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文学批评史治学之思——杨冬教授访谈录
1
作者 郭伟 杨冬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12-24,共13页
杨冬教授潜心于西方文学批评史研究,耗费三十余年心血著成西方文学批评通史《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该书出版后深受欢迎,六年间两次再版,堪称中国西学研究的典范。杨冬教授与郭伟教授进行的这次学术访谈,以《文学理论:从柏拉图... 杨冬教授潜心于西方文学批评史研究,耗费三十余年心血著成西方文学批评通史《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该书出版后深受欢迎,六年间两次再版,堪称中国西学研究的典范。杨冬教授与郭伟教授进行的这次学术访谈,以《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切入,论及西方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与撰写、学术研究的方法与规范、文学研究中如何对待文学理论等诸多话题。杨冬教授求真的学术理念、求新的学术方法和求实的治学作风,有助于启迪后学、消减学术浮躁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史 文论 治学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学原则探析
2
作者 杨月梅 《语言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文本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目标,以增强中华文学理论话语认同为知识目标,以提升师范生审美鉴赏与实践水平为能力目标,探析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课程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期充分发挥课程优势,激活中华传统文论的当下生命力,培... 文本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目标,以增强中华文学理论话语认同为知识目标,以提升师范生审美鉴赏与实践水平为能力目标,探析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课程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期充分发挥课程优势,激活中华传统文论的当下生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价值观自信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教学原则
下载PDF
清代科场诗文的共通性探论
3
作者 陈圣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1,共10页
八股文与试律诗同为清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虽然在体式上有着较大差异,但在依题演绎的正变、形式对称的讲究与“起承转合”的结构方法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共通性。这种共通性本来源自一般文章、诗歌的一些通行之法,在被固化、强化甚至机... 八股文与试律诗同为清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虽然在体式上有着较大差异,但在依题演绎的正变、形式对称的讲究与“起承转合”的结构方法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共通性。这种共通性本来源自一般文章、诗歌的一些通行之法,在被固化、强化甚至机械化后,让人误为仅是八股文法或试律诗法而遭厌弃,实际上它们有着普遍的价值和意义,理应放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的长链上加以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试律诗 内在机制 价值重估 文学批评史
下载PDF
宋前考证笔记的文体生成及其意义考论
4
作者 多洛肯 宋芬芬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43,共12页
考证笔记是古代学者记录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文体,宋以后尤为昌盛。宋前的考证笔记则经历了文体规范、文体观念逐渐确立的过程。这一过程上起东汉,下至唐末五代,其中以唐、五代最为关键。在这一时期内,考证笔记几种基本的体例相继出现,... 考证笔记是古代学者记录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文体,宋以后尤为昌盛。宋前的考证笔记则经历了文体规范、文体观念逐渐确立的过程。这一过程上起东汉,下至唐末五代,其中以唐、五代最为关键。在这一时期内,考证笔记几种基本的体例相继出现,题材范围极大拓展,考据辨证的文体特征得以确立,考证、纪实的文体功能得以明确,简洁明快的文体风格观念得以显现,文类观念也已经自觉。由此,考证笔记确立了基本的文体规范,并且在文体学领域标识了自己的领地。这一文体的确立,不仅为后世考证笔记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笔记文体地位的提升,推动了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前考证笔记 中国古代文体学 文体规范 文体观念 文学史
下载PDF
从传统诗文批评到中国文学批评史话语构建的尝试--以《中国的文学批评家》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4,共9页
历来治中国文学批评史者,几乎都以陈钟凡1927年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为第一部批评史著作。其实,早在1922年范祎便发表了《中国的文学批评家》,该文实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轫之作。范文长期为学界所忽视,为了全面发掘此文的独特价值... 历来治中国文学批评史者,几乎都以陈钟凡1927年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为第一部批评史著作。其实,早在1922年范祎便发表了《中国的文学批评家》,该文实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轫之作。范文长期为学界所忽视,为了全面发掘此文的独特价值,本文先钩稽范祎的生平与著作;次则以范文为中心,放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术脉络中去审视其意义;最后对范祎的文化情怀做出理解之剖析。该文前承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的古典诗文批评,后启陈钟凡等中国文学批评史名著,对于学界重新认识批评史这门学科的早期发生史,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文学批评家》 范祎 中国文学批评史 民国话体文学
下载PDF
国内近30年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述评:问题与策略
6
作者 李鸿雁 李嘉雯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61,共8页
研究非裔美国文学批评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当代美国文学理论研究,并为我国少数族裔文学批评建设提供借鉴。本研究从批评史、批评流派和批评家研究三方面对国内近30年来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指出国内研究中存在研究内容过于集... 研究非裔美国文学批评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当代美国文学理论研究,并为我国少数族裔文学批评建设提供借鉴。本研究从批评史、批评流派和批评家研究三方面对国内近30年来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指出国内研究中存在研究内容过于集中、研究不够系统、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包括通过搭建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平台、扩展研究内容、共时对比研究与历时对比研究相结合促使研究系统化、批判性地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等策略,以完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 批评史 批评流派 批评家 问题 策略
下载PDF
文艺学学术史书写中的彰显与遮蔽——对高建平先生主编《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1949—2019》的学术批评
7
作者 郑惠生 《学术探索》 CSSCI 2023年第1期139-147,共9页
无论是对专著未予以足够重视,还是对学科建设关注不够,都表明《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1949-2019》的书写,主要不是从知识增量或者说知识创新的角度去考察“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虽然“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七十年来文艺学论争的中... 无论是对专著未予以足够重视,还是对学科建设关注不够,都表明《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1949-2019》的书写,主要不是从知识增量或者说知识创新的角度去考察“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虽然“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七十年来文艺学论争的中心问题”上是一种学术上的自由,但这不仅仅是“路向选择”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价值选择”问题。总之,文艺学学术史书写不仅要提供争论和教训,更重要的是,要提供知识增量的范例,或者说要为文艺学“创新发展”树立“标杆”,在“行不言之教”的同时,给文艺学工作者一个正确的前进目标,从而使文艺学共同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只有这样,文艺学学术史书写才能回归它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批评 文艺学学术史书写 文艺学批评 文艺理论 文艺学共同体 知识增量
下载PDF
会通古今与原典阐释: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改革
8
作者 杜婕欣 李舫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7-124,共8页
为了提高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课程存在的独立性不足、教材编排中“史”“论”分离、课程现实结合不够紧密、人文精神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通史与专题相互结合、教材内容的重组、学习情境性的构建... 为了提高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课程存在的独立性不足、教材编排中“史”“论”分离、课程现实结合不够紧密、人文精神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通史与专题相互结合、教材内容的重组、学习情境性的构建、人文精神挖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中国古代文论原典著作的理解等方面展开探索。实施教学改革后,通过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测评对比发现,教学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史 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文论 建构主义 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下载PDF
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建构——以朦胧诗论争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张佳瑞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9-78,共10页
文学批评是文学制度发挥效用的重要环节。20世纪80年代环绕在朦胧诗周围的文学批评颇具典型,论争过程中的思想深度、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把朦胧诗论争作为切口,着重探讨在朦胧诗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崛起派”等肯定的声音保留了哪些、... 文学批评是文学制度发挥效用的重要环节。20世纪80年代环绕在朦胧诗周围的文学批评颇具典型,论争过程中的思想深度、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把朦胧诗论争作为切口,着重探讨在朦胧诗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崛起派”等肯定的声音保留了哪些、丢弃了哪些,以及保守派的语言为何大面积失效,以此发现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与之后文学史权力话语缠绕的形态。重审朦胧诗论争过程中,发现文学史中言之凿凿的话语“岩层”有所松动。细读论争始末,发现论争双方在语言空隙中博弈的斗争策略,以及20世纪80年代“崛起派”与文学史叙述相互勾连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崛起派 80年代文学 文学批评 文学史
下载PDF
英美文学史课程设置的争议与教学方法的革新
10
作者 周雪滢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6-79,共4页
多年前,在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改革里,以作品鉴赏取代文学史概览的呼声较高。不过,无论过去关于英美文学史课程设置的争议有多大,新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仍然把英国文学史与美国文学史列为英语专业文学方向的必... 多年前,在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改革里,以作品鉴赏取代文学史概览的呼声较高。不过,无论过去关于英美文学史课程设置的争议有多大,新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仍然把英国文学史与美国文学史列为英语专业文学方向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英语专业的文学教育既不能重史轻文,也不能重文轻史,应当文史并重。这不意味着我们要回归多年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通过革新教学方法,英美文学史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优势课程。关于文学史学科自身的矛盾与争议问题,教师无需回避,而应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反思学科建构的过程与可能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意识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 英国文学史 美国文学史 思辨能力 批判性意识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的生态文明进路
11
作者 李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0-28,共9页
在建设生态文明、重构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的当下,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以生态文明为新的发展方向有其必要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现有的少数民族文学史走过七十多年的历程,其学科视野与书写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在建设生态文明、重构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的当下,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以生态文明为新的发展方向有其必要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现有的少数民族文学史走过七十多年的历程,其学科视野与书写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少数民族文学本身所蕴藏的生态智慧需要发掘与阐释,二者为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朝着生态文明方向发展提供了契机。“生态批评+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模式和成效逐渐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形成学术热点和学术增长点,也为文学史书写搭建少数民族文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沟通桥梁提供了借鉴与参照。同时,“生态”作为少数民族文学史新的叙史方法和选材策略,在新时代的学术背景和文化视野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国家和社会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日趋繁荣的大好形势下,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以生态文明理论为实践进路,形成文学史书写新气象,将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学史书写 生态批评 生态文明
下载PDF
构筑基于“真实”的桥梁——我的批评观
12
作者 王子罕 《写作》 2023年第2期48-51,共4页
好的文学批评应是沟通文学作品与读者的坚实桥梁,基于三重“真实性”即“对话的真实”“坐标的真实”和“才学的真实”构建起来,实现作家和批评家由相互启发到再创造的过程。为此,批评家需要具有文学史的宏观视野,用灵性融合审美趣味和... 好的文学批评应是沟通文学作品与读者的坚实桥梁,基于三重“真实性”即“对话的真实”“坐标的真实”和“才学的真实”构建起来,实现作家和批评家由相互启发到再创造的过程。为此,批评家需要具有文学史的宏观视野,用灵性融合审美趣味和理论支撑,作平视的及物批评,最终求证“真实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观 真实性 及物批评 文学史视野 灵性
下载PDF
民间及地方文献的文学史意义--以地方志家谱资料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廷银 石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以地方志和家谱为代表的民间及地方文献,不仅对地方的一般历史和文化具有某种认识价值,而且对于撰写地域文学发展史,了解普通民众学习和理解古代文学的过程,以及研究一般文学史上的某些学术问题,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全面整理和研究地方... 以地方志和家谱为代表的民间及地方文献,不仅对地方的一般历史和文化具有某种认识价值,而且对于撰写地域文学发展史,了解普通民众学习和理解古代文学的过程,以及研究一般文学史上的某些学术问题,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全面整理和研究地方文献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献 地方志 族谱 文学史 文学批评 文学接受
下载PDF
宋代的《史记》文学评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新科 李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128,共12页
《史记》是文史结合的典范,历代评论颇为丰富。本文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宋代《史记》评论的内容及其价值意义。首先结合宋代政治、文化背景,分析《史记》传播的范围、《史记》文学接受的原因及方法等,说明宋代《史记》文学评论具有较... 《史记》是文史结合的典范,历代评论颇为丰富。本文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宋代《史记》评论的内容及其价值意义。首先结合宋代政治、文化背景,分析《史记》传播的范围、《史记》文学接受的原因及方法等,说明宋代《史记》文学评论具有较雄厚的文化基础。其次以叙事写人为核心,分析宋代《史记》文学评论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宋代《史记》文学评论的主要特点、形式、价值以及对后代《史记》文学评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史记》 文学评论 叙事 写人 价值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史”称谓的多重指涉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玉平 杨金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6-82,共7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称谓,表面上约定俗成,其实客观上存在着多重指向。从 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它起码应该指涉三个层面:学科门类,研究方向, 研究对象;三者之间既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也有历史形态的研究对象... “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称谓,表面上约定俗成,其实客观上存在着多重指向。从 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它起码应该指涉三个层面:学科门类,研究方向, 研究对象;三者之间既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也有历史形态的研究对象与科学形态的著述方式之 分。该文试图对整个学科进行本体意义上的系统观照,并为本学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廓清思路, 提供一个认知基础和逻辑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批评史 学科门类 研究方向 研究对象 学科门类 文学批评
下载PDF
论韦勒克的文学史观 被引量:5
16
作者 乔国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87,共14页
自从出现文学史这种记载文学发生和发展变化的史书体裁以来,国内外各类文学史著作数量之多编写体例之杂芜、混乱已非同一般。但文学史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史书,其性质、写作方法等如何,仍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 自从出现文学史这种记载文学发生和发展变化的史书体裁以来,国内外各类文学史著作数量之多编写体例之杂芜、混乱已非同一般。但文学史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史书,其性质、写作方法等如何,仍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一书至今对我们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撰写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有人甚至奉为圭皋。该书从不同的侧面详细探讨了文学史的性质、文学史的写作方法等,在阐明自己文学史观的同时并指出了某些已有的文学史观的错误。韦勒克文学史观的理论继承了艾略特所开创的那种从历史的维度、宏观且动态地考察文学作品的传统,而且就其理论的本质而言,他的包括文学价值观在内的一整套文学史观,就是在综合了艾略特与兰瑟姆的本体论诗学和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以及"非个性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并发扬光大的。从这一观点出发,韦勒克构建了自己的文学史框架:文学史是在对文学这种意向性存在的"经验客体"进行的批评中,归纳或"提炼"出表达"决定性结构"或价值体系(包括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的文学理论,然后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以文学系统内的、"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的前后逻辑关系,在综合通过读者、批评家等人头脑的文学批评的基础上,构成文学史的写作框架。当然,韦勒克文学史观也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从总体上看,韦勒克对文学存在的认识是偏颇的;其次,韦勒克的文学史观中其实还杂糅了阐释学和新历史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最后,韦勒克的文学进化观也是值得商榷的。韦勒克的文学史观说到底,其实还是坚持对文学内部的研究,而不是与其相关的历史的、社会的、思想史的或心理等背景的研究,没有超出"新批评"对文学的认知范围。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勒克 文学史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透视主义” “文学重建论” 新批评
下载PDF
重自我法自然:刘将孙张扬个性的文学思想 被引量:5
17
作者 查洪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1-75,共5页
刘将孙是元初重要文论家,他的文学思想已经引起文学批评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给予很高评价,但要准确把握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这应该是认识其文学理论的基点,他的文论也正是建立... 刘将孙是元初重要文论家,他的文学思想已经引起文学批评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给予很高评价,但要准确把握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这应该是认识其文学理论的基点,他的文论也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点上的。他以气论文,以性情和天趣论诗等,其中都贯穿了张扬个性、师法自然、重视自我的文学思想。在那个时代,这无疑具有理论先导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将孙 元代文论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史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的学术理念与传统目录学之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玉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1-54,共4页
传统目录学里对古代文学批评学术理念的逐步深化和细密是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文章考察了古代诗文评著作在目录学中分化演进的轨迹 :从总集———文史———诗评、文评———诗文评 ,并通过对传统目录学里对古... 传统目录学里对古代文学批评学术理念的逐步深化和细密是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文章考察了古代诗文评著作在目录学中分化演进的轨迹 :从总集———文史———诗评、文评———诗文评 ,并通过对传统目录学里对古代诗文评著作的整理、归类和研究的分析 ,试图为 2 0世纪之前的批评史研究作一粗线条的勾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史 诗文评 目录学 学术理念
下载PDF
关于网络文学入史的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志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5,160-161,共9页
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这是一个必然要进入文学史研究的领域,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有很大的不同,网络文学的独特性,网络文学如何入史是需要理论探讨的。保持一份鲜活的网络阅读感受,面对面地与网络... 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这是一个必然要进入文学史研究的领域,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有很大的不同,网络文学的独特性,网络文学如何入史是需要理论探讨的。保持一份鲜活的网络阅读感受,面对面地与网络作家对话,对其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展开深入的文学批评,以一种包容和开放的眼光对作品进行评价,是网络文学入史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史 文学批评
下载PDF
《百合花》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从云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98-105,共8页
《百合花》作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早已成为文学教育中常谈的经典。它能从为数众多的革命历史小说中脱颖而出,茅盾的评价功不可没;但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并能在不断重写的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凭借的却是它为批评提供的多种阐释的... 《百合花》作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早已成为文学教育中常谈的经典。它能从为数众多的革命历史小说中脱颖而出,茅盾的评价功不可没;但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并能在不断重写的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凭借的却是它为批评提供的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梳理《百合花》的接受史,在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叙述的互动中把握它的超越性,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它的美学意蕴及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花》 经典 文学批评 文学史叙述 超越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