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以来川滇黔地区饮食文化变迁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特点
1
作者 杜莉 王胜鹏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6,124,共10页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路径。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大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内容和价值意蕴。川滇黔地区是我国...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路径。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大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内容和价值意蕴。川滇黔地区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聚居区和饮食文化遗产富集区。明清以来直至当今,该地区汉族和各民族在食材运用、饮食品及其制作技艺、饮食习俗等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进行着交流与交融,并且其途径、方式、结果和作用等方面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即川滇黔地区民族饮食文化交流交融的途径主要是人口迁移流动和商贸往来,其方式主要是双向交流、相互影响,其结果和作用是促进了川滇黔地区各民族饮食文化的多元与共性并存、推动了区域饮食风味的共同体川菜、滇菜、黔菜的定型与繁荣发展,进而助推了多元一体的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国菜系的丰富与兴盛,从饮食文化的角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了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以来 川滇黔地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饮食文化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协同混合教学模式探究——以贵州民族地域建筑课程为例
2
作者 高培 陈洪梅 舒净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5期34-37,共4页
贵州民族地域建筑课程在分析课程现状特征与OBE教育理解契合度基础上,积极借鉴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探索构建出多种学习方法、多种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环节相整合成链,闭合循环,不断持续生长与优化的协同混合动态教学... 贵州民族地域建筑课程在分析课程现状特征与OBE教育理解契合度基础上,积极借鉴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探索构建出多种学习方法、多种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环节相整合成链,闭合循环,不断持续生长与优化的协同混合动态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有很大帮助,同时为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地方民族院校 贵州民族地域建筑 教学资源 协同混合教学
下载PDF
桂滇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促进留守妇女可持续生计演进与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唐凡茗 李淑贤 李照红 《旅游论坛》 2024年第8期43-51,共9页
随着桂滇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受其影响,当地留守妇女重构了该地区土地资源、劳动供给、劳动技能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进而促进了桂滇黔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生计的转型。文章通过分析桂滇黔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 随着桂滇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受其影响,当地留守妇女重构了该地区土地资源、劳动供给、劳动技能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进而促进了桂滇黔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生计的转型。文章通过分析桂滇黔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剖析了该地区留守妇女生计演进的过程,可划分为农业主导型生计模式、混合兼业型生计模式和旅游主导型生计模式等3个阶段。结合旅游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框架,桂滇黔民族地区留守妇女可持续生计由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桂滇黔民族地区留守妇女获得经济收入、提升技能和增强社会参与度,有助于文化传承和家庭关系的改善,提升了桂滇黔民族地区留守妇女可持续生计潜力。梳理桂滇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对留守妇女生计演变过程与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生计转型机制的理解、丰富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理论和促进性别与发展研究的深化,还能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滇黔民族地区 乡村旅游 留守妇女 可持续生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贵州苗族文化背景下地域化建筑设计研究
4
作者 李星宁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城市建筑出现了趋同性。以贵州苗族建筑项目案例分析着手,通过对苗族居住环境、民居建筑、银饰、服饰、音乐和装饰等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应用,得出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设计表达方式,为贵州今后的苗族地域化建筑设...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城市建筑出现了趋同性。以贵州苗族建筑项目案例分析着手,通过对苗族居住环境、民居建筑、银饰、服饰、音乐和装饰等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应用,得出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设计表达方式,为贵州今后的苗族地域化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地域文化 建筑设计 贵州
下载PDF
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人才”耦合协调评价及融合发展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伍香 宾春妹 +1 位作者 唐承财 刘星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随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遇到瓶颈.该文从耦合协调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别衡量滇桂黔民族地区两系统的耦合协... 随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遇到瓶颈.该文从耦合协调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别衡量滇桂黔民族地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和协调发展现状,并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相对优先度判断两系统的发展偏离情况,以云南景洪市、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贵州雷山县三个县域乡村旅游目的地为案例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人才发展具有较高的耦合度;2)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和人才发展的水平及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相差较大;3)单个地区来看,云南景洪市在各方面表现较好,而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贵州雷山县的乡村旅游发展和人才发展较差,且两者之间尚未达到均衡发展状态.基于耦合实证结果以及三个案例地的实际概况,进一步探讨并提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人才”融合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人才发展 乡村振兴 滇桂黔民族地区 产业-人才融合
下载PDF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响应和环境秩序
6
作者 陈子华 李嘉欣 王振波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12,共11页
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学相关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扩散接连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生态要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①黔东南非遗分布具亲山性、亲水性特点,3个区域的文化-生态要素各有不同;②非遗的环境依赖... 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学相关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扩散接连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生态要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①黔东南非遗分布具亲山性、亲水性特点,3个区域的文化-生态要素各有不同;②非遗的环境依赖程度因文化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制作、营造、医药、生产以及饮食酿制类非遗的生态依赖最明显;③非遗具有一定的生态脆弱性,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水质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会影响到文化保护与传承;④非遗一方面依赖生态,一方面也因生态作用而扮演了建构、维系地方环境秩序的角色,直接表现为非遗推动跨县、跨海拔、跨地形地貌的生产分工与合作,在促进民族交流中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山地民族 生态响应 环境秩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民族自治区域省际边缘区团结协作公共空间的发展建构——基于渝东南民族地区的调研
7
作者 张华艳 赵心宪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134,共10页
民族自治区域省际边缘区团结协作公共空间的发展与建构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方面。重庆渝东南民族地区是重庆市唯一集中连片的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调研发现,该区域团结协作公共空间的建构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 民族自治区域省际边缘区团结协作公共空间的发展与建构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方面。重庆渝东南民族地区是重庆市唯一集中连片的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调研发现,该区域团结协作公共空间的建构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共治共建理念不牢,资源整合度较低;共享意识不足,配合意识欠缺;“六联”机制不够深入,涉及面较窄;民众交往交流交融度不够,情感体验较弱。其原因有五个方面:区域顶层设计不足,缺乏具体政策和标准试点;公共空间协作政策不统一,基层实施有较大难度;考核评价机制缺失,干部和民众内生动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强,团结协作缺乏精准目标;思想认识不足,未能形成社会合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五个对策建议:加强区域顶层设计,创设精准目标;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完善管理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文化联谊活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校园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治区域 省际边缘区团结协作公共空间 重庆渝东南民族地区 公共空间发展与建构
下载PDF
民国时期黔东南民族地区的国家治理与地方回应——以黔东事变为中心
8
作者 孙腾蛟 马廷中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黔东事变”是抗战时期发生在湘黔边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一场大规模民变,震惊整个大后方。国家行政力量早期的暴力进入以及苗疆、汉地客观存在的异质性使得这一地区在“国家化”进程中苗汉、官民冲突不断。国民政府以“国族主义”为... “黔东事变”是抗战时期发生在湘黔边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一场大规模民变,震惊整个大后方。国家行政力量早期的暴力进入以及苗疆、汉地客观存在的异质性使得这一地区在“国家化”进程中苗汉、官民冲突不断。国民政府以“国族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接续整合,超越了前清却无法超越时代,并在“抗战建国”目标下出现利益分化和冲突。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并不是总与国家认同保持一致的,甚至还会出现相互抵牾的状况,总结吸收国民政府在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上的经验教训,有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黔东事变 黔东南 民族地区 国家治理
下载PDF
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生态系统恢复力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张洪昌 王启超 +2 位作者 龙星宇 张克新 马静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25,共14页
研究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演化特征,为理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地关系演变提供理论依据.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称“黔东南州”)为研究区,运用综合指标法和障碍度模型,从文化、社会经济、生态3个维度构... 研究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演化特征,为理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地关系演变提供理论依据.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称“黔东南州”)为研究区,运用综合指标法和障碍度模型,从文化、社会经济、生态3个维度构建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体系,分析黔东南州2013—2020年恢复力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并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生态系统恢复力时空演化趋势符合适应性循环理论的利用和保存阶段特征.②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生态系统恢复力在空间格局上呈现集群化发展特点和“南强北弱”现象,恢复力平均水平由2013年的0.244增至2020年的0.373.③文化恢复力在各子系统恢复力水平中占主要作用.传统村落数量、土地利用强度、城乡收入差距为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生态系统中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为此,在村落乡土—生态系统恢复力提升过程中,既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关键领域应对外部扰动的能力,同时也要协调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三者关系,以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推动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州 传统村落 恢复力 乡土—生态系统 障碍度
下载PDF
摭议黔东南侗族民歌的传承困境与转型策略
10
作者 钱伟 吴媛姣 胡菡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侗族民歌植根于侗族传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承载着丰富文化与深厚情感。它不仅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侗族人民凝聚力和文化自信的象征,更是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具有不可小觑... 侗族民歌植根于侗族传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承载着丰富文化与深厚情感。它不仅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侗族人民凝聚力和文化自信的象征,更是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具有不可小觑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然而,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网络信息产业的兴起,侗乡封闭的生活环境渐被打破,侗歌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日益弱化,传承危机和转型挑战不容忽视。当前,在乡村文化振兴和重视非遗传承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侗歌亟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传统侗歌只有与现代技术和现代生活相结合,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侗歌 困境 转型
下载PDF
贵州民族医药文化认同对区域医药品牌资产的影响机理研究
11
作者 王梦潇 代天丽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0-86,共7页
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民族医药文化认同对区域医药品牌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基于需求侧视角,构建了“民族医药文化认同——区域医药品牌资产”模型,并选取媒介接触频率、媒介接触信任以及参照作用作为调节变量。研究结... 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民族医药文化认同对区域医药品牌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基于需求侧视角,构建了“民族医药文化认同——区域医药品牌资产”模型,并选取媒介接触频率、媒介接触信任以及参照作用作为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显示,民族医药文化认同对区域医药品牌资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媒介接触频率与媒介接触信任在两者间发挥双重调节效应。为实现贵州民族医药品牌的长期发展,应借鉴资本增殖的逻辑与文化扩散机制,以健康事业为核心,融入区域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品牌延伸策略拓宽传播渠道,构建具有贵州区域特色的医药品牌,推动“黔药”出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民族医药 文化认同 区域医药品牌 媒介接触
下载PDF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以贵州民族地区乡村为例
12
作者 杨丽芳 杨长友 胡晓鑫 《职业教育研究》 2024年第9期29-34,共6页
职业教育的类型特性决定了其与乡村文化振兴是耦合共生、互融互促的关系,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是职业教育的关键责任。文章分析了乡村文化振兴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梳理了职业教育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与联系,剖析了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 职业教育的类型特性决定了其与乡村文化振兴是耦合共生、互融互促的关系,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是职业教育的关键责任。文章分析了乡村文化振兴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梳理了职业教育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与联系,剖析了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以贵州民族地区乡村为例,提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基于职业教育视角的有益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文化振兴 实施路径 贵州民族地区
下载PDF
黔东南苗族、侗族传统体育习惯法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礼国 徐烨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4-140,共7页
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由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黔东南苗族、侗族传统体育规则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可以视同为习惯法。苗族、侗族传统体育习惯法带有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农耕崇拜等意... 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由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黔东南苗族、侗族传统体育规则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可以视同为习惯法。苗族、侗族传统体育习惯法带有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农耕崇拜等意识;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受到习惯法的保护;体育活动中恪守禁忌,活动时间因应时节,参加者受资格限制,活动过程遵从秩序,民间自治组织和村寨头人具有组织权责,获胜者享有特殊权利,体育传承遵循成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苗族 侗族 习惯法
下载PDF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规划研究——兼谈西南少数民族山区资源、环境与发展的互动与协调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永鹏 车越 +2 位作者 邰俊 吴阿娜 黄小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8,共8页
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西南少数民族山区的典型案例,使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系统动力学、生态足迹等方法开展生态环境规划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存在城郊环境差异与跨界污染显现、森林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民族与... 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西南少数民族山区的典型案例,使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系统动力学、生态足迹等方法开展生态环境规划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存在城郊环境差异与跨界污染显现、森林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民族与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等生态环境现状;面临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承载力不相匹配、环境容量与排放总量矛盾较为突出、区域发展与资源保护冲突日趋明显等资源环境压力;2007年全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91.95亿元,区域总体处于"良"的生态安全状态;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战略目标、功能区划和规划方案是协调西南少数民族山区资源、环境与发展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规划 可持续发展 西南少数民族山区 黔东南
下载PDF
贵州黔东南地方稻种香禾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杰 郑晓峰 +1 位作者 黄刚 冯跃华 《中国稻米》 2019年第2期53-58,共6页
香禾糯是侗族地区长期并广泛种植的,品种类型较为丰富多样,并与当地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类地方特色稻品系,具有抗寒、抗病、耐瘠、耐旱、耐涝、耐荫等优异性状,且稻米营养品质优良,气味芳香浓郁。贵州黔东南是香禾糯的主要种... 香禾糯是侗族地区长期并广泛种植的,品种类型较为丰富多样,并与当地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类地方特色稻品系,具有抗寒、抗病、耐瘠、耐旱、耐涝、耐荫等优异性状,且稻米营养品质优良,气味芳香浓郁。贵州黔东南是香禾糯的主要种植区域,而香禾糯对当地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亦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有关黔东南香禾糯的研究状况,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香禾糯 民族文化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探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江民 潘勇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3-108,共6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且自然景观优美。在全国具有战略性地位,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高区域收入水平,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且自然景观优美。在全国具有战略性地位,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高区域收入水平,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及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特殊的自然社会条件,提出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路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资源开发
下载PDF
贵州四个民族人群线粒体DNA编码区的多态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彬彬 钟复光 +4 位作者 易红生 王先然 李良芳 王丽兰 吴立甫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8-11,34,共5页
目的研究贵州土家族、侗族、仡佬族和彝族人群线粒体DNA(mtDNA)编码区的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法对贵州4个群体145例样本mtDNA编码区的8个SNP基因座及COⅡ/tRNAlys基因间9 bp缺失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贵州4个民... 目的研究贵州土家族、侗族、仡佬族和彝族人群线粒体DNA(mtDNA)编码区的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法对贵州4个群体145例样本mtDNA编码区的8个SNP基因座及COⅡ/tRNAlys基因间9 bp缺失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贵州4个民族群体的9 bp缺失频率依次为土家族18.4%,侗族29.7%,仡佬族25%,彝族16.7%,平均缺失频率为22.8%;在8个SNP基因座中,A10398G、C10400T突变在4个群体中较普遍;A663G、C5178A和G12406A突变在部分民族群体中也有较高的频率;共检测出14种单倍型,其中仡佬族11种,土家族10种,侗族8种,彝族6种。结论贵州4个民族群体mtDNA编码区可能存在不同的突变热点,在等位基因和单倍型分布频率上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民族人群 线粒体DNA 编码区 多态性
下载PDF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军昌 王希隆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4,共8页
本文在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出生性别比长期、重度、整体偏高的历史与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就其失调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调查就治理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所需的良好人口安全环境构建提供积极的资... 本文在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出生性别比长期、重度、整体偏高的历史与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就其失调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调查就治理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所需的良好人口安全环境构建提供积极的资政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失调 治理 黔东南 民族地区
下载PDF
民族文化开发与民族地区的发展——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阳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98-101,共4页
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旅游产业对民族文化的开发为核心,民族文化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的重要途径。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 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旅游产业对民族文化的开发为核心,民族文化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的重要途径。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论述民族文化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开发 贵州东南地区 苗族自治州 侗族自治州 旅游产业 自然生态
下载PDF
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整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焦世泰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4-169,共6页
省际边界民族地区作为省际边界地区的特例,经济的欠发达性和区域的边缘性特征十分的突出,而通过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整合发展实现区域合作共赢,是改善省际边界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性和边缘性的良好途径。本文选取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为... 省际边界民族地区作为省际边界地区的特例,经济的欠发达性和区域的边缘性特征十分的突出,而通过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整合发展实现区域合作共赢,是改善省际边界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性和边缘性的良好途径。本文选取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从产业间关联互补性、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和自然资源相依相连的视角分析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整合发展基础条件,然后在分析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整合发展动力的基础之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整合发展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黔桂 省际边界 民族地区 整合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