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审美转型中佛禅“空”境的文学书写新变——以王维和苏轼为中心
1
作者 杨吉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1,共9页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着一种空灵蕴藉的灵动之美,充满对宇宙自然世界美的发现的一往情深,是王维诗歌禅意盎然的重要体现。苏轼采用以禅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则大多于世事沧桑的自我人生经历中,伴随着对宇宙人生空幻寂灭的持久体验,始终关注对自我个体生命的内在超越,从而使其诗词中的“空”境,在具有形而上意义的空幻寂灭之悲剧色彩的同时,也蕴含着性命自得的内在精神追求,具有较强的禅理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境 佛禅文化 唐宋审美转型 王维 苏轼
下载PDF
禅宗语境下的少林武术表现形式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旭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83,100,共4页
对少林武术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特殊的佛教文化环境使少林武术与中国武术其他流派有很大区别,在表现形式上充分体现出禅宗智慧与传统佛教文化体系的特性,其魅力在于禅武结合、自成体系,其活力在于传统的封闭性与广博的兼容性,其定力源... 对少林武术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特殊的佛教文化环境使少林武术与中国武术其他流派有很大区别,在表现形式上充分体现出禅宗智慧与传统佛教文化体系的特性,其魅力在于禅武结合、自成体系,其活力在于传统的封闭性与广博的兼容性,其定力源于佛学渗透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林武术 佛教文化 禅宗 拳理 戒律约束
下载PDF
宋代禅林佚事小说的叙事特色及文化成因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群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6-162,共7页
禅林佚事小说是由宋代僧人创作的反映唐宋禅林中高僧大德的逸言高行、奇人奇行、禅徒入道机缘、士大夫参禅问道等的文言小说。其叙述角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立型全知视角,一类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其叙事方式主要有:角色模式的主角与... 禅林佚事小说是由宋代僧人创作的反映唐宋禅林中高僧大德的逸言高行、奇人奇行、禅徒入道机缘、士大夫参禅问道等的文言小说。其叙述角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立型全知视角,一类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其叙事方式主要有:角色模式的主角与对象的关系主要是主观的;叙述结构上偏重记言;善于把记诗记言记事相结合。其文化成因与宋代小说创作大气候、禅林内部危机以及教内教化文体的变革有关。禅林佚事小说是中国文言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世说新语》是主要记载玄学家"魏晋风度"的佚事小说的话,那么禅林笔记则属于描述唐宋"禅家风骨"的佚事小说,堪称中国文言小说史中交相辉映的双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林佚事小说 禅家风骨 叙事特色 文化成因
下载PDF
庄禅文化意味在汪曾祺小说中的体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1-83,共3页
为了深入研究庄禅文化在新时期文学中的体现这一问题,细致解读了汪曾祺新时期的主要小说,庄禅文化意味在其中通过超脱世俗的市井众生、随缘任运的逍遥人士、清风明月的真情之人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体现了庄禅文化以平常心在不离世俗中... 为了深入研究庄禅文化在新时期文学中的体现这一问题,细致解读了汪曾祺新时期的主要小说,庄禅文化意味在其中通过超脱世俗的市井众生、随缘任运的逍遥人士、清风明月的真情之人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体现了庄禅文化以平常心在不离世俗中超越世俗的生存方式、以随缘的人生态度追求自由无碍的人生境界以及重情惜缘的精神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小说 庄禅文化意味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与宗教文化异质性保留——评《禅宗语录》与《道德经》之英译 被引量:2
5
作者 吕煜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09-114,共6页
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翻译应该保留所译文化的异质性,保留其异域文化色彩,并还原该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所流失部分的真实面目。《禅宗语录》与《道德经》作为中国经典的宗教典籍,均已被翻译成英语。通过探讨其代表... 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翻译应该保留所译文化的异质性,保留其异域文化色彩,并还原该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所流失部分的真实面目。《禅宗语录》与《道德经》作为中国经典的宗教典籍,均已被翻译成英语。通过探讨其代表性内容的英语译文,可以剖析翻译过程中宗教文化的异质性保留问题,从而挖掘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宗教文化异质性 《禅宗语录》英译 《道德经》英译
下载PDF
生活陶艺中禅文化的具体体现及其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希睿 《陶瓷研究》 2017年第S1期28-32,共5页
生活陶艺与禅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本文试着从其文化价值体现的一支分流——'禅文化'背景下,论述了生活陶艺中禅文化的具体体现。关于'生活陶艺'的概念,当下有着各类观点,包括本人,也曾在之前论文中有提及,虽未形成... 生活陶艺与禅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本文试着从其文化价值体现的一支分流——'禅文化'背景下,论述了生活陶艺中禅文化的具体体现。关于'生活陶艺'的概念,当下有着各类观点,包括本人,也曾在之前论文中有提及,虽未形成特定统一的看法,但主要观点归纳如下:生活陶艺的出现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现代陶艺的提出而渐渐被人们所熟知认识,它指的是区别于机械化生产的,融实用性、审美性于一体的手工制陶瓷器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陶艺 禅文化 体现 价值
下载PDF
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佛教文化思想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福军 《云南电大学报》 2011年第3期36-39,共4页
蒲松龄在构建《聊斋志异》鬼狐仙怪世界故事时多以佛教文化思想中的"因果报应"观,用隐喻的方式表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思想及佛学的神秘观,因而使小说中鬼狐仙怪"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或花... 蒲松龄在构建《聊斋志异》鬼狐仙怪世界故事时多以佛教文化思想中的"因果报应"观,用隐喻的方式表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思想及佛学的神秘观,因而使小说中鬼狐仙怪"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或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妄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乎知非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佛教文化 禅宗 因果报应
下载PDF
唐代咏终南山佛寺诗中的文化意蕴
8
作者 荣小措 《唐都学刊》 2016年第2期42-45,共4页
终南山佛寺林立,宗教文化氛围浓厚,现存的百余首唐代咏终南山佛寺诗真实记录了唐代僧人与文士在山寺中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和思想情感。这些诗既弥漫着浓郁的佛禅气息,又不乏鲜明的庙堂色彩和政治意蕴;既能将山水美景与宗教意趣完美结合... 终南山佛寺林立,宗教文化氛围浓厚,现存的百余首唐代咏终南山佛寺诗真实记录了唐代僧人与文士在山寺中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和思想情感。这些诗既弥漫着浓郁的佛禅气息,又不乏鲜明的庙堂色彩和政治意蕴;既能将山水美景与宗教意趣完美结合,也留存了唐时终南山寺中独有的休闲与审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南山 佛寺诗 政治意蕴 佛禅气息 审美文化
下载PDF
明末清初闽籍黄檗禅僧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贡献
9
作者 赖正维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18-27,共10页
明末清初大批闽籍高僧东渡日本,开创黄檗宗,为长期萎靡不振的日本佛学界注入新的生机,对江户时代日本文学、语言、书法、绘画、建筑、造桥、医学、饮食、茶道、雕版印刷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黄檗宗的不断发展,中国传来的思想和... 明末清初大批闽籍高僧东渡日本,开创黄檗宗,为长期萎靡不振的日本佛学界注入新的生机,对江户时代日本文学、语言、书法、绘画、建筑、造桥、医学、饮食、茶道、雕版印刷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黄檗宗的不断发展,中国传来的思想和文化超越了宗教层面,波及江户时代日本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形态,称为黄檗文化。现今黄檗文化依然对推进当代中日文化交流、加强两国民间往来,具有重要积极作用,同时也是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籍黄檗禅僧 隐元禅师 黄檗文化 文明交流互鉴
下载PDF
拒斥与会通:佛学典籍中的酒意象阐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德坤 《酿酒科技》 2015年第9期128-131,共4页
禅文化与酒文化有着迥乎不同的性质,而经由丛林中人的禅学阐释和修行实践,二者产生了多层面的复杂联系。佛典禁僧饮酒;僧人犯戒饮酒;禅师借酒说禅。酒意象被赋予禅学观念,从而,禅与酒从怒目而视到握手言欢,酝酿出酒中禅韵、禅里酒香,实... 禅文化与酒文化有着迥乎不同的性质,而经由丛林中人的禅学阐释和修行实践,二者产生了多层面的复杂联系。佛典禁僧饮酒;僧人犯戒饮酒;禅师借酒说禅。酒意象被赋予禅学观念,从而,禅与酒从怒目而视到握手言欢,酝酿出酒中禅韵、禅里酒香,实现了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与互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文化 酒文化 五戒 禅籍中的酒意象
下载PDF
试论元代佛教杂剧中的禅宗文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茌攀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1-63,69,共4页
禅宗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元代宽松的宗教大环境下,禅宗文化在传统文人和民间大众中产生了影响,而作为元代最为大众接受的元杂剧,更是吸收了禅宗的文化特色,其佛教杂剧通过人物之间的对白、独白、唱词来介绍禅宗... 禅宗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元代宽松的宗教大环境下,禅宗文化在传统文人和民间大众中产生了影响,而作为元代最为大众接受的元杂剧,更是吸收了禅宗的文化特色,其佛教杂剧通过人物之间的对白、独白、唱词来介绍禅宗的发展、演变、教派、人物以及历史,使世人参悟禅机佛理,明了禅宗义理,成为禅宗文化传播的一把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杂剧 禅宗文化
下载PDF
论“佛茶文化”与“禅茶文化”之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舒曼 鲍丽丽 《农业考古》 2018年第2期163-169,共7页
中国茶文化,源头在道家、核心在儒家、发展在佛家。佛家八宗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佛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形成了佛教茶文化。而在佛茶文化中,佛家八宗之禅宗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最为彻底,在佛茶文化中独树一帜,成为佛茶... 中国茶文化,源头在道家、核心在儒家、发展在佛家。佛家八宗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佛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形成了佛教茶文化。而在佛茶文化中,佛家八宗之禅宗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最为彻底,在佛茶文化中独树一帜,成为佛茶文化的标杆。禅宗茶文化抑或是禅茶文化对全国饮茶之风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茶文化 禅茶文化 佛教 禅宗
下载PDF
试论茶禅文化三大源头及传承 被引量:1
13
作者 竺济法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165,共7页
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均与茶文化关系紧密。寺院特有的茶禅文化,以其富含的寓意、哲理为海内外茶人、僧人、文史爱好者耳熟能详,成为茶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茶禅文化自唐代萌芽,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三大源头首推百丈怀海、咸启、从谂三位... 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均与茶文化关系紧密。寺院特有的茶禅文化,以其富含的寓意、哲理为海内外茶人、僧人、文史爱好者耳熟能详,成为茶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茶禅文化自唐代萌芽,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三大源头首推百丈怀海、咸启、从谂三位禅师。怀海住持洪州百丈山(今属江西奉新县),其制订的《百丈清规》,集佛门茶事之大成,可视为茶禅文化之肇始,推动和促进了饮茶普及和茶文化的发展;晚唐明州(治今浙江宁波市)天童寺咸启禅师流传有“且坐吃茶”之机锋禅语,成为禅门公案的重要传承;晚唐赵州(治今河北赵县)高僧从谂,其口头禅“喫茶去”名闻中外,是茶禅文化在古代中国北方地区流行传播的生动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禅门茶事 茶禅 禅宗公案
下载PDF
神彧“句意之说”佛学文化背景考察
14
作者 刘伏玲 杨树明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45-147,共3页
文章通过对神彧"句意之说"佛学文化背景进行考察,发现神彧"四到"引用的例句与《人眼天目》"宗门杂录"句意说中所引用的例句在根本意义上具有相通之处,由此论证《诗格》作品中的"句意之说"染上了佛学之光,并由此推测神彧的僧宗... 文章通过对神彧"句意之说"佛学文化背景进行考察,发现神彧"四到"引用的例句与《人眼天目》"宗门杂录"句意说中所引用的例句在根本意义上具有相通之处,由此论证《诗格》作品中的"句意之说"染上了佛学之光,并由此推测神彧的僧宗为临济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彧 句意之说 佛学文化背景 临济宗
下载PDF
中国禅宗戏剧的缘起与佛教图文的东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羌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105,共13页
在中西与中印宗教历史文化交流过程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成果是中国禅宗及其禅宗戏剧的形成与发展。此种宗教表演文化形式集中国和印度传统文学之大成,特别是将其丰富多彩的佛教图像与文本紧密地联系与融合为一体,使之天然地融合于... 在中西与中印宗教历史文化交流过程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成果是中国禅宗及其禅宗戏剧的形成与发展。此种宗教表演文化形式集中国和印度传统文学之大成,特别是将其丰富多彩的佛教图像与文本紧密地联系与融合为一体,使之天然地融合于中国乃至东亚、南亚、东南亚诸国和周边地区,成为许多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一种维系精神世界的参禅拜佛礼仪与文化娱乐活动。禅宗戏剧亦遵循禅宗从"不立文字"初衷逐渐过渡到"不离文字",然后又回到"不立文字",继而定位到"图文结合";或从"渐悟"到"顿悟"至"大悟大彻"理念的演变历程,从中我们可发现禅宗一直相伴佛教美术图像,以及趋于戏剧表演文本的图文显现之重要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禅宗戏剧 元图像 图文结合 象征符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