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现代汉语时间移动动词的隐喻表达与意象图式
1
作者
李雪莲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第1期71-83,共13页
该文通过认知模式的意象图式来研究现代汉语表时间移动的动词是如何引用隐喻机制来表征的。通过隐喻机制,该文把抽象概念的“时间”认知为可移动的物体,并通过意象图式来观察“时间”的移动事件。现代汉语表时间移动的动词可分类为“时...
该文通过认知模式的意象图式来研究现代汉语表时间移动的动词是如何引用隐喻机制来表征的。通过隐喻机制,该文把抽象概念的“时间”认知为可移动的物体,并通过意象图式来观察“时间”的移动事件。现代汉语表时间移动的动词可分类为“时间主体移动动词”和“时间对象移动动词”。“时间主体移动动词”在句中投射的主体成分,通过隐喻机制可被认知为移动的主体;“时间对象移动动词”在句中投射的对象成分,通过隐喻机制可被认知为移动所涉及的对象。为探明具有[+时间性]语义特征的名词性成分的移动可能性,该文试图用认知语言学里的认知工具即意象图式来证明其移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时间移动动词
语义特征
隐喻机制
意象图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间意象图式在时空隐喻理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
10
2
作者
吴念阳
刘慧敏
+1 位作者
郝静
杨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06,共4页
英语和汉语都有"时间动"和"自我动"两种用空间词汇表达时间概念的时空隐喻系统。但语料不能证明人们一定是借助空间来思考时间。实验一用不同视角的空间图片引导时空隐喻句,组成一致与不一致的条件来考察被试反应时...
英语和汉语都有"时间动"和"自我动"两种用空间词汇表达时间概念的时空隐喻系统。但语料不能证明人们一定是借助空间来思考时间。实验一用不同视角的空间图片引导时空隐喻句,组成一致与不一致的条件来考察被试反应时,发现空间引导影响了隐喻句的加工。实验二用时空隐喻句引导空间图片,发现时间句对空间关系加工无引导作用。结论: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具有共同的意象图式,人们借助空间图式思考时间,但时空隐喻映射是单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意象图式
时空隐喻
自我动
时间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间知觉的透视理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瑞光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9-511,共3页
空间知觉与人在观察时的认知过程和透视结构有关,它还涉及不同参照系统信号之间的连续转换,运动自我透视和运动时间透视与整体和局部透视类似。视觉输入以视网膜协调的方式进行编码,来自每只眼睛的网膜中心值需要整合并与眼睛位置和眼...
空间知觉与人在观察时的认知过程和透视结构有关,它还涉及不同参照系统信号之间的连续转换,运动自我透视和运动时间透视与整体和局部透视类似。视觉输入以视网膜协调的方式进行编码,来自每只眼睛的网膜中心值需要整合并与眼睛位置和眼动的信号相混合,形成自我中心信号。自我中心信号进一步转化为一个三维协调系统- -自我中心参照系统。视觉系统的神经输出是地球中心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知觉
自我中心
参照系统
认知过程
时间透视
协调系统
视觉系统
信号
视网膜
运动
眼睛
整体
眼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语言形式中的民族时空观——汉语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
7
4
作者
张燕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51-58,共8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自我在动 时间在动"的空间隐喻是许多语言所共有的。文章以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为语料,发现汉语较多使用"时间在动"的隐喻,为这一普遍性提供了佐证。同时发现"...
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自我在动 时间在动"的空间隐喻是许多语言所共有的。文章以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为语料,发现汉语较多使用"时间在动"的隐喻,为这一普遍性提供了佐证。同时发现"自我在动 时间在动"的隐喻不能完全解决汉语中一些时间表达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隐喻
汉语
时间表达
自我在动/时间在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
2
5
作者
甄长慧
《平原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9-81,共3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并做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
“后”时间表达
空间隐喻
时间在动
自我在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心理处理模式的研究
6
作者
龚萍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7-99,共3页
心理语言学的实验表明,以中文和英文为母语的人在对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进行心理处理时,的确出现了在线空间映射的心理操作,并且两种语言使用者在对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心理加工以自我在动隐喻模式为主要模式。
关键词
时间的空间隐喻
心理处理
自我在动隐喻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时间隐喻中的空间参照框架
被引量:
9
7
作者
杨晓红
张志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共9页
在时间隐喻研究早期,研究者多将时间隐喻分为"自我移动"和"时间移动"两类,关注的是"自我移动"和"物体移动"空间参照框架向时间概念的系统映射。最近,有研究者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其他...
在时间隐喻研究早期,研究者多将时间隐喻分为"自我移动"和"时间移动"两类,关注的是"自我移动"和"物体移动"空间参照框架向时间概念的系统映射。最近,有研究者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其他空间参照框架映射而来的新的时间参照系,并确立了新的理论,其中以自我参照点和时间参照点理论、三大参照系理论最具代表性。文章对"自我移动"和"时间移动"隐喻方面的最新研究及目前空间-时间隐喻方面一些新的参照点/系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隐喻
参照框架
自我和时间移动
自我和时间参照点
三大参照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前”“后”时空隐喻表达时间指向的参照模式解释
被引量:
2
8
作者
陈晓光
张京鱼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9,共12页
汉语“前”“后”时空隐喻表达既可指过去又可指未来,以往使用“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两个隐喻模式的研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时间指向矛盾,而新近的研究虽意在触及问题本质,实未达其功。本研究借鉴有关参照模式跨语研究成果,认为M...
汉语“前”“后”时空隐喻表达既可指过去又可指未来,以往使用“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两个隐喻模式的研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时间指向矛盾,而新近的研究虽意在触及问题本质,实未达其功。本研究借鉴有关参照模式跨语研究成果,认为Moore(2006)及Núez&Sweetser(2006)提出的自我参照点(Ego-RP)与时间参照点(Time-RP)时间认知模式能够很好解决汉语“前”“后”时间指向的争议。“前”表过去,“后”表未来属于Time-RP模式;“前”表未来,“后”表过去属于Ego-RP模式中的“自我在动”(Moving Ego)子模式。我们的分析揭示汉语“前”“后”隐喻时空表达的主导模式是Time-RP,而Moving Ego只是起补充作用的次模式,因而对其指向矛盾问题提供了一个统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隐喻
自我运动
时间运动
参照模式
自我参照点
时间参照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汉时空隐喻表征的共性与个性
9
作者
秦语甜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6-124,共9页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英、汉语本族人对时间的理解和心理表征需通过空间概念的映射完成。而这种"时间即空间"的隐喻模式主要分为两类:"时间移动"隐喻和"自我移动"隐喻。本文基于前人对英汉时空隐喻作出...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英、汉语本族人对时间的理解和心理表征需通过空间概念的映射完成。而这种"时间即空间"的隐喻模式主要分为两类:"时间移动"隐喻和"自我移动"隐喻。本文基于前人对英汉时空隐喻作出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发现:在朝向上,英语本族人更倾向于面朝未来,背对过去;而汉语本族人尽管更频繁地面朝过去,但也不乏面朝未来的情况。在方向上,英、汉语本族人都有横向概念化时间的倾向,但后者同时也具备纵向谈论和思考时间的能力。分析表明,英语和汉语本族人在时空隐喻表征上的共性和个性既包括语言内因(如习惯表达等),也存在语言外因(如身体构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隐喻
自我移动隐喻
时间移动隐喻
英汉对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年龄和语言对母语者时间隐喻视角的影响
10
作者
秦语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8-82,共5页
除空间刺激外,非空间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对时间的认知。已有研究表明,年龄因素会影响人们在时空映射上的偏好。老年人更倾向于将“过去”和“未来”分别与“前面”和“后面”相联系,而年轻人的倾向则与之相反。其原因在于二者对待时间的...
除空间刺激外,非空间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对时间的认知。已有研究表明,年龄因素会影响人们在时空映射上的偏好。老年人更倾向于将“过去”和“未来”分别与“前面”和“后面”相联系,而年轻人的倾向则与之相反。其原因在于二者对待时间的不同态度,前者更重视过去,后者则更关注未来。基于问卷调查考察了年龄和语言对汉语母语者时间隐喻视角的影响,结果发现:年长的退休人员比年轻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时间移动隐喻视角,符合“时间焦点假设”的猜想;不同语言编码的同一隐喻在歧义程度上有强弱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移动隐喻
自我移动隐喻
年龄
汉语母语者
时间焦点假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趋近/回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
11
作者
刘冠雄
王宁茜
+3 位作者
程晓荣
范炤
定险峰
张子一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时间运动视角的心理现实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但个体选择不同时间运动视角的原因或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探讨行为趋近/回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以揭示其内在心理机制。方法:分别采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
目的:时间运动视角的心理现实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但个体选择不同时间运动视角的原因或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探讨行为趋近/回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以揭示其内在心理机制。方法:分别采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考察了特质BAS/BIS和状态BAS/BIS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结果:特质性BAS分数越高,个体越倾向选择自我动视角(研究1);状态性BIS分数越高,个体越倾向选择时间动视角(研究2)。结论:特质性BAS和状态性BIS能显著预测个体的时间运动视角选择,行为趋近/回避动机可能是时间运动视角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为具身认知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运动视角
行为趋近/回避
具身认知
自我动
时间动
原文传递
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
被引量:
11
12
作者
李恒
张积家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尽管时空隐喻广泛存在于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但不同语言讲话者对其选择却可能存在偏好。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实验1表明,在内隐任务中,汉语讲话者倾向...
尽管时空隐喻广泛存在于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但不同语言讲话者对其选择却可能存在偏好。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实验1表明,在内隐任务中,汉语讲话者倾向于采取"时间在动"隐喻,英语讲话者倾向于采用"自我在动"隐喻。实验2采用5点量表测定法,发现汉语讲话者更为看重与过去相关的事物,英语讲话者更为看重与未来相关的事物。整个研究表明,汉、英讲话者的时空隐喻选择偏好和心理时间朝向符合"文化说"的基本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隐喻
自我在动隐喻
时间在动隐喻
时间朝向
原文传递
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
被引量:
5
13
作者
李恒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0-778,873,共9页
本研究采用离线加工任务,以问卷调查法考察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较强的压力感会激活被试有关逃离的感觉运动信息,其空间移动方向与时间在动隐喻相同,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2)被试可以将直接感受...
本研究采用离线加工任务,以问卷调查法考察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较强的压力感会激活被试有关逃离的感觉运动信息,其空间移动方向与时间在动隐喻相同,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2)被试可以将直接感受到的空间经验作为具身认知的桥梁,使压力感和时间两个抽象概念产生联系;3)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压力感和时间等抽象概念的离线认知加工,会受到在线加工编码的感觉运动信息的影响。整个研究表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必须基于感觉运动的加工,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感
汉语使用者
自我在动隐喻
时间在动隐喻
具身认知
原文传递
时空隐喻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时间认知的影响
14
作者
李恒
张积家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104,150,共10页
以往大多数有关时间隐喻影响时间认知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母语者,少有人关注二语学习者。实验1表明,在中性语境下,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使用时间在动和自动在动隐喻没有差异,说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均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
以往大多数有关时间隐喻影响时间认知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母语者,少有人关注二语学习者。实验1表明,在中性语境下,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使用时间在动和自动在动隐喻没有差异,说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均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时间认知方式产生了影响;实验2表明,在语义加工难度较大的任务中,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汉语思维对时间关系做出推断。结果显示,对语言关联性假设的考察,应当注意到语言对不同概念范畴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语境可能抵消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
时空隐喻
自我在动隐喻
时间在动隐喻
语言关联性假设
原文传递
题名
现代汉语时间移动动词的隐喻表达与意象图式
1
作者
李雪莲
机构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
出处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第1期71-83,共13页
文摘
该文通过认知模式的意象图式来研究现代汉语表时间移动的动词是如何引用隐喻机制来表征的。通过隐喻机制,该文把抽象概念的“时间”认知为可移动的物体,并通过意象图式来观察“时间”的移动事件。现代汉语表时间移动的动词可分类为“时间主体移动动词”和“时间对象移动动词”。“时间主体移动动词”在句中投射的主体成分,通过隐喻机制可被认知为移动的主体;“时间对象移动动词”在句中投射的对象成分,通过隐喻机制可被认知为移动所涉及的对象。为探明具有[+时间性]语义特征的名词性成分的移动可能性,该文试图用认知语言学里的认知工具即意象图式来证明其移动特点。
关键词
现代汉语时间移动动词
语义特征
隐喻机制
意象图式
Keywords
time
moving
verbs
semantic feature
metaphor
ic mechanism
image schema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意象图式在时空隐喻理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
10
2
作者
吴念阳
刘慧敏
郝静
杨辰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06,共4页
基金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人文社科类重点项目(09ZS147)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30401)资助
文摘
英语和汉语都有"时间动"和"自我动"两种用空间词汇表达时间概念的时空隐喻系统。但语料不能证明人们一定是借助空间来思考时间。实验一用不同视角的空间图片引导时空隐喻句,组成一致与不一致的条件来考察被试反应时,发现空间引导影响了隐喻句的加工。实验二用时空隐喻句引导空间图片,发现时间句对空间关系加工无引导作用。结论: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具有共同的意象图式,人们借助空间图式思考时间,但时空隐喻映射是单向的。
关键词
空间意象图式
时空隐喻
自我动
时间动
Keywords
spatial image-schema, space-
time
metaphor
,
ego
-
moving
,
time
-
moving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知觉的透视理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瑞光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9-511,共3页
文摘
空间知觉与人在观察时的认知过程和透视结构有关,它还涉及不同参照系统信号之间的连续转换,运动自我透视和运动时间透视与整体和局部透视类似。视觉输入以视网膜协调的方式进行编码,来自每只眼睛的网膜中心值需要整合并与眼睛位置和眼动的信号相混合,形成自我中心信号。自我中心信号进一步转化为一个三维协调系统- -自我中心参照系统。视觉系统的神经输出是地球中心信号。
关键词
空间知觉
自我中心
参照系统
认知过程
时间透视
协调系统
视觉系统
信号
视网膜
运动
眼睛
整体
眼动
Keywords
perspective,
moving
-
ego
,
moving
-
time
, transfor mation, reference -pattern
分类号
B842.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B848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语言形式中的民族时空观——汉语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
7
4
作者
张燕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院
出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51-58,共8页
文摘
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自我在动 时间在动"的空间隐喻是许多语言所共有的。文章以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为语料,发现汉语较多使用"时间在动"的隐喻,为这一普遍性提供了佐证。同时发现"自我在动 时间在动"的隐喻不能完全解决汉语中一些时间表达的矛盾。
关键词
空间隐喻
汉语
时间表达
自我在动/时间在动
Keywords
spatial
metaphor
Chinese language
words for
time
the ego moving and the time moving metaphor
分类号
H0-06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
2
5
作者
甄长慧
机构
蚌埠医学院外文教研室
出处
《平原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9-81,共3页
文摘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并做出了解释。
关键词
“前”
“后”时间表达
空间隐喻
时间在动
自我在动
Keywords
time
expressions of qian
and
hou
spatial
metaphor
the
time
moving
metaphor
the
ego
moving
metaphor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心理处理模式的研究
6
作者
龚萍
机构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7-99,共3页
基金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SK0807)
文摘
心理语言学的实验表明,以中文和英文为母语的人在对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进行心理处理时,的确出现了在线空间映射的心理操作,并且两种语言使用者在对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心理加工以自我在动隐喻模式为主要模式。
关键词
时间的空间隐喻
心理处理
自我在动隐喻模式
Keywords
space as
time
metaphor
s
psychological processing
ego
-
moving
metaphor
model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时间隐喻中的空间参照框架
被引量:
9
7
作者
杨晓红
张志杰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共9页
基金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W2007B21)
文摘
在时间隐喻研究早期,研究者多将时间隐喻分为"自我移动"和"时间移动"两类,关注的是"自我移动"和"物体移动"空间参照框架向时间概念的系统映射。最近,有研究者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其他空间参照框架映射而来的新的时间参照系,并确立了新的理论,其中以自我参照点和时间参照点理论、三大参照系理论最具代表性。文章对"自我移动"和"时间移动"隐喻方面的最新研究及目前空间-时间隐喻方面一些新的参照点/系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时间隐喻
参照框架
自我和时间移动
自我和时间参照点
三大参照系
Keywords
temporal
metaphor
frames of reference
time
-
and
ego
-
moving
ego
-
and
time
-reference-point
3-part spatial model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后”时空隐喻表达时间指向的参照模式解释
被引量:
2
8
作者
陈晓光
张京鱼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9,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法庭话语权力互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XYY009)
教育部西部项目“基于有生性层级的转喻人认知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7XJA740001)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心说”时间认知模式与汉语时间表达研究(项目编号:2020K02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汉语“前”“后”时空隐喻表达既可指过去又可指未来,以往使用“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两个隐喻模式的研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时间指向矛盾,而新近的研究虽意在触及问题本质,实未达其功。本研究借鉴有关参照模式跨语研究成果,认为Moore(2006)及Núez&Sweetser(2006)提出的自我参照点(Ego-RP)与时间参照点(Time-RP)时间认知模式能够很好解决汉语“前”“后”时间指向的争议。“前”表过去,“后”表未来属于Time-RP模式;“前”表未来,“后”表过去属于Ego-RP模式中的“自我在动”(Moving Ego)子模式。我们的分析揭示汉语“前”“后”隐喻时空表达的主导模式是Time-RP,而Moving Ego只是起补充作用的次模式,因而对其指向矛盾问题提供了一个统一解释。
关键词
时空隐喻
自我运动
时间运动
参照模式
自我参照点
时间参照点
Keywords
spatio-temporal
metaphor
moving
time
moving
ego
frame of reference(FoR)
ego
-RP
time
-RP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汉时空隐喻表征的共性与个性
9
作者
秦语甜
机构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6-124,共9页
文摘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英、汉语本族人对时间的理解和心理表征需通过空间概念的映射完成。而这种"时间即空间"的隐喻模式主要分为两类:"时间移动"隐喻和"自我移动"隐喻。本文基于前人对英汉时空隐喻作出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发现:在朝向上,英语本族人更倾向于面朝未来,背对过去;而汉语本族人尽管更频繁地面朝过去,但也不乏面朝未来的情况。在方向上,英、汉语本族人都有横向概念化时间的倾向,但后者同时也具备纵向谈论和思考时间的能力。分析表明,英语和汉语本族人在时空隐喻表征上的共性和个性既包括语言内因(如习惯表达等),也存在语言外因(如身体构造等)。
关键词
时空隐喻
自我移动隐喻
时间移动隐喻
英汉对比
Keywords
spatio-temporal
metaphor
s
ego
-
moving
metaphor
time
-
moving
metaphor
English-Chinese comparison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年龄和语言对母语者时间隐喻视角的影响
10
作者
秦语甜
机构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8-82,共5页
文摘
除空间刺激外,非空间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对时间的认知。已有研究表明,年龄因素会影响人们在时空映射上的偏好。老年人更倾向于将“过去”和“未来”分别与“前面”和“后面”相联系,而年轻人的倾向则与之相反。其原因在于二者对待时间的不同态度,前者更重视过去,后者则更关注未来。基于问卷调查考察了年龄和语言对汉语母语者时间隐喻视角的影响,结果发现:年长的退休人员比年轻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时间移动隐喻视角,符合“时间焦点假设”的猜想;不同语言编码的同一隐喻在歧义程度上有强弱之别。
关键词
时间移动隐喻
自我移动隐喻
年龄
汉语母语者
时间焦点假设
Keywords
time
-
moving
metaphor
ego
-
moving
metaphor
age
Chinese native speakers
temporal focus hypo
the
sis
分类号
H312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趋近/回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
11
作者
刘冠雄
王宁茜
程晓荣
范炤
定险峰
张子一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8,共6页
基金
华中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青年团队项目(CCNU22QN020)。
文摘
目的:时间运动视角的心理现实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但个体选择不同时间运动视角的原因或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探讨行为趋近/回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以揭示其内在心理机制。方法:分别采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考察了特质BAS/BIS和状态BAS/BIS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结果:特质性BAS分数越高,个体越倾向选择自我动视角(研究1);状态性BIS分数越高,个体越倾向选择时间动视角(研究2)。结论:特质性BAS和状态性BIS能显著预测个体的时间运动视角选择,行为趋近/回避动机可能是时间运动视角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为具身认知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时间运动视角
行为趋近/回避
具身认知
自我动
时间动
Keywords
time
movement perspective
BAS/BIS
Embodied cognition
ego
-
moving
time
-
moving
分类号
R395.1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
被引量:
11
12
作者
李恒
张积家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
英国伯明翰大学英语及应用语言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出处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国家973计划课题(项目编号:2014CB340502)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4XNLQ05)的资助
文摘
尽管时空隐喻广泛存在于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但不同语言讲话者对其选择却可能存在偏好。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实验1表明,在内隐任务中,汉语讲话者倾向于采取"时间在动"隐喻,英语讲话者倾向于采用"自我在动"隐喻。实验2采用5点量表测定法,发现汉语讲话者更为看重与过去相关的事物,英语讲话者更为看重与未来相关的事物。整个研究表明,汉、英讲话者的时空隐喻选择偏好和心理时间朝向符合"文化说"的基本假设。
关键词
时空隐喻
自我在动隐喻
时间在动隐喻
时间朝向
Keywords
Spatio-temporal
metaphor
time
moving
metaphor
ego
moving
metaphor
time
orientation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
被引量:
5
13
作者
李恒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
伯明翰大学
出处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0-778,873,共9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课题"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2014CB340502)
江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5YB-003)的资助
文摘
本研究采用离线加工任务,以问卷调查法考察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较强的压力感会激活被试有关逃离的感觉运动信息,其空间移动方向与时间在动隐喻相同,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2)被试可以将直接感受到的空间经验作为具身认知的桥梁,使压力感和时间两个抽象概念产生联系;3)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压力感和时间等抽象概念的离线认知加工,会受到在线加工编码的感觉运动信息的影响。整个研究表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必须基于感觉运动的加工,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假设。
关键词
压力感
汉语使用者
自我在动隐喻
时间在动隐喻
具身认知
Keywords
stress
ego
-
moving
metaphor
time
-
moving
metaphor
embodied cognition
分类号
H0-06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时空隐喻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时间认知的影响
14
作者
李恒
张积家
机构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出处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104,150,共10页
基金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专项基金博士启动项目“汉语儿童时空隐喻言语-手势表征的认知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WU1909753)
文摘
以往大多数有关时间隐喻影响时间认知的研究主要关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母语者,少有人关注二语学习者。实验1表明,在中性语境下,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使用时间在动和自动在动隐喻没有差异,说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均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时间认知方式产生了影响;实验2表明,在语义加工难度较大的任务中,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汉语思维对时间关系做出推断。结果显示,对语言关联性假设的考察,应当注意到语言对不同概念范畴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语境可能抵消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
时空隐喻
自我在动隐喻
时间在动隐喻
语言关联性假设
Keywords
Chinese advanced English learners
spatial-temporal
metaphor
ego
-
moving
metaphor
time
-
moving
metaphor
Language Relativity Hypo
the
sis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现代汉语时间移动动词的隐喻表达与意象图式
李雪莲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空间意象图式在时空隐喻理解中的作用
吴念阳
刘慧敏
郝静
杨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空间知觉的透视理论
刘瑞光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语语言形式中的民族时空观——汉语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张燕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甄长慧
《平原大学学报》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关于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心理处理模式的研究
龚萍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时间隐喻中的空间参照框架
杨晓红
张志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前”“后”时空隐喻表达时间指向的参照模式解释
陈晓光
张京鱼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英汉时空隐喻表征的共性与个性
秦语甜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年龄和语言对母语者时间隐喻视角的影响
秦语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趋近/回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
刘冠雄
王宁茜
程晓荣
范炤
定险峰
张子一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12
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
李恒
张积家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1
原文传递
13
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
李恒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5
原文传递
14
时空隐喻对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时间认知的影响
李恒
张积家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