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现代华西地区翻译场域的生发与嬗变
1
作者 唐绪华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81-90,共10页
翻译场域的空间效应有助于阐明特定时段区域性翻译活动的历史蕴意。近现代华西地区翻译场域的生发与嬗变是殖民扩张语境下的传教运动和抗日战争语境下文军西征的时代产物。以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界,该翻译场域前期的行动者主体以来华传... 翻译场域的空间效应有助于阐明特定时段区域性翻译活动的历史蕴意。近现代华西地区翻译场域的生发与嬗变是殖民扩张语境下的传教运动和抗日战争语境下文军西征的时代产物。以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界,该翻译场域前期的行动者主体以来华传教士为主,后期则以中国学者为主,两大译者群体的文化身份和翻译动因各有不同。行动者主体身份的嬗替使华西地区翻译场域中的资本占位发生根本性转变。本文认为既应该批判华西传教士企图通过翻译活动瓦解本土文化认同、构建知识权力体系的文化帝国主义本质,也应该肯定中国学者在抗战大后方通过翻译实践反抗知识霸权、化解边疆危机和建构国族认同的民族主义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华西地区 翻译场域 生发 嬗变
下载PDF
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汽车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岩 渠谨黛 +3 位作者 郭宏伟 谷淼 吉岩 龚天宇 《新型工业化》 2023年第7期47-53,共7页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制造过程的深度融合,赋能汽车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面对国内汽车生产环节数字化转型中的现存问题,本文以一汽红旗工厂的数据管控平台和智能...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制造过程的深度融合,赋能汽车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面对国内汽车生产环节数字化转型中的现存问题,本文以一汽红旗工厂的数据管控平台和智能网联电气设备智能检测系统作为典型案例,介绍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汽车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分析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转型机遇,以及对汽车生产模式的影响与变革,为推进我国汽车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中国 新一代信息技术 汽车制造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略论佛教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宋玉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27-129,共3页
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是对传统儒道文化的批判过程;但是,由于受到汉语语言及其传统文化体系的广泛影响,佛教中国化的最终完成也是受到了儒道文化在思维取向上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佛教中国化 业论 思维批判
下载PDF
《佛祖统纪》与中国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毅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167-171,共5页
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类僧史著作的编写相当引人注目 ,其中尤以南宋僧人志磐的《佛祖统纪》最为著名。从《佛祖统纪》可以看出 ,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 ,不仅丰富了佛教史自身 ,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 ,而且也为中国史学乃至... 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类僧史著作的编写相当引人注目 ,其中尤以南宋僧人志磐的《佛祖统纪》最为著名。从《佛祖统纪》可以看出 ,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 ,不仅丰富了佛教史自身 ,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 ,而且也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成分 ,它的出现有着历史与宗教的双重意义 ,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祖统纪》 佛教史学 史学变革 编撰目的 体例和内容 史学思想
下载PDF
民国时期西藏佛教通史研究的路径抉择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永辉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民国时期对西藏佛教通史的研究呈现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以吕澂为代表,注重藏传佛教的印度之"源";一种以法尊为代表,注重藏传佛教的发展之"流"。之所以出现上述不同的研究路径,是由于两者在同一"问题意识"... 民国时期对西藏佛教通史的研究呈现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以吕澂为代表,注重藏传佛教的印度之"源";一种以法尊为代表,注重藏传佛教的发展之"流"。之所以出现上述不同的研究路径,是由于两者在同一"问题意识"下的方法论分歧,根源于对未来汉传佛教发展走向的不同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西藏佛教通史 研究路径
下载PDF
挑战与应答:资本全球化与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的生成和转换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咏梅 张天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3,共6页
社会发展遵循着客观的问答逻辑,资本全球化是近现代革命结构生成和转换的深层底板与推手,不断生成和转换的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是对资本全球化不同阶段的应答。资本全球化的影响有由外到内三个层次: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中国革... 社会发展遵循着客观的问答逻辑,资本全球化是近现代革命结构生成和转换的深层底板与推手,不断生成和转换的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是对资本全球化不同阶段的应答。资本全球化的影响有由外到内三个层次: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中国革命结构的转换也大体遵循着物质中心的革命结构、制度中心的革命结构和文化中心的革命结构的生成与转换。资本全球化与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的"挑战——应答"模式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生成和转换的客观道路。从"资本全球化"入手能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的生成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答逻辑 资本全球化 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 生成和转换
下载PDF
中韩女将小说中“谪降”母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 王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24-131,共8页
比较中韩女将小说,主要人物经历中均设有"谪降"母题,成为一种惯用叙述模式,而中韩两国均存在极大的相似性,甚至复制的痕迹。中国"谪降"母题历时悠久,来源于传统道教文化,而韩国"谪降"母题鲜有自身文化因... 比较中韩女将小说,主要人物经历中均设有"谪降"母题,成为一种惯用叙述模式,而中韩两国均存在极大的相似性,甚至复制的痕迹。中国"谪降"母题历时悠久,来源于传统道教文化,而韩国"谪降"母题鲜有自身文化因子的影响因素,可以考虑其是受到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和中国通俗小说的深刻影响。挖掘中国因素对韩国"谪降"母题的具体影响,有利于促进中韩文学间相互影响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将形象 中韩通俗小说 佛道文化 跨文化影响 武侠要素 主题学
下载PDF
传承中的裂变 老一辈中国建筑师与50年代生建筑师的联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裴钊 《时代建筑》 2012年第4期32-35,共4页
从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筑学被引入中国后,老一辈中国建筑师在20世纪30年代所致力的实践和构建的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当今中国建筑实践的中坚力量,5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群体,他们接受的建筑学教育来... 从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筑学被引入中国后,老一辈中国建筑师在20世纪30年代所致力的实践和构建的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当今中国建筑实践的中坚力量,5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群体,他们接受的建筑学教育来自老一辈建筑师所建立的建筑知识体系。由于历史原因,这个体系与外部和现实存在差距,这使得他们所继承的必然只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反映在建筑实践上,80年代的中国建筑实践呈现出一种既有传承又有分裂的状态。文章试图将这两个建筑师群体放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讨论,从而分析两个群体的思想及实践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年代生建筑师 老一辈中国建筑师 中国现代化进程 传承 裂变
下载PDF
论中国冷兵器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及其转变
9
作者 汪翔 杨家余 陈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33-36,共4页
中国冷兵器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车战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向骑兵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二是从骑兵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向火器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在每次转变中,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基本要素如兵器... 中国冷兵器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车战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向骑兵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二是从骑兵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向火器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在每次转变中,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基本要素如兵器、兵役制度、作战形式等要素都发生了质的转变,其他要素如军事理论、军事教育训练、军事法制等要素也在质上或量上产生了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冷兵器时代 战斗力生成模式 转变
下载PDF
禅门立宗理路之我见
10
作者 于佳彬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9-91,共3页
禅宗在成门立宗的过程是佛教中国化过程的缩影。一方面禅作为一种修行手段的原生质使其具有师徒相传严格、重视心性与兼容并包的特征;另一方面中唐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地域格局方面的变化客观上也适应禅宗的发展。禅宗的建立具有... 禅宗在成门立宗的过程是佛教中国化过程的缩影。一方面禅作为一种修行手段的原生质使其具有师徒相传严格、重视心性与兼容并包的特征;另一方面中唐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地域格局方面的变化客观上也适应禅宗的发展。禅宗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立宗 修行手段 佛教中国化
下载PDF
知识史视角下的近代中国佛学转型——以“科学”观念为中心
11
作者 易中亚 《哲学评论》 2019年第2期60-75,共16页
在"科学"观念下,近代中国佛学的知识意义得以彰显,并在知识领域、知识体系、知识性质上发生了转变,呈现出新的面貌。在以佛学回应科学的同时,近代中国佛学逐渐走向公共空间,实现了知识领域的变迁;在以科学洗礼佛学之后,近代... 在"科学"观念下,近代中国佛学的知识意义得以彰显,并在知识领域、知识体系、知识性质上发生了转变,呈现出新的面貌。在以佛学回应科学的同时,近代中国佛学逐渐走向公共空间,实现了知识领域的变迁;在以科学洗礼佛学之后,近代中国佛学完成了学术化、学科化建构,实现了知识体系的转变。随着近代中国佛学的学术化、学科化,佛学知识的性质引起了教内外的争论,教内人士坚持信仰的先验性,教外人士则与之相反,由此形成了教界与学界佛学的分殊。而"科学"观念对近代中国佛学产生影响的过程也证明了,一种新观念要真正融入中国文化系统,不仅需要通过思想层面的融通来实现,更需要通过知识与制度层面的融通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佛学转型 知识史 “科学”观念
下载PDF
中国旅游地理学学术实践的代际差异与学科转型 被引量:13
12
作者 翁时秀 保继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4-836,共13页
以代际关系分析中国旅游地理学正在经历的转型,有助于厘清转型背后的代际动力和转型中出现的问题。依据"同期群效应"理论,将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者划分为开创代、第一代、中间代和新生代,并分析各代学者因学术经历不同而形成... 以代际关系分析中国旅游地理学正在经历的转型,有助于厘清转型背后的代际动力和转型中出现的问题。依据"同期群效应"理论,将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者划分为开创代、第一代、中间代和新生代,并分析各代学者因学术经历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学术特征。研究认为,世代之间基于代际差异的学术互动是当前中国旅游地理学出现研究问题转型、学科认知转型、理论认知转型和研究方法转型的重要原因。出现转型前景尚不明朗,转型中出现了引领性问题体系的缺失、学科范畴的迷惘和理论观念的分歧等问题,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者应通力合作建立引领性问题体系,以地理学思维破除学科迷惘,建立具有包容性的理论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理学 学科转型 代际差异 同期群效应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