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近30年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述评:问题与策略
1
作者 李鸿雁 李嘉雯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61,共8页
研究非裔美国文学批评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当代美国文学理论研究,并为我国少数族裔文学批评建设提供借鉴。本研究从批评史、批评流派和批评家研究三方面对国内近30年来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指出国内研究中存在研究内容过于集... 研究非裔美国文学批评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当代美国文学理论研究,并为我国少数族裔文学批评建设提供借鉴。本研究从批评史、批评流派和批评家研究三方面对国内近30年来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指出国内研究中存在研究内容过于集中、研究不够系统、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包括通过搭建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平台、扩展研究内容、共时对比研究与历时对比研究相结合促使研究系统化、批判性地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等策略,以完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 批评史 批评流派 批评家 问题 策略
下载PDF
英美文学史课程设置的争议与教学方法的革新
2
作者 周雪滢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6-79,共4页
多年前,在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改革里,以作品鉴赏取代文学史概览的呼声较高。不过,无论过去关于英美文学史课程设置的争议有多大,新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仍然把英国文学史与美国文学史列为英语专业文学方向的必... 多年前,在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改革里,以作品鉴赏取代文学史概览的呼声较高。不过,无论过去关于英美文学史课程设置的争议有多大,新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仍然把英国文学史与美国文学史列为英语专业文学方向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英语专业的文学教育既不能重史轻文,也不能重文轻史,应当文史并重。这不意味着我们要回归多年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通过革新教学方法,英美文学史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优势课程。关于文学史学科自身的矛盾与争议问题,教师无需回避,而应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反思学科建构的过程与可能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意识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 英国文学史 美国文学史 思辨能力 批判性意识
下载PDF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美国民族主义思想 被引量:9
3
作者 周郁蓓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在反叛欧洲文学价值的基础上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美国传统文学批评,把研究美国文学作为对美国理念的阐释、对美国文化的构建,与作为现实国家和一种思想概念的美国相互依存,成为美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以反叛具有深刻种族主义内涵的... 在反叛欧洲文学价值的基础上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美国传统文学批评,把研究美国文学作为对美国理念的阐释、对美国文化的构建,与作为现实国家和一种思想概念的美国相互依存,成为美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以反叛具有深刻种族主义内涵的美国传统文学批评为起点和目标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从表面上看,与前者势不两立。但是,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坚信,亚裔美国人的族裔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的一部分,把对亚裔族裔认同的诠释,作为对美国民族认同和美国理念的再诠释和再完善,结果,相当一批亚裔作品,因与美国主题无缘,被拒之于亚裔美国文学大门之外,其批评理念的民族主义实质暴露无遗。从本质上看,无论是以文化民族主义还是以全球主义为主导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都是对传统文学批评的一种承继。美国文学批评的大语境,亚裔移民后代在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主导地位,学术为国家权力服务的现实,以及当今为学术而学术的风气等等,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裔 美国 文学批评 传统文学 民族主义 民族认同
下载PDF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与历史主义——凌津奇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楠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凌津奇教授是美国亚裔美国文学研究学者,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英文系与亚裔美国研究系终身教授,天津市及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讲座教授。凌教授的专著《叙述民族主义:亚裔美国文学的意识与形式》(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对亚裔美... 凌津奇教授是美国亚裔美国文学研究学者,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英文系与亚裔美国研究系终身教授,天津市及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讲座教授。凌教授的专著《叙述民族主义:亚裔美国文学的意识与形式》(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对亚裔美国文学研究者来说是一部极具参考价值的学术著作。在这篇访谈中,凌教授就亚裔美国文学在美国的研究历程,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多元文化论以及后殖民研究在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应用,发表了独特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 新历史主义 多元文化论 后现代主义 文学形式
下载PDF
“弥补断裂点”:《美国亚裔作家》价值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向辉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1-88,共8页
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亚裔文学选集,《美国亚裔作家》以“源流之源”之势赋予了美国亚裔文学“真实”意义,展现了美国亚裔文学发展的立体化图景,开创了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史学先河,并以“教科书”模式践行了亚裔行动主义,推... 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亚裔文学选集,《美国亚裔作家》以“源流之源”之势赋予了美国亚裔文学“真实”意义,展现了美国亚裔文学发展的立体化图景,开创了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史学先河,并以“教科书”模式践行了亚裔行动主义,推动了美国亚裔运动的发展,同时其独到深刻的“编”“论”模式也对后来的美国亚裔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彰显了其传承价值。具有多重价值的《美国亚裔作家》应当在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上“复归”到其“应有”位置,“弥补”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的“断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点” 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 史学价值 “教科书”价值 传承价值 《美国亚裔作家》
下载PDF
超越“20世纪60年代晚期至70年代早期”:美国亚裔文学批评源头考辨
6
作者 刘向辉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55-60,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评界普遍把"20世纪60年代晚期至70年代早期"视为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源头,其标志是70年代几部重要美国亚裔文学选集的导言。这种界定只是对"美国亚裔"一词诞生以来美国亚裔文学批评源头的一种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评界普遍把"20世纪60年代晚期至70年代早期"视为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源头,其标志是70年代几部重要美国亚裔文学选集的导言。这种界定只是对"美国亚裔"一词诞生以来美国亚裔文学批评源头的一种特殊解读,肯定了美国亚裔文学批评与美国亚裔运动同生共进的文化政治关系,但同时遮蔽了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真正源头。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真正源头是1887年美国《日晷》杂志刊发的《我在中国的童年》书评。介于1887年到1910年前后出版的关于李恩富、伊迪丝·伊顿、温妮弗莱德·伊顿、容闳等早期美国亚裔作家作品的其他评论可以界定为这个源头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文学批评 美国亚裔文学选集 李恩富 《我在中国的童年》
下载PDF
“激进派”与“温和派”的碰撞:“赵汤之争”的思想缘起
7
作者 刘向辉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6-51,共6页
作为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事件,“赵汤之争”自20世纪70年代爆发以来引发了学界的广泛讨论,但讨论主要聚焦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处于升级阶段的“赵汤之争”,对20世纪70年代的酝酿生发阶段关注不足,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对“赵汤之争”... 作为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事件,“赵汤之争”自20世纪70年代爆发以来引发了学界的广泛讨论,但讨论主要聚焦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处于升级阶段的“赵汤之争”,对20世纪70年代的酝酿生发阶段关注不足,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对“赵汤之争”思想缘起的认识。“赵汤之争”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亚裔内部两种文学创作思想碰撞的必然结果,是以赵健秀为代表的激进派思想与以汤亭亭为代表的温和派思想碰撞的外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汤之争” 《女勇士》 美国亚裔文学批评
下载PDF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民族思想研究
8
作者 曹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03-105,共3页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主要是在反叛欧洲文学的基础上发展的。其主要内容为对美国传统文学批评进行研究,并提出不同观点,但研究中心主要为美国文学理念。由于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在发展中坚信,亚裔美国人的族裔认同为美国民族认同的一部分,在...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主要是在反叛欧洲文学的基础上发展的。其主要内容为对美国传统文学批评进行研究,并提出不同观点,但研究中心主要为美国文学理念。由于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在发展中坚信,亚裔美国人的族裔认同为美国民族认同的一部分,在发展文学批评思想中,应将亚裔美国批评思想予以认同并诠释,以此作为美国民族认同,并将美国传统文学批评理念进行完善以及诠释。基于此,主要对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民族思想进行研究,以期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亚裔美国批评文化,以此提升其在国际文学中的地位,并为未来批评文学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裔美国 文学批评 民族思想
下载PDF
“自我东方主义”之辨:一段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历史回望 被引量:2
9
作者 潘雯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50,共9页
本文追溯了作为文化批评关键词的"自我东方主义",在美国亚裔——生活在西方社会的东方人——的文化身份建构里,曾经引发过怎样的发现、行动、理论与思辨。论文按照历史的时序,认为"自我东方主义"首先让亚裔发现了&q... 本文追溯了作为文化批评关键词的"自我东方主义",在美国亚裔——生活在西方社会的东方人——的文化身份建构里,曾经引发过怎样的发现、行动、理论与思辨。论文按照历史的时序,认为"自我东方主义"首先让亚裔发现了"种族主义的爱"的现象并大力批判,接着美国社会既定的话语秩序令亚裔的反抗话语不得不走向女性主义批评,最后"差异"、"杂糅"与"协商"等后现代身份政治策略提供了暂时的话语出路,同时也隐含了种种"去中心化"的理论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东方主义 美国亚裔文学批评 种族主义的爱 女性主义
下载PDF
或然历史中的现实宿命:《地下航线》的种族主题分析
10
作者 张坤 李锋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95,共9页
美国当代小说家温特斯的或然历史小说《地下航线》通过更改林肯遇刺的时间点,将美国历史置于一个新的轨道上。小说透过黑人特工维克多的经历,审视了美国种族制度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本源,种族歧视及其延伸出的种族自憎,以及“种族... 美国当代小说家温特斯的或然历史小说《地下航线》通过更改林肯遇刺的时间点,将美国历史置于一个新的轨道上。小说透过黑人特工维克多的经历,审视了美国种族制度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本源,种族歧视及其延伸出的种族自憎,以及“种族平等”的虚伪本质。此外,温特斯通过对未废除奴隶制的或然历史和表面种族平等的现实历史进行比较,展现其相似性背后的社会根基,揭示种族平等的不可能。本文结合种族社会建构、白人特权观念、自卑情结和种族现实主义观点,重审文学世界中的种族状况,指出不断强化的人性和斗志才是种族运动的“战利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然历史小说 本·温特斯 《地下航线》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
下载PDF
构建经典:哈罗德·布鲁姆的美国亚裔文学批评观
11
作者 郭英剑 刘向辉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48,共7页
哈罗德·布鲁姆一生通过编论十三部作品关注美国亚裔文学,促进了美国亚裔文学的经典化。他一方面将美国亚裔文学作为整体进行综论,构建出日趋完善的美国亚裔文学经典框架;另一方面对单个美国亚裔作家或单部美国亚裔文学作品进行专论... 哈罗德·布鲁姆一生通过编论十三部作品关注美国亚裔文学,促进了美国亚裔文学的经典化。他一方面将美国亚裔文学作为整体进行综论,构建出日趋完善的美国亚裔文学经典框架;另一方面对单个美国亚裔作家或单部美国亚裔文学作品进行专论,确立了四位美国亚裔经典标杆作家。布鲁姆的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实践不仅推动了美国亚裔文学的本土经典化,而且为美国亚裔文学的世界经典化进程发挥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哈罗德·布鲁姆 美国亚裔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宣言”与“控告”--《唉咿!》的早期出版与批评接受(1974―1982)
12
作者 刘向辉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5,共6页
作为一部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经典,《唉咿!》在20世纪70年代的出版引发了截然对立的争议性评论。拥护派将《唉咿!》誉为象征美国亚裔文学独立的“宣言”,而反对派对《唉咿!》进行言辞激烈地“控告”。不同知识话语背后隐含的是20世纪70年... 作为一部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经典,《唉咿!》在20世纪70年代的出版引发了截然对立的争议性评论。拥护派将《唉咿!》誉为象征美国亚裔文学独立的“宣言”,而反对派对《唉咿!》进行言辞激烈地“控告”。不同知识话语背后隐含的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对美国亚裔文学认知的差异。尽管《唉咿!》在20世纪70年代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但其为美国亚裔文学发声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文学 文学批评 《唉咿!》 “唉咿!集团” 经典化
原文传递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之“沉默”诗学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蒲若茜 潘敏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3-151,共9页
"沉默"是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话语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关键词,它与言说的关系,一直是理论家试图厘清的核心问题。西方学界将"沉默"和言说置于二元对立的位置,在女性主义和少数族裔话语中,"沉默/言说"的二元对... "沉默"是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话语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关键词,它与言说的关系,一直是理论家试图厘清的核心问题。西方学界将"沉默"和言说置于二元对立的位置,在女性主义和少数族裔话语中,"沉默/言说"的二元对立与权力关系密不可分。亚裔美国文学批评通过对"沉默"进行"文化语境化"和"历史语境化",指出"沉默"在颠覆二元对立和言说种族歧视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极大推动了对"沉默"的研究。从亚裔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来看,"沉默"本身并不是消极的词汇,这不仅在于沉默的言说功能,还在于东方哲学中对于沉默的美学体认。正确认识"沉默"以及"沉默/言说"的辩证关系,对亚裔的族裔和性别身份建构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 言说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 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多元·异质·杂糅--论亚裔美国文学之族裔身份批评的分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蒲若茜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9,共9页
亚裔美国文学、文化批评从1970年代开始发展,四十多年来凝练出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批评范式,其理论话语随着亚裔美国社会、历史和政治语境的变化越来越走向分化与多元。本论文聚焦于1990年代以来涉及亚裔美国族裔论述的代表性批评文本... 亚裔美国文学、文化批评从1970年代开始发展,四十多年来凝练出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批评范式,其理论话语随着亚裔美国社会、历史和政治语境的变化越来越走向分化与多元。本论文聚焦于1990年代以来涉及亚裔美国族裔论述的代表性批评文本,对亚裔美国族裔身份的"间际性"、建构性、异质杂糅性等特质展开分析,揭示亚裔美国族裔身份批评的分化对亚裔美国族群发展的积极与消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 族裔身份 “间际性” 异质 杂糅
原文传递
跨国主义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之我见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志明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31,共8页
近年来,批评界普遍认为,亚裔美国文学反映了亚裔美国经验的跨国主义本质,因而批评者也理应用跨国主义的视角解读亚裔美国文学。本文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就当代华裔美国文学而论,华裔美国经验的历史形态和文学想象之间是断裂的。尽... 近年来,批评界普遍认为,亚裔美国文学反映了亚裔美国经验的跨国主义本质,因而批评者也理应用跨国主义的视角解读亚裔美国文学。本文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就当代华裔美国文学而论,华裔美国经验的历史形态和文学想象之间是断裂的。尽管华裔美国历史具有明显的跨国网络和联系特征,但华裔美国文学想象总体上展现的却是移民意识。因此,至少就当代华裔美国文学而言,跨国主义亚裔美国文学批评本质上似乎是缺乏批评对象而且是不合法的批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主义 亚裔美国经验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