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1
作者 Guiying zhao 《Research in Ecology》 2020年第2期32-36,共5页
the pursuit of the liberation of all mankind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freedom is the theme of all marxist theories.Marx in the criticism of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ics“abstract”,to the whole hist... the pursuit of the liberation of all mankind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freedom is the theme of all marxist theories.Marx in the criticism of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ics“abstract”,to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definition of“general”,found the abstract“general”of the people behind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and state of development,so as to clearly indic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of human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on the basis of the nature of the dependence on one stage,gradually from natural objects depends on the stage and with the natural fusion of freedom comprehensive stage,and the concrete connotation of man’s free overall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 and nature development stage Needs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下载PDF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发展中“劳动教育”概念的变革
2
作者 肖绍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2,共14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原理和基本原则,并内在规定现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形式及其变革。“教劳结合”中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现代教育是历史性概念,它们的内在结合使劳动教育规定和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原理和基本原则,并内在规定现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形式及其变革。“教劳结合”中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现代教育是历史性概念,它们的内在结合使劳动教育规定和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形式。在智能劳动时代,非物质劳动取代物质生产劳动的主导地位,“教劳结合”主要发展为信息化教育、交往教育、情感教育等教育形式和物质劳动与非物质劳动的“内部结合”“多元结合”“交互融合”,也就是“教劳深度融合”,产生劳动教育的“非物质劳动教育”、智能教育转向。“教劳深度融合”的劳动教育为实现生产力巨大发展、劳动解放和人的解放创造主客观条件,实现劳动主体的自我增值和经济、社会、教育创新;实现劳动自由和人的自由的统一,呈现个人自由、个性主体和公共大众的“自由全面发展”。“教劳结合”发展中劳动教育的永恒意义在于:劳育融合、劳动育人;回归劳动教育的“育人”本质;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生产劳动 劳动教育 非物质劳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袁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其中最核心的区别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中心,而西方现代化以物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人学逻辑。具体来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其中最核心的区别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中心,而西方现代化以物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人学逻辑。具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满足和发展人的各方面需要,并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中国式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的异化,改善和提升人的存在状态;中国式现代化使人逐步摆脱自然界、社会关系、陈腐体制机制等束缚,促进人的自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推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学逻辑 资本逻辑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论马克思分配公平思想的逻辑进路
4
作者 范根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马克思分配公平思想是在批判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立足唯物史观,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的秘密及其对劳动正义的背离,系统论证了生产决定分配这一原... 马克思分配公平思想是在批判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立足唯物史观,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的秘密及其对劳动正义的背离,系统论证了生产决定分配这一原理,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由此建构起马克思关于分配公平问题的逻辑发展进路,为人们正确理解按劳分配提供了理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分配公平 按劳分配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城市空间理论的政治哲学意蕴及其现实启示
5
作者 李少霞 匡颖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性考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城市空间纳入唯物主义的整体性视野,认为资本逻辑与城市空间具有紧密的关系,资本逻辑所秉持的普遍物化关系与其固有的剥削属性不断形塑着城市空间的面貌,使城市空间呈现资本化和等级化...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性考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城市空间纳入唯物主义的整体性视野,认为资本逻辑与城市空间具有紧密的关系,资本逻辑所秉持的普遍物化关系与其固有的剥削属性不断形塑着城市空间的面貌,使城市空间呈现资本化和等级化,城市中空间拜物教盛行。资本逻辑对城市空间的形塑潜在意涵着资本对劳动的统摄,以及劳资空间占有的不均衡,体现着最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最隐蔽的剥削关系。从对现实城市空间问题的深入批判到对未来理想空间形式和制度形态的科学构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旨在建构一种回应空间压迫的空间政治哲学话语叙事,即充分激发工人变革现存空间的革命意识,以工人被规训的身体空间为空间革命的基本单元,通过自由人联合的空间实现空间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今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市空间理论仍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是推进城市空间变革、构建美好城市空间的科学理论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资本逻辑 空间正义 空间解放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论马克思技术观的人学向度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露露 王伯鲁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2,共7页
对“现实的人”的关注和关怀,始终是马克思技术观的根本主线和鲜明主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视域,技术体现了人的需要本性,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彰显和主体地位的确证,更是对人的社会关系的投射。因此,技术的本质是对人的本质的外化... 对“现实的人”的关注和关怀,始终是马克思技术观的根本主线和鲜明主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视域,技术体现了人的需要本性,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彰显和主体地位的确证,更是对人的社会关系的投射。因此,技术的本质是对人的本质的外化和具体表现。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技术沦为资本家阶级追逐剩余价值的工具和手段,导致了技术对人的背离和反制,形成了技术异化现象,最终给人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加剧了人的异化。对此,马克思认为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解,将技术置于共产主义的社会历史场域之中,才能实现技术应用向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技术观 人学 技术异化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人学意涵 被引量:5
7
作者 杜仕菊 叶晓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17,共9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立足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我国不断发展的实践所提出的重要命题,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涵。“现实的人”是其价值起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充分展现了对“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生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立足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我国不断发展的实践所提出的重要命题,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涵。“现实的人”是其价值起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充分展现了对“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生态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关注。人的主体性发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现因素,包括主体能动性、主体自主性和主体自为性三个方面。其中主体能动性侧重于指人具有改造自然的意识;主体自主性侧重于指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主体自为性侧重于指人能根据目的对自然进行改造。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旨归,通过满足人所需的物质条件、生态场域和精神享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维度的鲜明特征,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主宰”的固化逻辑,彰显对人的现实关切和终极关怀,闪烁着耀眼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光芒,充分展现人民群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利益主体、实践主体、享有主体和评判主体,为建设真正属人的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学 现实的人 人的主体性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从现实中走向解放的人:马克思的视角转换与价值确认
8
作者 杨宏伟 朱煜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9-16,共8页
对人的关注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不同时期的文本中。沿着文本的印记,马克思在时间长河中不断深化着对“人”的理解。在历史的土壤中,启蒙理性得以奠基,自由意识得以萌生,“抽象理性人”成为马克思对人的认识的起点;在对现实的审视中,马克思... 对人的关注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不同时期的文本中。沿着文本的印记,马克思在时间长河中不断深化着对“人”的理解。在历史的土壤中,启蒙理性得以奠基,自由意识得以萌生,“抽象理性人”成为马克思对人的认识的起点;在对现实的审视中,马克思以“犹太人问题”绘就了人的现实底色,让“类”视野中的“现实的人”浮出水面,建构出真正意义上的“现实的个人”。透过视角转换,马克思看到了人类的现实苦难,努力解答人类的现实难题,并以崇高的情怀提出了“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抽象理性人 现实的人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下载PDF
后脱贫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殿君 《未来与发展》 2023年第1期9-12,8,共5页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关系着新时代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与主动选择。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经济建设,应对实践中面临政治与经济、文化发展和建设不平衡不充...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关系着新时代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与主动选择。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经济建设,应对实践中面临政治与经济、文化发展和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以及农民主体意识薄弱、乡村治理、人才培育不足的困境。打造“三治融合”下共建共治共享新治理格局,激活与转变乡村治理驱动力,注重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村寨多层次、全方位发展的精英人才队伍、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创新与改革,不断提振乡村经济发展,始终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与最高价值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乡村治理现代化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劳动创造人”思想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万胜 胡艳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7-33,F0002,共8页
劳动与人类相伴而生,马克思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思想从生物意义上揭示了人类的起源,即劳动通过创造人手、语言、大脑从而创造了人本身,人又在不断的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相互联系、密切合作而形成社会。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时代技术浪... 劳动与人类相伴而生,马克思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思想从生物意义上揭示了人类的起源,即劳动通过创造人手、语言、大脑从而创造了人本身,人又在不断的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相互联系、密切合作而形成社会。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时代技术浪潮中的主要技术之一,推动着“劳动创造人”思想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介入人类劳动过程中,通过延伸人的肢体、外化人的大脑、破除人的语言交流障碍以及增强人的社会交往,使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去从事脑力劳动,进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 人类劳动 “劳动创造人”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从市场逻辑到生活逻辑的历史必然性
11
作者 张艳涛 庄键安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在21世纪,精准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原创性贡献,就要全面辩证地看待资本文明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限度,正视从市场逻辑到资本逻辑的历史进程以及生活逻辑对市场和资本逻辑的超越。在市场逻... 在21世纪,精准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原创性贡献,就要全面辩证地看待资本文明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限度,正视从市场逻辑到资本逻辑的历史进程以及生活逻辑对市场和资本逻辑的超越。在市场逻辑的基础上,资本逻辑孕育而生。扬弃资本逻辑的历史局限性,就要求生活逻辑的出场。生活逻辑的出场,不仅反映了扬弃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历史必然性,也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逻辑 资本逻辑 生活逻辑 美好生活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和逻辑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炳炎 向刚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1,共5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既是辩证统一的又有各自的内涵。人的发展的逻辑是从自由发展到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既是辩证统一的又有各自的内涵。人的发展的逻辑是从自由发展到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不断地螺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发展理论 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 人的需要
下载PDF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被引量:26
13
作者 胡飒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0,共4页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发...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与自由发展相统一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体的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 自由发展 实践
下载PDF
制度建设的特征、规律及评价标准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斌 刘海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当代中国三十多年的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也解放了人、发展了人,但同时也凸现了一些社会矛盾。改革的探索中我们已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在应该由制度改革向制度建设转变。制度建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 当代中国三十多年的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也解放了人、发展了人,但同时也凸现了一些社会矛盾。改革的探索中我们已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在应该由制度改革向制度建设转变。制度建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的改革。相对于制度改革,制度建设有自身不同的特征,有自身演变的规律。用生产力标准、社会正义标准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标准对制度建设成效进行评判和检视是保证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建设 制度改革 生产力标准 社会正义标准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标准
下载PDF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市民社会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何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261-266,共6页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在研究和批判市民社会中提出的,本质上属于政治哲学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哲学理念层面的内容,主要探讨现代社会自由人性的建构问题;其二是社会制度层面的内容,主要探讨市民社会的发展与...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在研究和批判市民社会中提出的,本质上属于政治哲学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哲学理念层面的内容,主要探讨现代社会自由人性的建构问题;其二是社会制度层面的内容,主要探讨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文明制度的变革问题。在第一个层面上,马克思否定了经济社会的异化现象,倡导个体的人格自由,从而把自由看做是现代社会的自由人性的建构,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在第二个层面上,马克思深入剖析了市民社会的内在结构,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指出市民社会的形式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所起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了外环境和内环境。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表明,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一场与制度的深刻变革相联系的伟大历史运动。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不仅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更是制度文明建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全面自由发展 市民社会
下载PDF
马克思对“人的价值”之类命题的批判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毅嘉 秦尚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2,共6页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的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陈腐的命题“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价值 按能力分配 人的自由发展
下载PDF
基础、特点、途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田海舰 朱虹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42-45,共4页
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哲学本体论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性、理想性、相对性的特点。发展生产力、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文化建设、加强素质教育、扩大世界交往、促进人与自然... 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哲学本体论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性、理想性、相对性的特点。发展生产力、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文化建设、加强素质教育、扩大世界交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国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本体论基础 现实特点 实现途径
下载PDF
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建设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钧 施九青 《改革与战略》 2012年第12期1-8,共8页
一门学科的建设最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建设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避免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人的影响。因为人本主义是从抽象的人出发,因而也找不到走向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规律和现... 一门学科的建设最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建设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避免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人的影响。因为人本主义是从抽象的人出发,因而也找不到走向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规律和现实途径。应严格区别党的"以人为本"执政方针与人本主义,前者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后者属于唯心历史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是基于抽象人性的主观设想,而是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必然趋势;作为价值观只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所以,马克思强调人的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研究的道路应避免依据人性主观设计,应是从历史实际出发,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特别是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建设实际,探索其中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发展经济学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 人本主义
下载PDF
人文精神的内涵探析 被引量:41
19
作者 谷声然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8-82,共5页
"人文精神"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广为关注的论题。学者们对于人文精神存在三类不同理解方式:或者从西方思想中的"人文主义"来界定它的内涵;或者把人文精神归结为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或者立足于人类来理解。... "人文精神"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广为关注的论题。学者们对于人文精神存在三类不同理解方式:或者从西方思想中的"人文主义"来界定它的内涵;或者把人文精神归结为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或者立足于人类来理解。文章认为,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应当以中文语境的意义为基础,综合把握西方文化中的基本观点,立足于个人与人类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被引量:5
20
作者 雷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3,共5页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它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终价值目标,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他们之后的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当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和基本精神。其科学内涵包括...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它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终价值目标,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他们之后的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当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和基本精神。其科学内涵包括:人的智能素质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最终价值的层面上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就是追求和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评价标准的角度讲,它是共产党人衡量任何一种理论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工作得失的最终标准和价值尺度。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对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最高命题 根本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