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肋头关节骨性关节面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哲 王星 +1 位作者 和雨洁 李志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通过对肋头关节骨性关节面的形态学测量探讨其形态特征规律,为临床诊疗、置钉设计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40套(80侧)成人胸廓干骨标本,进行相关指标观测,并按不同节段统计分析。结果T_(1~9)的肋凹大部分为上位椎... 目的通过对肋头关节骨性关节面的形态学测量探讨其形态特征规律,为临床诊疗、置钉设计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40套(80侧)成人胸廓干骨标本,进行相关指标观测,并按不同节段统计分析。结果T_(1~9)的肋凹大部分为上位椎骨平面形、下位椎骨凹面形,T_(10~12)单肋凹多为平面形;椎骨肋头关节肋凹的位置C_(7)~T_(3)上、下肋凹均在椎体上;T_(4)开始肋凹逐渐后移,出现根-体各半型,从T_(7)出现根为主型,并渐增多,T_(12)全部是根为主型;R_(1)、R_(2)、R_(11)及R_(12)均为单肋头关节面,从R_(3~10)均既有单肋头又有双肋头关节面,后者出现率先渐增高后又渐降低;R_(1~5)单肋头关节平面型从52.1%降至15.0%,而R_(6)、R_(7)、R_(9)未见平面型;凹面型:R_(1~6)从47.5%渐降至6.3%,而R_(8~12)则从8.8%渐升至48.7%。双肋头关节均以上平下凹型为主,其次为上下双凹型。R_(3~8)双肋头关节中,上平下凹型出现率从8.8%增至66.2%,而R_(8~10)该型出现率渐低;R_(4~10)上下双凹型出现率小于上平下凹型。结论临床应用应根据第1~12肋的相关参数选取适合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头关节 骨性关节面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自体游离髂骨板移植关节面重建治疗股骨内侧髁骨折伴关节面缺损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寅 曹军军 +2 位作者 柏龙文 张延平 梁晨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383-384,共2页
患者,男,26岁,因摔倒致左膝疼痛伴活动受限12d入院。入院体检:左膝关节轻度肿胀,无畸形及皮下淤血,内侧压痛,主动及被动活动时疼痛,浮髌试验(-),前后抽腿试验及侧方应力试验(-).患肢肢端运动、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良... 患者,男,26岁,因摔倒致左膝疼痛伴活动受限12d入院。入院体检:左膝关节轻度肿胀,无畸形及皮下淤血,内侧压痛,主动及被动活动时疼痛,浮髌试验(-),前后抽腿试验及侧方应力试验(-).患肢肢端运动、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外院X线、CT及MRI检查显示:左股骨内侧髁骨折,前内侧骨片明显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部骨折 关节面缺损 骨移植
下载PDF
开窗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远期随访 被引量:1
3
作者 吕辉照 赵枫 +1 位作者 曹杰 张冬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研究开窗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10年以上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7年9月—2001年1月,采用开窗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101例,分析膝关节的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研究骨折... 目的研究开窗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10年以上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7年9月—2001年1月,采用开窗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101例,分析膝关节的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研究骨折Schatzker分型、性别、年龄和植骨方式对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Schatzker分型越高,KellgrenLawrence X线级别分布越高(P<0.01),膝关节的Lysholm功能评分越低(P<0.01);男、女两组间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女性组(P<0.01);年龄越高,Kellgren-Lawrence X线级别分布越高(P<0.01),膝关节的Lysholm功能评分越低(P<0.01);自体髂骨植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两组间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骨折的Schatzker分型、性别、年龄是影响膝关节远期功能的主要因素,骨移植方式对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塌陷性骨折 开窗植骨
下载PDF
骨移植术修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勇 曾秋涛 +1 位作者 林雪萍 阮张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探讨取髂骨植骨术重建、修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疗效结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取髂骨植骨术治疗桡骨远端严重关节内粉碎骨折合并关节面缺损15例。结果术后14例X线片显示:关节面分离... 目的探讨取髂骨植骨术重建、修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疗效结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取髂骨植骨术治疗桡骨远端严重关节内粉碎骨折合并关节面缺损15例。结果术后14例X线片显示:关节面分离和错位〈1.0 mm 10例,〈2.0 mm 4例,掌倾角为0~15°,尺倾角20~30°,14例无骨短缩,骨折均全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10~16周。1例合并颅脑损伤患者因术后欠合作,强行活动腕关节及撞击外固定支架,造成支架松动,骨折复位丢失及骨折延迟愈合,虽经补救手术治疗,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欠佳。15例获得4~18个月随访,所有病例采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优秀(0~2分)4例,良好(3~8分)7例,一般(9~14分)3例,差(≥15分)1例。结论该术式可以重建桡骨远端干骺端,可以解决桡骨远端关节面因骨质缺损带来的关节失稳的问题,并能挽救腕关节的部分运动功能,减少早期行桡腕关节融合术的几率,减少或减轻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术 桡骨远端骨折 关节面缺损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蹠骨形态学比较
5
作者 王凤产 胡海洋 +6 位作者 王晓曼 汪丽 陈国超 郝好杰 郭展 高言言 赵晓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对太行山猕猴5根蹠骨的非测量形态特征进行描述.方法:对5根猕猴蹠骨的近侧端关节面的形态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5根蹠骨形态特征显著,通过近侧端关节面的形态比较,可以很容易将5根蹠骨区分.同样根据各个蹠骨近侧端关节面对称性和侧... 目的:对太行山猕猴5根蹠骨的非测量形态特征进行描述.方法:对5根猕猴蹠骨的近侧端关节面的形态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5根蹠骨形态特征显著,通过近侧端关节面的形态比较,可以很容易将5根蹠骨区分.同样根据各个蹠骨近侧端关节面对称性和侧面之间的衔接,可以将每根蹠骨的的侧别区分;但是根据蹠骨形态特征无法区分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蹠骨 形态 近侧端关节面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孔祥安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823-1828,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诊治的复杂骨端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以钢板螺钉固定,试验组38例予以3D打印技术联合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骨痂评分、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诊治的复杂骨端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以钢板螺钉固定,试验组38例予以3D打印技术联合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骨痂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评分、手术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加以处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RI感应分、情绪分、总分、VAS评分以及PPI评分降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2.1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8.42%,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痂评分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9.47%,对照组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5.79%,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RI感应分、情绪分、总分、VAS评分以及PP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端骨折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复杂骨端骨折 关节面损伤
下载PDF
同种异体块状骨植骨支撑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勇 程智涛 +1 位作者 胡阿威 陈刚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块状骨植骨支撑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04至2019-12医院收治的52例跟骨距下关节面塌陷伴明显骨缺损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同种异体块状骨...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块状骨植骨支撑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04至2019-12医院收治的52例跟骨距下关节面塌陷伴明显骨缺损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同种异体块状骨植骨组(观察组)和ORIF+同种异体小骨条或硫酸钙骨粒植骨组(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于术后8周开始完全负重行走,对照组于术后12周开始完全负重行走。随访时间12~24个月,观察术前、术后2 d、术后12个月跟骨B9hler角和Gissan角变化,并对两组手术前后足部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B9hler角、Gissan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Gissan角丢失程度相差不大,但观察组B9hler角丢失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观察组优良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块状骨植骨支撑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面塌陷跟骨骨折 骨缺损 同种异体块状骨 植骨支撑 锁定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Silver结合第一跖骨头关节面切除手术治疗老年性拇外翻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曾舸 吴若岚 +1 位作者 晏慧超 郭亚洲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Silver结合第一跖骨头关节面切除在老年性拇外翻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予以Silver结合第一跖骨头关节面切除手术治疗老年性拇外翻患者74例,男3例,女71例,年龄64~86(74.3±0.2)岁,术后不使用外固定... 目的探讨通过Silver结合第一跖骨头关节面切除在老年性拇外翻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予以Silver结合第一跖骨头关节面切除手术治疗老年性拇外翻患者74例,男3例,女71例,年龄64~86(74.3±0.2)岁,术后不使用外固定,鼓励其早期下床功能锻炼,随访并常规拍摄X线,测定患足HVA、IMA角度并予以记录;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足评分量表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36(25.3±0.5)个月;术前HVA(37.68°±3.24°),术后12个月矫正至(11.41°±3.1°);术前IMA(9.61°±2.52°),术后12个月矫正至(8.32°±2.43°);术前AOFAS评分(30.52±3.21)分,术后12个月达到(83.61±10.9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ver结合第一跖骨头关节面切除手术不仅可用于治疗老年性轻中度拇外翻,而且对于伴有第一跖趾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重度拇外翻患者亦有良好的疗效,无需截骨,无需外固定,矫形效果满意,适合无特殊截骨器械及内固定材料的医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拇外翻 SILVER 第一跖骨头关节面
下载PDF
双锁定钢板多平面固定技术在干骺端关节面重度粉碎性骨折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思灿 王希 +3 位作者 杨林 李春 张文戈 王宗帅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4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双锁定钢板多平面固定技术在长骨干骺端关节面重度粉碎性骨折重建的作用原理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2014年4月对31例四肢长骨干骺端关节面重度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双锁定钢板多平面固定技术治疗。结果本组共31例,获... 目的:探讨双锁定钢板多平面固定技术在长骨干骺端关节面重度粉碎性骨折重建的作用原理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2014年4月对31例四肢长骨干骺端关节面重度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双锁定钢板多平面固定技术治疗。结果本组共31例,获术后随访29例,所有骨折均如期愈合,上肢为8~12周,下肢为10~20周,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良好,关节面平整,无迟发性畸形发生,无骨感染及伤口感染发生,伤肢及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双锁定钢板多平面固定技术具有固定可靠,可以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治疗长骨干骺端关节面重度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可以预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锁定钢板多平面固定技术 长骨 干骺端 关节面 重度粉碎性骨折 重建
下载PDF
经皮骨强化术治疗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周遵伟 李辉坚 尹智伟 《医疗装备》 2021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强化术(PBA)治疗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收治的8例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BA治疗,以视觉... 目的探讨经皮骨强化术(PBA)治疗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收治的8例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BA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影像学评价结果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最终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8.5个月,未出现血管、神经、关节损伤、骨水泥块游离、移位等情况;患者术后7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1 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植入的骨水泥块和邻近骨组织结合紧密,形态、位置与术后比较无明显改变,术后髋关节结构稳定;患者术后7 d的软组织肿块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直径缩小,其中5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结论PBA治疗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疗效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骨强化术 肿瘤 溶骨性转移 髋臼关节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创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怀风 丁超 +4 位作者 梁甜 王敏 刘庆波 李传望 詹义兵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2期198-200,204,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术在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70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 目的分析微创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术在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70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35例,微创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力线成角及股骨远端关节面台阶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结合微创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植骨术治疗,不仅可以增强膝关节功能,同时能够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微创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植骨术 膝关节功能 股骨力线成角 股骨远端关节面台阶
下载PDF
陈旧性孤立型次趾跖骨头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莹 李文菁 +2 位作者 龚晓峰 杜辉 武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孤立型次趾跖骨头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有症状的陈旧性孤立型次趾跖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1例;受伤时年龄平均为26.2岁(19~36岁)。2例患者初诊时被... 目的探讨陈旧性孤立型次趾跖骨头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有症状的陈旧性孤立型次趾跖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1例;受伤时年龄平均为26.2岁(19~36岁)。2例患者初诊时被漏诊。术前主要症状为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受限,X线和CT提示远折端向背侧翻转移位。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次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AOFAS-LM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跖趾关节被动背伸活动度,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27.8个月(6~45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LMI评分平均为90.6分(82~100分),VAS疼痛评分中位数为0分(0~2分),跖趾关节被动背伸活动度中位数为40.0°(35°~45°),均较术前[70.6分(59~79分)、4分(2~5分)、10.0°(5.0°~10.0°)]改善。所有患者均能恢复至受伤前的活动水平。3例患者出现跖趾关节关节炎改变。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孤立型次趾跖骨头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关节内骨折 治疗结果 次趾
原文传递
氟对体外培养大鼠跖骨纵向生长的影响及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爽 谭天瑶 郭晓英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64-568,共5页
目的 建立大鼠跖骨模型,观察氟对跖骨纵向生长的影响及其病理学改变.方法 选取新生24 h内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取大鼠第2、3、4跖骨进行器官培养,采用左后跖骨和右后跖骨自身配对的方法,右侧跖骨染氟,左侧跖骨... 目的 建立大鼠跖骨模型,观察氟对跖骨纵向生长的影响及其病理学改变.方法 选取新生24 h内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取大鼠第2、3、4跖骨进行器官培养,采用左后跖骨和右后跖骨自身配对的方法,右侧跖骨染氟,左侧跖骨作为对照,4组大鼠右侧跖骨分别用含1&#215;10-7、1&#215;10-6、1&#215;10-5、1×10^-4 mol/L氟离子的培养液培养,左侧跖骨给予同等体积无氟离子的培养液,在培养的0、1、4、7d时分别测量跖骨的矿化区长度、宽度并计算跖骨纵向生长率,根据软骨细胞在不同部位的特点测量增殖层和肥大层的厚度.培养7d后行常规包埋切片,光镜下观察氟对跖骨病理学的影响.结果 培养7d后,1×10^-4mol/L组的大鼠右侧跖骨矿化区长度的增长[(240.5±139.3) μm]显著低于其左侧跖骨[(394.1±173.9)μm,t=4.37,P<0.01];1×10^-4 mol/L组右侧跖骨[(239.9±119.4)μm]与左侧跖骨[(223.3±99.9)μm]的跖骨矿化区宽度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P>0.05).在培养4、7d时,1×10^-4 mol/L组的右侧跖骨纵向生长率[(2.43±144)%、(16.16±2.87)%]低于左侧跖骨[(8.34±1.74)%、(26.52±4.46)%,t=3.21、3.13,P均<0.01].甲苯胺蓝染色显示,1×10^-4 mol/L组右侧跖骨增殖层及肥大层软骨细胞厚度[(111.33±27.29)、(125.33±30.08)μm]都显著低于左侧跖骨[(127.33±38.36)、(160.50±42.73)μm,t=4.82、5.81,P均<0.01];1×10^-4 mol/L组右侧跖骨增殖层厚度/肥大层厚度比值(0.93±0.36)明显高于左侧跖骨(0.83±0.32,t=4.42,P<0.01).结论 过量氟抑制大鼠跖骨的纵向生长,表现为跖骨纵向生长率降低;染氟组跖骨增殖层和肥大层均减少、增殖层与肥大层的比例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跖骨 软骨 关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