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6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A Case Study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with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Literac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
作者 Zongyu Ga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5期172-176,共5页
Chines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s integral to Chinese modernization,and is of lea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advancemen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In this paper,ta... Chines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s integral to Chinese modernization,and is of lea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advancemen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In this paper,tak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as an example,an attempt is made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cultural literac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vis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and“gathers knowledge heritage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value and leads the values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thereby training students into highcaliber talents with good and all-round moral,intellectual,physical,aesthetical,and labor grou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EDUCATION
下载PDF
The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被引量:2
2
作者 Zhuli Feng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CAS 2023年第5期636-642,共7页
The report approved on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explained deep meaning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which provided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and value guidance for the modernization ... The report approved on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explained deep meaning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which provided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and value guidance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 fiv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including “huge population”,“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harmony betwee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harmony between humanity and nature”, “following the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guided universities to build a more targe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this way, universities can cultivate more talents for modernization ca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odernization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n History,Key Topics,and Outlook:A Cite Space-based Bibliometric Analysis
3
作者 Wang Linmei Yang Huiru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3年第6期75-96,共22页
In the speech delivered at the centenary celebr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Xi Jinping,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Central Committee,made important remarks on the“Chinese path ... In the speech delivered at the centenary celebr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Xi Jinping,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Central Committee,made important remarks on the“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This term represents the latest achievement China has scored in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It has set the course as China embarks on a new journey of building a strong socialist count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Drawing on CiteSpace,we conducted a visualized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literature on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by searching the CNKI database using subject terms such as“Chinese modernization,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and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The findings reveal that:(a)Research on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initial establishment,pioneering exploration,and comprehensive in-depth development.(b)Existing literature has covered the four key topics associated with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namely its essence,goal,methodology,and pioneering achievements.(c)Future research may focus on building up China’s strength in agriculture,developing the digital economy,modernizing China’s system and capacity for governance,and establishing a unique socialist discourse system for Chinese moder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history key topics OUTLOOK
下载PDF
The Conception of Modern Chinese Space in “Courtyard·Yard”:Analysis on Two Plan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 of Zhang Kaiji in His Later Years
4
作者 CHENG Lizhe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1年第3期29-35,共7页
By introducing two famous works of Mr.Zhang Kaiji in his later years,the reconstruction plan of Beijing Planetarium and the Museum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the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the paper analyzes the "c... By introducing two famous works of Mr.Zhang Kaiji in his later years,the reconstruction plan of Beijing Planetarium and the Museum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the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urtyard·yard" space he once imagined in the modern city and large public buildings,and expound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his conception.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expan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important works should be based on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centered on the spirit of space,and the intangible space outside of tangible entities should be carefully treated,so as to better complete the transmission of modern Chinese space exper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rtyard·yard modern chinese space Zhang Kaiji Beijing Planetarium the Museum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the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
下载PDF
Seven Decades of China's Fiscal Modernization 被引量:6
5
作者 Yang Zhiyong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1期66-93,共28页
After its founding in 1949,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rted to modernize its fiscal system-an essential part of its broader modernization drive.Its unified and wellfunctioning fiscal system supported the st... After its founding in 1949,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rted to modernize its fiscal system-an essential part of its broader modernization drive.Its unified and wellfunctioning fiscal system suppor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nascent government,and helped stabilize the economy and restore public order after then.In the era of the planned economy,public finance in the country was put at the service of economic plans while striving to reach a fiscal equilibrium,which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t that time.Economic equilibrium,including fiscal,credit and material equilibrium,was perceived as a manifestation of macroeconomic stability.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era of the planned economy led to the launch of a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a brilliant chapter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The Third Plenum of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marks a brand-new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up.In this transformative period,China’s fiscal system was initially decentralized to keep abreast of its“planned commodity economy.”After the goal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reform was announced in 1992,China’s fiscal reforms embarked on a fast track.As China'strived to build a public finance system compatible with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fiscal reforms took place and fiscal policy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The Third Plenum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held in November 2013 set the goal of the reform to establish a modern fiscal system.Afterwards,China deepened its fiscal reforms,focusing on budget management,taxation and reform of central-local fiscal 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finance in China contemporary chinese fiscal history contemporaryfiscal system modernIZATION
下载PDF
以医史佐助为载体构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庆谚 李佳 +1 位作者 金颖 尚德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4期17-19,共3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政课程融入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紧抓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那么如何有效发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政课程融入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紧抓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那么如何有效发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是当务之急。文章以“医史佐助”为载体,将中医医史文化、经典名医名家事迹等融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医基础理论 医史佐助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兼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共22页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是新征程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也是当前实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瓶颈突围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是新征程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也是当前实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瓶颈突围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实现了夯实意识形态根基、推进体系化建构、全面凸显“中国特色”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成为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其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主要从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队伍三个层面来把握;二是着重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要求树立问题导向、强调理论创新、开展调查研究;三是明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旨归,即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最终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征程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两个结合”,以问题议程四步骤为具体方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全面展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现实困境,加快打造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意识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坚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之“魂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特色意识形态问题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60,共17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论断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问题导向不够明确、“中国特色”全面形成进程缓慢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论断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问题导向不够明确、“中国特色”全面形成进程缓慢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和根本行动遵循。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分别形成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和文明形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魂脉”就是对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牢牢把握与坚守。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长期面临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形势与工作定位,在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批判“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以哲学社会科学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具体的谋划和部署,包括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打造全媒体主流传播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七个方面,要从广义意识形态层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守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魂脉”,提升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 意识形态 哲学社会科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马克思主义“魂脉”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品格: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继东 李建鑫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6,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在理论上实现了守正创新,又在实践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谋篇布局,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承袭于中国哲学视域下的“体用不二”观,吸纳了近代“体用”之辩与“中西”...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在理论上实现了守正创新,又在实践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谋篇布局,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承袭于中国哲学视域下的“体用不二”观,吸纳了近代“体用”之辩与“中西”之争所蕴含的“体用一源”的精神实质及实践内核。“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在理论上实现了对中国哲学“体用不二”观的守正创新,在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实践中发挥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实践效能,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的本质属性,彰显了解答“体用关系”理论难题、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时代意义。深刻体悟这一鲜明品格,是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肩负起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责任担当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体用不二 意识形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课程思政赋能高质量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栋腾 王津津 《职业技术》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人才需求转向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推进的联动表现,高质量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意味着知识传授,能力提升,思政沁润三链融合策略的主动建构。文章以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创新回应为线索,聚焦课程思政赋能范式、内容、路...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人才需求转向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推进的联动表现,高质量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意味着知识传授,能力提升,思政沁润三链融合策略的主动建构。文章以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创新回应为线索,聚焦课程思政赋能范式、内容、路径的系统重构,阐释产学研线性植入向体系化生态建构转型的内在机理。锚定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推动回归育人逻辑、自主发展逻辑、实践创新逻辑的重组内容,指明全面践行三全育人新格局下创新发展+大思政建设精准衔接的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课程思政 高质量 系统拓进
下载PDF
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在规律及我国的机遇和挑战——以大历史观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西辉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世界形势作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判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质上是对国际形势总体特征的判断,需要基于新时代大历史观视角准确认识这一论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世界形势作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判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质上是对国际形势总体特征的判断,需要基于新时代大历史观视角准确认识这一论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西方推广其现代化模式的结果。我们需秉承宏大历史观,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趋势和时代潮流,从国际格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模式三个维度,辩证看待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际格局 经济全球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12
作者 赵元斌 熊静 何官峰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5,共10页
中国目录学在经历了漫长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总结后,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近代学术转型之机,在充分继承传统目录学历史财富基础上,吸收西方目录学思想,完成了学科体系的理论化、系统化建构。本课题旨在对先秦至公元2000年中国目录学的历史... 中国目录学在经历了漫长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总结后,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近代学术转型之机,在充分继承传统目录学历史财富基础上,吸收西方目录学思想,完成了学科体系的理论化、系统化建构。本课题旨在对先秦至公元2000年中国目录学的历史发展进行全景式梳理,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资料整理”及“中国目录学史研究”两个维度,按照“提出问题→梳理史料→分析史料→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首先,提出中国目录学史重要理论问题,搭建中国目录学史研究框架;其次,全面展开中国目录学史研究资料收集,编撰《中国目录学年表新编》;最后,根据中国目录学史的历史分期,分阶段开展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目录学史 中国目录学年表新编 古代目录学 近代目录学 现当代目录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下载PDF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思政元素库构建与实践
13
作者 徐全华 滕莉莉 唐妤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1期176-180,共5页
中级财务会计学是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立德树人”“守好一段渠”的价值引领功能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首先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会计准则的运用和发展、科学精神... 中级财务会计学是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立德树人”“守好一段渠”的价值引领功能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首先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会计准则的运用和发展、科学精神与职业道德等5个角度深挖思政元素,构建思政元素库,然后以课程总论和金融资产为例深入阐述课程思政的实施,最后提炼出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和预期效果,体现出会计教学的学科属性和教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级财务会计学 思政元素 思政案例 教学方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现代人”思想·长篇小说诗学·美学和历史视野——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1922—1949年)的几点思考
14
作者 陈思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描述与定位,即在主潮中透视,在诗学中辨析,在审美中感悟,在时代中把握,进而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脉络、艺术得失。通过对现代长篇小说诗学艺术的深入揭示,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现象与问题加以理论的探讨与提升,深化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的问题意识,构建并拓宽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审美认知谱系,是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的一个有效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 1922—1949年 “现代人”思想 长篇小说诗学 美学和历史视野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15
作者 陈艳秋 孙文怡 王欣昕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105-108,共4页
中国音乐史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可以深入挖掘、有效整合课程内容,确立与中国音乐三大发展阶段相对应的6个思政主题、25项思政案例和思政点,构建线索鲜明、专题突出... 中国音乐史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可以深入挖掘、有效整合课程内容,确立与中国音乐三大发展阶段相对应的6个思政主题、25项思政案例和思政点,构建线索鲜明、专题突出、案例典型的“音乐+历史+现实+思政”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在课程改革中进一步探索数字赋能教学新模式,并以“思政+通识”为目标,在“三全育人”格局下打造高质量中国音乐史公共选修课和线上慕课,对音乐课程思政推进和数字化革新等具有探索、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音乐史 课程思政 行动研究法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16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下载PDF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的鲜明特质
17
作者 李宗建 陆苗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持续建构和优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心环节。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系统观念引领话语体系的创新工程,以话语体系内部结构诸要素的协同创新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质。话语生产上... 持续建构和优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心环节。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系统观念引领话语体系的创新工程,以话语体系内部结构诸要素的协同创新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质。话语生产上体现时代性特征,坚持理论话语的问题导向;话语表达上丰富大众化阐释,凸显政治话语的人民立场;话语风格上展现传统文化基因,厚植新时代话语的民族底蕴;话语的价值追求彰显人类情怀,展现中国话语的世界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话语体系 中国话语 现代文明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思政课教学的三维契合向度——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审思
18
作者 薛晓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3期101-105,共5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的提出,反映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新高度,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彻底变革的决心和信心。培育全民族新的文化使命感,自觉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上升到担...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的提出,反映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新高度,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彻底变革的决心和信心。培育全民族新的文化使命感,自觉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上升到担当和创新的高度,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更要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立德树人作用突出,理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演进理路,积极探释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间的多重契合向度,从而主动承担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契合向度 思政建设 文化建设
下载PDF
世界历史的“普遍文明形态”图景
19
作者 吴宏政 于宜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100,159,共11页
如果把“文明形态”作为世界历史的书写范式,世界历史进程就表现为各民族的“特殊文明形态”扬弃为“普遍文明形态”的过程。一方面,人类物种的生存方式不同于其他物种的“自然状态”,总是要摆脱自然状态而进入“文明状态”,亦即以“特... 如果把“文明形态”作为世界历史的书写范式,世界历史进程就表现为各民族的“特殊文明形态”扬弃为“普遍文明形态”的过程。一方面,人类物种的生存方式不同于其他物种的“自然状态”,总是要摆脱自然状态而进入“文明状态”,亦即以“特殊文明形态”的方式存在;另一方面人类也只能借助于“普遍文明形态”才能保证该物种的永久生存。按照唯物史观,自阶级社会以来,人类文明形态是由社会形态加以定义的。但资本主义以往的文明形态都是“特殊文明形态”,而只有共产主义才是“普遍文明形态”。那些能够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民族,该民族的文明形态便能够扬弃其特殊性,从而为创造人类“普遍文明形态”奠定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性质继承了马克思的文明观,打开了“普遍文明形态”的图景,为创造“普遍文明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普遍文明形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与贡献
20
作者 梁大伟 王倬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意识形态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关乎民族前途命运,关乎国家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意识形态立党、以意识形态看家,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决心和毅力将意识形态建设置于治国理政、... 意识形态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关乎民族前途命运,关乎国家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意识形态立党、以意识形态看家,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决心和毅力将意识形态建设置于治国理政、安邦定国的新高度,从深化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完善意识形态制度体系、强化意识形态领导力量、优化意识形态生成环境、筑牢意识形态防护体系等方面多维发力,推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梳理总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与贡献,是回首意识形态建设过往路和远眺意识形态建设前行路之必须,对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意识形态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繁荣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