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pretation of Thomas Kuhn's "Duality": On the Features of Kuhn's Philosophy of Science (p.1) 被引量:1
1
作者 HU Xinhe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28,93,共4页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CULTURAL PHILOSOPHICAL STUDIES IN CHINA:Som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ilosophy of culture 被引量:1
2
作者 Chen Shul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4期163-173,共11页
Establishing a philosophical theory or a paradigm of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premised on its possession of a relatively well-defined research subject, relatively original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relati... Establishing a philosophical theory or a paradigm of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premised on its possession of a relatively well-defined research subject, relatively original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relatively outstanding theoretical objectives. In this regard, philosophy of culture aims at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man through cultural symbols which in themselves are not the end of the research.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historical science, philosophy of culture attempts to understand man as a non-continuous and heterogeneous being. The theoretical objective of philosophy of culture is the criticism and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patterns with cultural symbols at their 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ophy of culture cultural symbolic forms methodology of historical science cultural patterns
原文传递
多领域中的物转向及其本质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庆峰 闫宏秀 《哲学分析》 2011年第1期158-165,199,共8页
物转向是当前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动向。伦理学中"物伦理学"、符号学中的物体语义学、分析哲学语境中的人工物研究等等都是这一动向的展现。但是物转向的实质却不相同。在科学技术哲学中,物转向意味着其摆脱先验研究路向,关注... 物转向是当前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动向。伦理学中"物伦理学"、符号学中的物体语义学、分析哲学语境中的人工物研究等等都是这一动向的展现。但是物转向的实质却不相同。在科学技术哲学中,物转向意味着其摆脱先验研究路向,关注经验研究;在伦理学中,物转向意味着其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关注物的伦理性;在生存哲学中,物转向意味着开始摆脱理性传统,关注身体研究。现象学的物转向意味着摆脱先验意识,关注语境。物转向可以看做是对传统语言学转向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下载PDF
试论科学哲学的“心理转向”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姝彦 郭贵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6,共5页
"心理转向"是继"语言转向"之后,科学哲学在其理论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又一重要趋向性特征。这一人类哲学理性的又一次进步归根结底是由语言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压力、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外在动力以及西方科学... "心理转向"是继"语言转向"之后,科学哲学在其理论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又一重要趋向性特征。这一人类哲学理性的又一次进步归根结底是由语言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压力、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外在动力以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在后现代景观下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它是科学与哲学自身逻辑发展自然而又必然的趋向。它的形成消解了科学及哲学研究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极端对立,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英美哲学及大陆哲学的合流提供了中介与桥梁,并进一步促成了哲学重心由语言哲学向心灵哲学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心理转向 意向解释 意向性 心灵哲学
下载PDF
论操作化: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启示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肃然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87,共29页
"操作化"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目前许多社会学家对它的理解都源于以语言图像论为代表的传统社会科学哲学。语用学转向后的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则推翻了语言图像论,指出语词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所对应的客观对象,而... "操作化"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目前许多社会学家对它的理解都源于以语言图像论为代表的传统社会科学哲学。语用学转向后的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则推翻了语言图像论,指出语词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所对应的客观对象,而在于语词自身的实践用法及其相应的生活形式。这种观点为社会学家们提供了对于操作化的重新理解,也为超越目前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化 社会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哲学 语用学转向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一门真正的实证科学 被引量:9
6
作者 吴英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80,共8页
近一个时期以来,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因此,重树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成为我国史学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创建唯物史观初衷的考察、对唯物史观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近一个时期以来,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因此,重树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成为我国史学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创建唯物史观初衷的考察、对唯物史观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考察,以及对唯物史观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中接受检验并发展自己的考察,阐明唯物史观是一门真正的实证科学,具有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的科学本性。与此同时,有鉴于唯物史观所建构的对人类社会的系统认知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规律,它同样具有历史哲学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实证科学 哲学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任务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晓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0,126,共9页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时代托付给我们的一项重大任务。这项任务意味着,当今中国的学术正面临一个积极的转向,即从长期以来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中摆脱出来,并获得它的“自我主张”。这一转向又在思想理论上要求从“外在反...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时代托付给我们的一项重大任务。这项任务意味着,当今中国的学术正面临一个积极的转向,即从长期以来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中摆脱出来,并获得它的“自我主张”。这一转向又在思想理论上要求从“外在反思”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从而深入社会-历史的现实之中,特别是深入当今中国的现实之中。只有这样,中国的学术才能坚决地承担起它的思想任务,才能真正成为能思的和批判的学术。从性质上来说,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乃是获得了“自我主张”的学术,并因而才实际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这项时代任务是在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发展到特定的转折点(新的“历史方位”)上被提出来的,因而对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来说,不仅是一项艰巨的学术理论任务,而且是一项由时代所指派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时代任务 外在反思 社会现实 历史方位
下载PDF
《历史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初稿)》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储著武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159,共8页
1956年,中国史学界制订的《历史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初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制定的全国历史科学研究工作规划。长期以来,这份规划湮没无闻,确有予以介绍与研究之必要。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文献,这份规划尽管没... 1956年,中国史学界制订的《历史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初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制定的全国历史科学研究工作规划。长期以来,这份规划湮没无闻,确有予以介绍与研究之必要。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文献,这份规划尽管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但必须承认它所具有的开创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科学 历史科学规划 哲学社会科学
下载PDF
科学实践与本体论历史主义——以历史知识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黄翔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4期3-16,196,共15页
20世纪下半叶的科学哲学历史转向坚持科学哲学应该建立在科学史研究的基础之上。然而,吉尔曾指出,在科学哲学研究中,科学史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知识论层面上的作用从来没有被很好地理解过。最近对科学实践中各类本体论承诺的历史性研究... 20世纪下半叶的科学哲学历史转向坚持科学哲学应该建立在科学史研究的基础之上。然而,吉尔曾指出,在科学哲学研究中,科学史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知识论层面上的作用从来没有被很好地理解过。最近对科学实践中各类本体论承诺的历史性研究对吉尔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回应的可能。在此使用瓦托夫斯基的历史知识论来说明这点。他的历史知识论还展示了,建立在科学史上的科学哲学要求以实践而非以理论为中心,因而它必定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科学实践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实践哲学 科学哲学的历史转向 历史知识论 罗纳德·吉尔 马克思·瓦托夫斯基
下载PDF
从“生活决定意识”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性质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德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41,共7页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学说的基本意义。马克思学说的最高成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开启当代哲学问题的基本视域。在这个视域中,人们必须真正进入对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的思考。惟有通过这样的思考,一...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学说的基本意义。马克思学说的最高成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开启当代哲学问题的基本视域。在这个视域中,人们必须真正进入对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的思考。惟有通过这样的思考,一个向来被“对象世界”所遮蔽的“生活世界”才可能呈现出来。由于这个世界的呈现,历史唯物主义以之为前提的哲学革命才能被认识清楚,并进而能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导向一种新类型的知识,而这种“真正的知识”应当通过建立“生活世界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生活与意识 思辨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本质 生活世界 历史科学
下载PDF
科技时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雪敏 王艳华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2期84-92,共9页
现代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的空间和样式,成为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重要手段。然而,科技的异化却使人类日益丧失本真的自我,沉陷于"存在的遗忘"和精神生活的虚无化境遇之中,... 现代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的空间和样式,成为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重要手段。然而,科技的异化却使人类日益丧失本真的自我,沉陷于"存在的遗忘"和精神生活的虚无化境遇之中,遭遇虚无成为科技异化时代不可避免的消极历史效应。破解科技异化难题,促进科技向"属人"和"为人"本性的回归,找到人类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是现代人的真切渴望与追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西方现当代哲学仅仅在意识层面寻求解答的理论局限,深入社会制度及生活实践的根本领域,对科技异化展开彻底批判,为人们正确理解和有效解决科技异化,扬弃与超越精神生活的虚无化困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阈和思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异化 虚无 西方现当代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扬弃与超越
下载PDF
把握历史科学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关键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湘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21,共5页
对于马克思哲学自身规定性的研究应该以尊重经典作家自己的判断和论述为前提。与今天形形色色的理解不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他们仅仅知道的一门唯一的科学就是历史科学。本文对马克思哲学这一自我理解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历史科学的科... 对于马克思哲学自身规定性的研究应该以尊重经典作家自己的判断和论述为前提。与今天形形色色的理解不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他们仅仅知道的一门唯一的科学就是历史科学。本文对马克思哲学这一自我理解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历史科学的科学内涵,认为其蕴涵的原则、方法不仅对于正确把握马克思哲学十分重要,而且对于今天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科学 马克思 哲学
下载PDF
诗歌在西方历史中的地位——诗歌与哲学、宗教和科学的对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林 张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诗歌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体裁,深深根植于西方文化,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诗歌在其历史演化过程中曾经与哲学、宗教和科学等对立。在古希腊古罗马诗歌与哲学二元对立,被哲学视为理性的扰乱者和社会秩序的颠覆者;在中世纪诗歌被宗... 诗歌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体裁,深深根植于西方文化,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诗歌在其历史演化过程中曾经与哲学、宗教和科学等对立。在古希腊古罗马诗歌与哲学二元对立,被哲学视为理性的扰乱者和社会秩序的颠覆者;在中世纪诗歌被宗教视为谎言散播者而被宗教桎梏,沦为宗教的工具和奴隶;在现代诗歌与科学激烈地论战,认为科学逻辑扼杀了语言的艺术性,诗歌试图恢复语言的艺术。从诗歌与其历史上的对立面的研究出发,阐释诗歌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主导意识下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诗歌和其对立面,这一矛盾共存体引导诗歌的发展走向,促进了诗歌主题内容和形式的更新,谱写了西方诗歌的华美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哲学 宗教 科学 价值和历史地位 西方文论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科学:实证与批判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沫 范拥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9,共5页
马克思确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自创立之初开始,就遭到各种非议或责难。有人认为马克思没有批判哲学,只有实证科学,其突出表现为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理论。而实际上,这些肤浅的理解显然是忽视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原初的历史语境和时代使... 马克思确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自创立之初开始,就遭到各种非议或责难。有人认为马克思没有批判哲学,只有实证科学,其突出表现为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理论。而实际上,这些肤浅的理解显然是忽视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原初的历史语境和时代使命赋予了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实证批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科学 实证科学 批判哲学
下载PDF
人文性与科学性的融合: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文雄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5期34-39,共6页
哲学与语言、语言哲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密切关联,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蕴涵着深厚的哲学与语用学思想。我们分析欧洲派的法、德、俄,英美派以及中国学派的传统与现代语用学思想,提出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为这些学派提供对话... 哲学与语言、语言哲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密切关联,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蕴涵着深厚的哲学与语用学思想。我们分析欧洲派的法、德、俄,英美派以及中国学派的传统与现代语用学思想,提出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为这些学派提供对话的桥梁,体现人文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为语言哲学、语用学带来新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语用学转向 人文性 科学性 融合
下载PDF
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及对教育技术学的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良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1-19,共9页
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不仅指教学研究中技术问题的显性化,更是指教学研究中技术思维的意识形态化,最终将会引起教学研究的范式变迁。长期以来,由于理论传统对技术的排斥、技术本身的自我隐蔽,以及人们对物质技术的偏爱,使得技术主题在教... 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不仅指教学研究中技术问题的显性化,更是指教学研究中技术思维的意识形态化,最终将会引起教学研究的范式变迁。长期以来,由于理论传统对技术的排斥、技术本身的自我隐蔽,以及人们对物质技术的偏爱,使得技术主题在教育理论中一直处于历史性缺席状态。现代教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变革了传统教育理论赖以成立的基础,为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提供了实践基础。而学习科学凭借其跨学科与综合研究、以设计研究为研究方法论的优势迅速崛起,为技术走进教学研究指明了可行之路。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科中最具活力的学科,将成为教育学研究技术问题最为可靠的倚重者。教育技术学应在培育技术时代的教育哲学与建设教育的临床学两个方面做出建树,因为技术时代的教育哲学将为教育变革提供理论的指引,而教育临床学又为技术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入口。教育技术学可以借此逐步提升自己在教育学中的学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转向 教育临床 学习科学 教育技术学 教育哲学
下载PDF
论龚自珍的语言哲学思想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根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3,共4页
以戴震为代表的乾嘉考据学实际上开启了中国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而与乾嘉学术有着内在联系的龚自珍则是促使这一"语言学转向"发生新的历史转折的关键人物。龚自珍将历史演进观念引入"语言哲学"的思考之中,对乾嘉以来... 以戴震为代表的乾嘉考据学实际上开启了中国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而与乾嘉学术有着内在联系的龚自珍则是促使这一"语言学转向"发生新的历史转折的关键人物。龚自珍将历史演进观念引入"语言哲学"的思考之中,对乾嘉以来的透过本字、本义研究而把握上古历史真相的历史还原主义思想提出了质疑;以"众人创造文字、语言"的新思想颠覆了传统的圣人创造历史的观念。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他坚持循名以责实的观点,就语言与思想类型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语言哲学 历史还原主义 语言学转向
下载PDF
从“历史科学”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概念的演绎程序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海波 张章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43-50,共8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哲学社会科学概念的生成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科学”,至列宁“社会科学”与毛泽东“哲学”“社会科学”并用,再从“哲学社会科学”至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演绎历程。这些概念的提出和... 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哲学社会科学概念的生成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科学”,至列宁“社会科学”与毛泽东“哲学”“社会科学”并用,再从“哲学社会科学”至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演绎历程。这些概念的提出和使用并非偶然和无序,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科学”概念在时间向度和空间向度上的逻辑展开,是以一定的程序方式呈现出来的概念谱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概念与经典作家的“历史科学”“社会科学”等概念既一脉相承,又是这些概念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科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概念谱系
下载PDF
朱谦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树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9-176,共8页
朱谦之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学科的真正开创者,这表现在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专著并从6个方面做出一定贡献:通过将重点著作作为选题的方式设计篇章体例;采取层层递进的方法,首次界定"中国哲学史史料学&q... 朱谦之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学科的真正开创者,这表现在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专著并从6个方面做出一定贡献:通过将重点著作作为选题的方式设计篇章体例;采取层层递进的方法,首次界定"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运用三重证据法诠释殷商哲学史料;划分三个阶段展示易学哲学史料的演变历程;使用三派分析法分疏老庄哲学史料;以"去粗取精"为主要原则整理近代思想史料。概括而言,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有学科观念鲜明、学术立场坚定和方法论意识强烈等特点,但也存在篇章体例设计欠规范化、科学化和对史料学方法的理论阐释不够集中、不够充分、不够系统等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谦之 史料学 中国哲学史研究
下载PDF
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转折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珍英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17,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是一个转折点。在他之前,人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只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部分;而在他之后,辩证唯物主义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一般世...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是一个转折点。在他之前,人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只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部分;而在他之后,辩证唯物主义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则被当作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这一特殊领域里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自然科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