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origin mechanism of coalbed methane in the eastern edge of Ordos Basin 被引量:9
1
作者 LI GuiHong ZHANG H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1701-1706,共6页
I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Ordos Basin,the coalbed methane(CBM)development has not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the past20 years,and the origin of gas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CBM block-selecting and development.Based... I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Ordos Basin,the coalbed methane(CBM)development has not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the past20 years,and the origin of gas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CBM block-selecting and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37 sets of carbon isotope data,the origin of the gas was determined and the origin mechanism was studied in this work.The 13CPDB of methane ranges from 70.5‰to 36.19‰in the eastern edge in the Ordos Basin and the value becomes heavier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The secondary biogenic gas and the thermogenic gas are mixed in the shallow area and the thermogenic gas occurs in the medium and deep levels.The phenomenon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the distribution of coal rank and hydrodynamics.Firstly,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coal rank and methane 13CPDB,the medium rank coal is dominant i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Ordos Basin,and the mixture of the secondary biogenic gas and the thermogenic gas is formed in the coal of vitrinite reflectant ratio(Rmax)between 0.5%and 2.0%if there is appropriate hydrodynamics;at the same time,because of the shallow burial depth,and the well-developed coal outcrop,meteoric water and other surface water carrying bacteria recharge the coal reservoir,metabolize the organic compounds at a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and generate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Wherever the trapping mechanisms occur in the coal,such as Liulin and Hancheng,modern gas content should be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成因机制 煤层气 东缘 次生生物成因 流体力学 二氧化碳 热气体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佳县区块深部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潜力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国永 姚艳斌 +5 位作者 王辉 孟令箭 李珮杰 张永超 王建伟 马立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0,共11页
我国深部(以下均指埋深大于2000 m)煤层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与中浅部相比,深部煤层气在富集成藏规律与开发方式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急需针对重点区块开展解剖性分析研究。神木–佳县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目前尚处... 我国深部(以下均指埋深大于2000 m)煤层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与中浅部相比,深部煤层气在富集成藏规律与开发方式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急需针对重点区块开展解剖性分析研究。神木–佳县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目前尚处于深部煤层气勘探的起步阶段,深部煤层气富集特征及开发潜力等尚不明确。基于研究区近期实施的地震资料、300余口井的测井资料和4口取心井的参数资料等,系统分析煤储层基础地质特征,总结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类比剖析研究区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研究区深8号煤的镜质体反射率介于0.7%~1.8%,大部分区域煤层演化已处于热解生气高峰,区域上煤层净煤厚度高达7~8 m,煤层发育稳定,构造相对简单、水动力封闭性较强、顶底板封盖条件较好,为煤层气大面积连续成藏提供了优越条件,其中佳县南区的煤层气资源条件最好。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其他区块深部煤层相比,研究区煤层中游离气占比明显更高(15.21%~46.47%),煤层中吸附气主要受吸附压力封存控制,而游离气受毛管力封闭与浮力重力分异双重控制,两种封存机制共同决定了深部煤层含气量的垂向分带与平面分区,以佳县南部为例总结了吸附气吸附压力主控、游离气毛管压力封闭与重力分异耦合控制的典型深部煤层气富集模式。与临兴区块和大宁–吉县区块类比分析结果表明,神木–佳县区块具有较好的煤层气资源基础、储层改造条件和高产潜力,预示了此区块深部煤层气规模化开发的美好前景。此外,大宁–吉县区块深部属典型的高煤阶煤,而神木–佳县深部为中煤阶煤,因此,该研究认识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深部煤层气富集理论,对于全国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层)煤层气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神木-佳县 深8号煤 煤层气富集机制
下载PDF
深层煤层气井下管柱腐蚀结垢原因分析及缓蚀阻垢剂应用
3
作者 袁洋 王玉斌 +1 位作者 刘印华 徐万勇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4期506-512,共7页
针对大宁-吉县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下管柱腐蚀结垢现象严重的问题,在采出气、采出水及腐蚀结垢产物组成测试的基础上,开展了腐蚀结垢原因分析,并优选出了一种复合缓蚀阻垢剂。结果表明:深层煤层气井采出水中Ca^(2+)质量浓度高(4069.88~5666... 针对大宁-吉县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下管柱腐蚀结垢现象严重的问题,在采出气、采出水及腐蚀结垢产物组成测试的基础上,开展了腐蚀结垢原因分析,并优选出了一种复合缓蚀阻垢剂。结果表明:深层煤层气井采出水中Ca^(2+)质量浓度高(4069.88~56667.51 mg·L^(-1)),易与HCO_(3)^(-)生成CaCO_(3);气藏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逐渐降低,导致生成CaCO_(3)时产生的CO_(2)不断从水中析出,促进CaCO_(3)生成;此外,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井筒内采出水加速蒸发,促进可溶性盐析出。采出气中CO_(2)分压较高(0.16~0.99 MPa),导致井下管柱表面难以形成有效的FeCO_(3)腐蚀钝化膜;此外,垢层下的金属离子难以扩散,促使采出水中的Cl^(-)迁入垢层中以保持电荷平衡,造成管柱加速腐蚀。优选得到的复合缓蚀阻垢剂效果良好,在70℃条件下,质量浓度为300 mg·L^(-1)时,阻垢率为91.39%,静态腐蚀速率为0.058 mm·a^(-1),动态缓蚀率>90%。应用井注入复合缓蚀阻垢剂后,采出水无明显结垢现象且Fe^(3+)质量浓度由281.93~378.60 mg·L^(-1)降至33.90 mg·L^(-1),检泵周期由139 d延长至32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层气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腐蚀结垢 缓蚀阻垢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41
4
作者 徐凤银 闫霞 +10 位作者 李曙光 熊先钺 王予新 张雷 刘川庆 韩金良 冯延青 甄怀宾 杨贇 王成旺 李宇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30,共16页
我国深部(层)(以下均指埋深大于2 000 m)煤层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2019年以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鄂东缘)大宁–吉县区块逐步进入深部(层)煤层气“规模勘探+先导试验”阶段,直井日产气量突破2×104m3,水平井日产气量突破10&... 我国深部(层)(以下均指埋深大于2 000 m)煤层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2019年以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鄂东缘)大宁–吉县区块逐步进入深部(层)煤层气“规模勘探+先导试验”阶段,直井日产气量突破2×104m3,水平井日产气量突破10×104m3,这一标志性成果既突破传统意义上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深度禁区,使得煤层气总资源量有望在30.05×1012m3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又将成为“十四五”乃至长远煤层气产业实现规模发展的重点勘探开发方向。面对以地面传统钻井、压裂(储层改造)、排采(举升)、集输和数智化等为主体技术及开发方式的迫切需求,鄂东缘深部(层)煤层气面临许多基础理论和技术难点,包括:成藏机理和赋存规律,有利区优选方法;高产主控因素及控制机理,解吸–渗流机理与开发规律,“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甜点分类评价标准,关键开发指标确定方法和依据;低成本优快高效钻完井技术,水平井水泥环高效密封控制技术;煤岩缝网形成机理,低成本、高效、环保压裂入井材料,改造后缝网孔渗特征、流动规律;高盐、高水气比、出砂等工况下排采及举升控制技术;高效节能集输、规模开发所需复杂集输管网稳定运行理论与实践体系;数智气田建设和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在系统梳理上述难点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勘探地质、开发地质、钻完井、压裂(储层改造)、排采(举升)、集输与数智化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具体对策,这一成果不仅对加快鄂东缘深部(层)煤层气规模上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国内外深部(层)煤层气规模开发具有很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可有力推动煤层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保障清洁能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层气 深部煤层气 勘探开发 基础研究 技术难点 对策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下载PDF
煤层气成藏机理及气藏类型划分——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例 被引量:35
5
作者 李勇 孟尚志 +1 位作者 吴鹏 牛鑫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30,共9页
随着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定义和归纳赋存状态多样化的煤层气藏,并据此指导煤层气有利勘探目标优选就显得愈发重要。为此,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煤层气富集成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地质规律,借... 随着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定义和归纳赋存状态多样化的煤层气藏,并据此指导煤层气有利勘探目标优选就显得愈发重要。为此,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煤层气富集成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地质规律,借鉴常规油气藏按照圈闭成因进行分类的方法,提出了煤层气圈闭的概念和煤层气藏类型的划分方案。研究成果包括:①结合煤层、砂岩、泥岩和石灰岩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刻画了"泥裹藏、砂通煤、水包气"的气体封闭样式,"泥裹藏"即以泥岩等致密岩层封闭煤储层而成藏,"砂通煤"即上覆砂岩与煤层连通而与煤层统一形成气藏,"水包气"即在水力封闭和水力封堵作用下,气体在煤层中富集而成藏;②阐释了物性封闭、气压封闭、水压封闭和吸附封闭在煤层气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指出气藏开发的上、下限分别为风氧化带和地应力转折带;③提出了以构造、岩性、水动力和复合型圈闭为主导的气藏类型划分方案,并分别解剖了背斜、断层、向斜、地层—岩性、水力封堵和水力辅助型煤层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缘 煤层气 成藏机理 气藏类型 圈闭 气体封闭 风氧化带 地应力转折带
下载PDF
延川南区块深部煤层气U型分段压裂水平井地质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付玉通 桑树勋 +2 位作者 崔彬 刘晓 原俊红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6-152,共7页
深部煤层渗透性普遍较差,直井压裂开发单井产量低效果不甚理想,而U型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煤层气技术已取得很好的效果。该项技术试验前必须进行适合该井型的地质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川南区块为例,首先分析影响水平井压裂产能的地... 深部煤层渗透性普遍较差,直井压裂开发单井产量低效果不甚理想,而U型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煤层气技术已取得很好的效果。该项技术试验前必须进行适合该井型的地质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川南区块为例,首先分析影响水平井压裂产能的地质因素,主要为单井控制资源量、储层渗透性和煤层气解吸难易程度,其中单井控制资源量受含气量和煤层厚度影响,渗透性与煤层埋深、构造及煤体结构等有关,碎裂煤发育区渗透性相对好。而后假定吸附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模拟了不同渗透率、含气量和煤层厚度条件下水平井压裂的产气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水平井压裂后累计产气量与渗透率、含气量、煤层厚度正相关。最后在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上,查明适合水平井压裂的地质条件:渗透率>0.25×10–3μm2,含气量>12.3 m3/t,煤层厚度>2.9 m。该地质适用性评价标准在现场得到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U型水平井分段压裂 地质适用性 经济效益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