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 Quantify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Regional Economies: 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LIANG Jinshe HU Ke DAI Teq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must be made. Ec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ENA)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s an approach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sustai...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must be made. Ec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ENA)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s an approach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an economic system. The Guangdong economic networks from 1987 to 2010 were analyzed by applying the ENA approach. Firstly, a currency flow network among economic sectors was constructed to represent the Guangdong economic system by adapting the input-output(I-O) table data. Then, the network indicators from the ENA framework involving the total system throughput(TST), average mutual information(AMI), ascendency(A), redundancy(R) and development capacity(C) were calculated. Lastly, the network indicators were analyzed to acquire the overall features of Guangdong's economic operations during 1987–2010.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trends of the network indicators show that the size of the Guangdong economic network grows exponentially at a high rate during 1987–2010, whereas its efficiency does not present a clear trend over its whole period. The growth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Guangdong economy during 1987–2010, with no clear evidence regarding its development.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the network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growth contributed to a great majority of the Guangdong economy during 1987–2010, whereas the development's contribution was tiny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α) of the Guangdong economic network was 0.222 during 1987–2010, which is less than the theoretically optimal value of 0.37 for a sustainable human-influenced system.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uangdong economic system needs a further autocatalysis to improve its efficiency to support the system maintaining a sustainable evol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analysis regional economy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 ASCENDENCY guangdong province of China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c Rocks in the Shoshonite Province, Eastern China, and Their Metallogenesis 被引量:10
2
作者 Wang Dezi, Ren Qijiang, Qiu Jiansheng, Chen Kerong,Xu Zhaowen and Zeng Jiahu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46-259,共14页
The shoshonite province in easter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ve distribution (ca. 80000 km2) of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165-100 Ma) shoshonite series with subordinate high-K calc-alkali series. It was f... The shoshonite province in easter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ve distribution (ca. 80000 km2) of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165-100 Ma) shoshonite series with subordinate high-K calc-alkali series. It was formed in a dominantly tensile stress field. In comparison with their analogues in island arcs and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s in other countries,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shoshonite province have their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in petrology,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as well as related mineralization association, which are th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speci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mantle and crust of the province and the special Mesozoic regional tectonic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shonite province regional tectonic setting isotopic composition mineralogical-petrologic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eastern China
下载PD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red tide outbreaks and urban development along the coas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被引量:5
3
作者 LIUXiaonan WANGWe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2期219-225,共7页
Red tides are one of the main coastal catastrophic ev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of southern China.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red tide ev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indexes of cities along the coasts of the pro... Red tides are one of the main coastal catastrophic ev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of southern China.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red tide ev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indexes of cities along the coasts of the province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red tide outbreaks has close relations with the coastal urban developments. The cause for an initiation of red tide blooms may be natural factors, while wastewater caused by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industry and aquiculture of the coastal cities enhanced the blooms. It may explain why the two periods of frequent outbreaks of the red tide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matched the urban developments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Guangdong not only spatially but also temporally. The red tides in the first period were restricted only to the coasts of middle Guangdong, where urbanization process was at a higher speed than the other coastal areas of the province. In the second period,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coastal cities in eastern Guangdong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occurrence of red tides in local sea areas of the same coa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angdong province red tides urban development regional differences
下载PDF
Regional Stress Field and Seismic Dynamics Along the Border Zone Between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4
作者 Lü Jian, Zhang Fuping, Hu Cui’e, Wang Zhiguo, Huang Shuangfeng and Xie XüqiangSeismological Bureau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39,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3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and seismic dynamics along the border zone between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seismo-geological data,GPS measurement, and seismicity. The results show th...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and seismic dynamics along the border zone between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seismo-geological data,GPS measurement, and seismi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principal compressional stress of the stress field is oriented in NW-SE direction and the principal extensional stress is in NE-SW direction; (2) the WNW-ward compression and collision of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to the eastern coast of Taiwan Island are the most direct and most important dynamic source for preparation and occurr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Taiwan Region and along the border zone between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der zone between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regional stress field Dynamics the GPS measurement SEISMICITY
下载PDF
Mild hypothermia for treatment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被引量:9
5
作者 Guojie Jing Xiaoteng Yao +7 位作者 Yiyi Li Yituan Xie Wang’an Li Kejun Liu Yingchao Jing Baisheng Li Yifan Lv Baoxin Ma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90-197,共8页
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s in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can quantitatively reflect the consistency of nerve fibers after brain damage, where higher values generally indicate less damage to nerve fibers. Therefore, we... 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s in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can quantitatively reflect the consistency of nerve fibers after brain damage, where higher values generally indicate less damage to nerve fibers. Therefore, we hypothesized that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ild hypothermia on diffuse axona[ injury.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ormothermic and mild hypothermic treatment groups. Patient's 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s 2 months after mild hypothermia were significant- ly lower than those for the normothermia group. The difference in average 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 for each region of interest before and after mild hypothermia was 1.32-1.36 times higher than the value in the normothermia group.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dicates that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may be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with diffuse axonal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mild hypothermia diffuse axonal injury diffusiontensor imaging region of interest fractional anisotropy modified Rankin scale the Natural Science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China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6
作者 张振宇 李灿东 +5 位作者 郭泰 王兴强 张明秀 张颖 王艳华 盖学峰 《大豆科技》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是我国优势大豆产区之一。为促进当地大豆产业发展,文章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佳木斯综合试验站为研究对象,对佳木斯市及其示范县和农场大豆生产中存在问题及技术需求进行调研,提出发展大豆生产建议。调研内容包括202...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是我国优势大豆产区之一。为促进当地大豆产业发展,文章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佳木斯综合试验站为研究对象,对佳木斯市及其示范县和农场大豆生产中存在问题及技术需求进行调研,提出发展大豆生产建议。调研内容包括2023年大豆生产特点、面积、产量、效益情况及其变动原因分析,服务区内大豆品种及技术推广应用情况,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 大豆 生产情况
下载PDF
基于中药特色技术传承概述广东芸香科道地药材
7
作者 魏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9期160-162,共3页
基于中药传统特色技术,文章通过现场观摩调研与文献检索,概述在十大广药中占有1/3的芸香科药物的药用历史、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特点。芸香科药物多含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大部分具有宽中理气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据考证,柚类橘红始... 基于中药传统特色技术,文章通过现场观摩调研与文献检索,概述在十大广药中占有1/3的芸香科药物的药用历史、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特点。芸香科药物多含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大部分具有宽中理气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据考证,柚类橘红始自清代,此前使用橘类橘红;广陈皮主产区在新会地区,也称新会陈皮,药用时间至今约有600年;广佛手以肇庆高要地区产量多且质优,“佛手柑”的记载最早见于元朝。化橘红的传统加工方法是将化州柚的外层果皮切成角状,加工成7角的毛橘红药材,称为“毛七爪”;新会陈皮需在新会地区内陈化三年,方可称为“新会陈皮”。化橘红鉴别特点为表面密被柔软毡状细绒毛,有油点,气清香;新会陈皮“鬃眼”明显,对光照视呈半透明状,香气浓郁。广佛手切面的外皮呈黄色,肉呈白色,俗称“金边白肉”。文章基于中药传统理论、技术对广东地区芸香科道地药材进行概述,以期守正创新,使中药的传统特色技术得到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香科药物 广东 道地药材 化橘红 广陈皮 广佛手
下载PDF
流域生态单元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以广东省佛冈县汤塘镇省级试点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代秀龙 赵家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通过对流域生态单元的概念辨析,剖析当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存在整治区域划定零散、与国土空间规划联动不紧密,整治项目关联性不强、整体叠加效应有待提升,以及资金来源单一、实施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等问题,提出流域生态单元视角下全域土地... 通过对流域生态单元的概念辨析,剖析当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存在整治区域划定零散、与国土空间规划联动不紧密,整治项目关联性不强、整体叠加效应有待提升,以及资金来源单一、实施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等问题,提出流域生态单元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范围划定、空间格局优化、整治项目统筹、实施路径强化的整治框架。以广东省佛冈县汤塘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为例,基于试点区位资源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结合潖江小流域治理、公园群建设及EOD开发统筹各项整治任务与方案实施的策略方法,以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设提供新的视角与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单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广东省
下载PDF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评价与空间聚类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臧艳雨 罗楚钰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伴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具有显著协同特征,“政产学研”协同是我国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思路。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协同投入—合作建设—联合效益”理论模型,通过熵值法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2021年广东... 伴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具有显著协同特征,“政产学研”协同是我国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思路。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协同投入—合作建设—联合效益”理论模型,通过熵值法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2021年广东省21城市进行综合测度。采用系统聚类法划分四种类型子区域——科技协同创新领头区域、高水平区域、中等水平区域和较低水平区域,考察区域内部联系度、差异及成因。结果表明:广东省内区域创新协同网络初步形成,经济水平和成果转化是关键因素;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水平逐年提升、内部差距缩小,但整体联系度较低、边缘子区域较多,目前已形成“两领先—多中间—多落后”格局。在此基础上,必须优先发展区域经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发挥领头区域效应,为推动我国整体科技创新实力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政产学研 广东省 熵值法 空间聚类
下载PDF
浙江与粤苏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及提升对策
10
作者 何晓柯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4期28-36,共9页
近年来浙江与广东、江苏同处于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位置,但与粤苏两省相比,浙江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借鉴目前主流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方式,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并关注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利用2018至2022年国家和... 近年来浙江与广东、江苏同处于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位置,但与粤苏两省相比,浙江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借鉴目前主流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方式,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并关注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利用2018至2022年国家和浙粤苏有关统计年鉴,从科技投入强度、科技创新平台实力、科技成果转化3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浙江科技创新的相对弱势和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浙江的科技研发投入水平总体不高,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高层次、领军型科技人才总量少,人才引进培养的效益尚未突显,同时科技创新人才分布结构不均衡,企业和基层创新人才少;科研机构特别是企业研发机构总体实力偏弱,重大创新平台和载体还比较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速度偏慢,总体技术供给能力偏弱;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仍然不高,专利申请和授权数以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偏少,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外向度偏低,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还不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建议浙江从打造人才集聚地、原创性成果策源地、引领性企业成长地、开放型创新协作地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能力评价 投入产出 科技创新平台 省际比较 区域科技创新 浙粤苏
下载PDF
消渴膏方治疗粤东客家人肾阴亏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邱燕芳 赖勇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1168-1172,1176,共6页
目的探究中医膏方消渴膏治疗粤东客家人肾阴亏虚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肾阴亏虚型T2DM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本地客家人群,根据随机... 目的探究中医膏方消渴膏治疗粤东客家人肾阴亏虚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肾阴亏虚型T2DM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本地客家人群,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血糖干预(胰岛素制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膏方,疗程均为60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肾功能[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脂[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C)、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G)]、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8.57%(31/35)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BUN、Scr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血脂TG、T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膏方能明显改善粤东客家地区肾阴亏虚型T2DM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降低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肾功能,从而减缓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客家地区 肾阴亏虚型2型糖尿病 中药消渴膏
下载PDF
甘肃东西区夏季不同强度降水事件天气成因分析
12
作者 杨庆怡 朱姜韬 田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基于1961—2018年甘肃省逐日降水格点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依据逐年降水变化“东西反向”型分布模态,将甘肃以104°E为界分为东西两区开展不同强度的降水事件变化研究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中降水事件在两区夏季降水的占比均... 基于1961—2018年甘肃省逐日降水格点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依据逐年降水变化“东西反向”型分布模态,将甘肃以104°E为界分为东西两区开展不同强度的降水事件变化研究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中降水事件在两区夏季降水的占比均超46%,占主导作用;西区强、中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呈上升趋势,东区各强度降水事件频次均呈下降趋势。天气成因分析表明,甘肃东西区降水偏强时,南亚高压异常增强,提供了较好的高空辐散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或偏西,中纬度地区“+-+”的位势高度异常促使冷暖空气增强并交汇于甘肃地区,西风带波动小槽的发展,配合近地层高原东侧低涡将低纬度水汽接力向西北输送,导致降水发生;相较于东区,西区降水夏季风系统异常更强,西风带波动显著,位势高度负异常位置偏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强度降水 夏季风 南亚高压 西风急流 甘肃东西区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粤东地区农产品精准营销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丽文 蔡少霖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2期9-13,共5页
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农产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当前,国家各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工程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等... 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农产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当前,国家各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工程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等,给粤东地区农产品销售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危机。面对这些威胁,粤东地区农产品企业应该居安思危,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本文将通过数据挖掘,构建粤东地区农产品用户画像,基于用户画像,提出粤东地区农产品在全国精准营销的建议,以期提高粤东地区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提升粤东地区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促进粤东经济的发展,全面推进粤东地区的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挖掘 粤东地区 农产品 精准营销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中国海油三个万亿大气区勘探战略思考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长贵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共12页
天然气具有清洁低碳等优势,在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海油为响应国内不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号召,提出了三个万亿大气区战略布局,即:南海万亿大气区、渤海万亿大气区和陆上鄂东-沁水万亿大气区,这... 天然气具有清洁低碳等优势,在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海油为响应国内不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号召,提出了三个万亿大气区战略布局,即:南海万亿大气区、渤海万亿大气区和陆上鄂东-沁水万亿大气区,这三个万亿大气区是中国海油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主要区域。本文聚焦资源基础、勘探方向、勘探理论认识与技术攻关方向,明确了中国海油建设三个万亿大气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研究认为:①中国海油在南海北部、渤海海域和陆上探区具备实现三个万亿大气区的现实储量基础和资源潜力;②深水深层、深水超浅层、浅水深层和陆上深煤层,是未来中国海油开展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③深部优质储层分布规律和深部油气富集机理等理论认识,深部储层改造、深部地震成像等关键技术,是未来需要重点攻关的理论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油 天然气 万亿大气区 勘探战略 南海 渤海 鄂东-沁水 资源基础 勘探方向 勘探理论技术
下载PDF
基于地域区划的广东省陆域生态系统服务簇与模式识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海威 龚建周 +3 位作者 陈雅婷 陈康林 吴卓 邱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384-9401,共18页
识别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簇及其结构模式,是揭示人地系统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基于中国气候区划、农业自然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成果和三级流域单元,并遵循统一性、一致性、区域共轭性等规律,坚持尽可能保持自然与行政边界完整性的原则,对... 识别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簇及其结构模式,是揭示人地系统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基于中国气候区划、农业自然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成果和三级流域单元,并遵循统一性、一致性、区域共轭性等规律,坚持尽可能保持自然与行政边界完整性的原则,对广东省陆域进行自上而下为主的地域区划,以最大化保持流域单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按照区划单元测算粮食供给、原料生产、水资源供给等12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和z-score分值,最后运用K-均值聚类法,进行生态系统服务簇与模式识别。得到以下结果:广东省陆域涵盖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边缘热带3个自然地带,可划分为9个经济片区共34个自然的流域单元,形成了“3+9+34”的三级地域区划方案;识别出水文调节保护型、水土保持调节型、生态保育公园型、生态宜居和谐型、综合协调供给型共5类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结构模式,展示出广东省陆域生态系统服务簇以珠三角为核心的空间对称分布模式;受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簇各具独特的地形和地理特征,承担着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各异。基于这些结果,研究提出生态系统服务簇模式的差异化生态系统管控措施,为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提供研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结构模式 综合区划 K-均值聚类 广东省
下载PDF
基于PBLC算法的滑坡空间易发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伟钧 李佳豪 +3 位作者 刘子越 胡晓梅 黄华兵 李文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64,共11页
滑坡空间易发性统计模型的构建需要正样本(滑坡点)和负样本(非滑坡点)两类数据,但历史观测数据仅记录了正样本,而负样本的选取容易受到正样本污染,因为没有滑坡记录的地方也可能在过去或未来发生滑坡,从而导致模型的预测精度与稳定性受... 滑坡空间易发性统计模型的构建需要正样本(滑坡点)和负样本(非滑坡点)两类数据,但历史观测数据仅记录了正样本,而负样本的选取容易受到正样本污染,因为没有滑坡记录的地方也可能在过去或未来发生滑坡,从而导致模型的预测精度与稳定性受到影响。针对此问题,将前期提出的半监督学习算法PBLC(positive and background learning with constraints)应用于滑坡空间易发性分析,探讨其解决负样本污染问题的有效性。本文以粤东地区为研究区,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距离道路最短距离、距离断层线最短距离、距水系最短距离、年平均降雨量、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理坐标共11个影响因子作为环境变量。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基于PBLC算法的预测概率取值范围更为合理,预测结果更加稳定,且预测精度随背景样本数量增加而提高;粤东地区的滑坡灾害高易发区集中于北部和西南区域,坡度和高程是影响该地区滑坡易发性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半监督学习算法PBLC可以有效解决滑坡统计建模过程负样本污染的问题,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带约束的正样本-背景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未标记数据 粤东地区
下载PDF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以“山竹”台风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包文轩 宫阿都 +2 位作者 徐澯 李博艺 黄智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3,共10页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种适用于广东省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广东省发生台风灾害后的抗灾救灾、应急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在区域灾害系统论的指导下,综合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3方面...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种适用于广东省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广东省发生台风灾害后的抗灾救灾、应急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在区域灾害系统论的指导下,综合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3方面,构建了一套新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加权综合法、层次分析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构建了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最后以2018年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为例,对广东省进行了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并形成了1 km×1 km的综合风险区划图和评估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该模型评估出的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中高风险地区与灾情报告相符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呈现出中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高,并逐渐向周围递减的分布;3)广东省台风灾害高孕灾环境敏感性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粤东潮汕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集、植被覆盖度低;4)广东省台风灾害高承灾体脆弱性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潮汕地区、粤西茂湛地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耕地众多、城市化程度高;5)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综合风险呈现出中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高,并逐渐向周围递减的分布,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包括阳江市、江门市、珠海市、深圳市、惠州市、汕尾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灾害系统论 广东省 “山竹”台风 台风灾害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碳生产力区域发展差异及驱动因素:广东省21个地级市实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霄 李易熹 +3 位作者 许鸿伟 廖程浩 张永波 彭莎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22-2030,共9页
碳生产力的定义是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有机结合了低碳和经济两个目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考虑碳生产力因素,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选取城市发展差异较大的广东省作为样本,对碳生产力区域发展差异进行研究,通过... 碳生产力的定义是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有机结合了低碳和经济两个目标,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考虑碳生产力因素,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选取城市发展差异较大的广东省作为样本,对碳生产力区域发展差异进行研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考察不同城市先进制造业产值、城镇化率、能源清洁化程度和能源结构等因素对碳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9年广东省碳生产力分布呈现出珠三角地区较高并向周围辐射递减的态势,区域间和城市间碳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碳生产力排名前4位的城市与2010年保持一致,分别为深圳市、中山市、佛山市和广州市.②广东省各地级市交通用地碳生产力水平较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其他服务业用地碳生产力水平较高,不同地区工业用地碳生产力存在差异.③先进制造业和能源结构是对碳生产力影响较大的两个主要因素,深圳市、佛山市和东莞市的先进制造业发展驱动当地碳生产力提升,而能源结构改善驱动了中山市、深圳市和江门市的碳生产力提升.④相较于其他主要驱动因素,城镇化效应对碳生产力的影响较小.研究显示,碳生产力发展差异在广东省不同地区和城市间普遍存在,驱动碳生产力变化的主导因素在不同城市展现出的效果和强度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生产力 区域不平衡 驱动因素 国土空间 广东省
下载PDF
1970—2019年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的 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丽杰 程鹏 +2 位作者 刘翔 张洪芬 曹彦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1期25-31,共7页
利用1970—2019年庆阳市8个国家观测站的常规观测资料、联防记录、SRTMDEMUTM 90 m分辨率数字高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雷暴、冰雹和雷暴大风3种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空间... 利用1970—2019年庆阳市8个国家观测站的常规观测资料、联防记录、SRTMDEMUTM 90 m分辨率数字高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雷暴、冰雹和雷暴大风3种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雷暴东南部多,中、西部少。冰雹西北、东南部多中部少;雷暴大风则是中部多,东、西部少。不同强对流天气受下垫面的影响不同,冰雹的空间分布主要与海拔高度有关,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雷暴大风则与NDVI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近50年3类强对流天气的范围和日数的年际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减少趋势显著,并先后发生了显著的减少突变。雷暴大风的突变较早,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而雷暴和冰雹的突变较迟,发生于90年代中期前后;月变化基本呈“单峰型”特征,其中雷暴大风的平均日数出现最早为5月,但其平均站数峰值出现在7月;冰雹平均日数和站次的峰值均出现在6月,雷暴大风的峰值出现在7月;日变化呈“午后”型特征,14—19时最频发;白天时段的对流频率是夜间的2倍以上,夜间的对流主要集中在20—22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雷暴 冰雹 雷暴大风 气候特征 下垫面
下载PDF
面向区划的台风灾害综合风险评价——以广东省台风灾害人口与经济风险为例
20
作者 余瀚 郭浩 王静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5,共10页
中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开展系统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域规律总结与区划研究,对分区灾害风险防范理论与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自然灾害风险综合区划的需求,并以广东省为例,在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指导下综合评... 中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开展系统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域规律总结与区划研究,对分区灾害风险防范理论与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自然灾害风险综合区划的需求,并以广东省为例,在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指导下综合评价了广东省台风灾害人口与经济风险。评价模型包括台风综合致灾因子强度、人口与经济承灾体社会脆弱性、暴露度3个要素。风险评价结果利用多重现期情景下的地学图谱方法表达,包括5、10、20、50和100年一遇的情景。研究表明:①多个情景下台风综合致灾因子强度从沿海-内陆逐级递减,高强度区域主要集中于沿海部分以及内陆沿河流区域;②人口与经济承灾体高脆弱区域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区,粤东城市群区域,粤北和粤西的城镇区;③人口与经济高暴露区域集中在珠三角、粤东、粤西城市城镇区;④台风灾害风险等级从沿海到内陆逐渐降低,5个重现期下中高风险等级区均集中于珠三角一带、次高级中心在粤东潮州-汕头城区一带、粤西的湛江-茂名城区一带。本文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具有多情景、系统性的特点,可为广东区域台风灾害人口与经济风险的综合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风险评价 人口与经济风险 风险区划 广东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