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精神会通处找寻建构路径——“第二个结合”与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初论
1
作者 王德胜 李雷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37-45,I0001,I0002,共11页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不仅有着共同的理论问题域或话题关注点,而且在文艺性质与功能、文艺批评标准与原则、人物形象塑造等核心问题的观念主张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或精神相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
下载PDF
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范例——中国内地近十年弥尔顿三部曲研究述评(2013—2022)
2
作者 吴玲英 李未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自1832年弥尔顿进入中国至2012年,中国内地研究弥尔顿三部曲的论文与著作数目逾百,而近十年来(2013—2022)相关研究发展更为迅速:一是研究内容得到纵深性开拓,特别在弥尔顿多重思想之主题探微、恶魔与英雄之人物探讨、多元文化影响之风... 自1832年弥尔顿进入中国至2012年,中国内地研究弥尔顿三部曲的论文与著作数目逾百,而近十年来(2013—2022)相关研究发展更为迅速:一是研究内容得到纵深性开拓,特别在弥尔顿多重思想之主题探微、恶魔与英雄之人物探讨、多元文化影响之风格探索等三个维度;二是研究方法取得开拓式创新,尤其是跨学科交叉探究方法和跨文化研究路径。通过将弥尔顿研究作为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范例展开分析和探讨,并指出当下研究存在的拓进空间,希望能为中国内地未来的弥尔顿三部曲研究指明方向,或能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弥尔顿 弥尔顿三部曲 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 中国内地 共同体
下载PDF
古籍文化的大众传播新方式研究——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3
作者 黄东平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7期34-38,共5页
近年来,随着文化类综艺受欢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古籍题材也渐渐被引入综艺作品,并逐渐成为古籍文化大众传播最具潜力的方式之一。节目制作团队致力于在主题选择、内容制作、叙事结构及宣传方面寻找最具传播力的策略,以提高传播效果,促... 近年来,随着文化类综艺受欢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古籍题材也渐渐被引入综艺作品,并逐渐成为古籍文化大众传播最具潜力的方式之一。节目制作团队致力于在主题选择、内容制作、叙事结构及宣传方面寻找最具传播力的策略,以提高传播效果,促进古籍融入大众生活。文章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从古籍文化大众传播的目标出发,探寻以新媒体为媒介传播时,传播者通过深入理解古籍文化,精选多领域的大众化符号,采用古今对话的戏剧形式、多线并行的平行时空叙述结构和平民化、多元化的叙述视角,同时借助硬件设施加持和全平台多元化宣传输出,实现古籍文化的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文化 大众传播 《典籍里的中国》 新媒体
下载PDF
庄延龄对中国文学典籍的译介——以《中国评论》为中心
4
作者 谢志辉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外交官汉学家庄延龄译介了大量中国文学典籍作品发表于《中国评论》,包括《诗经》《离骚》和唐诗等。通过梳理和对比阅读庄延龄的文学译介作品,发现在译介过程中庄延龄重视译文的文学性,力求以诗译诗,充分考虑...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外交官汉学家庄延龄译介了大量中国文学典籍作品发表于《中国评论》,包括《诗经》《离骚》和唐诗等。通过梳理和对比阅读庄延龄的文学译介作品,发现在译介过程中庄延龄重视译文的文学性,力求以诗译诗,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虽然在翻译过程中存在误译等不足,但其翻译对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早期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延龄 文学典籍译介 《中国评论》
下载PDF
“术”的边缘化:后五四时代古典文论研究的一个掠影
5
作者 刘顺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F0002,F0003,共9页
技术分析在古典文论研究中,是与其研究范围和领域、观念和方法以及其学科位置关联紧密的系统问题。五四文化所倡导的“科学”精神,并未在后五四时期的古典文论研究中得以充分体现。虽然“道”与“势”的优势更能尊重古典文论研究对象的... 技术分析在古典文论研究中,是与其研究范围和领域、观念和方法以及其学科位置关联紧密的系统问题。五四文化所倡导的“科学”精神,并未在后五四时期的古典文论研究中得以充分体现。虽然“道”与“势”的优势更能尊重古典文论研究对象的前现代特性,也能在对学科分化有所反思的潮流之下,提供别样的参照,但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术”的边缘化,降低了古典文论研究的学术含量,并导致其无法有效而彻底地回应内部的问题,也难以为周边学科提供知识与方法等层面的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分析 后五四时期 古典文论 古今之争
下载PDF
主孰有道:《武经七书》与中国古代大战略
6
作者 朱中博 《孙子研究》 2024年第3期7-23,共17页
《武经七书》以大量笔墨探讨国家治理与盛衰之道,彰显兵家探寻和平与安全、发展与繁荣之道的多维视野,是研究中国战略文化不可或缺的关键文本。七部兵书均重视强弱转换的辩证法,强调文武本末关系,认为大战略的最高境界是清静守微,完美... 《武经七书》以大量笔墨探讨国家治理与盛衰之道,彰显兵家探寻和平与安全、发展与繁荣之道的多维视野,是研究中国战略文化不可或缺的关键文本。七部兵书均重视强弱转换的辩证法,强调文武本末关系,认为大战略的最高境界是清静守微,完美的大战略取决于“主孰有道”,是“兵胜于朝廷”,是“不治而治”“不战而胜”的大战略。中国古代王朝的大战略行为史,特别是两汉及唐的大战略实践反映出,七书所承载的战略文化理想,超越了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等权力政治羁绊,树立了崇高的战略境界标杆,体现出追求更高境界的中国战略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经七书》 战略文化 古代中国大战略实践 和平崛起
下载PDF
以《典籍里的中国》节目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探析
7
作者 韩林 张珈玮 孙惠欣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81-84,共4页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面临着文化基础薄弱、媒体强烈冲击、文化接受困难,教学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典籍里的中国》将抽象文化转为形象接受,将封闭文化转为开放参与,将传统文化与先进技术结合,将阅读与学术结合,更容易被大学生接...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面临着文化基础薄弱、媒体强烈冲击、文化接受困难,教学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典籍里的中国》将抽象文化转为形象接受,将封闭文化转为开放参与,将传统文化与先进技术结合,将阅读与学术结合,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可以通过选取节目内容、借鉴互动方式、注重科技手段、借助节目设计等,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里的中国》 大学生 文学经典 传统文化素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 被引量:25
8
作者 吴承学 沙红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23,共10页
文章借用西方文学的“正典”(canon)研究为视点,讨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通过对经典的形成、经典的品质、经典的类型、经典的影响等几个中心问题的梳理,该文尝试呈现古代文学经典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实践及其在古代文学与文学批评中的... 文章借用西方文学的“正典”(canon)研究为视点,讨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通过对经典的形成、经典的品质、经典的类型、经典的影响等几个中心问题的梳理,该文尝试呈现古代文学经典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实践及其在古代文学与文学批评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从更宽广的现代学的语境与问题出发,把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为平衡传统与现代之间张力的古典资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学经典 现代学
下载PDF
我国古代家庭阅读秩序研究——以历代家训、家规为视角 被引量:5
9
作者 魏剑虹 郑秀花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4,共6页
我国古代家庭采取对阅读观念的引导、阅读仪礼的规范、书目的选择与控制、阅读方法的辅导以及阅读条件保障的提供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和维护家庭阅读,并将其引申为个人修德的应有之义。然而,在"家国同构"思想及国家"以经取... 我国古代家庭采取对阅读观念的引导、阅读仪礼的规范、书目的选择与控制、阅读方法的辅导以及阅读条件保障的提供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和维护家庭阅读,并将其引申为个人修德的应有之义。然而,在"家国同构"思想及国家"以经取人"的制度规限下,经典阅读成为古代家庭的一种普遍的共同的价值认同,最终以其强大的文化惯性促成了我国传统家庭阅读秩序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阅读秩序 经典阅读 家训 家规 中国古代
下载PDF
非一般的园林──中国古代文人与古典园林 被引量:6
10
作者 苏畅 周玄星 《中国园林》 2005年第4期43-45,共3页
中国古代文人由于其社会地位和处境,以及受到山水诗、画和儒、道、佛等思想的影响,在营造园林上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文人参与建园程度及园林类型方面,进一步说明文人在中国古典园林上的深层作用。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古代文人 综述 古典园林 自然山水 造园
下载PDF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建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138,共8页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从本质而言,历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历史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能力,促使其达到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自觉遵循历史客观规律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划分为历代统治阶级内部主要针对统治者尤其是对帝王进行的历史教育、各级学校中的历史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化)活动和其他非教育活动中的历史教育等三个大的研究层次,以探讨其在目的、对象、途径、内容、功能等诸方面的特征。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经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历史教育 历史学 经学 历史借鉴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研究的五条路向——兼论其对当代文学语言研究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汶成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大力吸取了西方的有关研究成果 ,但忽视了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研究成果的借鉴。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的论述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所论问题也非常广泛... 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大力吸取了西方的有关研究成果 ,但忽视了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研究成果的借鉴。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的论述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所论问题也非常广泛和深入 ,有些论点极富启发性 ,是当今文学语言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资源宝库。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研究的丰富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五条路向 :文质论 ,“言、象、意”理论 ,“赋、比、兴”理论 ,文体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语言研究 文质论“言、象、意”理论 “赋、比、兴”理论 文体学 诗歌音韵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存在的问题透视 被引量:4
13
作者 司宁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19-120,124,共3页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增大了其教学难度,教学中对于文论元典的重视不够,教学中"史"、"论"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而缺乏特色等三方面是当前我国高校在中国古代文论教学中存在着的突出问题,为解决教学中存...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增大了其教学难度,教学中对于文论元典的重视不够,教学中"史"、"论"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而缺乏特色等三方面是当前我国高校在中国古代文论教学中存在着的突出问题,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采取重视文论元典著作在教学中的作用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 存在问题 文论元典
下载PDF
气之清浊各有体——中日古代语言文学与文论中“气”概念的关联与差异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向远 《东疆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24-31,共8页
日本的"気"字不仅仅是对中国之"氣"的简化,它也包含着对中国之"气"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混乱现象的整理与超越意识。日本之"气"有"け(ke)"和"き(ki)"两种发音,代表了... 日本的"気"字不仅仅是对中国之"氣"的简化,它也包含着对中国之"气"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混乱现象的整理与超越意识。日本之"气"有"け(ke)"和"き(ki)"两种发音,代表了对中国之"气"理解与接受的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け(ke)"表现的是古代日本人对中国之气的抽象性内涵的接受惶惑;"き(ki)"则将中国之"气"这一宇宙天地人生的本体概念,具象化为人生化、情绪化的具有描述与形容功能的词,并衍生出数量上远远超过汉语的"气"字词组。从语义的角度看,中国之"气"经历了四个发展演进的阶段:有形的云气之气(天气)→抽象的元气(宇宙本原之气)→人之气→文之气;日本之"气"则有"云气之气→可感知的神灵之气→人之气"三个阶段,它解构了中国之"气"的抽象化、本体论的性质,但未能实现从"天气"、"人气"向"文气"的延伸与转换。因而,与中国古典文论"以气论文"的"文气"论的深厚传统有所不同,"气"在日本文论中使用较少,且概念化程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语义学 中国 日本 古代语言文学 古代文论
下载PDF
屈原的诗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59,共8页
屈原在其创作实践中,体现出一种可贵的诗学精神,虽未上升到非常完备的理论形态,却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其诗学直接继承了孔子的观念,以美善统一为理论基础,以发愤抒情为思想核心,显示出个性鲜明的实践品质,产生了深邃久远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论 屈原 诗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观赏草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婷 孟晓蕊 丁国昌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第5期63-66,71,共5页
纵观我国文学历史,观赏草作为植物意象历史悠久,被历朝历代文人雅士吟诵。文章在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品味观赏草的文化内涵出发,通过查阅文献及访谈的方法对我国古代的观赏草文化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在时间维度上探索文学作品中的观赏草... 纵观我国文学历史,观赏草作为植物意象历史悠久,被历朝历代文人雅士吟诵。文章在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品味观赏草的文化内涵出发,通过查阅文献及访谈的方法对我国古代的观赏草文化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在时间维度上探索文学作品中的观赏草,使其发展历史更加清晰;其次,通过阐述观赏草丰富的物质文化总结观赏草在我国古代人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作用;最后,就观赏草的精神文化做出总结,并列举出文人常用的寄托情感的观赏草种类或配置方式。回顾及总结这些有关观赏草的文学作品,不仅为发扬观赏草的文化内涵、弘扬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还为观赏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寄托情感的植物配置方式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草 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
下载PDF
《周易》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风格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建勋 吴春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5-100,共6页
《周易》以阴阳为其核心观念,通过"天人合一"理论的落实和道、气、文三者之间的关联,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主要从"阳尊阴卑"、"阴阳对待"、"阴阳和合"等三个方面分而述之:"... 《周易》以阴阳为其核心观念,通过"天人合一"理论的落实和道、气、文三者之间的关联,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主要从"阳尊阴卑"、"阴阳对待"、"阴阳和合"等三个方面分而述之:"阳尊阴卑"观念的形成导致古代文论对风骨、劲健的偏爱;"阴阳对待"构成"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的区分;"阴阳和合"则以"文质彬彬"和"含蓄蕴藉"为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阴阳 中国古代文论 风格论
下载PDF
当代文学史:“正典结构”的重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学昕 何言宏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4,共4页
我们的文学史编撰其实是很势利的。哪些作家名声大、哪些作家作品多,甚至是哪些作家地位高,他们就会获得相应较高的文学史地位。我们倡导要重新"打捞"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打捞那些被我们的文学史编撰所轻忽与遗忘的作家,主要是... 我们的文学史编撰其实是很势利的。哪些作家名声大、哪些作家作品多,甚至是哪些作家地位高,他们就会获得相应较高的文学史地位。我们倡导要重新"打捞"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打捞那些被我们的文学史编撰所轻忽与遗忘的作家,主要是要祛除遮蔽,还原真相,以更加有效的文学史标准,重新建立当代文学史的"正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经典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化制度与语言演变 被引量:4
19
作者 游汝杰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5,共10页
语言的演变和它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本文探讨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与汉语历史演变的关系。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造成汉语方言中的文读音;自秦代以来延续至今的“书同文”政策是汉语各大方言保持同一性的中流砥柱;古代的... 语言的演变和它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本文探讨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与汉语历史演变的关系。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造成汉语方言中的文读音;自秦代以来延续至今的“书同文”政策是汉语各大方言保持同一性的中流砥柱;古代的言辞规范和异地为官制度是官话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汉语方言地理格局的形成与古代的行政区划密切相关。由此可见,现代汉语是历代汉语演变发展的结果,汉语及其方言的现状,不仅与语言本体发展规律相关,也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化制度 文读音 汉语方言 官话
下载PDF
略论我国古代的书院藏书 被引量:5
20
作者 牛红亮 《晋图学刊》 2004年第4期70-72,共3页
书院是我国古代致学、研究的重要教育机构,不仅较好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在完善古代藏书管理制度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孕育了更为丰富的学术文化。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书院 藏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