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Views of Human Rights
1
作者 刘志强 YANG Chun(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8年第4期356-374,共19页
The dominant human rights views in a country or reg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at country or region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rights practices. Since the launch of reform a... The dominant human rights views in a country or reg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at country or region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rights practices. Since the launch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ception of human rights has gone through many stages. The chang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human rights conceptions have gone through the stages from the views of human rights to the theories of human rights, to the norms and practices of human rights, and human rights conceptions developed from avoidance to controversy, from passiveness to initiative, and from learning to construction, which reflect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By analyzing the journal records through a search of the human rights and its related keywords, it is possible to chart the evolution and historical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human rights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of conceptions human rights conceptions reform and opening-up
下载PDF
Human Rights of 21st Century From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of Harmony
2
作者 Zhang Liwen, professor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3年第5期37-38,共2页
What we call "human rights" literally refers to those rights to which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re entitled. The concept of value and human rights assume a paramount importance in China when the country is ... What we call "human rights" literally refers to those rights to which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re entitled. The concept of value and human rights assume a paramount importance in China when the country is striving to develop by complementing the enforcement of rule by law and the enforcement of rule by virtue. Neither principle can be truly implemented if human rights are not adequately protected. In other word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human rights conditions will guarante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rule by law and rule by virt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 it In DE human rights of 21st Century From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of Harmony into for BE
下载PDF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唯物史观意蕴——兼论“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永杰 郭瑾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22-35,共14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主张以史为鉴、顺应历史,倡导和平发展,推动全人类的共同进步。面对20世纪末甚嚣尘上的“历史终结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观点准确把握现实的历史规律和历史大势,在唯物史观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主张以史为鉴、顺应历史,倡导和平发展,推动全人类的共同进步。面对20世纪末甚嚣尘上的“历史终结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观点准确把握现实的历史规律和历史大势,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展开了强有力的驳斥,消解了这种抽象的历史观。应当说,“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观点体现了在唯物史观指引下扬弃与超越资本文明,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要求。历史并非如“历史终结论”所言已经“终结”,而是处在进步发展的过程中。为此,我们要紧跟历史前进的潮流,走以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的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唯物史观 “历史终结论” 人类文明新形态 合作共赢
下载PDF
朝向综合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及未来本土实践——基于地理哲学视角的阐释
4
作者 郭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7-1359,共13页
依据地理哲学分析框架,对不同阶段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整体规律、思想启发以及未来中国地理学知识生产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哲学是支撑地理学知识生产的重要底色,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内容分合续替,在融... 依据地理哲学分析框架,对不同阶段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整体规律、思想启发以及未来中国地理学知识生产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哲学是支撑地理学知识生产的重要底色,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内容分合续替,在融贯中逐步积累新知且朝向整体性的显现过程。2)在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中,地理学以显现的特征体现知识的实有,以未显现的特征体现知识的实在;地理学的知识生产总是在实践中动态存在,探索实践中的动力和过程,更能理解地理学的存在和本质。通过对地理学阶段性差异的协调达到普遍性意识,才能体现地理哲学的有效功用和终极诉求。3)未来中国必将进入复杂发展和实践阶段,“叠写的中国”必然更需要“叠写的地理学知识”。地理学的知识生产与实践,需要具有融合不同时空维度智慧的综合性眼光,并根据时代变化与诉求,建立明确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积极推动地理哲学体系建设的本土化,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发展历史 地理哲学 综合地理学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续写
5
作者 高卓坤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立足于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共同理想,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现实化、当代化、中国化的结果,是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它是... 立足于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共同理想,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现实化、当代化、中国化的结果,是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它是建立在资本文明之上的崭新文明形态,它的提出使唯物史观在历史的尺度上得到了传递和继承,它的问世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延续和当代出场。将人类文明放在历史的宏大视野中,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阂,在共存中超越文明冲突,以共在的方式化解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危机,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马克思历史哲学 当代续写
下载PDF
从投射到超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运思
6
作者 赵继龙 张啸鹏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内涵从“类主体本体”“实践本体”到“社会关系本体”的哲学转向,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核与根本价值诉求。探赜黑格尔和马克思思想的“中间地带”与逻辑延展,可以发现马克思向黑格尔法哲学的思想统摄发起了挑战...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内涵从“类主体本体”“实践本体”到“社会关系本体”的哲学转向,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核与根本价值诉求。探赜黑格尔和马克思思想的“中间地带”与逻辑延展,可以发现马克思向黑格尔法哲学的思想统摄发起了挑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初步勾勒了“人之解放”的逻辑运思,即揭示“宗教问题”所指向的意识形态斗争与教会代理人对人民的宰制,阐明现实批判的重点在于以“真正的哲学”和无产阶级力量捍卫人的最高本质,最终走向“普遍的人的解放”。这一逻辑线路的生成不仅内切宗教批判与现实批判的实质,更在理论层面澄明了“人之解放”思想的必然性,构成了政治哲学视域下“人的解放”理论的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解放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宗教批判 尘世批判 哲学转向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人的解放”思想的早期探索及当代启示——基于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分析
7
作者 王紫如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8-45,共8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展现了马克思从哲学视角正式开启对“人的解放”道路的独到探讨。在《导言》中,马克思通过对宗教、德国现状、黑格尔法哲学的三重批判引出了“人的解放”这一思想,并从现实的...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展现了马克思从哲学视角正式开启对“人的解放”道路的独到探讨。在《导言》中,马克思通过对宗教、德国现状、黑格尔法哲学的三重批判引出了“人的解放”这一思想,并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生活出发,指明了实现“人的解放”的指导思想、领导力量和实践原则。尽管《导言》问世至今已过去一个半世纪,但其中蕴含的“人的解放”思想仍具有强大解释力和重要指导意义。如今,中国迈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其最终落脚点,必须用好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这一理论武器,推动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类解放伟大事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解放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当代启示
下载PDF
论发展权与宪法发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汪习根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将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导入以人权为价值内核的宪法 ,是发展权实在化和21世纪宪法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发展权的诞生发展了传统宪法的人权原则 ,并在人权主体、人权内涵和人权形式诸方面拓展了宪法人权的内容 ;而增进以人的全面发展即经... 将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导入以人权为价值内核的宪法 ,是发展权实在化和21世纪宪法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发展权的诞生发展了传统宪法的人权原则 ,并在人权主体、人权内涵和人权形式诸方面拓展了宪法人权的内容 ;而增进以人的全面发展即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为内容的发展权 ,则是实现民主宪政的基本途径 ;发展权是对传统人权观的超越 ,必然要求重新审视宪法人权的主体、含义、构成要素 ,特别是集体主体人权的法律确证和司法救济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哲学 发展权 人权原则 法人 价值内核 人权主体 民主宪政 基本人权 司法救济 人权观
下载PDF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哲学的历史 被引量:34
9
作者 张再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63,共12页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一我思之于我思对象不断逼近的线性论的历史的话,那么中国哲学史则体现为一根身的道体一辟一阖的循环论的历史。就其大的脉络而言,先秦哲学标志着身体的挺立,宋明哲学则意味着身体的退隐和与之相偕的心识的觉醒,而明清哲学则代表着向身体的回归的运动。这一中国哲学史的内在理路的揭示,既历史与逻辑一致地是对身体而非心体这一中国哲学本体的真正澄清,又对于我们把握整个人类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以一种历史的辩证法为我们表明,正如西方的意识哲学的启蒙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现代文明那样,在后现代日行日近的今天,对中国古老的“身体之书”的重新解读,也必将使中华文明再次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中国哲学史 先秦哲学 宋明哲学 明清哲学
下载PDF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哲学为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褚晓琳 王彬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6-51,共6页
先验的人权观在人权的国际保护中已经不再具有批判性的积极意义,米尔恩人权哲学通过对先验人权观的批判,以低度道德作为其权利体系的理论起点,其有利于消除人权国际保护中的政治化趋向;低限人权概念是米尔恩人权哲学体系的理论内核,低... 先验的人权观在人权的国际保护中已经不再具有批判性的积极意义,米尔恩人权哲学通过对先验人权观的批判,以低度道德作为其权利体系的理论起点,其有利于消除人权国际保护中的政治化趋向;低限人权概念是米尔恩人权哲学体系的理论内核,低限人权概念在人权国际立法中具有可操作性,使人权国际保护从理论必然性走向了现实可能性;普遍人权命题是米尔恩人权哲学体系的理论诉求,这个命题意味着人权主体的普遍性和人权标准的普遍性,调和了不同人权价值的对立,从而为人权国际保护的对话提供了理论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哲学 国际保护 低度道德 低限人权 普遍人权
下载PDF
革命史体系与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逻辑缺失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福贵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8,共5页
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在历史的共名之下,可以包含有无数的个别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任务,就是在历史与逻辑的关系辨析中,对学科的学科本体的重新确认和方法论的进一步总结,将文学史写作纳入到人类思想史的分析之中... 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在历史的共名之下,可以包含有无数的个别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任务,就是在历史与逻辑的关系辨析中,对学科的学科本体的重新确认和方法论的进一步总结,将文学史写作纳入到人类思想史的分析之中,在一般思维逻辑上确立一种历史哲学观念,从而把文学史学上升为文学史哲学。革命史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并不一定能成为文学史和学术史的全部法则,应该在政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之内去寻找和确立人类性与个人性的尺度,以丰富人们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别是战争文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历史哲学 革命史 个人性 人类性
下载PDF
法哲学视野中的人的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凡跃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41,共7页
人是属人世界中的一切存在和关系的中心。以此出发 ,人理应也是法的关系和法的世界的主体与中心。法的构建与历史演进、法的底蕴、法的根本价值指向和评价都应当在人中寻找。法哲学是对人的存在、人性、人的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法作为对... 人是属人世界中的一切存在和关系的中心。以此出发 ,人理应也是法的关系和法的世界的主体与中心。法的构建与历史演进、法的底蕴、法的根本价值指向和评价都应当在人中寻找。法哲学是对人的存在、人性、人的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法作为对象性的存在和关系 ,对主体的人又产生重大制约作用 ,法使人成为法的存在物、权利的存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学 主体 权利 根本 历史演进 入世 应当 世界 制约作用 构建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视域中的“宽容”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楹 李志强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8,共8页
必须将"宽容"置于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理论视域中,才能对"宽容"做出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的解读。首先揭示宽容作为解决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而生的价值-手段性范畴、历史性范畴、权力性范畴的内涵,... 必须将"宽容"置于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理论视域中,才能对"宽容"做出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的解读。首先揭示宽容作为解决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而生的价值-手段性范畴、历史性范畴、权力性范畴的内涵,指出宽容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以及内具"解放"的价值取向。其次,揭示研究宽容的四种范式,即"个体美德式宽容"、"规则、制度式宽容"、"共识性宽容"和"共在共生性宽容",呈现出宽容范式所具有的内在特质及其功能;最后,进一步强调宽容蕴含着批判性立场和建设与发展性取向,彰显了"目的性宽容"与"手段性宽容"的本质分野,最终表达了在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建构历程中,必须从宽容理念、宽容制度与宽容思维等多维度进行反思,充分发挥出"宽容"作为一种价值纽带的积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 宽容 权利 以人为本
下载PDF
略论人力资本产权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承坪 《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77,共4页
本文在对产权概念进行定位和解剖人力资本特征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形成历史的角度,基于企业框架内,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关键词 人力资本产权 人力资本 占有权 使用权 收益权 处分权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下载PDF
人类历史与法律行为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炳庸 何云鹏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8-42,共5页
所谓的法律行为,是概括遗嘱、交换、选举等单方、双方、共同的无数设权性意思表示行为的实体而形成的抽象概念。其具体实体,不仅存在于国家社会,亦存在于无国家社会。因此不能将其概括称只有国家社会才能存在的法律行为,应将其更名为人... 所谓的法律行为,是概括遗嘱、交换、选举等单方、双方、共同的无数设权性意思表示行为的实体而形成的抽象概念。其具体实体,不仅存在于国家社会,亦存在于无国家社会。因此不能将其概括称只有国家社会才能存在的法律行为,应将其更名为人类任何社会都能存在的设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历史 法律行为 更名 设权行为
下载PDF
关于历史规律存在问题的哲学考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庄国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52,共6页
历史规律是否存在 ?无论是肯定的回答还是否定的回答 ,都涉及到本体论和认识论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思辨历史哲学从“人的活动的结果同目的的背离”出发 ,提出并论述了历史过程存在某种必然性、规律性 ;批判历史哲学则从历史过程的思... 历史规律是否存在 ?无论是肯定的回答还是否定的回答 ,都涉及到本体论和认识论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思辨历史哲学从“人的活动的结果同目的的背离”出发 ,提出并论述了历史过程存在某种必然性、规律性 ;批判历史哲学则从历史过程的思想性和重复性出发否定了历史规律的存在。唯物史观认为 ,千百万人的全部生存活动、实践活动是对历史规律存在的最重要的本体论证明 ;就规律的存在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规律 历史哲学 重复性 "人的活动"
下载PDF
人权何以成为人权:证明方式、内在逻辑及理据 被引量:8
17
作者 侯健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3,共9页
运用解释性证明方法可以揭示人权实践内含的逻辑及理据。人权上的"人"从社会性的概念扩展为生物性的概念,并可能进一步地从实质性的概念扩展为程序性的概念。人权是每一个人实现其正当人性需求的权利,可普遍化是人性需求转化... 运用解释性证明方法可以揭示人权实践内含的逻辑及理据。人权上的"人"从社会性的概念扩展为生物性的概念,并可能进一步地从实质性的概念扩展为程序性的概念。人权是每一个人实现其正当人性需求的权利,可普遍化是人性需求转化为人权的限定条件。推动普遍化逻辑的理据是有关人是平等主体的信念。普遍化逻辑和相关信念界定了人权之为人权。人权的普遍化逻辑是现代"世界历史"发展逻辑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普遍化 逻辑平等 主体 “世界历史”
下载PDF
米尔恩人权哲学视野下的人权保护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彬 褚晓琳 《桂海论丛》 2004年第5期62-65,共4页
米尔恩人权哲学通过对先验人权观的批判,以低度道德作为其权利体系的理论起点,这有利于消除人权国际保护中的政治化趋向;低限人权概念是米尔恩人权哲学体系的理论内核,它在人权国际立法中具有可操作性,使人权国际保护从理论必然性走向... 米尔恩人权哲学通过对先验人权观的批判,以低度道德作为其权利体系的理论起点,这有利于消除人权国际保护中的政治化趋向;低限人权概念是米尔恩人权哲学体系的理论内核,它在人权国际立法中具有可操作性,使人权国际保护从理论必然性走向了现实可能性;普遍人权命题是米尔恩人权哲学体系的理论诉求,普遍人权命题意味着人权主体的普遍性和人权标准的普遍性,并调和了不同人权价值的对立,从而为人权国际保护的对话提供了理论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哲学 国际保护 低度道德 低限人叔 普遍人权
下载PDF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理论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承叔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4,共6页
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蕴含着马克思对前人的超越和继承,也是唯物、能动、辩证地说明历史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根据。现实的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三大自然前提转变为三大历史前提的内在机制,即原始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原始人... 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蕴含着马克思对前人的超越和继承,也是唯物、能动、辩证地说明历史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根据。现实的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三大自然前提转变为三大历史前提的内在机制,即原始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原始人转变为社会实践中的人,原始人群共同体转变为人类社会,因而不仅为马克思历史哲学正确理解历史过程的主体与主体性确立了逻辑前提,而且也为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整体结构奠定了基础和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哲学 现实的人 历史主体 三大自然前提
下载PDF
人权与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亚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9,共16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人权史研究已从一个边缘问题成为国际史和外交史研究的学术前沿。人权问题的国际性讨论肇始于20世纪40年代,然而,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人权问题讨论陷入"死角区"。但是,人权问题在7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演变为... 进入21世纪以来,人权史研究已从一个边缘问题成为国际史和外交史研究的学术前沿。人权问题的国际性讨论肇始于20世纪40年代,然而,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人权问题讨论陷入"死角区"。但是,人权问题在7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演变为美国外交中的热门话题。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美国在21世纪的最初10年成为侵犯人权的主要国家。本文将英文世界主要学者和他们的代表作及其观点等做一个客观而系统的梳理,从而将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中的这一新的学术前沿介绍给中文世界的读者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历史 美国对外关系史 国际人权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