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满地区断控缝洞型油藏试油初期产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函庆 刘军严 +3 位作者 丁心鲁 汪坤 封猛 冯光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产能预测分析多是定性认识,且产能预测方程可操作性较差。通过分析稳定渗流压裂井产量与井底压力关系,发现影响各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压差和裂缝发育程度。根据钻井期间目的层钻具放空和泥浆漏... 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产能预测分析多是定性认识,且产能预测方程可操作性较差。通过分析稳定渗流压裂井产量与井底压力关系,发现影响各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压差和裂缝发育程度。根据钻井期间目的层钻具放空和泥浆漏失量情况将富满地区试油井分为3类,同时分别统计分析3类井生产压差和日产油、日产气的关系,最终形成了1套符合富满地区断控缝洞型油藏的产能预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富满地区7口试油井进行产量预测,有5口井试油后验证产量误差在15%以内,符合率达到71.43%。该方法使用简单、可靠性强,可在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满地区 断控缝洞型油藏 试油井 地层压力 井底流压 生产压差 产能预测方法 现场应用
下载PDF
基于运聚过程的断块内油气富集层位差异原因分析——以南堡M断块明化镇组为例
2
作者 王英彪 黄鹏 徐波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为了厘定南堡M断块明化镇组油气富集层位差异的原因,将油气成藏过程细分为油气进入圈闭、在圈闭中运移及在圈闭中聚集三个不同的运聚阶段,分析各阶段油气运聚的动力和阻力差异,结合断块内油气富集层位,明确了南堡M断块明化镇组不同小层... 为了厘定南堡M断块明化镇组油气富集层位差异的原因,将油气成藏过程细分为油气进入圈闭、在圈闭中运移及在圈闭中聚集三个不同的运聚阶段,分析各阶段油气运聚的动力和阻力差异,结合断块内油气富集层位,明确了南堡M断块明化镇组不同小层油气富集程度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油气进入圈闭条件和聚集条件的差异是南堡M断块明化镇组油气富集层位差异的主要原因;造成油气进入圈闭和在圈闭中聚集条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小层的输导断层和遮挡断层的断—储排驱压力差;断—储排驱压力差除了受断层断距、储层厚度的影响外,还与相邻地层的岩性组合有关。研究认识对于断块油藏精细滚动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 油气富集 运聚过程 原因分析 断—储排驱压力差
下载PDF
考虑压力敏感及流体黏度的致密油藏动用半径
3
作者 姜永 吴浩君 +1 位作者 高振南 杨晨旭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常用的低渗透致密油藏动用半径计算方法未考虑地层渗透率和流体黏度的变化,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及原油黏度随地层压力变化的致密油藏动用半径计算模型,并采用数值分析的迭代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分析启动... 常用的低渗透致密油藏动用半径计算方法未考虑地层渗透率和流体黏度的变化,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及原油黏度随地层压力变化的致密油藏动用半径计算模型,并采用数值分析的迭代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系数、黏度变形系数、生产压差等关键参数对油井动用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流体的非线性流动越强,油井动用半径越小;随着生产压差的增大动用半径增大,同时,压力敏感系数对动用半径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黏度变形系数越大,导致渗流阻力增加,油井动用半径越小。研究成果应用于BZ油田开发方案制定,确定合理生产压差为8~10 MPa,合理注采井距约为200~250 m。该方法对于低渗透致密油藏开发方案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动用半径 启动压力梯度 压力敏感效应 黏度变形系数 生产压差 低渗透 非达西渗流
下载PDF
柳10断块沙三^(5)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4
作者 刘婷婷 侯本锋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5期49-53,共5页
柳10断块沙三^(5)为复杂断块油藏,油砂体范围小,水驱控制程度低且以单向水驱为主,目前断块注采井网极不完善,采出程度仅14.2%,综合含水达到92.7%。急需调整开发技术政策,提高水驱开发效果。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结合油藏数值模拟分... 柳10断块沙三^(5)为复杂断块油藏,油砂体范围小,水驱控制程度低且以单向水驱为主,目前断块注采井网极不完善,采出程度仅14.2%,综合含水达到92.7%。急需调整开发技术政策,提高水驱开发效果。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结合油藏数值模拟分析砂层的剩余油储量分布情况,剩余可采储量大于1×10^(4)t的小层有21个,柳10断块沙三^(5)油藏有一定的开采潜力。调整方案采用三角形七点法井网,生产井距控制在150~200m,生产压差控制在12-14MPa,单井注入量150m^(3)/d。利用14口老井,补充13口新井,层系纵向上划分为三段,以“加密井网,分段开采;先分后合,接替稳产”的方式进行开采。调整方案实施后,预计总体水驱控制程度可达61.4%,新建产能1.89×10^(4)t,预计增加可采储量20×10^(4)t,经济论证与评价指标达到了行业标准,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水驱 采出程度 加密井网 生产井距 生产压差
下载PDF
海上低渗高含水气藏基于可动水的产能评价方法
5
作者 王琴 王攀荣 +2 位作者 张骞 唐慧敏 杨柳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5-103,共9页
南海西部乐东区低渗气藏原生含水饱和度高,探井测试水气比高、层间差异大、孔隙水的赋存状态和可动条件不清,产水气井产能认识不准确。通过气水驱替与核磁共振实验,明确了靶区不同物性岩心可动水赋存特征和变化规律,建立可动水饱和度预... 南海西部乐东区低渗气藏原生含水饱和度高,探井测试水气比高、层间差异大、孔隙水的赋存状态和可动条件不清,产水气井产能认识不准确。通过气水驱替与核磁共振实验,明确了靶区不同物性岩心可动水赋存特征和变化规律,建立可动水饱和度预测模型,提出了基于可动水产出的产能评价方法。研究表明,低渗气藏储层孔喉半径小,可动水主要赋存在较大的微米级及亚微米级孔喉内;可动水饱和度与驱替压力梯度呈指数正相关关系,Ⅰ类岩心可动水饱和度的的主控因素是渗透率,Ⅱ类岩心主控因素是渗透率和驱替压差;可动水孔隙度与岩心孔隙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岩心渗透率呈对数式正相关关系,极限驱替压差下Ⅰ类岩心可动水孔隙度在8%左右,Ⅱ类岩心则明显偏低,为4.2%~6.2%,且受渗透率影响较大。基于可动水产出的产能评价方法在乐东区探井应用效果好,可合理指导乐东区开发井产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高含水饱和度 可动水 驱替压差 气水两相稳态产能
下载PDF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gas flow behavior in two-layered coal seams considering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and heterogeneity 被引量:3
6
作者 Ziwei Wang Yong Qin +1 位作者 Teng Li Xiaoyang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699-716,共18页
Multiple-seam gas coproduction is a technology with potential to achieve economic targets.Physical experiments could replicate gas flow dynamics in two seams.In this study,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based on p... Multiple-seam gas coproduction is a technology with potential to achieve economic targets.Physical experiments could replicate gas flow dynamics in two seams.In this study,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based on physical experiments.Through calibration,the simulated results agre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ree findings were obtained.First,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trinsically depends on the depressurization effectiveness in each coal seam.The gas pressure difference and interval distance influence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by inhibiting depressurization in the top seams and bottom seams,respectively.Second,the production contribution shows a logarithm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rmeability ratio.The range of the production contribution difference grows from 11.24%to 99.99%when the permeability ratio increases 50 times.By comparison,reservoir pressure has a limited influence,with a maximum of 13.64%.Third,the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of the top seams and bottom seams can be intensified by the reservoir pressure difference and the interval distance,respectively.The proposed model has been calibrated and verified and can be directly applied to engineering,serving as a reference for reservoir combination optimization.In summary,coal seams with a permeability ratio within 10,reservoir pressure difference within 1.50 MPa,and interval distances within 50 m are recommended to coproduce toge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layer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index Permeability ratio reservoir pressure difference Interval distance Production contribution
下载PDF
疏松砂岩气藏泥砂堵塞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富华 张志豪 +5 位作者 廖丽 陈君 张卫东 冯大强 赵玉 姜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46,共10页
疏松砂岩气藏具有埋藏较浅,储层岩石疏松,气水分布复杂等特征,生产过程中地层易发生边底水侵、微粒运移和泥砂堵塞问题,导致井筒产水、出砂现象发生,影响气田的正常生产。选取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为研究目标,基于生产工程因... 疏松砂岩气藏具有埋藏较浅,储层岩石疏松,气水分布复杂等特征,生产过程中地层易发生边底水侵、微粒运移和泥砂堵塞问题,导致井筒产水、出砂现象发生,影响气田的正常生产。选取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为研究目标,基于生产工程因素分析与堵塞机制理论研究,探究产水、出砂以及地层泥砂堵塞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不同压实作用下的泥砂堵塞机制模拟实验,并通过压汞法毛管压力曲线、粒度测试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研究泥砂微粒堵塞机制及其对疏松砂岩渗流能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生产压差、地层压力和边底水侵是气井出砂的主要影响因素;生产压差越大,地层压力衰减越快,压实作用越强,导致地层出水加剧;当储层发生边底水侵后,水侵与压实效应导致岩心渗透率迅速下降,最大渗透率损失率达到77.40%;岩心水化分散导致泥砂微粒粒径变小,释放出的石英、长石等非膨胀性颗粒将发生运移,运移泥砂微粒粒径(Dp)与孔喉直径(df)满足3df<Dp<10df的桥堵规则,导致地层泥砂微粒堵塞;当围压达到12 MPa后,运移泥砂微粒粒径与孔喉直径满足df>1/3Dp的匹配关系,泥砂微粒直接堵塞孔喉。因此,在开发中不建议采用过高的生产压差,对于地层压力降低的储层宜采取增压开发的方式,对地层进行能量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气藏 微粒运移 泥砂堵塞机制 生产压差 地层压力 水侵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源内和源下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润泽 赵贤正 +3 位作者 刘海涛 李宏军 赵长毅 蒲秀刚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25,共16页
煤系烃源岩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主要烃源岩,源内和源下油气聚集机制和油气成藏过程不清。基于测井、录井、地震资料,结合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储层岩心测试、包裹体测试、物理模拟实验等多种手段,探讨了渤海湾盆地... 煤系烃源岩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主要烃源岩,源内和源下油气聚集机制和油气成藏过程不清。基于测井、录井、地震资料,结合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储层岩心测试、包裹体测试、物理模拟实验等多种手段,探讨了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源内及源下油气聚集机制和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黄骅坳陷古生界源内储层可有效聚集油气,紧邻的煤系地层烃源岩可优先对其供烃,稳定的构造背景使源内油气藏得到良好的保存。②研究区源下储层油气成藏的2个必要条件为:上部终止于煤系内部且下部连接奥陶系储层的断裂系统,且低角度断裂的油气输导效率更高;源储间存在大于10 MPa的压差,可为源下储层的油气成藏提供良好的动力。③研究区源内及源下油气藏具备早晚2期成藏、中期破坏的特征。中白垩世,低熟的煤系原油大量充注于储层中;白垩纪末期,地层的强烈抬升使古油藏遭受破坏或调整;新生代,随着烃源岩进一步成熟并生、排烃,形成了大量煤型气和轻质油油气藏。④研究区烃源岩有效充注范围内,储层相对优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域为源内勘探有利区,印支期逆冲断裂发育、受后期伸展作用改造较弱的区域为源下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源内成藏 源下成藏 源储压差 油气聚集机制 古生界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疏松砂岩储层裸眼完井可行性评价——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鑫述 李治平 严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40-2847,共8页
完井方式的选择对油气田开发至关重要,裸眼完井具有简单、方便、成本低和产量高等优势,但也容易发生井壁失稳,特别是对于疏松砂岩储层而言,因此在确定采用裸眼完井之前,必须先对其在目标储层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储... 完井方式的选择对油气田开发至关重要,裸眼完井具有简单、方便、成本低和产量高等优势,但也容易发生井壁失稳,特别是对于疏松砂岩储层而言,因此在确定采用裸眼完井之前,必须先对其在目标储层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储层为例进行研究,该层段为一套疏松砂岩储层,胶结程度不高,为确定其裸眼完井是否可行,在“C”公式法的基础上,考虑油气渗流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建立了井壁岩石周向应力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后的井壁稳定性评价模型。根据目标储层现有地质、测井、测试及室内实验方法获得的资料,应用上述模型,进行了目标储层井壁稳定性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井斜角度、压力衰减和储层产水三个因素对井壁失稳的影响,与现有完井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储层裸眼完井是不可行的认识,应采用套管完井并辅以防砂固井等措施。该结论对于其他疏松砂岩储层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裸眼完井 井壁稳定性 极限生产压差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6段地层古压力及其对油气聚集作用的分析
10
作者 贾浩宸 刘玉博 +11 位作者 赵小春 孙兵华 白江 张小奇 孟志峰 袁耀利 曹成 吴颖 孟祥宁 张蓬勃 赖生华 高胜利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5期56-64,共9页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6段油气运移及聚集成藏的规律,利用测井声波时差资料计算了延长组过剩压力值和长7段成藏期地层过剩压力,分析了延长组泥岩压实特征与地层过剩压力的分布特征,并以长6油藏为例,分析了长6油层组与长7油层...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6段油气运移及聚集成藏的规律,利用测井声波时差资料计算了延长组过剩压力值和长7段成藏期地层过剩压力,分析了延长组泥岩压实特征与地层过剩压力的分布特征,并以长6油藏为例,分析了长6油层组与长7油层组之间的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结果表明:吴起地区长7油层组拥有远超于长6油层组的过剩压力分布,两者之间的平均过剩压力差约为5 MPa,长7油层组过剩压力偏高,约为20 MPa,最高可达34 MPa;长6油层组过剩压力偏低,约为15 MPa。过剩压力差为长7油气向长6油层组储层运移提供了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吴起油田 过剩压力 油气运移
下载PDF
超深大位移井井壁稳定及储层保护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邢希金 王涛 +2 位作者 刘伟 崔应中 向兴国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163,共10页
随着中国海上油气田大位移井钻井作业越来越多,超深大位移井钻井作业面临井壁稳定和储层保护双重挑战。东海油气田超深大位移井垂深更深,存在大段泥岩、储层低孔渗、多压力系统并存、工况复杂等情况,因此井壁稳定和储层保护的难度大。... 随着中国海上油气田大位移井钻井作业越来越多,超深大位移井钻井作业面临井壁稳定和储层保护双重挑战。东海油气田超深大位移井垂深更深,存在大段泥岩、储层低孔渗、多压力系统并存、工况复杂等情况,因此井壁稳定和储层保护的难度大。以该区域超深大位移井T6-1井为例开展油基钻井液用封堵固壁剂研选,开展了钻井作业参数分析及储层保护效果评价,通过研究形成了井壁稳定、当量钻井液循环密度(ECD)控制及低渗储层保护为一体的超深大位移井钻井技术。东海6口大位移井作业实践表明,平均钻井周期仅34.5天,钻井周期短、作业顺利,降低了现场作业风险,提升了该区块的油气田开发综合经济效益。上述研究成果对东海其他超深大位移井的作业实施具有良好参考借鉴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大位移井 高压差 油基钻井液 井壁稳定 储层保护
下载PDF
基于多周期注采的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储层渗流规律
12
作者 范宇 高新平 +4 位作者 宁飞 彭钧亮 李力民 彭欢 陈明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111,共9页
气藏型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会面临多周期、大流量地强注强采,其生产特征会使储层物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注采井产能及储气库整体运行效果。为此,以碳酸盐岩气藏型储气库储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模拟储气库实际注采生产特征的实验方... 气藏型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会面临多周期、大流量地强注强采,其生产特征会使储层物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注采井产能及储气库整体运行效果。为此,以碳酸盐岩气藏型储气库储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模拟储气库实际注采生产特征的实验方法,并开展了储层岩石强度、有效应力、注采压差和温度对注采能力影响的实验,最后形成基于储层保护的储气库高效注采技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注采过程岩石抗压强度的变化对储气库运行无影响,注采生产对初始物性越好的储层渗流能力伤害越小,且伤害随注采周期的增加趋于平稳;②控制一定的生产压差,可避免微粒运移对储层的伤害并有利于排出储层中的微粒;③储层渗流能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变化对储层渗流能力伤害主要发生在前3个注采周期。结论认为,储气库在投运前进行储层改造、从第4注采周期开始进行储气库扩容和控制生产压差注采,能显著提高注采效率并起到储层保护的作用,该认识对优化储气库注采制度提供技术支撑,对其他储气库制定高效注采方案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型储气库 岩石抗压强度 储层渗流能力 微粒运移 注采压差 高效注采技术
下载PDF
Mechanism of pore pressure variation in multiple coal reservoirs,western Guizhou region,South China 被引量:1
13
作者 Wei JU Zhaobiao YANG +4 位作者 Yulin SHEN Hui YANG Geoff WANG Xiaoli ZHANG Shengyu WA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770-789,共20页
Pore pressure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coalbed methane(CBM)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however,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mechanism for pore pressure differences in the Upper Permian CBM reservoirs are poorly un... Pore pressure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coalbed methane(CBM)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however,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mechanism for pore pressure differences in the Upper Permian CBM reservoirs are poorly understood in the western Guizhou region of South China.In this study,lateral and vertical variations and mechanisms for pore pressure differences are analyzed based on 126 injection-falloff and in-situ stress well test data measured in Permian coal reservoirs.Generally,based on the pore pressure gradient and coefficient in coal reservoirs of the western Guizhou region,five zones can be delineated laterally:the mining areas of Zhina,northem Liupanshui,northern Guizhou,northwestern Guizhou and southern Liupanshui.Vertically,there are two main typical patterns:i)the pore pressure gradient(or coefficient)is nearly unchanged in different coal reservoirs,and ii)the pore pressure gradient(or coefficient)has cyclic variations in a borehole profile with multiple coal seams,which suggests the existence of a"superimposed CBM system".The mechanism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oal permeability,thermal evolution stage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ontribute little to pore pressure differences in coal reservoirs in the western Guizhou region.The present-day in-situ stress field,basement structure and tectonic activity may be the dominant factors affecting lateral pore pressure differences.The sealing capacity of caprocks and the present-day in-situ stress field are significant para-meters causing vertical pore pressure differences in coal reservoirs.These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new geological references for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Guizhou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e pressure difference influencing factor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Upper Permian western Guizhou region
原文传递
离子膜电解槽钙镁超标处置
14
作者 沈靖宗 鲁尚高 《中国氯碱》 CAS 2023年第11期6-9,57,共5页
介绍了伍德-迪诺拉离子膜电解工艺流程,总结了离子膜电解槽钙镁超标的后果,并根据杜邦实验电槽数据,总结了钙镁超标后的处置步骤。
关键词 精制盐水 钙镁超标影响 树脂塔压差 处置步骤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145
15
作者 邹才能 贾承造 +5 位作者 赵文智 陶士振 谷志东 侯启军 赵占银 宋立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5-130,共6页
根据烃源岩与储集层的纵向位置关系,将岩性地层油气藏划分为源下、源内和源上3种类型。基于流体势构成特征分析,从流体动力学的角度剖析了不同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烃源岩与储集层之间的压能、势能关系,分别研究构成流体势的压差和势差,... 根据烃源岩与储集层的纵向位置关系,将岩性地层油气藏划分为源下、源内和源上3种类型。基于流体势构成特征分析,从流体动力学的角度剖析了不同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烃源岩与储集层之间的压能、势能关系,分别研究构成流体势的压差和势差,提出了源下成藏压差驱动、源内成藏油水压差驱动、源上成藏势差驱动的3种驱动机制。以松辽盆地南部为例,分析了源下、源内、源上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油气运聚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3种类型油气藏的成藏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差 势差 岩性-地层油气藏 三面控藏 松辽盆地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石油成藏机理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67
16
作者 楚美娟 李士祥 +2 位作者 刘显阳 邓秀芹 郭正权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3-692,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在不同地区其勘探成果和油藏规模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分析其原因,对长8油层组油藏的油源、成藏期古物性特征、毛细管力、浮力和过剩压力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过剩压力远大于毛细管力、源储压差能够克服相应...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在不同地区其勘探成果和油藏规模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分析其原因,对长8油层组油藏的油源、成藏期古物性特征、毛细管力、浮力和过剩压力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过剩压力远大于毛细管力、源储压差能够克服相应储层的毛细管力从而运移成藏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姬塬、陇东和陕北三个地区烃源岩和储层发育特征、物性及运移通道的特征,构建了三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具体表现为,姬塬地区的双向排烃、复合成藏模式:即长7段优质烃源岩异常发育,生烃增压作用强烈,使得生成的烃类流体在过剩压力的驱动下向上覆的长6—长4+5地层和下伏的长8地层中双向排烃,在多层系富集成藏;陇东地区的上生下储、下部成藏模式:长7烃源岩发育,存在较高过剩压力,下伏的长8油层组储层物性明显的要优于上覆的长6油层组储层物性,利于烃类大规模向下运移,在长8聚集成藏;陕北地区的侧向运移、上部成藏模式:长7段烃源岩在该区不发育,且上覆长6储层物性远优于下伏长8储层物性,烃类优先在长6成藏,长8油藏规模有限。这三种成藏模式代表了以长7为主要烃源岩的油藏的主要成藏机理,三者在油气分布规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过剩压力 长8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砂岩透镜体成藏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明诚 单秀琴 +1 位作者 马成华 胡国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砂岩透镜体的成藏动力学机制是一个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四周为生烃泥岩所包围的砂体是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水力系统,烃类如何充注进去而孔隙水又如何被排替出来,就成为问题的关键和难点。在对比岩性和构造圈闭成藏特征的基础上,对泥... 砂岩透镜体的成藏动力学机制是一个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四周为生烃泥岩所包围的砂体是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水力系统,烃类如何充注进去而孔隙水又如何被排替出来,就成为问题的关键和难点。在对比岩性和构造圈闭成藏特征的基础上,对泥岩中初次运移的动力和砂体中二次运移相态的转换以及浮力的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动态分析。认为充注的动力主要是异常高压力、毛细管压差、分子扩散和渗透压力;在砂体中油气聚集和排水的动力主要是浮力及其产生的附加压力。这些成藏动力随生烃泥岩热演化阶段的不同,也有所侧重和不同。在低熟阶段主要是压实和渗透水流的充注;在成熟阶段主要是以烃-水两相渗流、毛细管压差和分子扩散等方式进行充注,同时在浮力作用下油气在砂体中开始聚集;在高成熟阶段除继承上述充注方式外,同时又不断有天然气从砂体顶部扩散出来,最终导致砂体中以油相聚集为主。影响砂岩透镜体成藏的地质要素是生烃泥岩的质量、厚度以及砂体的物性和产状。总之,砂岩透镜体成藏要比构造圈闭成藏困难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透镜体 成藏动力学 油气充注 异常高压 毛细管压差 分子扩散
下载PDF
靖边气藏开发特征及中后期稳产技术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孙来喜 李允 +1 位作者 陈明强 武楗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2-84,共3页
靖边气藏为定容无边(底)水气藏,但储层中存在相对富水区,其存在及演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必然也会对生产井的产状产生不利的影响。靖边气田生产井具有产量低,递减快,部分井有地层水产出,且不同区域的生产井产水量差异大的开发特征。通过... 靖边气藏为定容无边(底)水气藏,但储层中存在相对富水区,其存在及演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必然也会对生产井的产状产生不利的影响。靖边气田生产井具有产量低,递减快,部分井有地层水产出,且不同区域的生产井产水量差异大的开发特征。通过对出水气井生产特点进行分类,研究了靖边气藏相对富水区的分布、成因及对生产井产状的影响,分析生产井产水对气田开发的影响程度;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靖边气田的合理采气规模,稳产技术对策,认为通过井网调整、确定不同类型生产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可有效预防气井高产水,实现目前开发规划要求,同时达到最佳的开发效果。通过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生产规模和稳产技术对策,对靖边气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储集层 非均质 生产压差 气水比 油藏模拟
下载PDF
凝析气藏开采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相方 程时清 +2 位作者 覃斌 童敏 关文龙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50,共4页
指出传统凝析气藏油气分布模型存在的问题 ,推荐三区渗流模型 ,并提出凝析气藏多区多相油气分布的概念。分析了不同开采阶段气藏露点压力和油气相渗变化特征 ,并将油气相渗进行性变化的思想引入凝析气藏的试井分析中 ,提出基于多区多相... 指出传统凝析气藏油气分布模型存在的问题 ,推荐三区渗流模型 ,并提出凝析气藏多区多相油气分布的概念。分析了不同开采阶段气藏露点压力和油气相渗变化特征 ,并将油气相渗进行性变化的思想引入凝析气藏的试井分析中 ,提出基于多区多相油气分布模型的凝析气藏不稳定试井和产能试井分析方法。指出目前凝析气藏生产压差确定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开采 油气分布模型 生产压差
下载PDF
凝析气藏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一江 李相方 康晓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8,共4页
鉴于反凝析油在近井地带的聚集引起产能损失的问题,在制定凝析气井工作制度时,通常以控制生产压差为主,往往忽略高速流动下凝析气液相变的非平衡特征与毛管数效应。为此,分析了凝析气非平衡相变与向井流规律,评价了凝析气在流动过程中... 鉴于反凝析油在近井地带的聚集引起产能损失的问题,在制定凝析气井工作制度时,通常以控制生产压差为主,往往忽略高速流动下凝析气液相变的非平衡特征与毛管数效应。为此,分析了凝析气非平衡相变与向井流规律,评价了凝析气在流动过程中的非平衡相变特征和毛管数效应,阐述了凝析液聚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流体在高速流动条件下,增强高速流动效应有利于提高凝析气井产能。在对产能预测结果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凝析液饱和度分布控制为主的凝析气藏合理生产压差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非平衡 相变 生产压差 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