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琼留学生对海南的认知及“海南形象”的建构——基于词汇联想和语料库的研究
1
作者 孙丹 李军 潘磊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海南形象是影响海南走向世界的重要课题。来琼留学生对海南形象有直接、真实的认知,是海南形象在域外的重要讲述者。借助词汇自由联想实验测试其对海南形象的概念认知,辅以来琼留学生语料库中“海南形象”的图景互相印证,可以清楚地看到... 海南形象是影响海南走向世界的重要课题。来琼留学生对海南形象有直接、真实的认知,是海南形象在域外的重要讲述者。借助词汇自由联想实验测试其对海南形象的概念认知,辅以来琼留学生语料库中“海南形象”的图景互相印证,可以清楚地看到,海南总体形象非常积极,尤其是“自然形象”“人物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海南“社会生活”吸引留学生关注的同时,也可以看到留学生对海南政策发展知识匮乏,获取本地就业信息渠道狭窄,同时受到“高物价”的困扰。由此,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重要作用,面向来琼留学生的中文教育要基于国际理解理念开展,推进海南本土汉语教材建设,扩大中文教育规模,鼓励汉语教师积极成为“海南形象代言人”,重视海南故事与知识的讲授,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公共话语体系,以促进来琼留学生海南形象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形象 来琼留学生 自由联想 语料库 国际中文教育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高校各民族学生融合育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芳转 李明敏 +2 位作者 刘再营 吴滑 刘娟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68-74,共7页
培养各民族学生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检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试金石”。新时代高校要做好各民族学生融合育人工作,就要把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融合育人的根与魂,作为贯穿融合育人... 培养各民族学生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检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试金石”。新时代高校要做好各民族学生融合育人工作,就要把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融合育人的根与魂,作为贯穿融合育人始终的主线和核心。目前,我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学生融合育人工作多注重理论引导的“漫灌”,而不能做到实践教育的“滴灌”,特别是实践载体不丰富、工作抓手无力度和教育成效不明显等问题较为突出。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班集体建设与大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学生干部(骨干)教育培养等方面为切入点、突破口,开展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学生融合育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学生 融合育人
下载PDF
中美教师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魏登尖 贺红风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2年第3期82-87,123,共6页
美国教师教育资助项目与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作为21世纪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师教育改革措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具有鲜明的区别。通过分析比较二者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此加深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了解。
关键词 教师教育资助 免费师范生 教育政策 美国教师教育
下载PDF
论中国散文诗文体形态的基本生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珂 代绪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75-77,共3页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抒情文学文体中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在五四自由诗运动时期受到很多作家和诗人的喜爱,迅速完成了散文诗文体由西方向中国的译介和被中国化的文体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进程。20...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抒情文学文体中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在五四自由诗运动时期受到很多作家和诗人的喜爱,迅速完成了散文诗文体由西方向中国的译介和被中国化的文体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进程。20年代初中期是中国散文诗进入自觉状态后的第一个高峰,涌现了一些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还形成了比较粗略的艺术流派,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散文诗的文体特征和文体风格。偏重于散文的西方散文诗在中国被严重诗化,更偏重于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散文诗 中国自由诗运动 文体建设 文体特征
下载PDF
由李金发的《弃妇》诗谈古今文学的关联 被引量:5
5
作者 谈蓓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7,共7页
以 1917年为起点而形成的中国新文学 ,尽管从西方文学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 ,但仍然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新文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而不在对传统的回归。本文以李金发的《弃妇》诗为例 ,指出新诗与传统诗歌之间的关联 ... 以 1917年为起点而形成的中国新文学 ,尽管从西方文学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 ,但仍然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新文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而不在对传统的回归。本文以李金发的《弃妇》诗为例 ,指出新诗与传统诗歌之间的关联 ,以及对古今文学演变作贯通性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文学演变 新诗 传统诗歌 李金发 《弃妇》诗
下载PDF
有体与无体:中西方自由诗的本质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珂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64,共8页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是社会的政治革命和文学的文体革命大爆发的时代 ,出现了世界性的诗体解放 ,自由诗革命及自由诗在英、法、德、中等国涌现。英语诗歌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和汉语诗歌的新诗革命是东西方最大的自由诗革命 ,产生了英语诗歌...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是社会的政治革命和文学的文体革命大爆发的时代 ,出现了世界性的诗体解放 ,自由诗革命及自由诗在英、法、德、中等国涌现。英语诗歌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和汉语诗歌的新诗革命是东西方最大的自由诗革命 ,产生了英语诗歌的“自由诗”和汉语诗歌的“自由诗” ,两者的文体特征却有巨大的差异。在“自由诗”的概念上 ,中西方有质的区别 :西方的自由诗是有“诗体”的诗 ,至少建立起了“准定型诗体” ,诗的表面韵律仍然受到重视。中国的自由诗极端地打破了“无韵则非诗”的原则 ,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诗体”。应该改变百年来西方自由诗在中国的称谓 ,将freeverse译为自由体诗 ,还应该把中国的自由诗改称为“自由体诗”。这样才有利于新诗的诗体建设 ,特别是对当前诗坛进行的“诗体重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诗 自由体诗 诗体 意象派运动 新诗革命 诗体建设
下载PDF
五四新诗革命背景中的外国诗歌翻译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6-72,共7页
五四新诗革命是如何受到外国诗歌翻译的影响?当时的翻译者主要选择了泰戈尔、歌德、惠特曼三位诗人进行翻译,目的就是为正在展开的新诗革命寻找理论资源和合法性。徐志摩的征求译诗事件,反映了对翻译实践探索的自觉,更说明了对新诗创作... 五四新诗革命是如何受到外国诗歌翻译的影响?当时的翻译者主要选择了泰戈尔、歌德、惠特曼三位诗人进行翻译,目的就是为正在展开的新诗革命寻找理论资源和合法性。徐志摩的征求译诗事件,反映了对翻译实践探索的自觉,更说明了对新诗创作探索的成熟。从他们的翻译实践中,可以知道用中国传统的古体诗去翻译国外的自由体诗,只能是削足适履。这从另一个侧面为新诗革命的白话自由体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征求译诗 白话自由体 诗歌意味生成
下载PDF
以美育美——用“大美育”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庚香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共15页
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新时代中国美育主张建设美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与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契合,与全人类建构美好大同社会的理想相一致。建设美丽中国... 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新时代中国美育主张建设美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与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契合,与全人类建构美好大同社会的理想相一致。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以美育美",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审美教育当属核心问题之一。中国现代的美育观发轫于西方,但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来就不缺乏对美的发现、体认、洞察和表达。古代中国虽然没有"美育"的概念,但美育实践的传统早已存在,且不乏深厚丰富的内涵。如果说中国古代倡导的是"致中和"的美育观,那么近代中国追求的则是"以美育代宗教"。新时代,"美好社会"形态、"美好生活"追求、"美丽中国"建设呼唤中国特色的"大美育"。走向"大美育"时代,需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需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为指导,建设新时代美育体系,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美育的深层价值内涵:既体现在艺术领域,更体现在制度、理念领域;既需要我们守望"精神家园",更需要我们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最终聚焦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精神家园 中华美学精神 大美育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新诗的汉语诗性传统的失落考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姜耕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8-125,共8页
胡适、郭沫若、艾青等诗坛领袖人物 ,一方面对新诗创立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另一方面也由于矫枉过正 ,造成了新诗传统的负面影响与新诗意识的潜伏的危机。而历次新诗建设的误区 。
关键词 白话的诗 汉语诗性 活力
下载PDF
中国古诗英译的策略--以《静夜思》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智中 《语言教育》 2021年第4期51-57,共7页
中国古诗的译者,由母语为中文和非中文的两部分译者组成,其翻译策略,可谓完全不同,泾渭分明。母语为中文的译者中,格律派译者占压倒多数,注重原诗形美的传达;母语为非中文的译者多为自由诗体译者,注重原诗意象的再现与诗歌内蕴的传达,... 中国古诗的译者,由母语为中文和非中文的两部分译者组成,其翻译策略,可谓完全不同,泾渭分明。母语为中文的译者中,格律派译者占压倒多数,注重原诗形美的传达;母语为非中文的译者多为自由诗体译者,注重原诗意象的再现与诗歌内蕴的传达,而不太关注诗歌的形美。就李白诗歌的英译而言,译诗宜采取自由体诗歌的译法,以便充分淋漓地再现李白诗歌的内在情韵和审美内涵;采取自由体译诗,意味着李白诗歌在英语世界的现代化,以便赢得西方读者,并达到将李白打造成西方世界文化名人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夜思》 古诗英译 翻译策略 自由体译诗
下载PDF
白话诗及新诗革命的政治背景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珂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4-48,71,共6页
功能的改变带来文体的改变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革命改变了汉语  白 话 诗 及 新 诗 革 命 的 政 治 背 景          诗歌的应试、自娱功能 ,成为革命者“开启民智”的重要工具 ,形式谨严、格律呆板... 功能的改变带来文体的改变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革命改变了汉语  白 话 诗 及 新 诗 革 命 的 政 治 背 景          诗歌的应试、自娱功能 ,成为革命者“开启民智”的重要工具 ,形式谨严、格律呆板的古代汉诗还被革命者视为保守的象征 ,自然成为革命的对象。清末民初的历史形势及政治背景决定了汉语诗歌的特殊生态 ,使汉语诗歌的文体革命成为政治文化改革的先锋。新诗草创期的生态决定新诗是一个由非诗因素较多的政治及文化激进运动催生出来的“早产儿” ,因此新诗革命具有急功近利性和非诗化的诗体改革的极端性 ,决定了新诗的职能主要是为了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服务的 ,从而奠定了新诗的基本形态 :形式上松散自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诗 新诗革命 政治背景 文化激进主义 文体革命 中国
下载PDF
苦难里的“白色花”和黑夜中的“三弦琴”——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诗歌意象建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刚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4-60,共7页
新诗史上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 ,虽然同出现在 2 0世纪4 0年代的战争背景之下 ,但在意象的选择和运用上呈现出不同的建构视点和审美眼光 ,从而折射出了他们的人生姿态和诗学观念 ,也给中国新诗的意象艺术诸多启示。
关键词 七月诗派 九叶诗派 意象 比较 新诗艺术
下载PDF
论白话诗与文言诗区别的提出与转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共5页
白话诗与文言诗的区别是胡适在文学革命时期为了倡导新诗反对旧体诗而提出的。白话诗与文言诗区别的转化,主要是由于胡适在《谈新诗》里改称"白话诗"为"新诗",使得这一区别部分转化为新诗与旧体诗的区别;其次是由... 白话诗与文言诗的区别是胡适在文学革命时期为了倡导新诗反对旧体诗而提出的。白话诗与文言诗区别的转化,主要是由于胡适在《谈新诗》里改称"白话诗"为"新诗",使得这一区别部分转化为新诗与旧体诗的区别;其次是由于《白话文学史》从用语着眼而涉及诗歌内容方面的问题,使得其文言白话之分部分转化为雅俗之分。这一名称上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对汉语诗歌规律的遵循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文学革命 白话诗与文言诗 新诗与旧体诗
下载PDF
论泰国自由泰政府时期的华文教育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美君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61-69,86,共10页
二战结束后最初几年,泰国华文教育出现了井喷式的复兴现象,其迅猛程度和发展规模史无前例。究其原因,一是自由泰政府调整了对华文教育的政策,使其有了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由于中泰建交后,中国民国政府对华文教育发挥了推动作用;三是自... 二战结束后最初几年,泰国华文教育出现了井喷式的复兴现象,其迅猛程度和发展规模史无前例。究其原因,一是自由泰政府调整了对华文教育的政策,使其有了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由于中泰建交后,中国民国政府对华文教育发挥了推动作用;三是自由泰政府因忙于处理战后所面临的复杂而棘手的内政和外交难题而放松了对华文教育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扩大了大办华文教育的自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自由泰政府 华文教育 华校
下载PDF
“9步5课”整本书阅读:背景、依据、策略及评价——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理念的本土实施 被引量:2
15
作者 郎镝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11,共7页
整本书阅读“9步5课”的课程改革实验历经近十年,作为教学实验的案例具有完整的研究历程、教学实践背景和课程改革背景。从语言任务驱动理论、整本书阅读理论、核心素养理念和统整教育为理论依据,从其现实基础看,其实施策略围绕《义务... 整本书阅读“9步5课”的课程改革实验历经近十年,作为教学实验的案例具有完整的研究历程、教学实践背景和课程改革背景。从语言任务驱动理论、整本书阅读理论、核心素养理念和统整教育为理论依据,从其现实基础看,其实施策略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的“整本书学习”任务群,即生活基础上的以主题为引领的实践活动,即以整本书为学习内容和支架的三维学习模式;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内容框架的搭建。“9步5课”整本书模式的推广依据教学模式理论和整本书阅读理论,致力于理论的消解和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步5课” 整本书阅读 理论依据 实施策略 评价方式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白话小诗艺术浅论
16
作者 杨景龙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39-41,共3页
20世纪中国白话小诗的艺术优势,从形式的角度看,在于行少字少,篇幅短小;从内容的角度看,在于高度集中浓缩。白话小诗仿佛烈性酒或浓缩铀,以质而非以量取胜。从而有效地克服了新诗章句冗长芜杂、意味稀薄浅淡的毛病,提高了新诗... 20世纪中国白话小诗的艺术优势,从形式的角度看,在于行少字少,篇幅短小;从内容的角度看,在于高度集中浓缩。白话小诗仿佛烈性酒或浓缩铀,以质而非以量取胜。从而有效地克服了新诗章句冗长芜杂、意味稀薄浅淡的毛病,提高了新诗的艺术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白话小诗 艺术优势 篇幅短小 集中浓缩
下载PDF
中国新诗诗律单元的相对性
17
作者 李国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2-30,共9页
不论是英语诗歌还是汉语诗歌,诗律单元都是一种双重结构,即是音律节奏单元和言语节奏单元的结合。文学革命后,一方面面对无形式的批评,另一方面面对无法援用声律的困境,中国新诗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办法,即转向英诗等时性重复的音律观念,... 不论是英语诗歌还是汉语诗歌,诗律单元都是一种双重结构,即是音律节奏单元和言语节奏单元的结合。文学革命后,一方面面对无形式的批评,另一方面面对无法援用声律的困境,中国新诗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办法,即转向英诗等时性重复的音律观念,利用音组来建立诗律节奏。这种诗律单元被认为是绝对存在的,它以词语和句法为判定标准,它的基本节奏单位是二音节音组和三音节音组,它在诗行中组织的原则是等时性反复。但这种诗律是相对的,它的单元并不是真正的诗律单元,词语和句法是相对的判定标准,二音节音组和三音节音组的基本节奏单元是机械的、不合理的认识,等时性重复原则与言语节奏本身是矛盾的。这种诗律单元其实是言语节奏单元,以这种单元建立的所谓格律诗,其实还是自由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格律诗 自由诗 诗律单元 音组
下载PDF
试谈中美教育的差异性兼论我国中小学课改
18
作者 董兴林 郇彦娥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0-42,共3页
本文从中美两国中小学教育的不同差异出发 ,阐述了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础条件、保证、方向和目的 ,强调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以人为对象 ,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 ,注重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中小学教育 差异性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学生 个性发展 课业负担 评价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及其中国化探析
19
作者 王磊 《济宁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2-76,共5页
当前,在我国教育依然难以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情形之下,对作为马克思教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核心内涵及其中国化的历程进行探析,想必会对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马克思 教育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化
下载PDF
白话诗·自由诗·现代汉诗——从三次命名看中国新诗的生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1-85,共5页
论文以整个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为背景,从文学与时代精神及其自身内部嬗递的矛盾张力中探讨新诗在白话诗、自由诗、现代汉诗三种命名形态下的生成状态和自我建构。
关键词 现代性 白话诗 自由诗 现代汉诗 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