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yond Logic of Discovery and Paradigmatic Consensus: A Reanalysis of the Popper-Kuhn Debate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1
作者 Douglas I. O. Anel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1年第1期52-66,共15页
关键词 科学哲学家 波普尔 库恩 逻辑 批判理性主义 科学知识 宇宙背景辐射 科学发现
下载PDF
Big Data and Data Science: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iSchools 被引量:14
2
作者 Il-Yeol Song Yongjun Zhu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SCD 2017年第3期1-18,共18页
Due to the recent explosion of big data, our society has been rapidly going through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entering a new world with numerous eye-opening developments. These new trends impact the society and futur... Due to the recent explosion of big data, our society has been rapidly going through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entering a new world with numerous eye-opening developments. These new trends impact the society and future jobs, and thus student careers. At the heart of thi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s data science, the discipline that makes sense of big data. With many rapidly emerging digital challenges ahead of u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perspectives on iSchools' opportunities and suggestions in data science education. We argue that iSchools should empower their students with "information computing" disciplines, which we define as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and create values,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using tools in application domains. As specific approaches to enforcing information computing disciplines in data science education, we suggest the three foci of user-based, tool-based, and application- based. These three loci will serve to differentiate the data science education of iSchools from that of computer science or business schools. We present a layered Data Science Education Framework (DSEF) with building blocks that include the three pillars of data science (people, technology, and data), computational thinking, data-driven paradigms, and data science lifecycles. Data science courses built on the top of this framework should thus be executed with user-based, tool-based, and application-based approaches. This framework will help our students think about data science problems from the big picture perspective and foster appropriate problem-solving skills in conjunction with broad perspectives of data science lifecycles. We hope the DSEF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will help fellow iSchools in their design of new data science curric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 data Data science Information computing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CHOOL Computational thinking Data-driven paradigm Data science lifecycle
下载PDF
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取向及重点 被引量:1
3
作者 许为 高在峰 葛列众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82,共20页
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因科学”这一创新的学科群概念来表征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工效学、人机交互等相近领域。尽管这些领域的研究角度不一样,但是它们分享共同的研究理念、对象以及目的。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AI)新技术带来了... 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因科学”这一创新的学科群概念来表征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工效学、人机交互等相近领域。尽管这些领域的研究角度不一样,但是它们分享共同的研究理念、对象以及目的。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AI)新技术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人因问题,而作为人因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机关系呈现出从“人机交互”向“人智组队式合作”的跨时代演进。这些变化对人因科学研究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基于非智能技术的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和重点。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跨时代的演进,总结我们近5年所提出的一系列用于丰富人因科学研究范式的新概念模型和框架,其中包括人智协同认知系统、人智协同认知生态系统以及智能社会技术系统的模型和框架。本文进一步从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的角度进一步提升这些概念模型和框架,提出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三种新范式取向,分析相应的应用意义,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同时,针对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重点的跨时代转移新特征,本文从“人智交互”“智能人机界面”“人智组队合作”三个方面展望了今后人因科学的研究重点,揭示出人因科学新研究范式取向对未来研究重点的作用。我们认为,人因科学的研究范式取向和研究重点互为影响,互为促进,智能时代的人因科学研究需要多样化、创新的研究范式取向,从而进一步推动人因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科学 工程心理学 人因工程 研究范式取向 人智组队
下载PDF
发现驱动中医药研究的新范式
4
作者 杨永清 尹磊淼 +2 位作者 王宇 徐玉东 陈艳焦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418,共7页
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是国家需求,但如何挖掘中医药的原创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认知,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本文在建国以来中医药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上,正本清源,传承精华,厘清中医学中未加工事... 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是国家需求,但如何挖掘中医药的原创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认知,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本文在建国以来中医药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上,正本清源,传承精华,厘清中医学中未加工事实与理性推演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科学事实;阐幽明微,守正创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现中医理论与效应的独特原创优势,从中医出发为医学与生命科学做贡献,解决生物医药“卡脖子”问题两方面,面向未来,列举例证,发现驱动中医药研究的新范式:在厘清古籍医学事实、明确中医药临床效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医学中尚不能被现代医学解释的独特生物学现象和过程,以期揭示新的生理现象、阐释新的病理机制、创建新的治疗策略,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物医学实现创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生命科学 研究范式 靶标发现
下载PDF
学习科学的学习观与方法论:范式与实践
5
作者 张婧婧 牛晓杰 黄一橙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3,共11页
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这个问题,学术界经历了从关注认知和脑的“学习的科学”到关注情境的“学习科学”的变迁。这种变迁背后的逻辑与研究者所秉承的学习观、研究范式及相关实践息息相关。行为主义与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实证... 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这个问题,学术界经历了从关注认知和脑的“学习的科学”到关注情境的“学习科学”的变迁。这种变迁背后的逻辑与研究者所秉承的学习观、研究范式及相关实践息息相关。行为主义与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实证主义范式与实验方法的蓬勃发展;第二代认知科学强调真实情境,建构观和解释主义范式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起,旨在解决真实问题的实用主义范式与设计研究成为学习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当下,大数据推动下学习分析领域的发展催生了指向复杂性的“新经验主义”范式。以复杂系统建模为主的数据密集型研究旨在打开学习发生的“黑箱”,深入探索学习的交互关系和演化机制。文章系统回顾与比较了学习科学领域四大发展阶段中的学习观、研究范式与相关实践,旨在推动学习科学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学习理论 研究方法 研究范式
下载PDF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的四维度分析框架
6
作者 李明德 刘娇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是在传播学及认知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系统阐释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从价值系统、动力系统、知识生产系统和应用系统构建四维度分析框架。研究认为,认知传播...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是在传播学及认知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系统阐释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从价值系统、动力系统、知识生产系统和应用系统构建四维度分析框架。研究认为,认知传播需要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构方向下明确价值内涵、属性特征和目标指向,在实践动力、学科动力和工具动力的作用机制下形塑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从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整合与创新多元理论体系、回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壮大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学派等方面彰显学术研究、理论建构与问题导向的中国特色,最终在洞察认知规律、剖析认知机制、创新认知工具中推动认知传播研究成果的应用性转化。四维度分析框架阐释了认知传播研究“中国特色”的具体要求,尝试性探索认知传播的在地研究进路,以期使未来的认知传播研究能够在构建原创理论、紧跟本土实践、回应现实问题中逐步确立学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传播 认知科学 中国特色 新文科 跨学科研究范式
下载PDF
智能方法作为“第五范式”:人工智能时代科研范式的“新物种” 被引量:4
7
作者 颜世健 喻国明 《学术探索》 2024年第1期34-43,共10页
以“AI for Science”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的耦合正深刻地改变着常规科学的研究进程,并引发一场关于科学研究的范式革命。本文以科学范式的演进为视角,结合大语言模型在当前科研流程中的核心应用,提出了智能科学范式的概念,并讨... 以“AI for Science”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的耦合正深刻地改变着常规科学的研究进程,并引发一场关于科学研究的范式革命。本文以科学范式的演进为视角,结合大语言模型在当前科研流程中的核心应用,提出了智能科学范式的概念,并讨论了人工智能作为媒介在科学研究中的功能统合作用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价值。本文认为,智能科学范式的基本内容包含功用层面的效率提升与理解增强,研究层面的边界突破与能力跃升,思维层面的认知拓展与主体性觉醒。作为科学研究的“第五范式”,智能科学范式的意义体现为跨学科的价值连接、对研究路径的统合以及深度人机协作下的主体强化,分别对应了人工智能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主体上对于科学研究的变革性影响。从科学研究到产业实践,随着人工智能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将会改变社会千行百业的生长逻辑和内部结构,并推动社会全实践领域实现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的生产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for science 第五范式 智能科研范式 智能研究方法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变革与应对策略
8
作者 许安明 杨顺顺 许鑫 《科技智囊》 2024年第6期9-15,共7页
[研究目的]帮助人们了解大数据时代人类社会的变迁趋势,探索如何应对由数字技术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变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建设数字化人类社会。[研究方法]在分析数字社会的特征基础上,通过对比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从方法论视角创... [研究目的]帮助人们了解大数据时代人类社会的变迁趋势,探索如何应对由数字技术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变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建设数字化人类社会。[研究方法]在分析数字社会的特征基础上,通过对比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从方法论视角创新性地论证了大数据促进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变革的观点,认为大数据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样本”,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以数据和理论为支撑,构建多学科知识图谱,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分析,推动社会科学研究转型升级。此外,从研究者素质、学科发展、应用工具、要素支撑、开放合作、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社会科学研究新变化的策略,以提高复杂数字社会系统的研究效率和水平。[研究结论]大数据时代,人类社会呈现全域数字化、结构复杂化、万物智能化等新特征,这引发了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变革,我们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新变化,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社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社会科学 社会变迁 研究范式 策略选择
下载PDF
浅谈中国工程地质学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7~2021)立项数据
9
作者 梁昌玉 吕大炜 +1 位作者 初航 任建国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9-357,共9页
中国工程地质学始终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尤其是工程建设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经历了初期缓慢发展到逐步成熟的过程。本文根据中国工程地质领域自1987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至2021年期间获资助项目,系统分析了35 a来我国工程地质学研究方... 中国工程地质学始终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尤其是工程建设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经历了初期缓慢发展到逐步成熟的过程。本文根据中国工程地质领域自1987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至2021年期间获资助项目,系统分析了35 a来我国工程地质学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演进。研究发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地质现象表征到地质规律总结,再到机制探索等阶段,呈现出国家战略的主导性、灾难性事件的驱动性、研究趋精细化和复杂化、学科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受资助单位的集中性等特点。未来中国工程地质学发展,应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理念,推动工程地质学研究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的改变;打破学科间壁垒,加强工程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通,丰富并深化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使得工程地质学向着更科学、更具有多学科融合特点的方向发展,并催生新的科学生长点;抓住数据革命契机,开辟工程地质学研究新途径;始终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推出新理论,解决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地质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学科发展特点 研究范式 学科交叉融通 数据驱动
下载PDF
数智赋能国防科技情报研究范式重构
10
作者 耿国桐 李晓松 赵柯然 《国防科技》 2024年第1期128-135,共8页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必将带来国防科技情报研究范式重构。界定数智赋能国防科技情报研究范式概念内涵,提出由生成链路、工作流程、实现路径等组成的数智赋能国防科技情报研究范式总体框架,详细分析数...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必将带来国防科技情报研究范式重构。界定数智赋能国防科技情报研究范式概念内涵,提出由生成链路、工作流程、实现路径等组成的数智赋能国防科技情报研究范式总体框架,详细分析数智赋能的“嵌入式”和“端到端”的国防科技情报研究实现路径。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数智赋能的国防科技情报研究范式,提升情报研究质量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科技情报研究 数智赋能 研究范式
下载PDF
大模型时代的社会科学,何去何从?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天 邱林 +2 位作者 李雨曈 罗殷 刘盼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30,共5页
文章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如GPT)对社会科学研究带来的革命性影响。首先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原理,而后举例并论述了大语言模型在文献综述、提出理论观点、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环节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的改变,最后提出了大语言模型将... 文章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如GPT)对社会科学研究带来的革命性影响。首先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原理,而后举例并论述了大语言模型在文献综述、提出理论观点、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环节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的改变,最后提出了大语言模型将产生的新的研究范式与导向,以及社会科学研究者面临的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GPT 社会科学 研究方法 研究范式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研究范式与发展领域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之光 李金 +1 位作者 赵海川 张光磊 《管理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158,共7页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和决策活动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的项目部署和执行情况,本文从科学基金管理视角总结该重...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和决策活动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的项目部署和执行情况,本文从科学基金管理视角总结该重大研究计划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情境需求牵引特点,介绍研究范式的演进规律以及大数据驱动范式在管理与决策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同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指导,本文围绕全景式PAGE框架梳理了相关的重点发展领域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密集型研究 重大研究计划 管理与决策 研究范式 研究方向
下载PDF
数据密集型社会科学发展的经验及启示:一个国际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海生 公钦正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3,共12页
面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发展在学科建设及其研究范式的高渗透性,高校尤其是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高校更应该主动迎接并积极运用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的优势,充分考虑数据驱动下的知识发现对于传统社会科学学科建制及其研究范式... 面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发展在学科建设及其研究范式的高渗透性,高校尤其是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高校更应该主动迎接并积极运用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的优势,充分考虑数据驱动下的知识发现对于传统社会科学学科建制及其研究范式的重大影响、冲击乃至颠覆作用。一方面,数据密集型科学的发现及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渗透与应用,会带来数据密集型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方向由传统走向现代、由经验转向科学;另一方面,借助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基于数据驱动的研究优势能够有效提升社会科学研究的速度、效率和效果,进一步推动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且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相结合的混合研究将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范式。以耶鲁大学为研究个案,着重分析其发展数据密集型社会科学的愿景目标和实践举措。研究发现,耶鲁大学通过发展并应用数据密集型社会科学的方法,拟实现借助数据密集型科学的强大力量不断赋能并推动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转型、通过建立社会科学研究社区促进跨学科研究与协作、有选择地改善基础服务并强化制度保障与治理支持3个维度的愿景目标。为了实现这些愿景目标,耶鲁大学通过创建数据密集型社会科学中心、了解其他大学和行业卓越机构的发展趋势、在大学层面建立委员会等实践举措,实现重塑组织结构、调整组织行为和促进跨学科研究的整合效应;通过加强基础数据密集型课程群建设、增强数据密集型社会科学发展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及教师年度会议和委员会等制度保障和治理支持,不断优化数据密集型社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推动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和科学评估。由此,耶鲁大学不仅推动了数据密集型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交叉融合发展,还加快了数据密集型科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我国高校在未来的数据密集型社会科学发展实践中,需要主动转变社会科学发展的传统理念,主动运用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赋能社会科学转型发展,加强社会科学与数据密集型科学之间的深度融合,建立与数据密集型社会科学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跨学科课程体系,注重数据密集型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规划与适时动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密集型社会科学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范式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建筑策划学的探索与未来 《问题搜寻法:建筑策划指导手册》(原著第五版)书评
14
作者 屈张 黄也桐 《时代建筑》 2023年第1期173-179,共7页
《问题搜寻法:建筑策划指导手册》(原著第五版)是建筑策划的专业教材和实践指导著作。文章介绍了这本书产生的理论与实践背景,特别是如何进行建筑策划科学方法的构建。问题搜寻法激发了数本建筑策划专著的灵感,文章梳理了其相关研究谱系... 《问题搜寻法:建筑策划指导手册》(原著第五版)是建筑策划的专业教材和实践指导著作。文章介绍了这本书产生的理论与实践背景,特别是如何进行建筑策划科学方法的构建。问题搜寻法激发了数本建筑策划专著的灵感,文章梳理了其相关研究谱系;同时,问题搜寻法也在全球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建筑高校授课和注册建筑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最后,文章对建筑策划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在科学程序和方法的引导下,更好地走向设计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策划 问题搜寻法 操作程序 技术工具 科学范式 研究谱系 设计实践 设计科学
下载PDF
科技战略研究的若干范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晓峰 胡志民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6,共8页
针对当前科技战略思想、战略理论、战略研究方法不完善、未达共识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对比研究,溯源并梳理战略思想的发展与演化,对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应用领域的战略思想、战略理论的特征进行总结;研究提出我国语境下科技战略的内涵... 针对当前科技战略思想、战略理论、战略研究方法不完善、未达共识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对比研究,溯源并梳理战略思想的发展与演化,对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应用领域的战略思想、战略理论的特征进行总结;研究提出我国语境下科技战略的内涵与特点,以及科技战略研究的6类范式:跟随创新的战略范式、政治主导的战略范式、场景牵引的战略范式、技术推动的战略范式、学界酝酿的战略范式、竞争驱动的战略范式,并提出涵盖6类范式的集成式科技战略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战略 研究范式 创新管理
下载PDF
体育科学研究范式的本体回归、认知定位与方法革新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俊辉 郑旗 朱琳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3年第4期38-45,60,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科学研究进行追问与反思,旨在为推动体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笔者从本体回归、认知定位、方法革新三个方面阐释了体育科学跨越升级的实然考量;并最终强调要依靠体育学界“绝大多数”的力量...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科学研究进行追问与反思,旨在为推动体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笔者从本体回归、认知定位、方法革新三个方面阐释了体育科学跨越升级的实然考量;并最终强调要依靠体育学界“绝大多数”的力量,回归基本功底,树立“研究概念”的基本意识、坚持“理论导向”的思维认知、破除“唯方法主义”操作局限,共同助力体育科学研究范式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科学研究 研究范式 本体回归 认知定位 方法革新
下载PDF
论认知传播研究的知识谱系——从零散性知识到自主性知识体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江蓬 欧阳宏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124,共12页
知识谱系是揭示知识构成及其理论体系的重要视角和方法。立足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视域发现,作为一种新兴研究范式,认知传播研究的知识谱系处于动态演化进路中。在研究发轫期,其知识谱系以人类心理感知作为现象,并在认知与传播交叉视域下... 知识谱系是揭示知识构成及其理论体系的重要视角和方法。立足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视域发现,作为一种新兴研究范式,认知传播研究的知识谱系处于动态演化进路中。在研究发轫期,其知识谱系以人类心理感知作为现象,并在认知与传播交叉视域下探寻传播活动中媒介信息处理的心理机制;在理论初构期,以心理学、语言学和哲学作为工具和方法,初步构建认知传播理论的基本框架;在学科成型期,认知传播研究的知识谱系在学科规训前提下,演化为由认知传播本体性知识、认识论知识及方法论知识构成的系统性知识体系,以此推动认知传播自主理论范式的形成。在此过程中,认知传播研究的知识谱系持续迭代,并最终实现由零散性知识向认知传播学自主性知识和理论体系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传播研究 认知科学 知识谱系 学科建制 跨学科融合 理论范式
下载PDF
欧盟开放科学体系研究
18
作者 薛菁华 汪颖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23年第9期1-11,18,共12页
欧盟在开放科学领域起步较早,自2014年首次提出“开放科学公地”愿景以来,已建立起一套成熟而完整的开放科学体系。从顶层设计、信号释放、平台工具及基础设施4个方面对欧盟的开放科学体系进行系统剖析,以期对中国开放科学的研究与推进... 欧盟在开放科学领域起步较早,自2014年首次提出“开放科学公地”愿景以来,已建立起一套成熟而完整的开放科学体系。从顶层设计、信号释放、平台工具及基础设施4个方面对欧盟的开放科学体系进行系统剖析,以期对中国开放科学的研究与推进有所裨益。近年来,中国科研领域不断加大科技文献、科学数据以及各类科研资源的开放力度,但与欧盟开放科学体系相比,在体系建设和进程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可从加强顶层设计、理顺科学数据管理体系及建立科研范式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体系3个方面入手,逐步缩小与开放科学领域走在前沿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科研范式 开放获取 开放数据
下载PDF
计算主义:我国法学量化研究的现实谱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芷维 马佳羽 《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2023年第7期12-22,30,共12页
“法学量化研究”以“计算主义”为认识论基础,作为计算法学的研究范式之一,“法学量化研究”的学理表达不能被法学实证研究所兼并或同化,必须从模糊的学术话语体系中抽离予以单独识别。以2016年~2022年我国主要法学期刊发表的法学量化... “法学量化研究”以“计算主义”为认识论基础,作为计算法学的研究范式之一,“法学量化研究”的学理表达不能被法学实证研究所兼并或同化,必须从模糊的学术话语体系中抽离予以单独识别。以2016年~2022年我国主要法学期刊发表的法学量化研究为研究样本,可以大体“绘制”出我国“法学量化研究”的现实谱系。就研究主体而言,我国法学量化研究的主要学术机构呈现“核心—发散”的分布特征,“核心”仍是主流。就研究疆域而言,我国法学量化研究所涉领域逐渐多元,但仍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就研究归旨而言,我国“法学量化研究”承载了“三位一体”的学理功能,包括“事实层”的“法律系统描述(司法现象挖掘)”功能;“规范/制度层”的解释(教义)、检视(法实效)、修正与建构功能;“理论层”的检视(证伪与效验)、修正(再造)与创造功能。这三个功能并非彼此割裂,而是凭借其内部的“自驱和共生”机制,形成了法学量化研究的良性功能互动机制。面向未来的法学量化研究应以“计算法学”为学科归属,一方面强化与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的方法论互动,另一方面需要内化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以纾解“知识联结之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法学 法学量化研究 法学实证研究 学理功能 范式转型
下载PDF
公民社会语言学新范式的内涵、维度及反思
20
作者 滕延江 《现代语文》 2023年第5期89-95,共7页
当今世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语言生活丰富多彩。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普通民众参与社会语言生活的意识不断增强,监督日常语言应用、创新语言表达、收集语言数据,新的语言研究范式公民社会语言学遂应运而生。在介绍公民社会语言学... 当今世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语言生活丰富多彩。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普通民众参与社会语言生活的意识不断增强,监督日常语言应用、创新语言表达、收集语言数据,新的语言研究范式公民社会语言学遂应运而生。在介绍公民社会语言学范式的内涵的基础上,从语言监督、语言创新、语言参与三个维度,对该范式的具体应用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探讨。从数据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归属与伦理考量三个层面,提出了对该范式的批判反思。公民社会语言学研究范式有助于关注“草根”群体的鲜活语言生活,监督语言、创新语言,丰富语言数据的收集路径,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公民科学 研究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