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广大农村地区,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乡村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1978-2005年,沿海地区第一产业比重由23.3%降为7.9%...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广大农村地区,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乡村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1978-2005年,沿海地区第一产业比重由23.3%降为7.9%,第三产业比重由19.8%升为40.5%,农业劳动力比重则由90.8%降为47.9%。模拟分析表明,沿海地区农业产值与农业就业份额仍将持续下降,2010年、2020年农业产值比重将降为8.0%和6.0%,农业劳动力比重将降为44.5%和32.2%。1990-2005年,沿海地区劳耕弹性系数为1.84,反映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远快于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劳动力效益在稳步提高。同期,乡村人口由3.06亿人降为2.19亿人,而农村人均居住用地规模却在增大,未能实现农村人口转移与农村居民点的减少相挂钩。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须遵循乡村转型发展规律,重在科学规划、分区推进,通过优化城乡用地、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特色经济,提升农村生产力,促进沿海城乡互动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发展 农业结构 新农村建设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深圳发展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前景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群 盛红 《海岸工程》 2003年第3期70-75,共6页
深圳具备优良的海滨旅游资源,但其滨海旅游特色一直体现得不够充分,滨海度假旅游品牌在全国以至海外的影响力还很有限。深圳最近对东部滨海地区的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根据深圳东部滨海地区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就开发深圳东部滨海旅游度... 深圳具备优良的海滨旅游资源,但其滨海旅游特色一直体现得不够充分,滨海度假旅游品牌在全国以至海外的影响力还很有限。深圳最近对东部滨海地区的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根据深圳东部滨海地区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就开发深圳东部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将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以滨海休闲度假为特色的黄金海岸旅游胜地提出了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东部地区 滨海地区 总体规划 旅游发展 发展前景 旅游度假区 休闲度假
下载PDF
我国东部沿海区域能源安全情景分析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艳 沈镭 +1 位作者 于汶加 刘立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0,52,共7页
本文借助于情景分析法,基于IPAT方程的变形模式,以能源对外依存度为能源安全压力的直接度量指标,对未来中长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供选择的能源供需及能源安全压力情景进行探讨。根据未来40多年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结... 本文借助于情景分析法,基于IPAT方程的变形模式,以能源对外依存度为能源安全压力的直接度量指标,对未来中长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供选择的能源供需及能源安全压力情景进行探讨。根据未来40多年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发展现状,设计了三种情景,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情境下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供应量和需求量以及能源对外依存度。计算结果表明:在常规情景模式下,能源需求量的增速最快;绿色能源情景模式下能源生产总量的增幅最大;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在绿色能源情景模式下最小。研究表明,控制人口、经济适度发展,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品种多元化,提高能源的经济效率,是实现东部沿海地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分析 东部沿海地区 区域能源安全 预测
下载PDF
莱州湾东岸陆海相互作用与海岸缓冲区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国云 王庆 孙祝友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53-864,共12页
提出了海岸缓冲区的概念。结合莱州湾东岸晚更新世以来陆海相互作用历史与近期变化,将海岸缓冲区分为古潟湖地貌限制型、开放型和人工海岸型3种基本类型,在横向上划分出3个缓冲带,对海岸缓冲区的结构与功能及缓冲区范围进行了研究。本... 提出了海岸缓冲区的概念。结合莱州湾东岸晚更新世以来陆海相互作用历史与近期变化,将海岸缓冲区分为古潟湖地貌限制型、开放型和人工海岸型3种基本类型,在横向上划分出3个缓冲带,对海岸缓冲区的结构与功能及缓冲区范围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对防范海岸带地质灾害、减轻灾害损失与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东岸 陆海相互作用 海岸缓冲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