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udy of Western Postmodern Philosophy of History in China in the Four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1
作者 DONG Lihe JIN Qianwe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8年第2期254-264,共11页
In the 1960s and 1970s-as strncturalism, post-structuralism, and literary criticism seeped into history--the "linguistic turn" or "narrative turn," leading to what is known as postmodem philosophy of history, took... In the 1960s and 1970s-as strncturalism, post-structuralism, and literary criticism seeped into history--the "linguistic turn" or "narrative turn," leading to what is known as postmodem philosophy of history, took place in Western philosophy of history. In the past fo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especially in the most recent two or three decades, Chinese research on Western postmodem philosophy of history has proceeded from overall review to in-depth research, and then on to reflection, criticism, and even transcendence. Neither the rethinking of historical objectivity and rationality n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nvictions about historical reason can work without the profound insights or theoretical tensions of postmodern philosophy of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postmodem philosophy of history in china historical narrative historical tropology historical experience reflection and transcendence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IMPORTANT ISSUES IN MARXIST PHILOSOPHICAL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CHINA:Develop research in Marxist philosophy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country's specific realities
2
作者 Wang Xiny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2期184-194,共11页
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方法论原则,它要求我们以中国的具体实际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质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 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方法论原则,它要求我们以中国的具体实际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质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和整合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多样化思路的基础。要切实践行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条方法论原则,就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并在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互动中坚守自己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情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传统哲学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DIALOGUE, INTERACTION AND NEW DEVELOPMENTS IN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SPECIALIST FORUM ON CHINESE,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tasks before Chinese philosophy
3
作者 Xie Diku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年第3期111-126,共16页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机遇在于正确认识和解答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当今中国人提供正确的理性思维、价值理想和人生境界,发挥其指导、规范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实践功能。为此,哲学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变“体系意识”为“问题意识...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机遇在于正确认识和解答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当今中国人提供正确的理性思维、价值理想和人生境界,发挥其指导、规范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实践功能。为此,哲学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变“体系意识”为“问题意识”,实现哲学范式的转变;从“本土视域”转变为“世界视域”,扩展我们的哲学视野;从“中、西、马哲学”三个学科的分立转变为三个学科的“视域融合”,逐步确立“大哲学”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研究 西方哲学研究 三个转变
原文传递
黄楠森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
4
作者 刘明诗 冷诺岚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44-155,335,共13页
黄楠森是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时代跨越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首先,黄楠森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而且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 黄楠森是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时代跨越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首先,黄楠森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而且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的拓荒者。其次,黄楠森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建的前提性、原则性问题,构建了“唯物辩证法体系草图”,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构建的接力者。最后,黄楠森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领域,在部门哲学、人学、文化哲学方面进行了有创见性的探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创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楠森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视域中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5
作者 陈小东 赖雪梅 《阴山学刊》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历史叙事指出中华文明四个方面的文明内涵特质:文明的生成与价值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与立足点,文明的演进与变革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思想的演进,文明的现实结构与发展基础依赖于自然界与人的共价结合,文明的发展范式...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历史叙事指出中华文明四个方面的文明内涵特质:文明的生成与价值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与立足点,文明的演进与变革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思想的演进,文明的现实结构与发展基础依赖于自然界与人的共价结合,文明的发展范式与未来指向则诉诸社会主义文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样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内涵特质与优秀传统,凝结了中国共产党对文明演进规律、中华文明历史方位的文明哲思和深刻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视域中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助于厘清其创生源泉、运行机理、结构体系、互嵌关系、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基于“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
6
作者 李梦琰 王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路径。即回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端的源头——古今中西之争,然后“还原”这一文明现代发展的历史内在逻辑,从而站在人类“世界历史”的高度评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这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也是当前亟待推进的。其一,从历史逻辑的起点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起点并非文明内在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在“古今中西之争”双重辩证逻辑中展开的。即一方面要从民族历史走进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要走出“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这就是“第二个结合”发生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其二,从普遍性“世界历史”的辩证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中巩固了其自身主体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三,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作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三大文明形态之一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辩证发展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之后,最终也将在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上展现典范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历史哲学 古今中西 从后思索法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实践及其哲学意蕴
7
作者 孟安琪 黄久扬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与时俱进地推进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奥秘所在。回顾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进行“刮骨疗毒、去腐生肌”的自我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目标中奋勇前进... 与时俱进地推进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奥秘所在。回顾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进行“刮骨疗毒、去腐生肌”的自我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目标中奋勇前进。自我革命彰显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自身建设过程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生动呈现。实践证明,在思想理论、组织制度与作风纪律三个层面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抓住自我革命的着力点、关键点,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时代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春艳 霍冠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阐述的32字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核心,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理观、实践观、矛盾观和群众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求真精神、实践精神、斗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阐述的32字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核心,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理观、实践观、矛盾观和群众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求真精神、实践精神、斗争精神和奉献精神,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工作过程中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努力与付出的精华之所在。因此,只有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才能践行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现代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和内核——《资本论》哲学的当代意义
9
作者 孙承叔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9-63,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三部分构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现代史观。其中,辩证唯物主义是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支柱;马克思现代史观则是灵魂和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实践性的最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和宣...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三部分构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现代史观。其中,辩证唯物主义是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支柱;马克思现代史观则是灵魂和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实践性的最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和宣传过程中,我们往往强调前两个部分而忽视了第三个部分。资本是理解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范畴和基本哲学范畴。结合《资本论》的六卷写作计划和总体结构,我们就能发现马克思要展现的是现代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律。《资本论》哲学的本质就是马克思现代史观,即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第二大社会形态——以资本与劳动关系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根本认识。要使学院派马克思主义哲学摆脱被边缘化的趋势,我们就必须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让马克思现代史观回到它应该在的中心位置,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现代史观 《资本论》哲学 资本 现代社会
下载PDF
冯契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
10
作者 王向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5-21,共7页
冯契诠释中国哲学史的特色之一是坚持“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的依据:其一,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其二,哲学史的创作必须自觉地以某种哲学元理论为指导;其三,中国哲... 冯契诠释中国哲学史的特色之一是坚持“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的依据:其一,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其二,哲学史的创作必须自觉地以某种哲学元理论为指导;其三,中国哲学史著作的创作者必须拥有哲学家和哲学史家的双重身份。冯契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经历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其包括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时思想的萌发,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华东师范大学进行的探索与著述。冯契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体现在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以“智慧”说哲学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以“螺旋式圆圈结构”诠释中国哲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中国哲学史 “史”“论”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 “智慧”说 “螺旋式圆圈结构”
下载PDF
论张闻天的史学思想——以《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为例
11
作者 康华 严伟东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2-27,共6页
延安时期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其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阶级分析法、历史主义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来阐述革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一书充分发... 延安时期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其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阶级分析法、历史主义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来阐述革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一书充分发挥了史学的致用功能,参与建构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的学术体系,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 张闻天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
下载PDF
塑育何种新儿童:基于边缘史料透视民国电影中的教育理念
12
作者 申国昌 周璇 《教育史研究》 2023年第4期47-60,共14页
民国时期,先进知识分子高呼塑造新儿童以救中国,社会萌发多元教育理念并衍生一批教育影片。虽然影片四散遗失,但可以从记载摄制、放映信息的边缘史料中透视民国电影中的教育理念:儿童影片呈现“发现儿童”的教育理念,关注儿童的独立价... 民国时期,先进知识分子高呼塑造新儿童以救中国,社会萌发多元教育理念并衍生一批教育影片。虽然影片四散遗失,但可以从记载摄制、放映信息的边缘史料中透视民国电影中的教育理念:儿童影片呈现“发现儿童”的教育理念,关注儿童的独立价值与多元需求;科学影片呈现“学术崇真”的教育理念,关注儿童科学素质的养成;童子军影片与国防影片呈现“忠勇卫国”的教育理念,关注儿童国防意识的树立。民国电影不仅有娱乐功能,还有教育功能,致力于培育有独立人格、科学精神和爱国信仰的新儿童。教育史学界要关注教育图像史研究,利用边缘史料重摹历史;同时我们也要抓住当今数字化机遇,开辟“寓教于影”的育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电影 儿童教育影片 边缘史料 教育图像史 教育理念
下载PDF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立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17,共8页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态势的重要判断,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产物,它必然诉求一种从哲学层面上作出的高度总结和理论升华。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变革就体现为各种层面的哲...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态势的重要判断,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产物,它必然诉求一种从哲学层面上作出的高度总结和理论升华。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变革就体现为各种层面的哲学理论资源最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和整合下,共同观照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实践,观照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促成,并且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探索出时代精神的精华。换言之,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现代哲学形成过程中的指导性地位,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部分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实践为依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到具有中国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构建的过程。从总体上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层面的伟大创造,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的创新性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范围内最具生命力的发展方向之一。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蕴含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框架中,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中起到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现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
下载PDF
“三个务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4
作者 禹凤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6期5-13,108,共10页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重要科学理论,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三个务必”蕴含着丰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可从本体论、认识论、矛盾论、价值论四个维度认知其生成基底、审度其演绎...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重要科学理论,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三个务必”蕴含着丰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可从本体论、认识论、矛盾论、价值论四个维度认知其生成基底、审度其演绎逻辑、剖析其辩证哲理、阐释其内在追求,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进程的规律,为现实把握“三个务必”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务必”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党的二十大
下载PDF
建党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创新的四重路径
15
作者 李转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25-28,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层面,坚持以中国问题为导向;在理论层面,坚持以理论创新为基础;在文化层面,坚持以中西文化交融为途径;在价值层面上,坚持以人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层面,坚持以中国问题为导向;在理论层面,坚持以理论创新为基础;在文化层面,坚持以中西文化交融为途径;在价值层面上,坚持以人民大众为主体,创造性地建构起具有中国作风和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新话语、新概念、新判断和新范畴,不仅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创新的内在规律,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及话语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对象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一兵 周嘉昕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44,共6页
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这是由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外部条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建设及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当前遇到的问题所决定的。开展这一研究... 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这是由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外部条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建设及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当前遇到的问题所决定的。开展这一研究,我们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思想流派兴衰的内在逻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等不同理论动态的性质和价值作出准确的评估,从而揭示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主义根基:遗忘与重建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新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94,共10页
自产生之日起,历史主义理论就一直为它内含的矛盾所困扰:既要对事物的相对性和暂时性给予肯定,又要为其寻求确定性根据。在历史主义的诸种类型中,只有与决定论相结合的历史主义,才能避免相对主义的困扰,合理地处理这一矛盾。黑格尔以思... 自产生之日起,历史主义理论就一直为它内含的矛盾所困扰:既要对事物的相对性和暂时性给予肯定,又要为其寻求确定性根据。在历史主义的诸种类型中,只有与决定论相结合的历史主义,才能避免相对主义的困扰,合理地处理这一矛盾。黑格尔以思辨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历史观,只是虚假地克服了历史主义所必须面对的这一难题。马克思哲学既主张超越性的理想,又要在现实的历史中为这一理想的实现寻找必然性根据,因此它在以历史性原则揭示人的自由的同时,又以科学认知为自由的实现安置了客观性和确定性的基座,构建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历史主义。长期以来,由于遗忘了马克思哲学的这一历史主义根基,就出现了单纯从认知进路上和单纯从规范进路上解释马克思哲学的两种倾向。对于完整理解马克思哲学来说,重建它的历史主义根基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历史主义 历史决定论
下载PDF
中国女性主义问题与中国社会的变革——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而作 被引量:16
18
作者 何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1-707,共7页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女性的生存与发展遭遇到建国以来空前的危机.这种危机的出现,一方面源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自身的缺陷;另一方面源于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三个尚未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主义研...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女性的生存与发展遭遇到建国以来空前的危机.这种危机的出现,一方面源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自身的缺陷;另一方面源于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三个尚未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主义研究以对中国家庭、性别状况的调查提出这一问题,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贡献,从而证明,当前中国女性主义问题及其研究成果是一个值得全社会重视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恩格斯 女性主义 家庭 中国社会问题
下载PDF
中国近代“法理学”、“法律哲学”名词考述 被引量:16
19
作者 程燎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在中国,"法理"古已有之。但"法理学"、"法律哲学"名词则自域外传入,并为中国法学家所广泛认知与界定。总体而言,不仅存在着"法理学"与"法律哲学"概念的错混,而且在实质上,"法理... 在中国,"法理"古已有之。但"法理学"、"法律哲学"名词则自域外传入,并为中国法学家所广泛认知与界定。总体而言,不仅存在着"法理学"与"法律哲学"概念的错混,而且在实质上,"法理学"理论的发展,比"法律哲学"更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法理学 法律哲学 法律史
下载PDF
唯物史观研究范式的转换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60,共7页
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随着社会结构变化而转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政治哲学的兴起,知识分子、性别等问题研究的展开,挑战了原有的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当前,中国学术界开展新一轮的唯物史观研究,就是对中国社会... 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随着社会结构变化而转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政治哲学的兴起,知识分子、性别等问题研究的展开,挑战了原有的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当前,中国学术界开展新一轮的唯物史观研究,就是对中国社会结构变化和学术挑战的一种回应。就中国当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学术发展的路向而言,唯物史观研究范式转换的主要方向是:变革已有的技术理性的研究范式,建立文化理性的研究范式。要建立文化理性的研究范式,哲学必须开展文化哲学的认识论研究,以文化活动为中心的认识模型来改造原有的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实现唯物史观研究范式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文化哲学 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当代中国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