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g Dynasty Eunuchs and Their Temples
1
《China Today》 2002年第7期46-50,共5页
IN 1513, construction ofDahui Temple, deep in thewoods of Beijing’s westernoutskirts, was completed,along with a number of othertemples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city. The Ming EmperorZhengde personally inscribed atabl... IN 1513, construction ofDahui Temple, deep in thewoods of Beijing’s westernoutskirts, was completed,along with a number of othertemples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city. The Ming EmperorZhengde personally inscribed atablet, and a stele was er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eror ming dynasty Eunuchs and their Temples
下载PDF
南齐帝乡、帝陵的政治隐喻与话语功能——以王敬则举兵的政治动员与《南齐书》的叙事立场为中心
2
作者 李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萧氏故里“晋陵武进县东城里”与祖茔“武进陵”在南齐的政治话语中被视作王朝气运的象征与王朝正统的符号。宋齐易代之际,与东城里相对照的童谣“东城出天子”,武进旧茔上的“五色云气”“有龙出”“甘露降”等祥瑞及“萧道成当为天子... 萧氏故里“晋陵武进县东城里”与祖茔“武进陵”在南齐的政治话语中被视作王朝气运的象征与王朝正统的符号。宋齐易代之际,与东城里相对照的童谣“东城出天子”,武进旧茔上的“五色云气”“有龙出”“甘露降”等祥瑞及“萧道成当为天子”的流言,均被当作萧道成得天命的有力证据纳入禅让之际的舆论中。旧茔所在的彭山扼守着自建康沿破冈渎的东出要道,“拜武进陵”由此兼具政治与军事双重涵义。在齐明帝推行诛杀高、武子孙与旧将的时政语境中,萧氏故里、祖茔的政治意义被激活。王敬则以在武进陵口恸哭的方式将其举事与维护高、武相联,动摇了齐明帝的统治基础,在对方镇势力的疑惧下,齐明帝依靠建康禁军以作抵抗。在王敬则事件中,高、武王侯几乎被齐明帝所诛戮。作为“戕夷之事”的受害者,萧子显在编撰《南齐书·王敬则传》时,凸显王敬则的“旧将”身份、晋陵境内对王敬则举兵的响应以及王敬则的哭陵之举,或许隐含着彰显齐明帝统治之正当性缺乏的意味。这同样也是《南齐书》编撰期萧梁王朝对历史问题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齐 明帝 王敬则 《南齐书》 萧子显
下载PDF
羽卫黄昏:崇祯朝与南明时期勇卫营研究
3
作者 吴志远 蔡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勇卫营设置于明末崇祯年间,由四卫营、勇士营改编而成,是崇祯帝即位后京营改革的关键一环。勇卫营虽称天子禁卫,却常年四方作战,或北御清兵,或南征流寇,战果颇著,是明廷倚重的重要军事力量。崇祯十五年(1642年),督理勇卫营太监刘元斌因... 勇卫营设置于明末崇祯年间,由四卫营、勇士营改编而成,是崇祯帝即位后京营改革的关键一环。勇卫营虽称天子禁卫,却常年四方作战,或北御清兵,或南征流寇,战果颇著,是明廷倚重的重要军事力量。崇祯十五年(1642年),督理勇卫营太监刘元斌因“杀良冒功”被崇祯帝诛杀,成为勇卫营重要的转折点。“杀良冒功”并非刘被杀的真正原因,是否存在杀良冒功之事亦存疑,这恰是崇祯朝政治气氛的独有特色。甲申之变后,南明各政权亦设勇卫营,但其战斗力不可与崇祯朝勇卫营相论,且常成为各方夺权斗争的主角,其命运与各政权兴衰息息相关,并最终与南明政权一起灭亡。勇卫营的历史是晚明军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晚明政局的发展变迁,也是晚明朝廷政治公信力崩溃的真实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勇卫营 崇祯帝 南明 政治斗争
下载PDF
从王府到帝宫的跃迁--明代兴王府建筑规制演变研究
4
作者 张奕 何月琴 徐宇甦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72-176,共5页
王府建筑是研究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形制的重要实物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该文借助史料文献,通过历史学研究以及图像分析法,梳理明代钟祥兴王府(龙潜旧邸)遗址的历代沿革,探寻兴王府的建筑规制特征及变迁,论述兴王府与《大明会典》中... 王府建筑是研究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形制的重要实物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该文借助史料文献,通过历史学研究以及图像分析法,梳理明代钟祥兴王府(龙潜旧邸)遗址的历代沿革,探寻兴王府的建筑规制特征及变迁,论述兴王府与《大明会典》中所颁定的亲王府规制的差异性以及背后的原因,为明代官式建筑研究提供独具特色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世宗 嘉靖皇帝 兴王府 明代建筑 大明会典
下载PDF
朝鲜王朝对明朝先皇宾天的礼仪回应与外交表达
5
作者 王伟 《东疆学刊》 2024年第4期23-33,143,144,共13页
朝鲜王朝建国后主动纳入明朝主导的东亚朝贡-册封体系,对明朝“至诚事大”,礼仪一遵中华正统,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认同与自觉,先皇宾天服丧礼仪谨遵明朝丧礼服制。朝鲜王朝为永乐帝服丧期间,确立了“闻丧即举哀”的礼制规则,修订举哀、成... 朝鲜王朝建国后主动纳入明朝主导的东亚朝贡-册封体系,对明朝“至诚事大”,礼仪一遵中华正统,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认同与自觉,先皇宾天服丧礼仪谨遵明朝丧礼服制。朝鲜王朝为永乐帝服丧期间,确立了“闻丧即举哀”的礼制规则,修订举哀、成服、举临、释服的基本仪注。但在后世遵行期间,为避免明朝对朝鲜获知大行消息渠道的外交误会,往往在讣告公文到达王京日才行“举哀”礼,体现了“礼仪从权”的外交考量。朝鲜王朝祭奠明帝丧礼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洪武至正统期间,朝鲜朝对明帝宾天的祭奠是草创成文与规范遵行,取法中华礼制,履行藩国义务;成化至正德期间,朝鲜朝对明帝的祭奠是流于程式、偶有敷衍,力图弱化明朝影响力,王权自主性意识增强;嘉靖至天启期间,朝鲜王朝在“宗系辩诬”和“壬辰倭乱”中获得国家利益,对明朝先帝的祭奠政治色彩浓厚,更重外交表达。朝鲜王朝对明帝的祭奠思想文化,根源于程朱理学在朝鲜朝的逐渐独尊,朝鲜朝士人视明朝为理学之正源,“士林派”在祭奠明帝宾天中的文化认同感逐渐增强,最终汇流为明清鼎革后朝鲜王朝的“小中华”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先帝 朝鲜王朝 祭奠礼 小中华意识
下载PDF
明世宗崇道研究——以嘉靖朝道士群体的行为解读为中心
6
作者 佘巧丽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明世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君皇帝”,在位期间,不仅广征道士入京,助其斋醮修炼,还给予道士群体贵极人臣的无上恩荣。然而这些道士在以道术和妖法获宠之后,却凭借着世宗的宽纵和信任,援引同类,交结朝臣,干涉朝政,最终对嘉靖朝政治造成了... 明世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君皇帝”,在位期间,不仅广征道士入京,助其斋醮修炼,还给予道士群体贵极人臣的无上恩荣。然而这些道士在以道术和妖法获宠之后,却凭借着世宗的宽纵和信任,援引同类,交结朝臣,干涉朝政,最终对嘉靖朝政治造成了众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朝 明世宗 道士群体 崇道 谄媚
下载PDF
明代花灯形制细究——以《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为例
7
作者 孙子涵 吕九芳 《家具》 2024年第4期99-103,93,共6页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是明代宫廷画派的重要作品,反映出明代宫廷贵族在元宵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和文化生活,构成了解明代宫廷元宵节状态的系列图像。图像记载便于从史实的视角探究明代宫廷花灯的具体形制,由此将图内花灯分为花灯本体式样...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是明代宫廷画派的重要作品,反映出明代宫廷贵族在元宵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和文化生活,构成了解明代宫廷元宵节状态的系列图像。图像记载便于从史实的视角探究明代宫廷花灯的具体形制,由此将图内花灯分为花灯本体式样、高灯式样、鳌山式样、大型摆灯式样4个方面并结合相关图例进行介绍。将明代经典花灯个体进行元素细分,从上到下依次为华盖、球灯、灯架、系带,明确各组成的外形特点,归纳总结明代花灯有阶级性、建筑关联性、制式稳定性特点。通过对画幅中花灯的研究,利于传承明代花灯这一传统物质文化,也为现代复原制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明代家具 明代花灯
下载PDF
《明熹宗实录》订误举隅
8
作者 苏循波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62-163,184,共3页
《明熹宗实录》为明代十三朝最后一部官修《实录》,其按时间顺序记载了天启七年间(公元1621—1627年)的政治、军事、经济、民族等诸方面内容,是研究晚明历史的重要资料。然因其纂修内容复杂以及誊录、传抄等原因,是书仍有不少讹误,涉及... 《明熹宗实录》为明代十三朝最后一部官修《实录》,其按时间顺序记载了天启七年间(公元1621—1627年)的政治、军事、经济、民族等诸方面内容,是研究晚明历史的重要资料。然因其纂修内容复杂以及誊录、传抄等原因,是书仍有不少讹误,涉及数量、人名、时间等诸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熹宗实录》 订误 校勘
下载PDF
后大礼议时期的嘉靖初年政治——以君臣文书交流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杨宏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以议礼为线索,嘉靖初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纷争。在李福达案与科、道互纠中,世宗与张璁等人的通力合作,成为嘉靖朝君臣以文书交流的先声与契机。通过君臣之间的秘密文书往来,世宗借汪佃侍讲一事机密、有效地清查翰林官员,皇权在具体政务... 以议礼为线索,嘉靖初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纷争。在李福达案与科、道互纠中,世宗与张璁等人的通力合作,成为嘉靖朝君臣以文书交流的先声与契机。通过君臣之间的秘密文书往来,世宗借汪佃侍讲一事机密、有效地清查翰林官员,皇权在具体政务实施中的作用得以放大。在张璁、桂萼去职与杨一清受贿两案中,秘密通信成为诸臣攻讦政敌、倾轧同僚的手段。世宗君臣视私密文书通信为重要交流手段,共同铸就了后大礼议时代的嘉靖初年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大礼议 嘉靖政治 君臣交流
下载PDF
转变、妥协与冲突:洪武时期中安藩属关系变迁研究
10
作者 杨勇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8-67,共10页
洪武时期是中安藩属关系变迁的关键时期,对明清中安藩属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朝建立后,在藩属体系下“字小事大”等原则与现实政治中地缘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下,明朝与安南在转变、妥协与冲突的交替过程中,呈现出了洪武时期“字... 洪武时期是中安藩属关系变迁的关键时期,对明清中安藩属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朝建立后,在藩属体系下“字小事大”等原则与现实政治中地缘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下,明朝与安南在转变、妥协与冲突的交替过程中,呈现出了洪武时期“字小事大”等基本内涵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太祖 安南 藩属关系 字小事大
下载PDF
廉正·敢为·负重:改革家张璁的政治素养
11
作者 田澍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共11页
张璁之所以成为明代改革第一臣,就在于其能够廉洁自律、勇于担当、敢于变革、忍辱负重,其过硬而全面的政治素养能够经受住现实和历史的检验,在明代重臣中无人能比。张璁中第之后,就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大礼议”。初入政坛的张璁不怕杨廷... 张璁之所以成为明代改革第一臣,就在于其能够廉洁自律、勇于担当、敢于变革、忍辱负重,其过硬而全面的政治素养能够经受住现实和历史的检验,在明代重臣中无人能比。张璁中第之后,就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大礼议”。初入政坛的张璁不怕杨廷和的强权打压,以充分的自信和坚强的意志公开向其“大礼”主张发起了挑战,且愈战愈勇,势不可挡,最后取得了“大礼议”的胜利,成为处于困境中的世宗最可靠的新生力量。在击败杨廷和集团之后,张璁协助世宗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效果显著。其良好的政治素养保全了身家性命,使嘉靖革新得以延续,书写了中国古代改革家的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世宗 张璁 杨廷和 张居正 嘉靖革新 政治素养
下载PDF
曹叡的“天人”意识及相关哲学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洵若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6-53,70,共9页
曹叡史称魏明帝,身为曹操之孙、曹丕之子,家学渊源深厚。他从小迟迟未被立太子,谨慎勤奋读书,性格内向隐忍;通过研读先秦典籍及学习观察才子叔父曹植,学到诸多文学知识技巧,也有哲学思考。曹叡的哲学思想与“天人”意识有关,与曹魏家族... 曹叡史称魏明帝,身为曹操之孙、曹丕之子,家学渊源深厚。他从小迟迟未被立太子,谨慎勤奋读书,性格内向隐忍;通过研读先秦典籍及学习观察才子叔父曹植,学到诸多文学知识技巧,也有哲学思考。曹叡的哲学思想与“天人”意识有关,与曹魏家族秉持上古灵魂思想、选择薄葬氛围也有关联。对曹叡的思想研究有助于了解魏明帝的政治方针和思想。这样一位身兼帝王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哲思,涉及中国古代哲学家及中古时代“天人”思想定位,理当得到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叡 魏明帝 天人意识 天道观 哲学思想
下载PDF
明代祈谷礼考述
13
作者 石鹏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5-92,共8页
明代祈谷之祭,始于世宗。嘉靖九年,世宗决定行祈谷礼,祈谷礼实际的举行时间是在次年正月。明代祈谷礼由世宗提出,是为解决天地分祀配享中所罢太宗配位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礼仪,并非夏言所提。明代祈谷礼从准备到礼成,历时一个月,整个仪... 明代祈谷之祭,始于世宗。嘉靖九年,世宗决定行祈谷礼,祈谷礼实际的举行时间是在次年正月。明代祈谷礼由世宗提出,是为解决天地分祀配享中所罢太宗配位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礼仪,并非夏言所提。明代祈谷礼从准备到礼成,历时一个月,整个仪式大致可分为视牲、斋戒、告庙、布置礼仪场所并陈设神位、正祭日行礼五个基本程序。隆庆元年,罢祈谷礼。崇祯十四年,复行祈谷礼,其举行时间为正月辛巳(初五日),非甲申(初八日);地点为南郊大享殿,非禁内大光明殿。世宗行祈谷礼,其本意不在于祈求农事,而在于为生父兴献帝称宗祔庙作准备,这也是世宗礼制改革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明世宗 祈谷礼 礼制改革
下载PDF
明隆庆初王阳明复爵问题述论
14
作者 莫德惠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56-62,106,共8页
王阳明爵位得以恢复,是明代隆庆初年的一件政治大事。王阳明因得罪明世宗而被禁黜,终嘉靖一朝,虽其门人或后学有所抗争,以讲学不断扩大王阳明及其心学的影响,消除其作为罪臣的印象,但始终无法获得朝廷赦免。隆庆改元,对先朝拨乱反正,王... 王阳明爵位得以恢复,是明代隆庆初年的一件政治大事。王阳明因得罪明世宗而被禁黜,终嘉靖一朝,虽其门人或后学有所抗争,以讲学不断扩大王阳明及其心学的影响,消除其作为罪臣的印象,但始终无法获得朝廷赦免。隆庆改元,对先朝拨乱反正,王阳明的爵位以及学说均得以恢复。讨论该事件从发生到恢复的历史过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明代中晚年时期王阳明的政治及学说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明世宗 讲学 复爵
下载PDF
从“兴灭继绝”到“郡县其地”——论明太宗安南政策的连续性
15
作者 杨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160,共9页
永乐初,明太宗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双方藩属关系得以维系。但此过程中,安南不断侵扰边地、攻占明朝其他藩属国,违背了明朝所主导的藩属体系下“字小事大”“保藩固圉”等原则及交邻政策,最终以陈天平事件为导火索,明太宗则决定以“兴... 永乐初,明太宗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双方藩属关系得以维系。但此过程中,安南不断侵扰边地、攻占明朝其他藩属国,违背了明朝所主导的藩属体系下“字小事大”“保藩固圉”等原则及交邻政策,最终以陈天平事件为导火索,明太宗则决定以“兴灭继绝”的方式重立陈氏。胡汉苍截杀陈天平后,明太宗派兵征讨安南,并“郡县其地”,将其直接纳入明朝的统治范围。无论“兴灭继绝”还是“郡县其地”,都体现了明太宗对安南政策的连续性,以及藩属体系演进过程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相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太宗 安南 兴灭继绝 郡县其地 藩属关系
下载PDF
明宣宗肖像画中的帝王服饰研究
16
作者 刘雪琪 《西部皮革》 2023年第18期146-148,共3页
帝王服饰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帝王肖像画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当时君主的服饰样式与标准,因此,各个时期的帝王肖像画成为研究当时帝王服饰的重要图像资料。本文以明宣宗的肖像画为侧重点,来介绍断腰袍、罩甲、常服等多种样式的明... 帝王服饰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帝王肖像画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当时君主的服饰样式与标准,因此,各个时期的帝王肖像画成为研究当时帝王服饰的重要图像资料。本文以明宣宗的肖像画为侧重点,来介绍断腰袍、罩甲、常服等多种样式的明宣宗服饰,并分析明宣宗时期帝王服饰的特征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宣宗朱瞻基 肖像画 帝王服饰
下载PDF
明清皇家陵寝中的陵寝门建筑溯源与演化脉络研究
17
作者 李世喆 肖东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73-77,共5页
明清皇家陵寝中享殿后面的三座琉璃花门建筑,相比享殿和明楼等高大建筑,经常不被关注。而这座建筑的位置、功能以及源流,对于全面研究皇家陵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自陵寝开始设置地上建筑以来,在历代皇家陵寝中,与“陵寝门”具... 明清皇家陵寝中享殿后面的三座琉璃花门建筑,相比享殿和明楼等高大建筑,经常不被关注。而这座建筑的位置、功能以及源流,对于全面研究皇家陵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自陵寝开始设置地上建筑以来,在历代皇家陵寝中,与“陵寝门”具有相同布局位置和功能属性的建筑,试对其建筑原型进行溯源,并理清其发展演化脉络,为陵墓建筑、特别是皇家陵寝的研究提供借鉴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陵 明清皇家陵寝 陵寝门 溯源 演化
下载PDF
政治合法性视野中的明成祖朱棣——一个范本的解读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小平 周少青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9-64,共6页
政治合法性危机是贯穿明成祖朱棣一生政治生涯的主线。本文以政治合法性为考察视角,研究了朱棣获得和维持政治合法性的过程,揭示了政治合法性问题对朱棣政治活动的影响,并由此对传统政治体制和政治哲学提出一些新见解。
关键词 政治合法性 明成祖 朱棣
下载PDF
明代皇帝及储君教育的缺失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琦 赵秀丽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79-784,共6页
明代皇室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皇帝和储君教育缺乏制度性约束,教育时间得不到保障,使其实践能力大大削弱;明代讲官作为"帝王之师",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责,枯燥的内容、脱离时政的说教和急于求成的做法,引起皇帝的反感,使其... 明代皇室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皇帝和储君教育缺乏制度性约束,教育时间得不到保障,使其实践能力大大削弱;明代讲官作为"帝王之师",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责,枯燥的内容、脱离时政的说教和急于求成的做法,引起皇帝的反感,使其对学业缺乏兴趣;宦官和后宫等皇帝亲近人员未能发挥良性引导、督促作用。因而,明代多数皇帝文化素养、政治素质低下,执政和治理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且言行举止常背离皇帝的身份角色,对明王朝的命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皇帝及储君 教育 缺失
下载PDF
明代皇帝的修省与罪己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1,共7页
明朝皇帝的修省活动较以往历代更为频繁,成化以后表现尤其明显,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规化的政策反思手段。皇帝修省包括因自然灾害或天象异常而进行的消极的应对式修省,以及日常化的、为主动求过进行的积极式修省,修省范围只限于干天合之... 明朝皇帝的修省活动较以往历代更为频繁,成化以后表现尤其明显,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规化的政策反思手段。皇帝修省包括因自然灾害或天象异常而进行的消极的应对式修省,以及日常化的、为主动求过进行的积极式修省,修省范围只限于干天合之事,并不为人事而举。当修省不足以显示反思之诚意时,即颁布罪己诏书,这是皇帝反思活动的极致表现。明朝皇帝的修省和罪己行为反映了儒家圣王之责任担当的意义,具有弥祸、祈庥的宗教意味,也是安抚臣民、调整政策的承诺。明朝皇帝和士大夫对待修省行为的态度体现出帝制体系内君主与士大夫政治角色、理念之间的契合之处。修省与罪己作为一种内在的反省机制,对君德、君责的履行提出了要求和保障,使君主之行为具有极限,但这种对君权的限制仍相当朦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省 罪己 明代 皇帝 儒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