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公布前后中国社会各界的反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洪岚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9,共5页
1932年10月,国联公布了《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对九一八事变的责任作出最终裁决,也充分说明了对中日东北争端的基本态度。报告书公布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军政要员和外交官、学者及社会名流等纷纷发表意见,围绕报告书有关问题展开... 1932年10月,国联公布了《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对九一八事变的责任作出最终裁决,也充分说明了对中日东北争端的基本态度。报告书公布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军政要员和外交官、学者及社会名流等纷纷发表意见,围绕报告书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他们因个人的立场和社会角色不同,对报告书的认识和意见并不一致,但总的趋势则是开始丢弃对国联和各列强的幻想,逐渐认识到维护中国的独立、求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依靠中华民族自身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九一八事变 社会舆论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民众社会心理的嬗变
2
作者 段妍 许红霞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12-115,共4页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殖民统治不仅使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严重的动荡和混乱,同时给东北各阶层民众的社会心理带来了更深层次的伤害。使其社会心理由最初的对民族国家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殖民统治不仅使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严重的动荡和混乱,同时给东北各阶层民众的社会心理带来了更深层次的伤害。使其社会心理由最初的对民族国家的“忧患意识”向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核的“抗日心态”转变,同时这种转变也是促成东北抗日救亡高潮兴起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社会心理 忧患意识 抗日心态
下载PDF
近代日本“满蒙危机”的另一种解决臆想:“三月事件”探微
3
作者 李少鹏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1-79,151,152,共11页
昭和初年的日本,弥漫在担心失去中国东北殖民权益的所谓“满蒙危机”中。日本陆军对于如何解决这一“危机”存在两种构想,一种是后来被关东军实施的在中国东北制造事端,即众所周知的九一八事变;另一种是在日本国内发动政变,成立军政府,... 昭和初年的日本,弥漫在担心失去中国东北殖民权益的所谓“满蒙危机”中。日本陆军对于如何解决这一“危机”存在两种构想,一种是后来被关东军实施的在中国东北制造事端,即众所周知的九一八事变;另一种是在日本国内发动政变,成立军政府,实行国家改造。为推行后一构想,樱会和民间右翼势力结合,曾阴谋在1931年3月20日发动一次政变,目的是拥立陆相宇垣一成为首相,史称“三月事件”。此次政变虽然在发动前被宇垣叫停而流产,但在九一八事变后这两种构想合流,合力推进了日本的法西斯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蒙危机” “三月事件” 樱会 日本法西斯 九一八事变
下载PDF
“誓做枪下鬼,不做亡国奴”——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学生政治动员的模式及特征
4
作者 陆华东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9-87,共9页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上海学生群情激愤、奋起抗争。为表达抗日决心,他们相继通过示威游行、演讲宣传、抵制日货、抗日募捐与军事训练等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动员。由于得到学校、社会的积极响应,上海学生的政治动员呈现出鲜明的组织...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上海学生群情激愤、奋起抗争。为表达抗日决心,他们相继通过示威游行、演讲宣传、抵制日货、抗日募捐与军事训练等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动员。由于得到学校、社会的积极响应,上海学生的政治动员呈现出鲜明的组织性、纪律性与正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学生 九一八事变 政治动员
下载PDF
导演两场阴谋拉开二战序幕
5
作者 邓月英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7-60,共4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关、英、日三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争霸越演越烈。日本的法西斯势力竭力主张发动战争,他们在中国一手策划了“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二战的序幕。
关键词 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二战序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