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pplication of Double Vision in The Great Gatsby
1
作者 Wang Mingqi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7期78-82,共5页
F. Scott Fitzgerald is called "the angel of the Jazz Age". His masterpiece The Great Gatsby is regarded as a classic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success of this novel is largely due to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d... F. Scott Fitzgerald is called "the angel of the Jazz Age". His masterpiece The Great Gatsby is regarded as a classic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success of this novel is largely due to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double vision perspective. Through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of double vision in The Great Gatsby, the thesis tries to claim that although Fitzgerald holds double attitudes towards things in the novel, double vision perspective hasn't blurred the themes but helped to clarify the themes. Because between each pair of polar opposites, one side of the opposites always triumphs over the other, which let the readers eventually see clearly the author's artistic intension. It is the application of double vision that enriches, clarifies the themes of the novel, which makes the romantic love story, delivers deeper mean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Vision Double personalities narrative perspective Characterization Dramatic Tension
下载PDF
基于现代主义绘画的小说叙事模式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3,共3页
20世纪初,文学叙事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研究。现代主义作家常常从现代主义绘画艺术中汲取相似的东西来开展文学试验。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开始在小说上探索全新的叙事模式。其代表作《到灯塔去》中体... 20世纪初,文学叙事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研究。现代主义作家常常从现代主义绘画艺术中汲取相似的东西来开展文学试验。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开始在小说上探索全新的叙事模式。其代表作《到灯塔去》中体现了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多角度透视","非个人化"和"构图"等艺术特征。这些基于现代主义绘画的小说叙事模式加强了叙事领域里的美学价值,打造了文学世界里一种全新的图式文本,发展了现代主义小说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绘画 小说叙事 多角度透视 非个人化 构图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我”的身份之谜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斌 陈志华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6-81,共6页
在后现代语境下,作家越来越多的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文本的意义也越来越依靠文本与读者动态交流过程来呈现。论文以卡尔维诺叙事作品为例,主要通过聚焦于卡尔维诺小说叙事人称,分析第一人称"我"视角越界,作为超越体验的创造者... 在后现代语境下,作家越来越多的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文本的意义也越来越依靠文本与读者动态交流过程来呈现。论文以卡尔维诺叙事作品为例,主要通过聚焦于卡尔维诺小说叙事人称,分析第一人称"我"视角越界,作为超越体验的创造者等等身份,进而揭开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我"的身份迷团;展示后现代语境下文本的虚幻本质与表达欲望;并从叙述个性化、强化艺术感染力,叙述功能的自我完善等方面来探索第一人称的叙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 视角越界 多重指涉 叙事效果
下载PDF
《聊斋志异》的诗性叙事 被引量:1
4
作者 熊江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2,共6页
《聊斋志异》具有明清文人小说的特质。事件能指化,借鉴和发扬以情运事的抒情传统;偏离知识精英的立场而以个人好恶、民间趣味支配叙事,流露出强烈的主观意趣;单纯性叙事时空建构所展现的生命激情及幻灭,共同构成了《聊斋志异》叙事话... 《聊斋志异》具有明清文人小说的特质。事件能指化,借鉴和发扬以情运事的抒情传统;偏离知识精英的立场而以个人好恶、民间趣味支配叙事,流露出强烈的主观意趣;单纯性叙事时空建构所展现的生命激情及幻灭,共同构成了《聊斋志异》叙事话语的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以情运事 个人化叙事视角 单纯性叙事时空 诗性叙事
下载PDF
《牡丹亭》叙事结构的透视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瑞霞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7-59,共3页
 本文通过对《牡丹亭》叙事结构的透视,认为《牡丹亭》围绕"杜丽娘游园惊梦"所建构的"惊梦"、"寻梦"、"殉梦"、"圆梦"的剧情结构,符合李渔将叙事结构置于戏剧中心地位而提出的"...  本文通过对《牡丹亭》叙事结构的透视,认为《牡丹亭》围绕"杜丽娘游园惊梦"所建构的"惊梦"、"寻梦"、"殉梦"、"圆梦"的剧情结构,符合李渔将叙事结构置于戏剧中心地位而提出的"一人一事"的"立主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人一事” “游园惊梦” 剧情结构 叙事理论 透视
下载PDF
析艾丽丝·沃克《紫色》书信体叙事技巧
6
作者 梁洪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504-507,共4页
《紫色》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一部长篇书信体小说,被誉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小说运用书信体叙事策略,赋予一位受尽压迫摧残的黑人女性以声音,突出女性主义主题思想。本研究从两个方面探讨《紫色》的... 《紫色》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一部长篇书信体小说,被誉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小说运用书信体叙事策略,赋予一位受尽压迫摧残的黑人女性以声音,突出女性主义主题思想。本研究从两个方面探讨《紫色》的书信体叙事技巧艺术,一是多重人称叙述视角,主要包括女主人公西丽亚的第一人称自述为主,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交互叙述。二是叙事角度双重性,主要通过双重人物关系、双重人物性格、双重叙事语言和双重叙事主题等方面来探讨《紫色》的书信体叙事风格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紫色》 书信体叙事 多重人称视角 双重叙事
下载PDF
《丈夫》与《大老郑的女人》之艺术比较
7
作者 孙其香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10年第1期127-129,共3页
《丈夫》是沈从文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魏微的《大老郑的女人》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虽是两篇不同作家写于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但从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有两点明显的相同之处。首先从叙述视角上,这两部作品都采用了第一... 《丈夫》是沈从文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魏微的《大老郑的女人》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虽是两篇不同作家写于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但从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有两点明显的相同之处。首先从叙述视角上,这两部作品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以"我"观物的视角展开故事的讲述;其次,这两部作品在文体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散文化倾向。这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因作者性别不同所带来的性别视角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丈夫》 《大老郑的女人》 第一人称 散文化 性别视角
下载PDF
叙述者的陷阱——谈《尘埃落定》叙述者的介入
8
作者 王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2-73,79,共3页
从叙事学的理论出发,主要分析《尘埃落定》中的叙述者功能,看到了这个"第一人称叙述者"在一种主观全知全能支配下,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同时,透过叙述者的功能,发现了隐藏在后面更深的文本叙述者的中心力量,从而确定了... 从叙事学的理论出发,主要分析《尘埃落定》中的叙述者功能,看到了这个"第一人称叙述者"在一种主观全知全能支配下,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同时,透过叙述者的功能,发现了隐藏在后面更深的文本叙述者的中心力量,从而确定了叙述者在小说中的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者 故事叙述者 文本叙述者 第一人称视角
下载PDF
心灵的告白——分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叙述视角
9
作者 梁丽梅 《陇东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5-27,共3页
本文试图从叙述视角来分析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个中篇正是运用了第一人称限知叙述技巧,对女主人公心理隐秘的分析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将读者直接引入"我"经历事件时的内心世界,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同情,同时读... 本文试图从叙述视角来分析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个中篇正是运用了第一人称限知叙述技巧,对女主人公心理隐秘的分析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将读者直接引入"我"经历事件时的内心世界,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同情,同时读者可以通过"我"的心灵告白来体味陌生女人飞蛾扑火式的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叙述者 内心世界
下载PDF
程垓闺情词论析
10
作者 许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1-114,16,共4页
"男子作闺音"是宋词中一种独特的创作现象。两宋众多词人中,程垓乃男子作闺音之典型,他的词集名《书舟词》,其中闺情词有20多首。程垓以女子口吻为代言体作闺情词,用曲折婉转的方式反映自己与故乡以及与意中人的双重别离,间... "男子作闺音"是宋词中一种独特的创作现象。两宋众多词人中,程垓乃男子作闺音之典型,他的词集名《书舟词》,其中闺情词有20多首。程垓以女子口吻为代言体作闺情词,用曲折婉转的方式反映自己与故乡以及与意中人的双重别离,间接自我抒情,题情合体。然而他在闺情词创作中仍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男性主体意识,以男性化视角来想象伊人,这使得词中女主人公形象略显人情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程垓 闺情词 代言体 男性视角
下载PDF
论小说《英格力士》的儿童视角叙事策略
11
作者 廖曾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24-27,共4页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语调。在小说《英格力士》的叙事视角中儿童视角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有成人视角或隐含作者渗透叙事系统对儿童视角形成干预补充。同时,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进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读...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语调。在小说《英格力士》的叙事视角中儿童视角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有成人视角或隐含作者渗透叙事系统对儿童视角形成干预补充。同时,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进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读者与叙述者平等对话,使文本颇具亲切感和感染力。文本中多处采用反讽叙事,不仅实现了从儿童视角、心理出发对成人世界中丑陋现象的批判,还使文本的意义阐释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格力士 儿童视角 叙事策略 第一人称叙事 反讽叙事
下载PDF
《爱情是谬误》叙事风格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小琼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0-113,共4页
马克斯.舒尔曼的《爱情是谬误》以其细腻的写作风格、非凡的想像力和高超的叙事独创性赢得了众多读者和极高的评价。本文从第一人称叙述角度、不可靠叙述及互文性等方面解读这部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叙事 叙述角度 不可靠叙述 互文性
下载PDF
文体的跨界与融合——论巴金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文体的“剧本化”倾向
13
作者 史新玉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7-40,共4页
巴金先生的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是一篇容易被学界忽略的作品,其在文体和表现形式上颇具特色。一方面采用了第一人称经验性叙述视角,在增强真实感的同时不乏悬念的设置;另一方面,小说的对话性很强,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十分精致,小... 巴金先生的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是一篇容易被学界忽略的作品,其在文体和表现形式上颇具特色。一方面采用了第一人称经验性叙述视角,在增强真实感的同时不乏悬念的设置;另一方面,小说的对话性很强,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十分精致,小说的行文类似于话剧剧本,具有了跨文体的意义;此外,如诗如画的语言具有美学特征,与小说的悲剧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能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慑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 语言策略 第一人称 “剧本化”倾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