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一次严重雾霾过程气溶胶光学特性与气象条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朔 赵卫雄 +5 位作者 徐学哲 张启磊 钱晓东 方波 王静 张为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05-1312,共8页
对北京地区2013年10月2~7日一次严重雾霾过程中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开展研究,分析了气象条件对雾霾过程的影响,并结合HYSPLIT模型分析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在污染天气中气溶胶光学厚度、?ngstr?m波长指数、细模态体积尺度谱峰值浓度... 对北京地区2013年10月2~7日一次严重雾霾过程中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开展研究,分析了气象条件对雾霾过程的影响,并结合HYSPLIT模型分析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在污染天气中气溶胶光学厚度、?ngstr?m波长指数、细模态体积尺度谱峰值浓度远高于清洁天.10月5日雾霾最为严重,440nm波长处气溶胶光学厚度高达3.89.在雾霾发生前后,单次散射反照率日均值随波长增大而增大,而在10月5日,单次散射反照率值随波长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675nm波长处达到最大值0.965.雾霾过程中大气气溶胶以强散射型细粒子为主,人为因素贡献较大,且受气象条件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雾霾 光学特性 气象条件
下载PDF
基于新型人体舒适度的气象敏感负荷短期预测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高亚静 孙永健 +3 位作者 杨文海 啜斌 梁海峰 李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46-1954,共9页
针对严重的雾霾天气对电网负荷预测造成的挑战,该文在现有的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雾霾、温度、湿度、风力等气象指标的新型人体舒适度概念,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构建考虑时空分... 针对严重的雾霾天气对电网负荷预测造成的挑战,该文在现有的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雾霾、温度、湿度、风力等气象指标的新型人体舒适度概念,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构建考虑时空分布特性的人体舒适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在处理连续变量时采用优化的离散化方法,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标选择预测相似日,并以人体舒适度指数作为模型输入进行电网的短期负荷预测。通过保定市和上海市的民用负荷和天气数据验证了文中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舒适度 雾霾 时空分布特性 AHP-熵权法 改进随机森林算法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演变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5
3
作者 卿清涛 刘佳 +4 位作者 李小兰 罗玉 郭海燕 甘薇薇 孙彧 《干旱气象》 2021年第4期610-619,共10页
根据单站雾霾日数和区域雾霾过程的确定方法,挑选2014年12月16日至2015年1月27日四川盆地典型雾霾过程,结合空气质量指数(AQI)、污染物质量浓度、气象要素特征和大气环流背景,研究此次持续雾霾天气的产生、演变及转化特征。结果表明:(1... 根据单站雾霾日数和区域雾霾过程的确定方法,挑选2014年12月16日至2015年1月27日四川盆地典型雾霾过程,结合空气质量指数(AQI)、污染物质量浓度、气象要素特征和大气环流背景,研究此次持续雾霾天气的产生、演变及转化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雾霾过程表现出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广的显著特点。(2)AQI和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变化与雾霾天气过程高度一致,本次雾霾过程的主要污染物为PM 2.5,其次是PM 10。(3)此次过程出现了不同强度的污染物积累、到达峰值及急速减弱阶段,雾霾天气过程的强弱与天气形势、边界层垂直结构密切相关,与历史同期相比,这次超长雾霾过程盆地平均气温偏高1.24℃,降水偏少34.77%,日照时数偏多10.33 h,相对湿度偏低2.67%,风速基本持平略偏大,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为雾霾天气和严重污染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大气环境场;强逆温层结、边界层的下沉运动、地面弱风场中的辐合均使水汽和污染物存留在近地层不易向高空扩散,造成雾霾天气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I 雾霾日数 污染过程 气象条件 边界层高度
下载PDF
雾霾及地下水土壤污染的地质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卢予北 吴烨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7年第5期1-9,共9页
导致雾霾、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机理复杂,且影响因素较多。不同行业和学科研究的成果各有说法和道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许多不攻自破的"漏洞"和片面性。通过2年来的野外调... 导致雾霾、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机理复杂,且影响因素较多。不同行业和学科研究的成果各有说法和道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许多不攻自破的"漏洞"和片面性。通过2年来的野外调查研究和大量文献资料分析认为:雾霾的产生和土壤、地下水体污染主要由地质作用(构造活动和地球深部气体释放、煤田火区)、人类活动(地表到大气对流层空间)和气候气象(湿度、风力和降雨强度)3大因素造成。其中,地质作用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也是难以预测和治理难度最大的。华北平原正好同时满足上述3个条件,处于雾霾严重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地下水 土壤 污染 地质作用
下载PDF
基于单幅图像的雾霾图像快速还原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钱江 方勇华 吴军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2-407,共6页
在单幅图像的条件下,为了能更快地实现雾天图像的复原,且使其在雾天和霾天的状况下均能获得较好的复原效果,对基于暗原色先验的雾图还原方法和基于人眼视觉理论的Retinex方法进行了结合和改进。对前者的大气光强度的估算进行改进,并对... 在单幅图像的条件下,为了能更快地实现雾天图像的复原,且使其在雾天和霾天的状况下均能获得较好的复原效果,对基于暗原色先验的雾图还原方法和基于人眼视觉理论的Retinex方法进行了结合和改进。对前者的大气光强度的估算进行改进,并对灰霾天气状况下图像色彩进行矫正,使其对雾天和灰霾天气图像均适用。此外将暗原色先验理论中的透射率估算进行简化,结合Retinex算法实现了雾霾图像的实时处理。经实验验证,该方法对道路监控等应用场景下的雾霾图像处理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保证了处理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雾霾 暗原色先验 大气光强度 RETINEX 道路监控
下载PDF
雾霾天对青岛PM2.5中铁、磷浓度及溶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管阳 石金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7-125,共9页
大气气溶胶中铁(Fe)和磷(P)溶解度决定了其沉降入海后对海洋初级生产及固碳能力的影响。本文分析了2017—2018年冬季在青岛采集的PM2.5样品中总态、溶解态Fe(Total Fe,TFe;Soluble Fe,SFe)和总态、溶解态P(Total P,TP;Soluble P,SP)浓度... 大气气溶胶中铁(Fe)和磷(P)溶解度决定了其沉降入海后对海洋初级生产及固碳能力的影响。本文分析了2017—2018年冬季在青岛采集的PM2.5样品中总态、溶解态Fe(Total Fe,TFe;Soluble Fe,SFe)和总态、溶解态P(Total P,TP;Soluble P,SP)浓度,讨论了雾、雾霾、霾和晴天对Fe和P浓度及溶解度的影响。平均而言,TFe浓度在雾天和雾霾天显著低于晴天,霾天则与晴天基本相当;SFe在雾天和雾霾天显著高于晴天,霾天也高于晴天,但二者无显著差异。Fe溶解度在雾天时最高,为16.8%,其次是雾霾天,平均为8.9%,霾天和晴天基本相当,为3.5%左右。TP与TFe和SP与SFe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其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但不同天气下P浓度的差异明显小于Fe。P溶解度在雾天和雾霾天约为80%,霾天时为45%,均显著高于晴天时的27%。PM2.5中Fe和P主要来自地壳源的贡献,未受人为活动影响时,Fe、P溶解度分别为1.5%~2%和16%~18%。大气酸化作用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的协同作用是不同天气条件下Fe、P溶解度产生差异的主要机制。霾天时气溶胶Fe、P溶解度明显低于雾霾天,其原因是霾天时低于60%的RH限制了大气酸化作用对溶解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 PM2.5 大气酸化过程 相对湿度
下载PDF
北京地区静稳天气综合指数的初步构建及其在环境气象中的应用 被引量:69
7
作者 张恒德 张碧辉 +1 位作者 吕梦瑶 安林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8-1004,共7页
静稳天气与大气重污染的发生有紧密联系,为定量描述大气的静稳程度,文章研发了静稳天气综合指数。结合统计和预报经验,挑选发生大气污染的气象要素及其阈值条件,通过权重求和得到初步构建静稳天气指数(SWI)。此后,基于近13年的气象数据... 静稳天气与大气重污染的发生有紧密联系,为定量描述大气的静稳程度,文章研发了静稳天气综合指数。结合统计和预报经验,挑选发生大气污染的气象要素及其阈值条件,通过权重求和得到初步构建静稳天气指数(SWI)。此后,基于近13年的气象数据,分段统计各气象要素不同区间内雾-霾天气出现概率相对气候态的倍数作为分指数,根据分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值排序,得到10个对静稳天气具有较强指示意义的气象要素,对这10个要素的分指数求和得到静稳天气指数。改进后的指数和PM_(2.5)浓度有更好的相关性。以2015年1月一次重污染过程为例,分析不同阶段SWI和AQI指数的变化,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表现出发展阶段稳定增长,消散阶段迅速降低的特征。应用静稳天气指数评估发现,APEC减排期间京津冀地区大气静稳程度和减排之前相当,但污染持续时间和峰值强度较减排前明显降低。SWI可以在重污染天气预报和重大活动减排措施评估中得到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稳天气指数(SWI) 雾-霾天气过程 污染减排评估
下载PDF
2013年1-2月华北雾、霾天气边界层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48
8
作者 花丛 张碧辉 张恒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44-1151,共8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PM_(2.5)质量浓度数据、L波段探空秒数据等,对华北地区三个大城市(北京、石家庄和太原)的雾、霾及晴天天气的地面风场特征及PM_(2.5)浓度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分析了典型雾、霾天气过程中的边界层...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PM_(2.5)质量浓度数据、L波段探空秒数据等,对华北地区三个大城市(北京、石家庄和太原)的雾、霾及晴天天气的地面风场特征及PM_(2.5)浓度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分析了典型雾、霾天气过程中的边界层气象要素垂直结构及逆温层特征,并与晴天过程做了对比。通过对不同强度雾、霾天气过程的边界层动力、热力学结构差异的讨论,发现逆温强度与雾、霾天气的能见度有负相关关系,并对雾、霾天气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天气过程 边界层特征 L波段探空秒数据 逆温强度
下载PDF
2014年2月23—26日呼包鄂地区雾霾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袁慧敏 《内蒙古气象》 2016年第1期6-11,共6页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气象资料、NCEP2.5°×2.5°资料以及环境气象资料,分析了2014年2月23—26日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全面爆发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得出西伯利亚地区冷高压异常偏弱,北半球西风...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气象资料、NCEP2.5°×2.5°资料以及环境气象资料,分析了2014年2月23—26日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全面爆发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得出西伯利亚地区冷高压异常偏弱,北半球西风指数较常年明显偏大,表明高空西风分量较强,环流比较平直,经向型环流较弱,不利于引导极地冷空气进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值较常年偏小1-5h Pa,处于弱气压梯度区,地面风速不大,垂直和水平方向扰动小,静风和小风天气多,形成持续静稳天气。地面风速1-3m,低层垂直速度小,近地层西南气流为主;近地层湿,700h Pa及以上干;地层存在逆温,大气层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过程 静稳条件 PM2.5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雾霾天气过程的污染特征分析
10
作者 郭洁 李牧原 +1 位作者 周国兵 李国平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8年第3期38-44,共7页
利用重庆主城区沙坪坝站2002~2014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2009~2011年10月至翌年3月逐时气象观测及污染监测资料,对雾霾天气过程中SO_2、NO_2和PM10污染物浓度变化及与气温、风和降水等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 利用重庆主城区沙坪坝站2002~2014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2009~2011年10月至翌年3月逐时气象观测及污染监测资料,对雾霾天气过程中SO_2、NO_2和PM10污染物浓度变化及与气温、风和降水等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1年重庆主城区共出现Ⅰ级至Ⅳ级不同强度的雾霾天气过程共27次,雾霾天气过程中SO_2浓度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中午,白天浓度大于夜间; NO_2浓度变化为双峰型,主峰值出现在晚上20时,次峰值出现在中午12时; PM10的日变化幅度较SO_2和NO_2变幅小,呈双峰双谷型;污染物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比较好,静风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积累,降水对污染物有较明显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主城区 雾霾天气过程 大气污染
下载PDF
2019年西安末场雾霾PM_(2.5)生消扩散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博 王楠 +7 位作者 裴成章 尹珍珍 郑宇 张磊 闫庆 刘晶晶 狄慧鸽 华灯鑫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016-5025,共10页
为了探寻西安雾霾气溶胶典型生消扩散特征,对2019年最后一场雾霾(简称末场雾霾)开展了高分辨WRF⁃Chem(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模拟,并结合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以及特殊观测数据(西安理工大... 为了探寻西安雾霾气溶胶典型生消扩散特征,对2019年最后一场雾霾(简称末场雾霾)开展了高分辨WRF⁃Chem(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模拟,并结合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以及特殊观测数据(西安理工大学气象站、粒谱仪、太阳光度计观测等),对末场雾霾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与气溶胶条件进行了综合诊断,研究结果如下:①通过与观测数据对比表明,模式较好地再现了雾霾生命史(发生于12月20—25日,于23日上午发展为重度霾).②四川北部是此次雾霾的发源地,在雾霾形成初期,沿着低矮地势存在一条输送通道(青川县⁃康县⁃徽县⁃两当县⁃秦岭西部低矮地形与青藏高原东部山脉之间的豁口⁃宝鸡⁃西安).③特殊的地形使得西安易于滋养雾霾,而较大尺度的秦岭山脉并不能完全阻挡西安雾霾的形成与扩散.④通过对比2019年首、末两场雾霾,揭示了两场雾霾气溶胶的共性特征:雾霾天气背景下,PM_(2.5)的组份以有机碳为主(接近或突破40μg·kg^(-1));偏北风是西安雾霾消散的关键因子(底层持续6 m·s^(-1)以上的平均风速,即可以吹散雾霾),雾霾消散时先从底层开始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2019年末场雾霾 PM_(2.5)特征 气象参量与气溶胶参量的结合研究
原文传递
2019年西安首场雾霾PM2.5关键特征的综合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博 裴成章 +5 位作者 王楠 闫庆 狄慧鸽 刘晶晶 屈姣 华灯鑫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048-4059,共12页
通过对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环境模式模拟资料、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前/后向气团轨迹资料、环境站监测资料,以及西安理工大学(X... 通过对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环境模式模拟资料、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前/后向气团轨迹资料、环境站监测资料,以及西安理工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XUT)多波长激光雷达、米散射激光雷达、能见度仪、粒谱仪等观测资料的综合诊断,探讨了2019年1月初发生在西安的雾霾过程(记为首场雾霾)PM2.5组分、分布及传输特征,旨在为雾霾气溶胶研究提供有益的个例积累.定性、定量双重检验表明,Chem模式较成功复制了此次雾霾气溶胶过程.利用这些可靠的模式数据分析表明,PM2.5中碳气溶胶的主要组分为有机碳,约占85%,强盛期气溶胶各组分随高度增加均呈递减趋势,各组分近地面浓度最高.通过对两类不同方法获取的消光系数对比分析表明,相比于模式数据,激光雷达数据具有更高的垂直分辨率,因此,更善于描述消光廓线的细节特征.通过对多源资料的综合诊断最终揭示出,“北风涌”是雾霾消散的关键影响因子,沿铜川⁃西安⁃山阳一带存在着污染物传输的重要路径,雾霾由此体现出自北向南依次消散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2019年首场雾霾 PM2.5关键特征 多源资料 综合诊断 北风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